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他为了改变自己在金帐汗国不利的地位,想起了曾经交过手的金国,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托与金国交好的玉兹汗,看能不能从金国得到火器的来源,不想金国居然还真的答应了。
这时僧格站在高炉外,许多叶尔羌人正忙碌着,赤红的铁水从中流出来。
在远处的山道上,更多的叶尔羌人,则赶着骡马和板车,将在远处的矿山中采的矿石,运过来。
僧格只是粗略一看,便发现至少有数千人,在为冶炼作坊工作。
这么多人不放牧,不种地,消耗的粮食十分巨大,但其实他们冶炼出来的铁,换来的粮食,要比种地和放牧多得多。
僧格看了会儿,随即说道:“我还是希望王爷这边的速度能快一些,罗刹人集结了四万人于伏尔加河西岸,随时可能渡河。我愿意多付三千头羊,希望王爷能尽快造出来。”
孙可望听了皱下眉头,故作为难道:“那本王想点办法。”
说完,孙可望不禁问道,“据本王所知,金帐汗国至少有大军二十万,如果再加上大小玉兹汗国的骑兵,怕是人马近三十万,对上四万罗刹人,应该问题不大吧。”
僧格却叹了口气,“这些罗刹人的骑兵,并不输给我们,甚至还要强一些,而他们的步军火器厉害,而且装备精良,特别是他们有炮,我们的弓箭和弯刀,很难击败他们。前不久的一战中,罗刹人只用一万人,便击败了我们六万大军。”
孙可望是知道蒙古骑兵厉害的,他也知道罗刹人压着蒙古人打,但是没想到几十万蒙古人居然怕四万罗刹人,而且被人家一万击败六万。
孙可望不禁吸了口凉气,沉吟一阵后道:“台吉,你放心,你们要的炮,本王会尽快赶造出来,不过本王有个要求!”
僧格听了脸色有些不好,孙可望见此忙解释道:“不需要台吉多出牛羊!”
闻语僧格脸色才好看些,“什么要求,王爷可以直说。”
孙可望领着他边走边说道:“本王想派一百来人跟随台吉回去,去看看你们如何与那罗刹人作战,不知道,可不可以!”
僧格眼珠转了下,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于是点了点头,豪爽的道,“没有问题,王爷派人就行了。”
孙可望见他答应,笑了笑,“那好,就这么定下,本王现在带台吉去看鸟铳!”
金国的作坊其实还不完善,但是为了让蒙古人付定金,他必须要带着僧格四下看看,让蒙古人知道金国有实力将他们要的火器做出来,他们才会把牛羊敢过来。
当下,孙可望便于一行人翻身上马,一溜烟的往城中而去。
几日后,僧格在看了金国的作坊之后,便带着人马,以及三千杆鸟铳,还有大量的火药,便往伏尔加河而去。
这些火药却也不全是金国之物,而是孙可望从萨珊王朝和北印度地区买回原料,再自己制造,转手卖给蒙古人。金帐汗国急需这些火器和火药,所以金国也没客气,十支羊换一支铳,简直赚翻了。
孙可望的部将张胜和李企晨领着百来人随行,他们不打仗,只是观察一下西面的战事。
毕竟南面的贸易受到影响,西北方向将是金国贸易的重要方向,所以孙可望有必要了解一下,西北面的情况···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1280章 金帐汗国失败()
公元1655年,明共治六年,金永章八年,日本明历元年。
这三个年号,代表着东亚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三个政权。
而在这一年里,三个政权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独居海外的日本国,同明朝签订通商条约以来,迫于贸易逆差,白银外流的巨大压力,国内为了从明朝换回白银,各种产业也开始大量发展。
日本的制刀、冶炼技术进一步加强,是销往明朝最多的产品,明军也采购了不少日本刀。
另外日本的折扇制造和漆器等手工作坊也大量涌现,南部几藩甚至还出现了纺织作坊。
江户幕府的锁国令,基本名存实亡。
迫于赚回白银,减少逆差的压力,日本的商船也开始到达明朝、朝鲜,甚至是南洋一带,而对此幕府也只能视而不见。
不过与明朝的飞速发展不同,日本因为白银外流,造成日本民间资金缺乏,使得这些作坊发展比较缓慢,拍马也难以追上明朝。
但是这些作坊的出现,贸易的发展,也使整个日本的经济总量,每年创造的价值,上升了许多,江户幕府在贸易中,也通过收取关税,财政上了一个台阶。
他们虽然没有改变贸易的逆差,但是却也稳定了逆差,没有继续扩大。
明朝在这一年,就更加顺利了,不仅重回东亚老大哥的地位,解决了南北两个方向的边患,商船突破马六甲,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印度地区,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已经突破四千万。
明朝之前的赋税缴纳方式,比较复杂,有劳役,有实物税,之后才慢慢改用银子交税,而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是两千万左右,而明朝现在已经翻了一翻,接近宋朝的四成了。
