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缺少大规模的屠杀。这一点问题不大,现在土耳其军队中不是出现了逃亡的希腊、亚美尼亚等信仰基督教的士兵吗,他们组成的乱军在上次的巴士拉大火中就扮演过重要交色。只是现在他们的队伍还不够庞大,还需要新人加入,且缺少明确的目标,不过暗影在这个方面可以帮到他们。从远征军出发开始,暗影组织策划的一个叫做“安拉的眼泪”的行动也已经启动,就是利用西亚地区复杂的宗教矛盾来达到减人的目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成立开始,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人对种族或者宗教的认同就非常强烈,慢慢影响到了整个帝国。整个说来,土耳其人对“异教徒”的敌意生来就是如此强烈,他们的风俗和观念与欧洲人是如此不同,以致只要他们依然是国内的统治民族,就决不会服从内心所蔑视的人,而认为这些人比自己低下得多。一战之前,随着土军队的编制采取了欧洲式的编制以后,这种蔑视感甚至扩大到对军队编制的看法;军队中,一个土耳其士兵仇视异教徒的各项制度不下于仇视异教徒本人。不仅如此,现代军队所要求的严格的纪律、持久的积极性和经常集中的注意力,与懒惰的、主张消极宿命论的土耳其人是极不相容的。甚至军官宁可坐视军队被击溃,也不想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智慧。

    另外,残忍是土耳其*士兵的另一面。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同盟(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为反对土耳其而建立的政治军事联盟)在英法支持下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今年四月,“青年土耳其人”政党掌控下的土耳其政府,认为自己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人是俄国的盟友,并担忧他们成立的“第五纵队”(主要是由亚美尼亚人建立的民族解放组织,其宗旨是利用俄国军队的帮助脱离土耳其人的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从事内部颠覆,所以在全国进行亚美尼亚人的清除,发配他们去做苦力,当筑路工,直到劳累而死,甚至被枪杀。

    这一行动导致上百万该族人口被屠杀,但被政府进行了严密的封锁,而且执行这一任务的全部是土耳其军队中的*人。本来土政府还想在军队中效仿这一行动,但随着战争爆发土军急需要士兵打仗才未能得逞,但多少有一些消息泄露了出来,在军队中的基督教徒、特别是亚美尼亚族士兵中造成了很大惶恐。他们对土军的忠诚开始了动摇,甚至有了新的想法,巴士拉城战斗中这些人的纵火行为就是这种异常的表现。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一五章 远征军问题()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一五章远征军问题

    中国远征军在巴士拉省的胜利以及土军在该地区的惨败,同时引起了欧洲交战双方的注意,随着达达尼亚地区土军精锐的第三军部队被抽调,土耳其人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提醒下,开始认真第对待起中国军队。不但抽调了精锐的部队,而且空军也是赶忙抽调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十七架双翼战斗机/侦察机前往该(伊拉克)地区。经过和德国方面的商议,德国同意派出自己的将军帮助指挥和中国军队作战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德军骑兵上将冯桑德斯将军被派到了土军第五集团军任司令。

    随后冯桑德斯将又被调任为第七集团军司令,以接替先前的米内桑德斯指挥,而土军再也不敢将那些没有现代化装备(指这一时期)的部队开上战场,只命令他们“见机行事”。于是,从十一月十六日开始,土军第八集团军立即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冷兵器部队撤往了巴格达城附近,以避免遭受打击。而通过空中侦察的吴佩孚趁机抓紧时间,让部队紧紧跟随,接连占领了巴士拉以北的纳西里耶、阿马拉、塞马沃等重要地点,接近了巴格达省南部的重要据点纳杰夫。

    随着土军第八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的被撤,沿途果然有大量的土军士兵掉队,成为散兵游勇,开始对沿途的阿拉伯人据点进行抢掠烧杀,“暗计划”已经悄然启动。

    而在巴士拉省西南的科威特地区,远征军第三十四刘炳星师已经全面接管了这一地区;其西出部队已经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地域,到达了阿拉伯汉志国的边境。到了这里,部队没有再往前走,控制科威特是第一步;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只要一战还没有结束,沙特阿拉伯没有完成对这一地区的统一,都是有时间西进控制后世后世第一大油田加瓦尔油田的。按照目前的态势,后世世界上五个陆上最大的油田赵天一已经控制了三个,分别是位于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西古尔纳油田、科威特境内的布尔甘油田。而另外一个在沙特(汉志)境内的加瓦尔油田,也将垂手可得,三十四师的部队就是为此而布置的。

    现在的西亚地区,除了在伊朗发现了少量的油田之外,其它大部分地区都是一些苦热之地和沙漠之地,除了少数绿洲地区可以让人类生存以为,其它地方根本就不吸引人,完全是一个不毛之地,毫无价值可言。暗影系统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和当地部落或者政府联络,用金钱将这些不毛之地购买下来,如果能这样,那最好不过。

