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将将落下,已经有人进殿,呈上前线军情。
——都城百姓被姜凌困在城内,全民皆兵和我国拼死一战。可都城百姓听说盈军不杀百姓,还分粮给百姓,无一人恋战。有个叫何五的人,不堪姜凌暴虐,带着**个挑头犯上,趁乱斩杀姜凌。因我君有言,投降者,不论平民重臣一律不杀。故而,都城百姓大开城门迎接盈军入城,白国臣子皆降,无一人反逆、逃跑。
“大捷”二字清楚地落进每个人的耳朵,顿时朝非殿沸腾起来。满朝文武,跪地向显恪行礼:“恭贺君上,封疆拓土,盈国万年!”
盈国国君——苏显恪即位的第一个冬天,向西扩充了疆土,吞并了白国所有的城池土地。
自此,由姜氏统治的白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四国版图中消失……
显恪示意他们起身,言语间并无喜色:“至今日起,白国全数纳入我国版图。天下江山唐、盈、卫三国并存,如今的唐王虽不似先王雄才霸略气吞山河,到底国力还是强于我国。吞并白国之后,我国与卫国接壤。多年来,卫国紧闭国门,不知国力到底如何。卫公其人古怪,也是难以揣测。说到底攻城略地不易,长治久安更加不易!倘若想要盈国强大起来,还需君臣上下一心。传令,太尉部署我国西部及北部新国界的边防。相国和御史大夫划分郡县,选拔郡守县令十五日内上任。徐廷尉辅助相国和御史大夫,颁发盈国法令到各郡各县。均田制在新的郡县一样实行,另外,特许三年不加赋,五年不抽丁。”
早早就确立的国策,一鼓作气全都布置下去。只待明年开春,盈国焕然一新。
“君上英明!”
对于国君的治国之方,无不心服口服。
“白国不同于望国,望国两次易手,国风民俗淡化,与盈国一统治理并不困难。”
第392章 仗剑独步试天下2()
“白国不同于望国,望国两次易手,国风民俗淡化,与盈国一统治理并不困难。”高荀对白国的统治同样早做过谋划,“而白国不同,想要移风易俗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完成,一切当以怀柔为宗旨,逐渐同化,不能操之过急。当然,国策法令必须严格遵照。请君上准许臣亲自前往实施监督。”
显恪当然不想他离开建康,攘外之后还要安内!徐廷尉昨夜上报平江河堤一案的调查结果,名单上不仅有已经铲除的苏仙音拉拢的重臣,还牵扯宗亲世族,其中盘根错节,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便说明因由,只摆手敷衍:“此事推后再议。”
宗正苏启站出来:“君上即位半年之久,天下大局初定,国内百业俱兴,君上也是时候考虑立君夫人了。”
文絮一样怀有子嗣,显恪在这个问题上难得的好脾气,耐心和他周璇起来。
故作沉思:“唔……苏启说得对。确实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后宫之内有两位夫人,大家都说说看该立谁?”
“臣以为立文夫人最为适合。文夫人是唐国公主,出生高贵。而且现在已经怀有子嗣,子凭母贵,将来也会是储君之选!”有人第一个进言。
有人拥护,就有人反对:“若论子嗣,夫人姜氏同样身怀有孕。在文夫人入盈之前,姜夫人曾是君上的发妻。依臣拙见,姜夫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盈唐有盟约,尽管盈国日渐强盛,但唐国的中原霸主的地位一时间难以撼动。坚守盟约,对盈国有利。立文夫人为君夫人无疑是稳固两国关系的最佳手段。”
这个说法是最为客观理智的,也是最能说服盈国臣民的!
“苏启,此议题是你提出来的,说说你的看法。”苏启代表的是世族宗亲,苏启是在替他的父亲伯睿侯说话,所以想知道他们的想法。
“恕臣直言。其一,文夫人身份尊贵,且贵为公主不假。可是,当年唐国口口相传的谶语也不假。一降生就得如此谶语的文夫人,敢问真的是国母之不二人选?”
这一点,苏启是说给保守老臣听的。他们最信奉星象谶语,绝不敢拿盈国未来的命运做赌注,压在文絮身上。
显恪向来痛恨星象谶语之说,对文絮命理的判定尤甚!
他按捺住怒意,询问太卜令:“自古以来,星象变幻、谶语无数应验能有几个?寥寥无几吧!”
太卜令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这个时候,一旦失言,就不只是丢官职的小事。以盈君的性格,做出离经叛道的惊世之举也不无可能。
苏启作揖,恭敬道,“君上不以为然,无妨。再说其二,坚守盈唐盟约是不错,但三国鼎立时期讲求制衡。假设立文夫人,子凭母贵,其子为世子,无疑是助涨唐国势力!反过来,立姜夫人,白国已灭,她的背后没有像唐国一样强大的靠山,君上不必担心大权旁落、外戚干政,如此安心治国才是盈国之福啊!”
