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良玉的谋士黄澍本是朝廷派来的御使监军,因为明朝的军事制度比较乱,卫所屯田,指挥使以下军官世袭,治兵官与带兵民分离,打仗时是一套将领,平时又是一套将领,而武将大都受文臣压制,这样时间长了武官难免有情绪,特别是地方的大武官,皇上防止他们有二心,除了巡抚、总督之外,还派有监军,黄澍便是皇上派左良玉身边的监军。

    然而黄澍很快被这父子同化,黄与马士英、阮大铖是死敌,朱由崧穿越之前,马阮把持朝纲,弘光帝言听计从,几乎成了他们的傀儡,他们排斥东林党,而左良玉拥护东林党,后来尽管朱由崧铲除了马阮,但黄澍已经退化为左良玉的心腹,这次起造反黄监军也功不可没。

    左梦庚当然更高兴,如果这次造反成功了,他当然是最大的受益人,至于他的父亲大人,年过半百,朽骨余生,这些衣钵不远的将来都是他的!

    一言以蔽之,左良玉及他的主要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这便是私心。

    武昌离九江不过四百余里,对四十万大军来说,不算个路程。今年湖广一带的天气也好,虽然阴了几次,但都没下雪,后来就变成了连日的晴冷天气了,除水师多少有些影响外,对岸上的马步骑兵行军打仗没什么影响。

    数日之后,左良玉的兵锋便抵达九江地界。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江西、湖北、安徽、江西四省交界,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

    洪武九年,江西行省改为江西布政使司,全省设五道十三府,九江便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府,下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和澎泽五县。

    此时九江城总督府,右都御史兼湖广总督袁继咸正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便是死里逃生的湖广巡抚何腾蛟。

    原来他跳江后命不当绝,被渔民救起,几经辗转,何大人才来到总督拜谒袁总督。

    闻知左良玉父子举兵造反了,带兵冲击巡抚府,湖广参政堵胤锡被害,袁总督拍案而起,骂不绝口,正这时有人来报,左良玉父子亲统大军四十万已经杀到九江地界了。

    袁总督奋然而起:“逆贼来得好,本督与尔等势不两立,来人,集合兵马,准备讨贼!”

    (本章完)

第239章 大官好做 大节难移() 
尽管明朝的总督、巡抚权力都很大,但他们毕竟临时委派的地方官员,不是常设官员。就拿袁继咸来说,他在朝中的正式官职是右都御使,二品大员,被皇上临时委派到地方总督湖广、江西、安庆、应天等地的军务,按说这权力太大了,这些地方的部队都归他督办调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有武昌侯左良玉,飞扬跋扈,拥兵自重,连皇上他旨意他都敢不听,岂能听总督和巡抚的?因此袁继咸和何腾蛟的权力大打折扣,连同参政堵胤锡,他们三位之所以还能顺利地工作,主要是他们跟左良玉私交不错,三位朝堂大员在这里可以说成了虚职。

    因此尽管袁继咸有心杀贼,但无力回天。他把九江所有能调动的兵马集合起来,连同保护他人身安全的亲兵卫队也都加上也不过六千人马,这主要是守护九江城防、维护总督权威、以防民变的兵马,至于九江辖下的五地兵马好几万没有左良玉的指令,袁大人一兵一卒也调不动。

    但尽管如此,两位大人也不气馁,一面赶紧上疏朝廷,奏报左侯之乱,一面积极布防,以六千人之力准备迎击左良玉的四十万大军。

    但是袁继咸和何腾蛟都知兵,不是蛮干。特别是袁继咸是历史上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与左懋第齐名,被誉为江右三山之一,他是天启年间的进士,仕途坎坷,受权臣排挤官场上也是几起几落,曾经率兵于兴国平定水贼,在湖北黄陂、黄安一带,带兵击败过流贼老回回马守应、革裹眼等七大部,从此以知兵而著称。

    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袁继咸在左良玉暴病身亡后,被左梦庚诱骗军中软禁,后来献给清军邀功,清廷威逼利诱,袁不为所动,留下“大官好做、大节难移”的正气吟,不食清餐,不着清服,不见清廷,不剃发,最后英勇就义,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现在因朱由崧的穿越,左良玉提前起兵造反,这位民族英雄的命运也发生了变故。

    袁何二位大员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他们深知这几千兵马要想阻止左良玉简直是螳臂当车,因此他们主要是凭艰城而守,企图把左良玉阻在九江,等待朝廷的援兵。

    他们刚准备好,左良玉的兵锋便抵达九江城外,因为现在九江之城外全是左良左的人马,如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和澎泽,都驻有左良玉的兵马,因此左良玉兵锋一到,九江就成了孤城一座,被四十几万大军包围起来。

    袁继咸命令四门紧闭,与何腾蛟亲自上城指挥守城。此时九江城外兵甲森森,杀气腾腾。左良玉的部将徐勇指挥着五万水师已经做好了准备,炮营统领马士秀也把几十门重炮对准了九江城头。