    话扯到后面去了,还是回归正题。从土耳其西部的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穿过整个土耳其中部地区将军队调到南部的巴格达省,没有半个月时间是做不到的。除非土军通过海路将军队运送到黎巴嫩的贝鲁特港,但土军从贝鲁特出发,仍然要翻越谢赫山脉和东黎巴嫩山脉,路途也不好走。不管土军走哪一条路,时间最少都在十天以上。

    针对土军援军未至,第七、第八集团军刚刚大败,军心不稳战力较低的态势,吴佩孚决定发动一次战略进攻,在土军援军到来之前夺取巴格达以及周边地区,将现有的土军全部赶到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去。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西亚的气候属于冬季,平均温度在二十度左右,就算沙漠里面,最高温度也没有超过三十度,很适合中国士兵发挥。如果等到夏季到了,那个滋味就不是远道而来的中国军人受得了的,所以吴佩孚希望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的三月份这四个多月时间,好好地利用凉爽的气温,完全彻底地将土军打败、打服,完成自己的战略企图,到沙漠夏天来临时部队休整就可以了。

    整个作战计划大纲上报赵天一之后,很快就被批准;对于远方的战争具体指挥和战役制定,赵天一更多的是授权和信任;有老谋深算的吴佩孚在,他不用过多担心。一生不嫖不赌,不敛钱财,以关公为楷模的吴佩孚,不但在治军理论还是军事指挥上,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人。在众多行武出身的高级军官中,像他这样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将军真的不多见。远征军刚刚到达波斯湾上岸不久,看到入眼的全部是漫漫黄沙,几有几处小小的绿洲在望远镜可及之处隐现;再看看着装待发的军队,诗兴大发,随即就在岸上赋诗一首:

    万军拱极战意高,遯迹何心仗节旄

    望及沙海空馀落,题诗寄咏猗兰操

    离家卫国人何处,安息大食军歌嘹

    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永握未芟蒿

    这首诗后来被马跃发给了赵天一,让赵天一好生感慨。历史上吴佩孚一身的军事智谋和傲人的指挥才华,全部用在了国内的战争和自相残杀上,最宝贵的年华也是消耗在军阀混战上。现在,随着他的到来,这位人称“八方风雨会中州”之“吴大将军”,也将改变他内战的历史和耻辱,为他军人生涯写下浓浓的一笔;这才有“离家卫国人何处,安息大食军歌嘹;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永握未芟蒿”这样豪迈的诗句。他这是要拿大食国(伊朗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做自己“挥吴钩”的地方。

    这个计划从准备开始到战争结束,所用的时间大概在三个月多一点,真正进行战争的时间也就三十天的样子;后世在世界军事研究上统统把这次战争称作“三十日战争”。在吴佩孚的指挥下,中国远征军只用了三十天不到不但攻占了巴格达,还消灭(击溃)了土军的增援部队,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控制在手中,兵锋直接推进到了土耳其的原始边境托罗斯山山脉一带,给奥斯曼帝国极大的震慑。迫使土耳其不断从西部加利波利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到南线和中国远征军对峙,间接的帮助了在达达尼尔海峡作战的英法军队。

    历史上英法军队在土耳其进行的这场战役,从一九一五年二月中旬开始到十二月中旬,由于糟糕的战前准备、陈旧的战场情报、拖沓犹豫的战场指挥以及缺乏牵制和侧翼部队的掩护攻击(就像中国远征军的行动),这场战役成了协约国方面的灾难。参战的五十万协约国军队,约有一半丧命在战场上;土耳其军队的损失远超这个数字,不过他们成功的顶住了英法的登陆,迫使他们在年底前退兵。但是现在,时间虽然也快到了一五年底,但是中国远征军的加入,让傲慢的土耳其人吃了大亏,并迫使其抽调兵力东(南)移,减轻了英法军队正面压力,让其在加利波利战场上站住了脚,改变(挽救)了英法军队的命运。难怪后世欧洲各国的历史对“三十日战争”大书特书,很是详细记录和说明了一番;还有人组成专门的战史研究室,专门对此战役进行研究。不过他们的研究就侧重于英法军队在达达尼尔海峡如何登陆,海军如何英勇等,对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和作用,就不是重点了。

    吴佩孚给赵天一的电报最后也提了几个要求:第一自己对空军部队的临机专断权;第二,粮草军需的补给要完全满足;第三,增加五个师的远征军力量。前两个问题赵天一都给予了肯定答复,唯独第三个要求他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请示报告给总统,由总统和陆军总长决定。

    让赵天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报告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