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诗?”
“打油诗罢了。”
“两位公子,执事请二位一叙。”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打了个稽首。
关索曹植二人瞧了一眼一旁的小道士,眼睛很是灵动,透出一股子机灵劲。
“你与此间道观执事熟悉?”关索随即瞟向曹植。
后者摇摇头,表示并不熟悉。
曹植心神奇怪,按道理来讲,既然是张鲁约关索前来询问,怎么派出一个执事来了?
张鲁可是天师啊,这个称号除非是张家嫡系子孙继任方能被称为天师,而且也只能有一个。
难不成是张鲁这个老家伙在端着架子,想要利用他人之口,问出关索口中那个白胡子老头的事?
带着疑问,曹植渐渐放慢脚步,落在关索身后。
“小睿儿,去泡壶茶来。”
关索刚踏入一旁的屋子,进去通报的小道士便被这番吩咐,又退了出去。
三清之下,蒲团之上,背对着关索盘腿坐着一个老道,看这头发的花白程度,怕是岁数不小了。
茶这种东西只在蜀中盛行,而且炒茶还未曾出现,所以并不能大规模运输,路上稍微有点潮气,便能发霉,不易储存。
真想不到,竟然能在邺城喝更不晓得能不能喝。
关索慢慢的踱了几步,随意的打量了几下,屋子很是空旷,只有一个床榻,老道身后还有两个蒲团,大概是给关索曹植二人准备的。
“二位公子一点也不奇怪为何我会叫两位进来一叙。”
曹植早就被交代过了,故而一点也不惊讶,至于按照关索的设想,这些神职人员总会是想法子让人感觉神神秘秘的,从而才能与你讲什么道理,借助你自己来说服你相信他的话。
反正闲的也是闲的,关索倒是想要讨教一下古代神职人员是怎么忽悠人的,带着一点恶趣味,本土神职文化怎么就没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了呢。
老道士站起来,转过头,脸色露出一个微笑看着二人。
此时曹植却是惊讶了起来,与老道士的发色相比,这个面色可是年轻的多,这难不成是道家的密辛,返老还童之术?
关索也傻眼了,这人是少白头?
还是掌握了染成奶奶灰的独门染发绝技?
难不成此人养生之道颇有研究,或者是保护肌肤的小技巧?
就眼前道士这形象,这效果,确实能忽悠到一大批人!
“小睿儿,给二位客人倒上茶。”
那个被叫做小睿儿的道士搬来一个矮桌,放在‘老道士’的与关索曹植之间,把提壶放在矮桌上,又拿来三个陶碗,放在矮桌上,分别倒好茶之后,便侍立在一旁。
“我最小的徒弟,王睿,聪明伶俐,是个好苗子。”
曹植微微点头,尝了尝蜀中孤品,据说有这个东西,刘备根本就不用像父亲那样,下大规模的禁酒令,还真未曾尝过,因为此物不好运输。
王睿?
也不知道眼前这个牛鼻子老道是什么意思,不介绍自己,先介绍他徒弟。
关索饮了一口茶水,没有想象之中的回味甘甜,更不接老道士的话茬,随即等着老道士的下文。
“将来还望二位多多提携。”
曹植放下陶碗,摇头道:“执事怕是找错人了。”
“你知道我们两个是谁吗?就要提携你徒弟,好没道理。”
关索似笑非笑的盯着眼前的‘老道士’。
“贫道游历天下也快三十年了,要不是靠着一双慧眼,这肉身早就被抛尸喂了豺狼虎豹。”
“说这些都没用。”关索双手抱胸道:“有话快说,别磨磨叽叽的,小爷出来逛街,不是听一个老道士在这胡扯八扯的。”
“关小将军何意?”
老道士笑呵呵的甩了甩拂尘。
“嗬嗬,有意思了。”关索认真瞧着眼前的老道士道:“你要是认识子建我倒是能理解,可是你却直呼小爷我的姓氏,你什么路子?”
“关小将军名动天下,自然无人不知。”老道士摆摆手,示意关索别抢话,颇为正式的道:“但这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吾是你的师傅。”
曹植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
关索摇摇头,捏着陶碗,挑了挑眉道:“你姓关?”
“贫道姓张!”
“你是解县人?”
“贫道祖籍巨鹿。”
关索之所以这么一问,就是因为古人出行不易,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同宗同乡的自然会抱团取暖,关系也亲近的多,关羽与徐晃就是如此。
可是这个老道士的答话就有意思了,姓张,还是是巨鹿人,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大贤良师张角啊。
更扯的说是自己的师傅,这辈分是怎么论的?
