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唯唯诺诺,找李全安排事去了。

    很快李全和春红把朱由崧的宝马千里一盏灯、全副盔甲、还有他那把大宝剑等这全套的行头全部带进了武科场。

    春红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大哥,皇上真要下场啊?”

    “应该是真的,要不让咱们带这些到这里来干什么。”

    “但是……他是皇上啊,哪有皇上下场跟举子们比试的道理?”

    对于他的皇帝陛下,李全早就见怪不怪了,“哎呀,我们的陛下,一切皆有可能,有你想不到的事,没有陛下做不到的事,你习惯了就好了,快看,已经开始了……”

    柳春红还要说什么,李全打断了他,两个人带好朱由崧的应用之物,找好位置,往武科场看去。

    最先出场的两位贡生先在耙场比试骑射,每人一共是九箭,这与初试时又提高了标准,九箭九中者比步射,也是九箭,再全中者,进入武技,这就是最后一项了,武技胜出的前九名定为三甲。

    这九名再由皇上当场试其兵书战策等治军之道,这就基本上相当于后试的公务员面试程序了,综合起来成绩最好者为状元,然后是榜眼、探花,此乃一甲前三名;二甲前三名就是进士及,三甲也是三名,同进士出身,其余的考生也就落榜了。

    其实,除了一甲三等是定额之外,每朝每代的科举考试一甲皆取三名,但二甲和三甲的人数则各朝各代并不相同,但大都不止三名,现在南明只剩下半壁江山,来应的试的武举本就不多,能通过会试进入殿试的就更少了,一共是二十八人,因此朱由崧决定三甲各取三名,也即是今年的武科取士共取九名武进士。

    朱由崧早就看了这二十多位贡士的履历,除了名门忠烈之后,将门虎子之外,还有几个家景是晋商和徽商、浙商的,最先出场的范进忠就是大晋商的后人,想起这些周末的这些商人,朱由崧不由得心头一震。

    (本章完)

第228章 皇上进考场() 
商人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都没有商人这个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和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由于其追究利益最大化又历来为人们诟病,于是无商不奸的帽子便被扣上了。

    但明末的商人与其他时代的商人又不尽相定,由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们从事特殊的活动而被烙上耻辱历史的烙印。

    这主要是指当时的大晋商和江南的大商人,特别是明末八大晋商,他们不止是做生意赚钱了,他们往返于大明、后金和蒙古之间,铁器、军火、军工、物资粮草、情报等都是他们赚钱门路,这些商人手眼通天,富可敌国,却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因为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汉奸,赚的钱,出卖的却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可以说,清军入关,大明朝灭亡,这些大奸商难辞其咎。

    作为过来人的朱由崧对这些当然清楚,穿越前曾几何时,每每读到这些时,朱由崧拍案而起,痛骂连连,恨不得将这些大奸商千刀万剐,然而眼前当他置身于世时,纵然身为帝王的他也不得不令自己冷静下来,谨慎处之。

    朱由崧现在要下一道旨意,将这些商人贡士以及全部的大奸商抓起来治罪,他完全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实力,然而此举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整个南明帝王都将崩盘,他绝不能干这样的蠢事。

    帝王的权力是无限的,但也不能滥用,并不是以前他想像中的为所欲为,让谁生就生,让谁死就死,穿越过来这几个月,朱由崧已经深深体会到帝王也是受制约的,制约他的不是内阁,也不诸臣,而是权威,有权未必有威,这就割掉到人心的向背。

    一个王朝如果帝王失去了人心,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这既是他从后世书本上学来的见识,也是这几月深刻体会到的,大明实力尚存,崇祯帝却不南逃,为了筹措粮饷,身为帝王的崇祯带头搞募捐甚至跪下来求臣子,党争祸国,军将不听朝廷,这些都是帝王的悲哀,也是皇权的无奈。

    现在的南明好不容易有了起色,有了几十万死忠军队,党争的风头也被刹住,但是大明的经济仍然处于崩溃的边缘,长期的战乱,加上各地天灾不断,人民挣扎于水火,国库亏空,士兵哗变,经济决定政治,目前也只有商人能扭转局面,不久的将来加赋加税,增加大明收入,支撑大明军队主要指望他们,靠农民和农业短期内没有指望。

    而且朱由崧知道,这些大奸商的影响绝对不次于祸国殃民的东林党,要把他们无凭无据地全都抓起来治罪,汉奸是除掉了,但负面影响更大,就像当初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全部的东林党斩尽诛绝一样,这无异于手病剁手,脚病剁脚,要与这些奸商人打交道无异也是一场战役,同样考验着他的智慧,绝不能操之过急。

