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一致。二者的区别仅在于,穆尔太齐赖派坚持进行逻辑推理,即使
达到与《古兰经》相反的结论也毫不在意。艾什尔里则把理性自由限定
在不反对《古兰经》的程度内。所以,艾什尔里的伊斯兰改良运动与正
统派之间还有相当距离,只是到了安萨里,正统派教义方具有了决定性
的形态。因此,当时在罕百里派占据统治地位并本能反感凯拉姆的情况
下,艾什尔里及其追随者依然被视为穆尔太齐赖派或异端,在公众中也
未得到承认。
但是,艾什尔里的教义学思想对后来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采用的“无
方式”信条后成为官方教义和正统派要求穆斯林公开信奉的原则;他力
图协调理性与信仰,宗教信条与希腊思想的做法,为后来的教义学家所
效仿,成为伊斯兰文化生活最主要的一个特征。随着艾什尔里“新凯拉
姆”的诞生,凯拉姆后终于为正统派所接受,成为伊斯兰教的教义学,
“穆台凯拉姆”也就通称为教义学家。因此,艾什尔里真正开创了正统
派教义的端绪。
4。什叶派及其各支派的形成
(1)什叶派及其基本教义
什叶派意为阿里的“追随者”,是以承认阿里为穆罕默德合法继承
人为标志的各个派别的总称,是伊斯兰教内与正统逊尼派相对立的两大
派别之一。680年侯赛因惨案在阿里党人内部掀起的宗教运动是阿里派由
政治派别转化为宗教派别——什叶派的真正开端。由于什叶派长期以来
在政治上处于逆境,因而到阿巴斯王朝时期,许多什叶派人转向了神学
… Page 83…
研究,使什叶派获得大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义学思想及其众多支
派,从而也更加加剧了伊斯兰教的分化。
什叶派的基本教义之一是伊玛目教义。什叶派称其宗教领袖为伊玛
目。第六世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约702—765)是伊斯兰教史上,尤
其是什叶派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本人是个宗教学者,座下有不少
弟子是重要的教法学家和圣训学家。他对于什叶派的贡献就是从理论上
确立了伊玛目教义的基本思想,认为伊玛目由安拉命定而不是人选择
的;前任伊玛目知道下任伊玛目,从而指定其为继任者;伊玛目具有来
自先知的特殊知识,具有免罪性或不谬性。由于什叶派肯定伊玛目的神
圣地位,信仰伊玛目便形成什叶派信仰安拉独一和信仰穆罕默德是先
知、使者以外的第三个信条。在一般穆斯林看来,源自安拉的《古兰经》
是伊斯兰教的基础,而什叶派由伊玛目教义出发,则认为获得先知全部
启示奥秘的伊玛目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先知的奥秘由伊玛目代代相袭。
什叶派在神学上的这种发展以及各个支派在组织上的相对定型,使伊斯
兰教的内部分裂再也无法弥合。
马赫迪教义是什叶派的另一基本教义。什叶派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受
迫害地位,其伊玛目在残酷的斗争中或被杀死或被毒死,都成了殉道者。
传到第12代后继无人,于是认为最后一位伊玛目没有死,只是暂时隐遁
起来。隐遁的伊玛目将作为救世主 (马赫迪)重返人世。由于什叶派在
伊玛目的人数和最后一位伊玛目问题上发生分歧,于是形成众多的支
派。
塔基亚教义是什叶派的又一重要教义。什叶派由于累遭挫折,因而
从斗争需要出发,允许教徒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塔基亚”(意为“谨防”、
“掩饰”)原则,即采取内心保留,对外暂时隐瞒自己的信仰,以利在
困难处境中保护自己。在哈里发曼苏尔时期,加法尔、萨迪克被监禁,
其追随者采取隐瞒信仰的办法逃避追捕。于是宗教上早已存在的谨防原
则即塔基亚原则在这时迅速发展起来,以后逐渐成为什叶派的一条重要
教义。
(2)栽德派的形成及其温和教义
740年阿里第四代孙栽德领导的反倭马亚统治的起义失败后,其追随
者并未停止斗争。阿巴斯人掌权后,又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其统治。
起初栽德追随者们并不是一个统一教派。9世纪下半叶因取得了一直为此
斗争的圣职伊玛目,获得了真正的宗教领袖的地位,才最终形成统一的
派别栽德派。栽德派奉栽德为第5代伊玛目,所以又称“五伊玛目派”。
栽德派主张,只要是阿里后裔,博学善战,有个人成就者,不论世
系皆可继任伊玛目;不相信“隐遁伊玛目”说,反对神化宗教领袖;承
认无伊玛目的可能性,也容许几个伊玛目并存;不赞成塔基亚原则;承
