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人金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孩子也是的,如果想当老师,就在奉天当不好吗?城里那么多学校,凭你的学历,想去哪里当老师去不得。非得跑那么远的地方,千里迢迢的,一年也见不上一面。”任老娘说着说着又要开始哭了。

    “好啦,娘。我不是因为实在没法儿在奉天待了才走的嘛。你再给我两年的时间,好不好?我以后肯定会回来你跟爹身边的,放心吧。”青筝能说什么呢。

    “就是,孩子才刚回来,你又哭什么。”任老爹也在旁边劝。老娘这才止了眼泪,开始张罗着帮忙青筝收拾行李,还有整理她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真不知道你这孩子怎么想的,还惦记着赵家做什么?难道还放不下那狼心狗肺的东西?”任老娘一看带回来的两箱给赵家的礼物就生气,又开始念。

    “娘,我可是赵家正式拜过堂成了亲的儿媳妇。难道就得轻轻松松给别人让位子?想得美。除非我愿意,否则那个女人永远也别想成为赵家名正言顺的儿媳妇,就是赵家认下她,她也只能做小。哼,我就是不回赵家去,也不能便宜了她。”青筝在爹娘面前透露了一部分相法,不想让爹娘以为自己还惦记得跟赵墨白再续前缘什么的。

    “啊,这样啊。也好也好。”老娘一听,青筝是这种想法,立马就不说什么了,她也是在大宅门里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这种妻妾争锋的事儿,看得多了去了。没有妻的名份,生的孩子就是私生子,民国可是一夫一妻制的,所谓的姨娘,可没有正式的合法身份。生的孩子也就是小老婆生的,总要低别人一头就是了。

    “这才是我闺女呢,咱说什么也不能吃了这哑巴亏啊。好,既然宝贝闺女是这么想的,那爹跟你娘以后也配合着你,逼也要逼得赵默白再也没法回家。”任老爹也不是没脾气的老好人,一点儿都不反对闺女教训一下赵默白,说实在的,没有找人打断他的狗腿,已经是他老人家脾气好了。

    有了爹娘的支持,青筝的行动当然就更自由了。

    回来第二天就带着礼物上门了,提前给赵家二老拜年,赵家的人,也各个都有礼物。礼数要多周全有多周全,就跟丈夫死了,寡妇独立支撑家门似的,该做的一样儿不少,只是没了男人罢了。赵家二老尴尬得不行,又没办法说青筝的不是。人青筝也没明着说把自己当寡妇了。再说了,这儿媳妇是他们满意的,又是自家儿子理亏,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青筝的懂事,使得赵家的人越发的觉得赵默白是吃x迷了心窍,为了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居然放弃了这么多好的妻子。

    在赵家走完了礼数,回到任家,才是真真正正的开始了假期。任家的亲戚也不是很多,挨个儿走一遍,送完礼,再到海城姥姥家走一趟,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就要小年儿了。从小年开始,就算是过年。各种民俗活动,一个挨一个儿的,后世与这时候可比不了,那都是简化又简化之后的了,这时候的各种活动才是原汁原味,很有意思。青筝一点儿也不觉得繁琐无聊。

    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年,学校也快要开学了,青筝起程回青岛,任老娘是留了又留,送了又送,最后还是无奈了给闺女准备了好些个东西把闺女送走了。其实按她那意思,应该过了二月二才算是过完年的,学校这么早就开学,真是没道理,不通人情。呃

    走的时候,给家人们带礼物,回来的时候,当然也免不了给同事们的礼物。并不名贵,都是东北的特产,就是各种山珍,干货干果野蘑菇啥的。也收到了不少同事们赠送的家乡特产,算是尝鲜了。

    人情往来,向来就是如此。还在为找不到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第103章 任大小姐(5)() 
新学期;青筝要忙碌起来了。应学生与家长们的强烈要求;她的英文课增加了一倍,由原本的每年级每周两节课变成了四节课。因为这样,青筝的工作量可不止是加大了两倍;而是很多倍,因为要准备更多的内容,还要准备相应的教具,麻烦着呢。每天两节课,加上准备的时间,青筝有大半天的时间;都要耗在学校里了。冯校长终于达成所愿;正式接任了校长之位,对青筝也非常大方,课程加了一倍,薪水也给长了一倍;涨每个月2块了。

    每回领工资的时候,青筝都觉得很好笑,都不知道自己是图的什么;每个月赔上几十块钱,还颠颠儿的干得可有劲儿了,跟个傻子似的。

    为了显得不那么像二傻子;青筝也有在各大报纸写些专栏什么的;因为在学校的教学;已经在青岛城内小有名气了;至少在日常能看得起报纸的中上流圈子有些知名度了,正好有报社来采访她的时候,青筝顺势就接了个写专栏的活儿,内容就是一些关于美食的,中西餐的做法啦,用餐礼仪啦,食材的选择什么的,反正杂七杂八的,上课时讲了什么,整理整理就能用了。

    因为专栏的郊果好,也不知道外省的报社都是怎么知道她的,反正就是陆续也收到了一些外省报社的来信,都是跟她邀稿的,稿酬相当不菲,青筝挑了几家接了,一个月下来,稿费正经的不少,少的时候百十来块,多的时候,足有两百多。要么说民国的时候,文人的日子好过呢!