第393章 仗剑独步试天下3()
一语命中。
如果那个人不是文絮,显恪一定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正因为她是文絮,他连想都没想过!
庭下,又人听了微微点头,以表赞同。显恪意识到,立君夫人,时间尚未成熟。他做出一副倦怠之色,苏启识趣儿地闭上了嘴,他才开口道:“各执一词,各有道理。此事非同小可,理应再三考虑,才好交代于盈国百姓。”
***
天下之西北,二十年风平浪静、未经战事的卫国就在这里。
现如今,天下仅存南之盈国、东北之唐国、西北之卫国。三国之中,盈国兼并望国、白国两大国疆土版图最大。相对后起之秀的盈国,唐国中原霸主的地位名存实亡,终归是富庶之国,国力仍居第一。只有卫国,国土最小,而国力兵力却让人难以揣测。
古朴雄壮的宫殿,错落有致。细看来,在细节末梢之处都有精致点缀。张扬与内敛并存。卫国是郕朝王室后裔,多少有旧朝的帝王风骨。
明堂高格,金玉的王椅上,斜倚着一个身穿紫色祥云暗纹朝服的男子。衣襟和袖口处是精致的镶金滚边,额前的流冕玉珠滴答轻响,狭长的眼睛微闭。
此人,正是当初在彭城郊外“救”了文絮一命的——卫公萧绎!
“君上,白国亡了。”
一封锦书夹在骨节分明的手指间,因为一阵急咳从指缝中滑落。
“穆渊……我们和盈国的屏障终归还是被他打破了,没有白国,我国的南大门要加兵力驻防才是。”
底下的穆渊道了声是,又不明白。既然知道白国对卫国的重要性,为什么当初接到白国借兵割地的国书时,坚持不发兵?
萧绎咳声渐止,慵懒地舒展着身体。而后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明明知道盈国终成祸患,为什么不帮白国抵御盈国,对否?”
穆渊低头,抱拳:“臣确有不解,求君上明示!”
“孤问你,诸侯国之间的战乱持续了多久了?”
“旧朝统治两百年间,诸侯之战已经持续一百多年了。”
萧绎收起玩味,坐直了身子,正色道:“一百多年……也该到了大争之末世,必将统一天下!阻止一国之灭亡于己并非有多大好处。损兵折将,他白国就能保住了?再说白国就是我卫国的盟友吗?乱世之中,天下皆敌无友,弱主则国不强!不救不为,坐山观虎斗,即使是胜利一方也会有损失。我们趁机积攒国力,挨到最后的才有资格参与王者之战,不是么?”
穆渊恍然,卫公谋世之才不比苏显恪差!接着萧绎的话道:“况且,我国久不经战,其余两国不甚清楚我们的底细,现在不露锋芒,之后才能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正是。”萧绎满意地点点头,饶有深意地笑着,妩媚狡猾,像极了一只狐狸。
***
延政殿
显恪端着一碗安胎药进来。文絮正低头坐在榻上缝制婴儿穿的衣物。
第394章 荒烟采霁心成城1()
延政殿
显恪端着一碗安胎药进来。文絮正低头坐在榻上缝制婴儿穿的衣物。
他在她对面坐下,递了汤药给她:“和你在一起这么久,还不知道你喜好女红。”
李少妃不论诗文武功、女红刺绣、音律琴瑟都不在话下。她有两样没有继承下来,一个是武功,另一个就是女红。
如果不是为了肚子里的小家伙,她是不会碰针线的。显而易见,他的话不是真心在夸她,觑了他一眼,颦着眉,喝光了碗里的药汁。
“苦么?”他问。
明知故问,她把药碗塞进他手里:“要不你尝尝?”
他低眉看了看空碗,又看向她:“尝尝也好,所谓同甘共苦。”
她天真以为他会去找逾明再煎一副药。哪成想他倾过身来,薄唇如蝉翼轻落她的唇畔,从轻柔浅吻逐渐加深,撬开她的贝齿,吸允着她苦涩的芳香。他的突然闯入,给她一阵甘甜,一个不防备就沉溺其中。
越吻越动情,不知什么时候,手里的碗滑落,她被他收容在身下。
守在外面的韩采听寝殿里什么东西碎了的声音,马上着人来收拾。竟不巧撞见这幅光景,扑通地跪了下来。此时不谏言就是不忠!于是吞吐地喊了声:“君……君上。”
还好,他们的君上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忘情,理智尚在。逾明嘱咐的每一个字他都不敢忘,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停下来,装怒低声斥责:“出去!”
身下的她不语,只抿着嘴浅笑。
“你看起来很得意的样子?”冷冽的眼神和这副俊雅的容貌毫不相称,却又是这么的让人痴迷。
她强忍着笑意:“在他出世之前,君上要多忍耐。或者,到民间找些美女充实后宫。”
“一个姜成蝶给我们制造的误会还不够多吗?还要谁入宫!”说完,他脸色一变。
而后,他把她扶起,二人相对无话。他们各自悄悄自责,不该说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