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旁下令犒赏三军,中军帐内也摆下酒宴,不管怎么说打了胜仗也要庆贺一下。探马飞奔进营禀报王旁,西夏残兵败将经过芦洲寨的时候,被折克行的部队又绞杀了一半。
“王爷,您真要整兵攻打西夏吗?”种师道问道。
“当然!”
“爹,孩儿有一个想法,您要打西夏不如派人混在送西夏皇上灵柩的队伍里,那不就能顺利进入西夏了吗?到时候我们在里外夹击,定能取胜!”童贯屁股带着伤还不老实。
王旁叹了口气,宋代医疗条件差,儿子离开月下之后夭折也未必不可能,李谅祚不会骗自己。再怎么说他现在也恨不起来李谅祚,或者也可能虽然怀念但是毕竟和孩子没见过面,感情上不那么强烈。加上这次的李谅祚之死,王旁越发觉得李谅祚根本在这件事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不想乘人之危,既然李谅祚已死,就让亡灵安静的回去吧。至于那几千西夏兵,咱们留着有什么用,能看着他们挨饿受冻吗?留下就要人吃马喂,岳将军,咱们的军饷粮草的情况如何了?”王旁转向岳立。
“王爷,咱们虽然打赢了这场仗,所缴获战利品却很有限。就目前军饷粮草的情况来看,攻打西夏是不够用,但再有个两三月的用度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旁并非莽夫,他不会仅仅因为复仇,搭上好不容易筹上来的宋债,更不会不考虑实际情况去耗费几万士兵的性命,就为了自己的一个报仇。但是,听了岳立的话,王旁更加决定要去打西夏。从李谅祚的死,可以看出西夏人的野心野性,他必须要把西夏打服,服服帖帖的几十年甚至永远都无法翻身。
第二日王旁整队,像镇戎进发。
镇戎是秦凤璐的最后一道边寨,这里曾是仁宗时期宋朝与西夏重要的商榷之一,但英宗刚刚登基的时候,便又禁止了与西夏通商,好在还有延州榷场,所以镇戎的榷场渐渐荒漠了。驻守镇戎的知军姓曹,名叫曹田。曹田听说西夏军在延州遇阻,又在定川寨大败,甚至连李谅祚都没命了,心理算是松了一口气。
镇戎这地方驻兵不是很多,但与西夏一山之隔,又有天险屏障,凭高而据下瞰沙漠,占据地势之优。曹田还有点遗憾,别的地方都是胜仗,估计又能得到朝廷的赏赐,这李谅祚临死也没给自己来份厚礼。就在他郁闷不平之时,忽听探马来报,有一批西夏军败退的向镇戎而来。
曹田登高望去,心理有些奇怪,这些西夏军有两三千人,看上去步履沉重,也没什么阵形,更没有多少兵器马匹,只是有几辆车在队伍之中,还有的牛车上拉着灵柩。曹田又派人去打探,才知道这灵柩之中正是死了的李谅祚,听说王旁命令放他们回西夏,曹田心中不忿。凭什么你立了战功还要我放行?此处我在镇守怎么着也得让镇戎军落些实惠吧。
第384章 大雪阻行程()
鹅毛大雪纷至,宋军大部队像镇戎前进。这种天气最不利于行军,眼看漫天风雪中队伍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王旁下令安营扎寨。
一名探马来报,西夏败军已经原路撤回西夏了。
“哈哈,跑的还真够快的!”童贯朝折可适递了眼神说道。
王旁没有理会他们的小动作,他和岳立正坐在帐中的火炉边,两人对面而坐中间摆着一盘棋。轮到岳立出棋,他踌躇了半天才放下一子,一边对王旁说道:“看来西夏的内乱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啊。”
“岳将军,我要是乘胜追击,你这盘恐怕就输了,你还有心思关心西夏的内乱?”王旁放下一子看了看岳立。
“王爷你要是志在必得,那我只能剩下认输的份了。不下了,认输。这鬼天气!”岳立嘟囔了一句站起身来。
“你看你!才输了几盘就不下了!”王旁也站起身来。
童贯折可适和种师道见两个人起身做到别出去了,三个人凑到棋盘边。“爹?”童贯朝王旁喊道。
王旁微笑点点头,行军路上最是无聊,能有盘棋子下对王旁来说也算是点乐趣,更别说这几个孩子。
一阵风吹进帐中,帐帘一挑折克隽和张平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爷,岳将军!”两个人进门先向王旁二人行礼。
“怎么样,都安顿好了?坐下说罢”王旁在桌案边坐下,有侍卫兵立即走上前来,将刚刚烫好的热茶递给王旁。
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折克隽说道:“刚刚我们召集各部正副将以及各部的部将,按照王爷和将军的吩咐已经责命他们做好士兵的防寒工作。目前煤炭以及粮草都还充足,王爷和岳将军放心,即便这雪下几天咱们也不怕。”
岳立笑道:“怕到谈不上,只是王爷闷的慌,又要抓我这棋下的臭的人来解闷了。”
折克隽和张平也笑了笑,岳立看着王旁问道:“我说王爷,怎么你赢了也看不见你有多高兴啊?!”
