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大夫人的穿书红包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的人进山阴书院也是件难事。

    当然这主要还是贾家的人脉都在军中,要让贾政去军中建功立业倒不愁没有门路,可一则贾政都这么大了,习武可都是打下开始练得筋骨,二则别说是史氏了,就连贾代善都舍不得让二儿子去吃这种苦头,更何况,现在天下太平的,从军也难出头。

    “赦儿媳妇,我仿佛听说过你娘家有个堂叔是山阴书院的山长?”

    “您说得是我顾逸堂叔吧,他倒是我滴滴亲亲的堂叔,只不过,您也知道,我祖父当家离家跟着先帝爷起事,我的伯祖父也就是顾逸堂叔的父亲,就说不认我祖父这个弟弟了,现如今我们两家也没什么来往了。”

    顾悕之听着史氏提起山阴书院就知道史氏打什么主意,还不就是想让她托她堂叔把贾政弄进山阴书院。要是贾政真的本人有才华,这关系顾悕之托了也就托了,可奈何贾政本人就是个假正经。更何况,整部红楼,贾政几乎算得上是顾悕之最讨厌的人之一,顾悕之怎么可能替贾政去托关系。

    况且,顾悕之他们家和留在杭州府那一支在明面上可是真的关系不好,史氏就算是派人去打听,也打听的出来。当然这不过是明面上的关系。

    史氏皱着眉头听顾悕之说完,这赦儿媳妇前几天看着倒好,可怎么一到想让她做点事情就这么多推辞。难道政儿好了,还不会提携着他大哥,着赦儿媳妇怎么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顾悕之:提携不起,提携不起

    “太太,您也知道我娘家都是写书呆子,再往上数几代,我那娘家也不是没出过状元,要是读书的法子也不是没有。”

    史氏正不高兴着,嫌顾悕之不肯尽心尽力帮衬小叔子,这就听到了顾悕之说读书有法子。她就知道,读书铁定是有什么法子,可那些就穷翰林们都喜欢藏着,在才叫她的乖儿子到现在还没个功名。

    “这读书啊,孔老夫子,哦也就是他们说的孔圣人,有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还有句老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顾悕之抿了口茶,顿了顿,她怕史氏理解不了,又怕解释太多反而惹人怀疑,索性就等上一会儿再说。

    史氏听着顾悕之的话她虽不大懂里头的意思,可这大致意思可不就是要多读几遍么?这法子谁不知道啊,还用得着她来说。

    “这多读几遍,可不是笼统的随便读上几遍就够的。这是我娘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方子,叫做百二十遍读书大法,说是每篇文章啊一次性读上一百二十遍,而且啊,每次都得大声的念出来。”顾悕之删删减减把以前看的时候看到过清朝皇子读书得读一百二十遍的法子说了出来。

    “您可别不信这个方子,这要不是政兄弟是我家大爷的亲兄弟,我也不会把家里的法子说出来,,这可是从前朝宫里传出来的秘法子,您可别到处说啊”顾悕之生怕史氏不信,又特意补上一句。

    史氏这会儿倒已经不是不信了,而是太相信了,已经开始担心贾政受不受得了了。和顾家结亲前,她也使人打听过,自然是知道顾家从前朝起中进士的人就颇多。

    只是她虽说一直觉得贾政会有大出息,可自己儿子的德行也不是不知道,不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罢了,这要真让他每篇文章念上百二十遍,政儿的嗓子怕是都受不了吧。

    “还有,我冷眼看着,政兄弟房里的好颜色的丫鬟们也太多了,个个都妖妖娆娆的,我到不怕政兄弟不上进,就怕政兄弟年纪小被这起子狐媚子给勾坏了。”顾悕之本来哪里会顾得上贾政的丫鬟,只不过这些丫鬟们可自打顾悕之进门以来没少了招惹顾悕之,顾悕之自然是不手软。

    这话说得十分为贾政着想,史氏皱着眉想了想果然觉得贾政房里貌似确实有几个妖妖娆娆的,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打算过几天就把她们打发走。

    史氏看着顾悕之欲言欲止的样子,都已经听了顾悕之这么多好建议以后,史氏自然是和颜悦色的说道:“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为了咱们家好,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太太,那我就直说了,您也知道,科举啊,一不留神就会被分到臭号,即使不是臭号也万没有家里这么好的环境的。要我说,倒不如把政兄弟的院子换到马厩旁边去。”

    史氏这下子眉头皱得更紧了“这”

    顾悕之再接再厉道:“您想,大爷要不是这次科考一出门就晕了,怎么会只得了个传胪呢?要是大爷早早的适应了环境怕是都能给您挣个状元回来。”

    “您想想,政兄弟虽然现在吃点苦,可是将来要是中了,可是正宗的两榜进士,可能再比大爷更近一步,考上一甲呢,那怕是我们荣国府的门都能被媒人踏破了。我们国公府也能称得上是一门两进士了。”

    史氏听着顾悕之的描绘仿佛看到了到时候满京城的闺秀任她挑选,所有人都恭维她得了个好儿子的场面。下定了决心,打算明儿就把贾政房里的丫鬟打发了,后儿就把贾政拾掇拾掇,让他搬到马厩旁的那个院子里去。