    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放假的时候,偶尔也会组织几个平常关系亲近的学生,到海边开个烧烤派对什么的。时间就过得很快了。

    一转眼就入夏,眼看着又要放暑假了。家里老娘又要派人来接,这一回青筝早早就回了信,说是暑假有安排了,应报社的邀请,要到上海商量关于出书的事情,她也正好到大上海见识见识。

    青筝已经开始为暑假做准备了。她也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待在青岛。不过也不着急,要看看上海的情况,如果有什么有意思的工作,说不定就留下,没什么值得留下的事情的话,就再回来。其实青岛也挺好的,天气不错,不冷不热的,人也都不错,工作省心,赚得钱也不少,海鲜还好吃。

    第一次遇到钟离越的时候,青筝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与这个人,还会有什么后续的交往。

    那一天,冯校长带着钟离越到教员的办公室给同事们做介绍,因为已经是下午了,青筝正在准备自己的教案,以为又有新同事来上班,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学校每学期都会有新同事来,有旧同事走,很正常的事情。

    冯校长并没有给大家一一介绍,只是给教员们介绍了一下钟离越,说是去年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正在青岛开工石,是被他特别邀请的客座教授,来给同学们讲几节西洋见闻。

    冯校长也算是个新派的校长了,把个高中按照大学的样子在管理,不只有选修课,这下子,连客座教授都有了。

    青筝起身去上课的时候,与钟离越擦身而过,扫了一眼,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人长得很气派。没错,就是气派,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头上应该是用了头油,定出了很有气势的背头。人长得也很气派,文人气息不多,也不像是一个商人,更像是富家公子,欢场上最受女人们欢迎的那种风流浪子。

    点头示意之后,青筝就直接去上课了。

    “任老师?”几天之后,学校放假,青筝正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浇花,就听到围墙外传过来疑惑的招呼声。

    这世界可真小啊,之前从来也没见过的人,突然间好像在哪里都遇得到了。

    “钟离老师?你好。”青筝抬头,人家打招呼了,她也不能当没看到。

    “你好。你住在这里吗?真是太巧了,我刚刚搬到附近,以后我们是邻居啦。”这人就站在围墙外,隔着栏杆,脸上带着微笑的与青筝讲话,一点也没有尴尬的样子,仿佛两人是在最浪漫的法国餐厅,喝着红酒在聊天。

    “嗯。”青筝只是笑,不知道怎么接。

    “那你忙着,改天叫上冯校长,一起吃饭?”

    “好。”

    “回见。”

    “再见。”

    就这么结束了彼此略为尴尬的第一次交谈。

    青筝以为钟离越说要一起吃饭,只是客气一下的,真没想到人家是说真的。

    所以,当在冯校长家里见到钟离越的时候,还奇怪了一下。

    “本来是我说要请两位吃饭的,结果却变成了我来蹭饭,实在很不好意思。”钟离越在餐桌上客气着。

    “楚南,你太客气了,何必那么在意谁请谁呢,不过是一起吃个饭,聊聊天。正好,我刚刚跟青筝学了一道法国菜,你是从国外回来的人,帮我鉴赏一下,看看地不地道?”冯夫人看样子与钟离越也是熟悉的。

    “好,我尝尝。嗯,非常好吃。任老师也在国外待过吗?是在哪个国家?法国吗?”钟离越果然尝了一下冯夫人端上的海鲜,给了非常高的评价。听冯夫人说起是跟青筝学的,便问起青筝。

    “我并没有出过国,只是家父有一些国外的朋友,再加上看过一些国外的食谱”青筝总不能说自己前面几辈子曾经有过在国外养老的经历吧。

    “那您这可是太有天份了,比我这在国外待了快十年的人还要更懂得国外的美食。”钟离越对青筝不吝赞许。

    “你是去国外学习的,再说了,一个大男人,哪会关注厨艺。”冯校长到是给钟离越找了个好借口。

    “是啊。我只是爱好厨艺罢了。钟离老师是在哪个国家留学?”青筝把话题引向钟离越。

    “我十五岁就被家里送到了倭国,在倭国待了五年,之后又到了欧洲,在德国待了两年,又在英国待了两年,去年刚刚回国。”钟离越说得简单。

    “青筝,你不知道,楚南他可是十六岁就上大学了,在倭国大学毕业之后,又到欧洲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