“跟个下的不如我的人,赢了又有什么意思。就好像西夏人,看着咱们是打赢了,却是赢在他们自己的内乱上。可笑!唉!”
岳立等人对视了一眼,王旁看上去似乎很轻松,但是这种轻松只是以后不用在苦苦打探儿子的消息,却无法抹平心里的愧疚和遗憾。但当着众人的面,王旁就算心里再难过,也会强撑着笑容。更何况这样的天气他也着急,赵顼一个劲儿的催他早些回京城,可西夏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一鼓作气拿下恐怕将来还会是大宋的隐患。
一声高声的报告之声,又是一名探马走进营帐:“启禀王爷,前方二十里处发现几具西夏士兵的尸体。”
“再探再报!”
探马走后,岳立说道:“天寒地冻,估计是伤病的西夏兵!”
王旁点点头:“估计是护送李谅祚尸体回西夏的漫常所带的队伍,张平你派去的人还没回来吗?”
张平微微一愣:“对啊!我还派了一个拥队,带着王爷您的放行的命令,跟着他们去镇戎,是不是也被困在雪中?怎么还不见来?”
折克隽揣测到:“是不是留在镇戎等咱们呢?”
几个人正说着,又有人来报:“启禀王爷,前方四十里发现三十二具西夏兵尸体。”
“怎么死的?”王旁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
“有些人身上有伤,这些西夏兵都蜷在一起,看样子是冻死的。”
“再探再报!回来!若是再有看到就仔细查验。”
王旁也不知道为什么,按说几具或是几十具尸体在刚刚经过一场战争之后出现,也不算什么特别奇怪的事,但这些尸体离镇戎越近就越多,王旁隐约觉得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果然,再来探马报告的时候,是在距离前方六七十里的地方,发现上百具西夏兵的尸体,而且据士兵的报告的情况来看,这些西夏兵身上的上比之前看到的更重些,而他们似乎是从镇戎方向而来。
雪下了两天还在下,积雪已经快到小腿关节了,虽然按照折克隽的估算,粮草肯定够些时日的。但王旁心理却开始着急起来,这种天气不仅耽误了最好的进攻时机,而且前方越来越多的尸体也开始让王旁有点不安。
这种不安多少是有点遗憾,可能正是自己那么一点私心,才让这些西夏病冻死在冰天雪地。还有一些焦虑,不知道漫常的情况怎么样了?还有自己派出去的士兵,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雪再不停就成了雪灾,即使雪停了行进起来也很困难。一名探马满头大汗的进来禀报“启禀王爷,前方百里发现二三百具西夏兵的尸体。”
王旁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么说就在前方宋军和这些西夏军有过交战?这些西夏军基本没有什么还手的余地了,更何况再向前不到二百里就是镇戎了,这些人本应该是过了镇戎边境回到西夏会州的。前方到底出了什么情况?
西夏兵是分两部分撤退的,一部分是王旁要放的这批,还有一部分是跟着房当以及西夏一些将领,冲过芦洲寨顺来路回去的,当然房当不过是李谅祚身边的一个内臣,如果没有人在暗中支持,军中也没有人配合的话,无论如何他是做不了杀死李谅祚嫁祸漫咩父子的事来。这次发兵大宋,李谅祚御驾亲征,除了漫咩父子之外,还有几名副将,其中有一个人叫做赏巴。
赏姓,最早是因为收到赏赐而被赐姓,而到了宋代,这个姓氏已经成为西夏的国姓。当然,能姓这个姓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种荣耀。而这份荣耀却很少照亮赏巴的官途,反而混了多少年,他还是副将。最后他总结出来了,在他的前面有绊脚石。好在国相和皇后欣赏他,又给了他这么好的一个立功的机会。
和房当的配合还是不错的,他们的选定的时机也是正确的,但是似乎上天并不眷顾他们。他们刚刚为王旁独自进西夏营而高兴,能够干掉李谅祚并嫁祸漫氏父子,顺便抓住宋军的主帅,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王旁太勇猛了,更没有想到,皇上身边不善言语的飞龙苑的统领,以及飞龙苑那几百近身亲兵,竟然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下赏巴还真是名正言顺的成了临时的主将,为了安定军心,赏巴又提升任命了一些部将,总算把军心大乱的西夏军稍稍稳定了下来,现在他们要考虑的尽快回到保存实力回到西夏国。别看西夏军来的时候磨磨蹭蹭的,但在赏巴的带领下却是豕突狼奔一般。虽然回逃的西夏军在芦洲寨又大受挫败,但赏巴和房当还是万幸宋军没有追来,这才让他们仓皇回到西夏。
尽管赏巴和房当痛哭流涕,因为没能带回李谅祚的遗体而惭愧请罪,但大度的皇后梁落瑶还是宽恕了他们。国不可一日无君,西夏惠宗李秉常继位,因为他的年龄太小了,梁落瑶垂帘听政并和国相梁乙埋把持西夏的大权。
然而垂帘听政的梁落瑶开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