    将来政儿中了举,那她岂不是儿媳妇都要挑花眼了。贾赦的媳妇没让她拿主意,在史氏心里贾政的婚事必要她来拿主意的。

    要是赦儿媳妇说的法子真有用,那岂不是她们荣国府等到第四代也能被称为书香门第了,看谁还敢笑话她大字不识几个。

第 33 章() 
贾赦本来就喜欢干实事;他又觉得自己脑子也存着不少现代先进的东西可以搬到古代来;所以在他一直是想着自己考上进士后能进工部;奈何被皇帝一道旨意送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是个文官们聚集的地方;其他人虽算不上都是书香世家;耕读世家出身;可也都是打小开始读书的;还有几个一直考到了三四十岁才中了进士,又是经过朝考的选拔或者是前三甲才进的翰林院。

    而且除却前三甲,每个通过朝考进了翰林院的人还得在三年以后通过“毕业考试”散考;才会被授官,要是成绩不合格还是会被分发到各部或者去做县令。而贾赦却被皇帝一道旨意授了翰林院编修,这直接就是跟前三甲一个待遇。翰林院的其他人自然是排斥贾赦这种出身勋贵;又是通过拼爹就直接进了翰林院的人。

    不过贾赦这边好歹有个早早进了翰林院的大舅子顾慎之帮他周旋;虽说贾赦在翰林院的众人面前虽仍然不收欢迎,可好歹也没人刁难他。而翰林院向来是做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之类的事情的。

    起草诏书这种事情想来是归属于既得皇帝看重;字又写的好的那种。贾赦倒是因为有个好爹;挺得皇帝看重的;但是这字呢就就颇有点拿不出去了。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这既是件好事;可又是件坏事。比如贾赦写字一直带着前世的小习惯;这字半分风骨都没有。馆阁体贾赦倒是下过苦功夫练过;可也就勉强拿得出手而已。

    皇帝要真喊贾赦去写诏书,接到圣旨的那个官员,怕是都要以为皇帝是不是看他不顺眼了。

    至于修史;本朝倒是确实是刚刚成立不久;因着前朝的史书本朝来修的规矩,翰林院到确实是一直在忙着修史书。可是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交给大儒们来做得,其余的新来的庶吉士们能做得只有给大佬递茶这么一项工作。可是贾赦好歹是个荣国公世子,这种打杂加长见识的事情,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排除了贾赦。

    贾赦虽在翰林院带着,可本身却没什么事情做,当然翰林院这种没事情做得人也有不少,但是翰林院又藏着全天下最全的书,这些读书人们要是没事情做往往会去藏书楼礼看书加抄书。可这些,好不容易熬过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又熬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贾小赦表示,那还不如闲着

    雍郡王好歹现在奉旨管着工部,自打上次顾悕之三朝回门,贾赦向雍郡王提出了水车啊之类的事情以后,雍郡王就深觉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立刻命工部的工匠们开始着手制作水车,奈何贾赦说的笼统,雍郡王听得就更笼统了,描述了半天也没让工匠们明白该怎么制作。

    雍郡王索性就常常把贾赦喊到工部去指导工匠们,偶尔跟贾赦聊了几句,雍郡王愈发觉得贾赦是个人才,恨不得直接把贾赦要到工部来。只不过,毕竟在文人中有着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雍郡王既然觉得贾赦是人才,自然不会坏了他得前程。

    只不过贾赦在翰林院也十分空闲,翰林院离得工部又近,贾赦闲极无事便来工部这边报道,倒像是工部的人。

    贾代化看着隔壁府的大侄儿一日日的往雍郡王身边凑有心跟贾代善说上几句。贾代化做过太子的武师傅,宁国府早早的就被贴上了的标签,可他得堂弟贾代善却是个滑不溜秋的中立派,永远都是一副我只忠于皇帝的样子。

    贾代化也知道太子这几年被大皇子怼的越发不成样子了,可是太子底下的弟弟又都长成了,特别是三皇子简直是太子的又一大劲敌。贾代化就更想把他堂弟贾代善拉到太子的阵营来,好歹贾代善也是个兵部尚书,能给太子爷添上不少助力。

    可还没等贾代化向贾代善开口,他得大侄儿已经跟四皇子黏黏糊糊了,连读书人的体面都不顾了,恨不得收拾个包袱就去工部上班。贾代化也知道这事必有贾代善的默许,怕是就在回应他的拉拢呢。

    四皇子前几年看着还好一直在太子后头一副好弟弟的样子,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四皇子便开始自立山头了。这别的皇子自立山头好歹都拉上几个大臣暗搓搓的开始夺嫡,可这四皇子自立了山头就开始疯狂的参人了。

    你说要是他要弹劾掉自己死对头手下的大将,大家也能理解,特别是现如今太子爷还占着那个位子。正常人都先联合了其他皇子,把太子爷拉下马再说,就像大皇子和三皇子先如今可不是扭成了一股绳。可四皇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