    想想这些,朱由崧心平气和下来。

    此时范进忠的骑射已经比完了,九箭皆中,顺利地进入下一程序,等待步射测试,现在第二名贡士开始考骑射,他在初试的成绩是九中七,只见此生纵马飞奔当中,弯弓搭箭,每一箭都射得凝神屏气,但骑在飞驰的马上要一连九箭都射中八十步开外的铜钱很不容易,要的是实实在武艺或者说是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此生不俗,前八箭均中,但最后一箭偏离了,结果遗憾地以九中八落榜。

    然后是排在第三名的贡生出场,朱由崧静静地看着,因为这关系到一个考生终生的前途和命运,苦练武艺多少年,成败均系一念间,文武百官也是屏气凝神,成千上万人的大场面,竟然静得鸦雀无声,除了武科场的动静之外,落针能闻。

    一直等这二十八位贡生全部试完了骑射,结果只有十八人进入步射,也就是说,第一轮就淘汰了十名,竞争可谓是惨苦和激烈,其程度远胜过后世的大公考,要知道这十名都是从会试一路过关斩将胜出的精英。

    令朱由崧欣慰的是,那四位忠烈之后,全都顺利过关,进入下一轮,步射测试。

    这一关合格的标准是,定点射箭,百步之外,九箭均中。又经过半个时辰激烈的竟逐之后,又有五名贡生被淘汰。剩下的十三名要取前九名,也就三甲了,那怕是排在最后一名也是可喜可贺的事,皇上亲赐同武士出身,可以直接到地方上作低级的武官了,这对一个学子来说,无疑是学有所成的荣誉。

    现在朱由崧所关心的是,这马氏兄妹、陆校和张环四位忠烈之后均在十三名之列,另外大晋商之后范进忠和一名出身浙商世家的贡生许显仁也名列其中,四位忠烈之后能不能全部进入前九还是个未知数,若是他们中间被淘汰一个两个的,朱由崧心里会不安的,但是越到最后的关头他越不能动声色,更不能轻易泄露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时午时已至,十三名精英最后的武场竞技只有排在下午了,主考官郑鸿逵和刘肇基来向朱由崧奏明之后,宣布上午的科试结果后试安排,众举子陆续退场。

    所谓的退场并不是退出武科场,而是暂时离开考试场地。

    因为午间休息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时辰。武举们统一在武科场吃喝拉撒和稍事休息。利用这个时机,朱由崧把提督东厂的卢九德和兵部尚书高弘图叫到眼前交待几句,很快两位主考官郑鸿逵和刘肇基命人在武科场的醒目位置张贴出两张告示。

    告示显示:贡士朱天和郑大木因特殊情况迟了半个时辰,皇上龙目有恩,体恤武举的艰辛和不易,特旨诏准二人参加此次科举考试,并经特场加试,二生均顺利进入贡士名单,下午进场后二生先试箭法,然后武技,特此告知。

    很快告示旁边围满了人,指手画脚,这时马氏兄妹、陆校和张环也来到榜前,当他们看清这则告示之后,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本章完)

第229章 秦良玉第二() 
皇上要进武科场,虽然是绝无仅有的,但应该不费劲儿,最起码现在的文官大臣包括东林党在内,也不敢有微词了。因为现在的东林党,自从钱谦益出事后,不管温和派还是激进派,都跟朱由崧一条心了,尽管朱由崧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他们都谨言慎行了。

    何况知道这事的并不多,除了朱由崧的女人外,再就是提督东厂的卢九德、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高弘图、两个主考官以及李全、春红之外,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至于说皇上中途退场一会儿,原因多多,任他们随便猜谁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但是朱由崧为了堵住举子们的悠悠之口,也是为了公平起见,也没怎么为自己搞特殊,首先进行了公告,下午他还要当众试箭,至于免试进入贡士名单,他和郑大木都是十拿十稳的事情,会试已经结束,公告上又加以说明,不会有人怀疑其中的猫腻,之所以要拉上郑大木,完全是给他打了个掩护。

    凡是看这榜的举子们无不称颂皇上的宽仁,这在历朝历代是不可能的,考生错过了考期只有自认倒霉,皇上特旨诏准仍然让他们补考进场,绝无仅有,如果有也是皇亲国戚或者勋臣之后,但若是这些人也就不用考试了,因此都认为皇上是求贤若渴的明主。

    未时过后,一身武生公子打扮的朱由崧和郑大木先后骑马进了武科场。二人一身甲衣,身后背着弓箭,朱由崧腰悬大宝剑,郑大木则挎一口腰刀。

    马万年、陆校和张玲见到朱由崧高兴之余,又埋怨起来,唯有马金花含情默默地瞅着朱由崧,有许多话此时却说不出口,朱由崧向他们拱手致谢,也没多说,比试就开始了。

    按程序,他们二人得先射箭,只有骑射和步射全都合格,才能进入这十三名贡士当中同他们一道竞逐三甲。

    在四员小将和郑大木的祝福声中,朱由崧得到现场小校的口令后,摧开千里一盏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