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兵将负责清理战场,救治伤员,打理战利品,掩埋尸体,处理战后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三天之后,九江城又恢复如初了。民心安定,秩序井然,九江城这么快就能稳定下来,袁继咸也功不可没,身为湖广总督的他曾坐镇九江,为官清廉爱民,官声颇佳。

    当朱由崧君臣沉寖在九江战役大获全胜的喜悦之中时,有斥侯来报,清军的援兵到了大冶城,这是从武昌等地来的兵马,说是清军,其实连一个真的鞑子都没有,都是左梦庚旧部的几万人马,说白了还是汉奸队。

    朱由崧了解清楚之后,传旨让知兵的袁继咸留守九江,给他一万人马。

    然后朱由崧亲统七万大军立即开往大冶城。

    大冶及即今天的湖北咸宁一带,离九江不过三百里,只两天兵锋便低达大业冶城外。

    而此时的大冶城竟成了空城一座。

    朱由崧派人一了解笑了。

    这次援军共来了不足七万人马。这六万多人是在几个月前左良玉起兵造反时留下来的看家力量,有驻守武昌的,驻守荆门的,还有荆州大,当阳的,宜昌的。

    这几个地方可以说是左良玉的战略大后方,未思进先思退,左良玉考虑的很周全,不管他的势力再大,以一侯之力跟一国之力相对抗,不能不考虑退路。

    左良玉病死九江以后,这些地方的几万兵将,当然也听从少帅左梦庚的,也纷纷剃发易服,当了汉奸。

    当然,那些有民族骨气的兵将除外,当时因不愿当汉奸,不愿剃发弃甲扔了枪械当逃兵的也不在少数。

    左良玉临起兵造反前这几个地方留下的人马将近十万,但左良玉死后跟着左梦庚投降清军成汉奸的只有八万余人。

    这些兵将当然以驻守武昌和荆州的两位总兵官为主将,其他几个地方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都得听他们的。

    这两个总兵官一个叫丁魁,另一个叫赵进。

    两位总兵官接到左梦庚的求援命令后大惊,侯爷和少帅起兵时带走了四十余多万人马,如果算上九江,德安,湖口、澎湖等地的人马,总兵力在五十万以上。

    还有清军的两个亲王,一万鞑子助阵。这么雄厚的实力,却连吃败仗,短短的几个月,丢了澎湖、湖口、德安等地,被困九江,危在旦夕。

    听说朝廷最多的时候,人马也不过十万,这仗是怎么打的!

    现在让去救援,那么雄厚的实力都不成,他们这几万兵马能救得成?但不去便是抗命,他们更不敢。

    两位总兵官接到命令后,赶紧整顿兵马,调兵遣将,把这几个地方的人马全都集中起来,倾巢而出。

    两位总兵官心里没底儿,手下这几万兵马心里更发毛。左良玉病死九江,左梦庚和两位清廷的王爷连吃败仗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他们全都知道了。

    因此,这一路上每天都当逃兵的,人马越往前走队伍越短。等他们到达大冶城的时候,就剩下六万来人了。

    对于每天都有逃兵的事,两位总兵官也没办法,也顾不过来,因为要赶过去解九江之危,十万火急!

    但当他们要兵出大冶城开往九江的时候,噩耗再次传来,九江失守,近十万清军全军覆没,他们的少帅做左梦庚和两位清廷的亲王全部战死。

    这种突变,对他们这支救援队伍来说无疑失去了目标,接下来朝廷肯定要收拾他们,两位总兵官一商议,弹丸之地的大冶城无险可守,干脆退往武昌得了。

    几日后,两位总兵官率领人马到了武昌,觉得队伍又短了不少,一查点只剩下五万人马了,中间有不少兵将,看他们大事势已去都失去了信心当了逃兵。

    两位总兵官更加惶恐不安了,因为他们得报了,朝廷的兵马已经到了大冶城,离他们只有一百多里了。

    为了不被朝廷歼灭治罪,二人聚众赶紧商议应对之策。

    但就这5万人马军心还不齐,有主张投降张献忠的,有主张投降李自成的,就是没有人主张投降鞑子和大明朝的,因为这两条路都不能保命。

    最后两种意见不能统一,相互谁也不服谁,又在武昌城发生了火拼,总兵官丁魁和总兵官赵进各带一支人马大杀一场。

    互有伤亡之后,丁魁带着两万多人走宜昌投奔四川的张献忠去了,而赵进带领了一万多人马出武昌走襄阳,投奔陕西的李自成去了。

    结果朱由崧兵不血刃便接管了大冶、武昌、荆州、荆门、宜昌等广大地区。

    (PS:今天晚上临时有事,这一章更晚了,只好对大家说抱歉了,请多多原谅,谢谢!)

