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法完毕,宣化门大开,神兵主动出击,向金军挑战。

    这一幕是多么壮怀激烈!在城头上的主神、枢密使、将军的注视下,他们冲向了蜂拥而来的金军铁骑。他们行动迅速,越过了护城河,与敌军相遇,又退向护城河全体淹死。城头上的郭京大怒,说必须由他亲自施法。

    郭京下城出战,他的行动更加迅速,在金军没有逼近前就跑向了南方,又在金军的追击下消失了。

    上面这一幕好笑吗?不好笑;上面这一幕罕见吗?不罕见。从宋朝开始,直到七百多年后的晚清,这种大无畏精神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着,它已经是一种传统了。比如说义和团的高人们喝下神水,以血肉之躯冲向入侵者的洋枪,哪怕中弹倒地,临死之前仍然念念有词:“刀枪不入!”

    金军拥向了开封城门。

    金军的步兵迅速登城,占据制高点。城外铁鹞子重甲骑兵向城门靠拢,内外接应。同时,金军派人放火烧毁就近的城门。这些年,女真人破门而入的活儿做得太多了,对这一整套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一阵忙乱过后,终于尘埃落定。他们觉得外城墙绝对到手了,这才腾出空儿来向城里望了一眼。之后,他们惊呆了。

    他们不是没见过大城,前几年夺辽国五京时,只看面积,并不比开封城小多少。他们也不是没见过富裕的,燕云十六州也不比宋朝差多少。让他们愣住的是眼前发生的事,看看身边,俺们金军还没下城呢,为什么下边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死了一地的人呢?

    我们还等着宋军反击,夺回城墙呢!人呢?都跑哪儿去了?

    宋军在下面杀人放火,就这一会儿的工夫,他们战果累累。被杀的一般百姓、小官忽略不计,知名人士有:统制官姚平仲、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宦官黄经国,这几位连同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

    着重提一下姚平仲,这位将军是守城的大功臣,开封外城能坚持二十三天之久,他功不可没。以上是死在外城和内城之间的。

    还有死在城门之外的,这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猛人。此人曾经率领数十万军队征战燕云。他手握民族命运,前进则民族兴旺、建不世奇功,稳定则坐享胜利果实。眼看敌人奄奄一息,他却偏偏逃跑了,耗尽国家最大的一笔粮草辎重,也没逃出辽军的追击。

    刘延庆。

    时任四壁守御使的刘延庆夺门出逃,被金军追上杀死。与之相反的是一位统领,名叫秦元。他带着一些保甲,也就是连民兵都不算的治安队员往外冲,迎头遭遇城外的铁鹞子重甲骑兵部队。对比如此悬殊,死定了,可他奋勇力战,居然斩关逃出。

    这说明了一个真理,不会逃的人永远逃不掉,废物永远是废物,刘延庆以笨拙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丑陋的一生。当然,他不会感到遗憾的,有人会继承他的笨拙,在以后十几年的时光里将它发扬光大。

    能持续作战,并且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张叔夜父子。他们在神迹消失后和金军作战,边战边退,继而与宋军作战,边战边退,一直退至内城城边,成了军方的唯一希望。

    开封三重城,外城八十里,内城二十里,生存空间骤然被迫缩小成原来的四分之一,几十万的市民拥挤踩踏着,随着人流到处乱窜,不知道何去何从。

    城破了,一百七十余年来未经战火的旷世名城突然间坠入地狱了,更让他们恐慌的是军队突然失控了。

第400章 何至于靖康(2)()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知道军队是什么样的怪物。它可以是神圣的,是守护家园的同宗同族的血脉子弟,任何时候都值得信赖,这是人们的共识。不幸的是,它还有另一面,它会在某些时候变成魔鬼,毁灭一切、凌虐一切,不分敌我。

    比如说哗变。

    我宁愿认为这时的宋军是哗变,而不是叛变,或者是着魔了。他们也是人,在近一个月的饥寒交迫、生死拼杀之后,突然遭遇这么荒诞的事情,再加上以往皇家的吝啬,换了谁,都会气得要死。

    要死了吗?那就全去死吧!