“这是谁的道观?”关索看向曹植。
“天师张鲁。”
张执事依旧盯着关索,替曹植回答。
“哦,看来张鲁的五斗米教一家独大,吞并了太平教,你与张角什么关系?”关索漫不经心的问道。
“难道关小将军不疑惑某为何说是你的师傅之事吗?反倒关心我的出身。”
“我师傅乃是大汉名士庞统庞士元,号凤雏,你也敢冒充小爷师傅,信不信我拽着你去见见魏王,道观里面居然有太平教余孽,真是令人诧异。”
“哎呀,黄巾余孽,也不能这么说。”曹植盯着眼前的老道士道:“我爹手下的青州军乃是黄巾军余孽所改编的,更何况当时响应的人那么多,有一两个落网之鱼也实属正常,只要他不在谋反,我们又何必如此呢。”
老道士正色道:“无妨,魏王亦知道我在此,因为我是大贤良师的儿子,张广泰!”
(本章完)
第782章 黄巾力士()
张角的儿子!
张广泰!
这名字是听着熟悉,古往今来,一大堆的人叫这个,估计哪个也对不上啊,可特娘的更没听说过张角有儿子啊?
曹操知道张角儿子在张鲁邺城的道馆里修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关索皱着眉头细细思索,没有一丁点的头绪,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曹植此时内心波澜,就算方才他懒得多事,可眼前这个人说出他是张角的儿子之时,在加上他言父亲也知晓他在此,如何不震惊。
张角的儿子,怎么都透出几分奇怪。
关索瞥了一眼曹植,见他也是一脸吃惊的模样,心下也了然,应该不是他蓄意安排的,在说他邀请自己来见张角儿子有何目的呢?
根本就想不通。
“哦!”关索瞥了对面而坐的老道士一眼,站起身来说道:“这其中的什么曲折故事,小爷没工夫听,也跟你们太平教五斗米什么的,没啥子关系,走了!”
虽然想不通,但让关索感觉十分不对头,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自己可不如曹植好奇,有些事不知道就不知道了,说不定又是曹操派出来试探自己的。
“且慢!”张广泰指着关索腰间的装饰道:“何为没关系,你腰间与玉佩挂在一起的乃是我道教令牌。”
关索伸手一摸自己的玄武玉佩,一旁紧紧系着的一个古香古色的令牌,自己也忘记这块令牌是什么时候与玉佩拴在一起的。
张广泰见关索露出疑惑的神情,这才不紧不慢的道:“关小将军自小就与我道家有缘,不过一定不记得了。”
“镇国,且坐下来听听,植也着实好奇的很。”
曹植拽住关索的衣袖。
“且听上一听。”
先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既然曹操知道张角的儿子存活于世,而且还就住在这座道观里,这就有意思的了,也不晓得曹操打的什么主意。
“关索,关羽幼子,自从建安十二年,曹丞相征南,刘备不敌,关羽率领水军撤退时,三子关索于船上玩耍掉落水中,遍寻不见,被吾所救,之后跟我学习道法。”
张广泰这第一句话就直接抛出了重料,让曹植连连看向关索,关索掉落水中的事自己是知道的,通过接触,觉得关索还行,遂向秦朗问问关索的旧事。
可是后面被眼前老道士所救的事却是不知道,而且看关索这模样,显然他也不知道,据秦朗所言,关索这是小时候患病,有失魂症,无法治愈。
就这秦朗这番话,曹植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会派自己来接近关索,说关索是个有趣的人,父亲说的都是很含蓄的话,其中的个别意味全靠着别人去猜,对手下如此,对待儿子们依旧如此。
怕父亲是一辈子都没有可以畅所欲言之人吧!
关索认真的点点头,并不搭言,可以,故事这开头编的不错,瞧瞧后面怎么编,这是知道自己有失忆这种病,张广泰尽量给在填补自己丢失记忆的模糊之处,好让他说的话更加令人信服。
先说是自己的师傅,引起自己的注意,接着在抛出他是张角儿子的话头,紧接着直言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不错,是个老油条。
张广泰给二人的陶碗之中续了茶,放下提壶。
举起自己的陶碗,微微吹了口气道:“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说完之后,便饮了一口。
关索曹植二人都没有动那茶,他要是一个普通的执事,茶喝了也就喝了,可他是张角的儿子,这事就值得玩味了,就算方才抿了一口,要是下药的话,药性应该没大。
现在为了避免自己与曹植怀疑,他亲自添茶并且当面饮了一口,这也无济于事,不信任的种子已经埋下了,只是未曾发芽。
“植还是对张执事口中的故事感兴趣,这茶不饮也罢。”
曹植盯着张广泰徐徐的说道。
“子建若是喜欢饮茶,将来有机会带你会益州尝尝新茶。”
“那便以后在言。”
曹植往前推了推茶碗。
你可以说曹彰的政治觉悟没有他哥曹丕高,但绝不是个傻子,有些人他就算生在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