    (本章完)

第292章 当然得先诛鞑子()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3月中旬,朱由崧彻底荡平了武昌侯左良玉父子的军阀势力,这样宜昌以东的广大地区,也就是原左良玉实际控制下的宜昌、潜江、天门、当阳、荆州、仙桃、随州、襄阳、武昌、九江、湖口、澎泽、德安等广大地区又忠于南明朝廷了。

    至此,明末军阀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节制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从江北四镇,到亲征武昌,朱由崧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大小进行了五次亲征,这次历时最长,从顺治元年十二月下旬开始,到现在的三月下旬,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相比于朱由崧对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军阀来用兵来说,这几次虽然都是御驾亲征,但最后这一次时间上和规模上皆堪称之最。因为解决那四镇军阀,哪一镇朱由崧均没超过一个月便摆平了,而这次却用四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比对四镇用兵时间的总和还长。

    说这次规模最大,朱由崧主要动用了包括御营、水师营等精锐部队在内的十多万兵将,这也恰恰说明了,在明末军阀割据当中是实力最强、对南明朝廷潜在威肋最大的一家阀便是左良玉了。

    另外这次亲征左家父子,正好是冬天,受天气的影响中间歇兵整顿了两来月,这也是这次征伐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较削除四镇军阀的影响,这次对左良玉父子用兵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这次收编的降将俘虏比例最小,连祖克勇、罗岱、道兴等主动来降的人马算上,前后只收编了三万多兵马,而左良玉父子有五十三万人马,这个比例太小了,朱由崧在对江北四镇削藩时,每镇收编的降将俘虏至少也在四万人以上,除了黄得功率所部全部归顺朝廷之外,那三家军阀都有半数左右的兵马归顺朝廷。

    这只能朱由崧对他们的政策不同,那四家军阀朱由崧主要是惩治首恶者,其余的只要愿意痛改前非,归顺朝廷,朱由崧施以仁德,采用的是既往不咎的收编政策,这也是当时他站在整个南明危机的大时局上考虑的。

    而对左良玉则不同,特别是左良玉死后,左梦庚率众降清,成了汉奸,朱由崧一律不允许他们投降了,以诛杀汉奸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为主。

    这次朱由崧的最得计之处,是与清鞑子直接交锋了,最爽的莫过于清军的两个亲王被他亲手诛杀在九江城外,虽然这次亲征前后只消灭了一万鞑子,但意义非同寻常。

    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八旗铁骑天下无敌,鞑子也不过如此!朱由崧为文武群臣树立了这样的信心,这无疑对朝堂上下的那些主和派、惧清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消除了他们的认识误区,树立了朱由崧真龙天子的威信。

    武昌侯左良玉的势力摆平之后,朱由崧心里更有底了,在宜昌犒赏三军,整休兵马,稳定民心,共停留了十天,时间就到了四月初。

    宜昌离四川已经不远了,川中还有一个大明朝廷的顽敌,那就是自称为大西王而被大明称为流贼的巨枭张献忠,但朱由崧这次却没有轻易动他。

    原因主要是粮饷已经不多了,军队当然够用,四川地势复杂,另外秦晋之地还盘踞着对大明威胁最大的一个强敌,那就是闯王李自成,虽然现在闯贼很失意,但潼关大战他们赢了清军,元气未伤,蛟龙得云雨,绝非池中物。一旦得势,李自成必然兵出潼关,剑指大明。闯贼和献贼要是联手了,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对这样一个强手,暂且不要轻易招惹,还是等朝廷兵精粮足之时,运筹好以后再行用兵,反正现在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在陕西还算安生。

    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河南那边还在鏖战,河南、山东两省军队跟清军正在交锋,互有进退,开州(即现在的开封一带)是主战场,这个豫亲王多铎牛逼得邪乎,只七万人马却让卢九德和黄得功的一二十万大军占不到便宜。

    多铎的厉害,朱由崧在穿前就闻名了。历史上,几个南明政权之所以短命,大都是裁在他手的,特别是弘光帝就是直接被他从龙椅上扯下来的,历史上的悲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他是总设计师和刽子手,双手沾满了汉人鲜血。想想这些,朱由崧愤然难平,不图不快。

    流贼与鞑子相比,当然得先诛灭鞑子!

    因此朱由崧果断决定,从宜昌挥师北上,再征鞑子。行军路线或者叫作战方略也定下了,那就是出宜昌,走襄阳、过南阳,取洛阳,直插多铎的后方。

    临行前,朱由崧调兵谴将,在宜昌和武昌留下了三万重兵,由罗岱和道兴两位总兵官统领,并传旨让袁继咸仍为湖广总督,何腾蛟为仍湖广巡抚,堵胤锡仍为湖广参政。

    这三位大员官职名称与以前相同,但职权范围有所调整,主要是让他们总理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江西等五省军务和政务。

    这三位大员皆是文武兼备之才,历史上哪个都称得上民族英雄,因此朱由崧让他们文官挂武衔经营南明的西南重地,主要任务是治理地方,整肃吏治,为朝廷积存实力。

    三位大员感激涕零,跪倒在地,叩谢皇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