认3位正统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逊色的伊玛目”说,认为阿里是最
优秀的伊玛目,其它3位正统哈里发较之阿里要逊色。栽德派是什叶派
中的温和派,其教义思想比较接近逊尼派。
864年栽德派在伊朗北部地区建立起神权国家 (864—1126),在北
非建立了易德里斯王朝 (788—974),10世纪初又在也门建立起统治,
直至1962年也门革命。
… Page 84…
(3)伊斯玛仪派的形成
第6代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最初指定长子伊斯玛仪(~760)为继
任伊玛目,因其酗酒和早逝,便另立次子穆沙·卡西姆 (约745~799)
为第7代伊玛目,遂引起内部分裂。伊斯玛仪的追随者拒绝这种更换,
或认为他没有死,将作为马赫迪重临世上,或认为他已去世,将伊玛目
位传给儿子穆罕默德,伊斯玛仪派由此形成。因坚持可见的伊玛目只有
七位,故又称“七伊玛目派”。
伊斯玛仪派由于王朝迫害一直处于地下进行秘密布道活动,约9世
纪中叶才走向公开。据说阿布杜拉·伊本·买依蒙(?—874)确立了伊
斯玛仪派政治宗教体系,宣称伊玛目伊斯玛仪已经隐遁,不久将作为马
赫迪再世治理大地。伊玛目隐遁期间由“胡加”(宣传领袖)领导宣传
运动,巴士拉秘密布道活动总部向各地派遣传教师,传播该派教义。
9世纪末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伊斯玛仪派内部分裂,一些秘密会社
形成以哈姆丹·卡尔马特为首的卡尔马特派,成为伊斯马仪派的一个著
名支派。该派继续进行秘传活动,主张财产公有,平等宽容,对宗教仪
式十分淡漠。卡尔马特派多次举行武装起义,一度控制了叙利亚和伊拉
克的中心城市。 899年在波斯湾西岸建立巴林国家,史称“卡尔马特共
和国”,持续至11世纪。卡尔马特的神学主张奠定了以后伊斯玛仪派内
学教义的基础。
10世纪初伊斯玛仪派推翻逊尼派在北非的统治,于突尼斯建立法蒂
玛王朝 (909—1171),中国史称“绿衣大食”。
(4)十二伊玛目派的形成及其教义思想
从8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了所谓“拉斐德”派或“拒绝”派,大约从
900年起该派又自称为伊玛目派,亦即十二伊玛目派。以伊朗为中心的十
二伊玛目派是什叶派的主体,它主张以阿里为第1代伊玛目,穆罕默德·马
赫迪为第12代伊玛目,即“隐遁伊玛目”。该派的伊玛目大多死于非命,
或被毒死,或战死,或被杀死。第12伊玛目,年幼的穆罕默德·马赫迪
于878年在萨马腊清真寺山洞失踪,再无后人,变成了“隐遁伊玛目”。
不过,该派的伊玛目传系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这是由后来的神学家上溯
而成的。由于该派在政治上拒绝伊斯玛仪派武装夺取政权,而确立伊玛
目的神权;在神学上拒绝栽德派关于承认阿本·伯克尔、欧麦尔及先知
其他门弟子所传圣训的合法性,此正为逊尼派的基础,因而又有“拉斐
德”派或“拒绝”派之称。
作为什叶派主体的十二伊玛目派在相当长时期里内部并不统一,有
着多种小宗派和神学主张。据传,800年前后阿里·伊本·米塔姆首次阐
述了伊玛目派的教义。10世纪初,伊玛目派的神学家们对8世纪以来什
叶派内已经出现的灵魂转宿观、隐遁观、再世观、神灵降入人体观、拟
人观、神旨变换观等各种神学主张予以审核,除隐遁观和再世观外,都
被认为是极端的而予以排除。其神学审核的结果意味着十二伊玛目派的
真正形成。什叶派内重要的诺伯赫特家族成员,著名神学家哈桑·伊本·穆
萨、诺伯赫特(?—922)所著《什叶派诸宗派之书》为十二伊玛目派奠
定了政治和神学的理论基础,另一名重要的宗教学者穆罕默德·伊本·雅
… Page 85…
库布·库拉尼 (?—939/940)花20年时间写成的《宗教大全》则为该
派奠定了教法学基础。于是,各敌对的小宗派陆续消失,逐渐形成统一
的教义主张。
十二伊玛目派的基本教义是隐遁说和再世说。隐遁又分小隐遁期和
大隐遁期。小隐遁期伊玛目通过代理人及代理网给信徒下达旨意。由于
第十和第十一伊玛目长期受到阿巴斯人的监禁,因而伊玛目便通过代理
人与代理网联系,进而向信徒秘密下达旨意。奥斯曼·阿慕里 (?—约
873)原是第十和第十一伊玛目的代理,控制着什叶派的代理网。他宣称
第十一伊玛目确有个儿子处于隐遁之中,他继续被任命为隐遁伊玛目的
特别代理。其子阿布·加法尔·穆罕默德(?—917)被他指定为继任代
理。阿布·卡西姆·侯赛因·伊本·鲁赫、诺伯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