    要依着左梦庚等人就直接开炮攻城了,城中只几千人马,而左良玉他们现有四十万大军,一走一过,就把九江城踏平了。

    但左良玉不许,喝令马步军兵后退出二里地,满身甲胄的他骑了一匹闪电白龙驹,腰悬配剑,但是他的大刀和弓箭都没带,只带着儿子左梦庚、谋士黄澍、侯方域和祖克勇、郝效忠等几名偏将及亲兵提马来到护城河岸,命人往城头喊话,他要见袁总督。

    时间不大,袁继咸和何腾蛟双双出现在南城的城头上,寒风刺骨,二人面容如铁。

    双方离得这么近,又是晴天白日的,因此都看很清楚,左梦庚和侯方域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何腾蛟命真大呀,竟然没死?逃到这里来了……

    左良玉也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何腾蛟,赶紧在马上对着城头上的二人满面陪笑:“袁公,何公,原来都在啊,左某这里有礼了。”说着拱手作揖。

    袁继咸面沉似水没搭理他,跟往日他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时完全不同,何腾蛟见到这父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冷笑道:“左良玉,本官让你们失望了,大难不死,何某算是看透了,你们父子皆是奸佞小人,亏本抚台和总督大人还把尔等当朋友,算我们瞎眼了!”

    左良玉脸一红,也没发火,仍然陪上笑脸,“何公莫要出言不逊,左某没读过书,手下也皆是粗野之人,他们办事不力,这中间可能有些误会,左某在这里向何公袁公陪罪了,左某一直视二位为知己,从无谋害之心呀,天日可表。”

    “呸!”何腾蛟啐了他一口,“无耻小人,参政大人不是被你害死了吗?还有某的卫队长杨一营大人!”

    左良玉闻骂声也不恼,反而笑道:“在何公的巡抚府之事左某实在不知,至于堵大人,请二公放心,安然无恙,来呀,快快有请堵大人。”

    手下人答应一声,很快堵胤锡被几名兵将带到城下,也没捆着。

    左良玉笑道:“二公看到了,左谋没在堵大人面前不敢失了礼数,不信你问堵大人,一没打二没骂,一日三餐有人侍候着,左某斗胆请三公与左某一起兵谏,清君侧,整治朝纲,不用左某多言,虽然奸贼马士英和阮大铖伏法了,然皇上身边仍有奸邪弄权,如阉党卢九德、李国辅之辈,还有刘宗周、黄道周也不是什么好鸟,更有小人黄宗羲之流,他使皇上愚塞视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害来害去竟然害到左某头上了,左某不敢表功,但亦非逆来顺受,坐以待毙之人!”

    这时袁继咸说话了,看到堵胤锡果然安然无恙,脸色稍有缓和,“左公,言之差矣。不管皇上以前如何,这几个月有目共睹,皇上励精图治,清洗厂卫,惩除奸党,整顿朝纲,肃清了四镇军将,目前两路用兵讨贼驱虏,收复失地,匡复大明之心昭昭,怎么可能愚塞视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无辜加害功高盖世的左公?左公不要听信小人谗言,铸成大错,悔之晚矣,听本督良言相劝,左公当遵奉为臣之道,赶紧解散兵勇,本督、何大人、还有堵大人,我们三位愿陪和阁下一块进京面圣,须押着朝廷的钦犯侯方域,左公功高盖世,好生向皇上请罪。皇上龙目有恩,定能网开一面,赦免尔等之罪,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两个人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最后谁也不说服谁。

    左良玉强压怒火,充城头一抱拳:“袁公何公,识时务者为俊杰,左某四十万大军已经屯抵九江,这次皇上要是没个说法,左某是绝对不可能就这么收兵的,你们好自为之吧,今晚给二位大人一晚上考虑时间,明天可就是明天了!”

    这话明显带有威胁的口吻,但袁继咸冷面如铁:“没有朝廷圣旨,别说四十万军队,就是一百万军队也休想从这里过去,除非左公踏着本督的尸骨,开炮吧!”

    “收兵!”左良玉没再多说,飞身上马带着人押着堵胤锡回去了。到营帐之中气乎乎地刚坐定,有小校来报,说皇上御驾亲征,前锋部队离这里只有六十余里了,左良玉闻言豁然而起。

    (本章完)

第240章 血战九江() 
左良玉做梦没想到,他这边刚起兵,皇上那边也起兵了,其实朱由崧比他起兵还早两天,只是武昌和南京离九江路程有远近。

    “有多少人马?”

    “回侯爷,先头部队一万上下,离先头部队五十里是主力部队,有六七万人的样子,总共加起来不超过九万人。”

    左良玉把这名斥侯打发走,仰面大笑,“哈哈哈……区区八万人马,也敢来征伐左某,又是御驾亲征,我左良玉可不是高杰刘泽清之辈,昏君这次来得好,省得左某到南京了。来人!”

    左良玉立即传令把各营主要将领召到他的营帐之中议事,时间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