    他们冲向达官显贵的家,冲向富商大贾的家,烧杀抢掠,或许燃烧起来的熊熊大火,能让他们冻僵的身体暖和一些。

    当然,这里也包括一大批趁火打劫的市井无赖。这些渣滓唯利是图、浑水摸鱼,是这个历史阶段里最可耻的小人。不久之后,他们将会做出更无耻的事。

    回到赵桓身边。

    宋钦宗走火入魔了,外城失陷的消息传进了皇城,他追悔、检讨、思辨,他似乎看清楚了以往的种种事情,还即兴发挥为种师道正名。之后,他冷静了许多,开始为自己的安危着想。

    没办法,除了国库和封桩库,他什么都没了。还能做什么?关键时刻,他想起了人民。第二天,闰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清晨,他下令百姓赴宣德门救驾,看看这几十万人能给他想出什么办法。

    那一天,三十多万人拥到了宣德门前,这让赵桓感觉好多了。这些人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和一个要求。

    消息是金军再一次派来了使者,有四个人,是昨天进城的。他们刚刚进来就被百姓摁住砍成了碎块。

    要求是三十多万开封市民向皇帝要武器,城外是敌人,守军不可靠,他们要自己保护自己。

    商朝末代帝王纣能在艰险之中释放囚徒,发放武器,让他们去前线抗敌。现在,三十多万百姓向赵桓要武器,这是多么难得的民心士气啊。

    如果利用好了,谁说没有转机呢?至少可以多抵抗几天,等待李纲、宗泽等人率领的勤王部队的到来。

    可是,情况变得很诡异,是赵桓下令召集百姓来想办法的,他本人却迟迟不到。百姓等烦了。在不安中,有些人再次失控。

    三十多万百姓用斧头劈砍左掖门,要皇帝出来。皇帝终于出来了,可气氛却变了,本是皇帝与民同忧,一起渡难关,现在搞得像是兵变升级一样,百姓杀到了宫门前,皇帝出来和人民谈判。

    赵桓站在城楼上,露腕凭栏大呼:“事已至此,军民打算如何?有谋即献,朕当听之。”

    之后,百姓回答了。

    三十多万人一起回答,让人怎么听呢?这边答,赵桓去这边谈;那边答,赵桓再跑去那边谈。纷乱中,赵桓神色慌张,他的帽子都掉了。

    如此这般,直到散会。百姓灰心丧气地离开了,赵桓浑浑噩噩地回宫了。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次集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见证了赵宋子孙的狼狈,高高在上的帝王居然会有这样一天。

    赵桓这个样子把侍卫气坏了。平心而论,宋朝的皇帝,哪怕是徽宗赵佶都对身边人很好,仁德、宽厚、容忍,这些美德是任何朝代都很少有的。

    自汉唐以来,汉朝十常侍做了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唐朝的宫廷里血肉横飞,太监侍卫是皇帝的干爹;元朝从来没有融入中原世界;明朝酷吏严厉,宫廷内部什么部门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清朝他们自己定的称号就说明了一切,除了一个主子之外,全是奴才。

    全然看不到半点人性。

    万事都有报应,宋朝皇帝的窘迫让侍卫们愤怒。当时,赵桓身边有三个人,分别是孙傅、梅执礼、吕好问。一群侍卫突然冲了过来,领头的是都虞侯蒋宣,他大声指责,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全是宰执信任奸邪,不用好人搞的。

    孙傅立即火了,这明摆着是骂他,他是宰执。奸邪还能有谁,当然是郭京。从严格意义上说,开封外城之所以连一个月都没挺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招惹了七千七百七十八个神仙。可是,难道这样就可以骂他吗?不可以!

    孙傅选择回击,他在外面搞出兵变的情况下,厉声呵斥蒋宣。

    很遗憾,有人拦着,蒋宣没能砍了他。孙傅这个人做事总是失误,有失偏颇,让人恨不得一把捏死他。

    可是,他还有另一面。他的故事没完,当他的那一面显露出来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回到当天晚上,赵桓赏给侍卫们很多金银酒食,和他们说了很多话。谈到了逃跑,谈到了护卫,可是都没有可行之道。

    想让几百名侍卫,或者几千名侍卫扭转乾坤,这是个多么不现实的梦。

    当他冷静之后,想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为什么金军还没有进攻呢?最坚固的外城陷落了,守军也筋疲力尽并且哗变了,金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攻进内城,甚至攻进皇城呢?

    一个大臣给出了解释,说金军并不想赶尽杀绝。昨天城破之后,金军不是派来了和谈使者吗?这种时候,宋朝不应该只想着走极端路线,比如全民死拼或者逃跑,而要顺应局势。战胜方都想和谈,战败者为什么要决裂呢?

    赵桓觉得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事实俱在,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他的内心轻松了些,能思考问题了,比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见面。

    他当然不知道,金军没有进攻的真正原因是开封城的老百姓。他们杀了使者,寻找武器,要展开巷战,这些都让完颜宗翰等人深感忌惮。城里有三十多万人口,要是骤然面临绝境,临死反击的话,金军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让城里的人面临绝境,习惯绝境,进而忍受绝境,是不是更好呢?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的某些“聪明理智”的人,会帮金军去延伸这种感觉,让他们顺着这个思路去完善所谓的和谈活路。

    第二天,宋朝派出了和谈使臣,由济王赵栩、首相何栗担任。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了他好多遍,他仍然频频回首,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当厅斥骂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