现今的明朝,文化鼎盛,胸怀博大,商业发达,物产丰富,手中有蜀中天府,湖广、南洋多个粮仓,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当之无愧的东亚霸主。
金国这一年,内政和国力上,也是蒸蒸日上。
在粮食方面,虽然结余不多,但是每年存一点,也有了一些储备。
除了成立不久的安西都护府,因为百姓刚刚迁徒过去,粮食还需要关中下拨,成为了吃粮大户之外,关中各大族士绅的庄园,以及关中各地的军屯,每年都能给金国交手一大笔粮来,而坐拥富饶的汉中盆地的吴三桂,则当起了阔佬。
总的来说,金国缺粮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只要不打大仗,吃喝还是不愁的。
如果金国能将番薯、玉米、土豆等物推广,种植几年,那就是连着打个一两年,也是不怕的。
在银子和财政收入方面,因为商路的凿通,金国在贸易上也保持着大的顺差,虽说不及明朝,但是税收也有一千万两左右。
当然这与金国灭了叶尔羌,从叶尔羌上层的搜刮,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看见,东亚的国家,因为明朝的崛起,受到明朝的刺激,都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时间一转眼,公元1655年就已经结束,步入了公元1656年。
这一年初,明朝在新年预议,通过了兵部,重建北方边军的提议,建议扩军十万到二十万,使明朝的兵力扩张到七十万。
另外因为南方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明朝推行没有多久的府兵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兵部还提议了新的律令,要求地方上年过十五的男子,都需接受各府屯军千户一个月到三个月的训练。
朝廷在战事紧张时,可以抽调任何一名成年男子,加入官军之中。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为国效力的义务,不过朝廷并不会真的让每个人都加入官军,只是有这个权利而已,而使不使用这个权利则在朝廷。
明朝的举动自然又狠狠刺激了金国一把,不过明朝这次扩军,虽然有争对金国的意思,但是金国从中也看到了一点,明朝扩军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训练,那这段时间,金国还算安全。
金国现在也算有钱、有粮,军队可以动一动,但是却又怕军队一动,招来明朝的进攻,破坏了这个安全期。
再者金国灭掉叶尔羌之后,也并没有找到下一个能出手的对手,所以金国上下虽感到紧迫,却并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出来。
这时,在金国的东线,虽然明知道战争将要爆发,但是整个东线,却是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而相比于东线,金国的西面,就精彩许多了。
从1654年底开始,俄罗斯和金帐汗国的战争爆发,如今断断续续,已经打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在俄罗斯和蒙古征战的历史上,并不算什么,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他们都打过,不过这一次却也有些特别。
因为在整个这段时间内,双方大战不断,一直都是在进行大规模的会战,这是历史罕有的。
仅仅是在伏尔加河东岸,过万人的大战,就发生了四次,期间蒙古小股骑兵与哥萨克的骑哨战,渗透战,更是不可计数。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在伏尔加河地区,反复争夺,两家死磕不让,这怕是俄罗斯近年征战蒙古,最艰难的一仗,从前很难想象。
金帐汗国坏了俄罗斯击败波兰的好事,并且阻断了俄罗斯与西伯利亚的连续,俄罗斯想要与波兰、瑞典争雄,就必须解决金帐汗国这个祸害。
对于在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而言,俄罗斯这个邪恶的国家,是走到哪儿杀到哪儿,他们坏了俄罗斯的好事,俄罗斯人必定展开血腥报复。
他们之前已经受到了多年的压迫,现在只能起来拼命,但是战事一开始,局势就向着对蒙古人不利的方向发展。
金帐汗国在交战中败多胜少,很快丢掉了伏尔加河东岸地区,不过随着蒙古人集结到西岸,凭借人数的优势,逐渐与俄罗斯形成对持之态。
蒙古人与俄罗斯人形成焦灼之态,这也得归功于金国的帮忙。
虽说金国给蒙古人的火器,并不是什么高级货色,但这时的俄罗斯也不富裕,军队中也多半是火绳枪、老炮,并不比蒙古人强多少,加上蒙古人多,所以双方在伏尔加河畔对持下来。
到去岁年底时,俄罗斯人发起了两次大的攻势,都没能取得突破,金帐汗国的盟友大小玉兹汗,又再次领着国中精锐前来,就近一步加强了金帐汗国的实力。
今年二月,急了眼的俄罗斯人,终于下了血本,许以重利,乘着波兰与瑞典交手的机会,同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