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人就是大明的帝王下朱由崧,这两人都凭勇武单对单杀败过他,祖克勇只服气这样的强者。

    然而祖克勇不服气归不服气,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却是客观存在,眼前不管鞑子,流贼,还是明军,比祖克勇骁勇的人物大有人在,如果排下一名,除了朱由崧、祖大弻、鳌拜之外,往下再排十名恐怕也排不到祖克勇的头上,这不说是祖克勇狂妄自大没能耐,而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杰地灵,从来都不乏骁勇之士,尤其是明末的乱世英雄辈出。

    但说眼前这一战,祖克勇如果按照郑鸿逵的打法,至少他们不会败得这么快。

    大库岭地势险要,官道中间,两岭错对,按照郑鸿逵的部署,二将各分五千兵马守住两道山岭,一万人马凭险卡死这条咽喉要道,吴三桂的人马想从岭中间的道路经过势比登天。

    然而祖克勇却不赞成,不主张坚守险地,非要变守为攻,主动出击歼敌,说白了他没把这个祖家的小外甥吴三桂放在眼里,说得再准确一点,祖克勇瞧不起吴三桂。

    根本原因还在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身上,别看祖克勇和祖大寿都是辽东祖家一个家族,别看都是关宁铁骑中的骨干将领,但是祖克勇跟祖大寿走的路完全不同。

    当年的松锦之战是明军的耻辱,洪承畴战败,锦州被困,弹尽粮绝无有援兵,祖大寿屈膝降清。而祖克勇拒绝投降,他最恨这些关外的野猪皮,宁肯战死绝不屈膝。后来他随一部分关宁铁骑投在卢象升帐下效力,卢象升死后,他成了左良玉的爱将,左良玉造反他尚能追随,但左良玉死后左梦庚降清,他便归顺了朱由崧。

    概在祖克勇的意念之中,可以投降流贼,可以投降逆臣,但决不能投降鞑子,这这也算个人物了。

    祖大寿率众投降鞑子,祖克勇一直视为家族的耻辱,现在吴三桂又率众投降了鞑子,放清军入关,更令祖克勇恨得咬牙,恨不得一刀劈了这个败类。

    因此郑鸿逵让他凭险而守打阻击战,他内心里不愿意,后来吴三桂在他的岭下扎营,商议怎么攻取大库岭,祖克勇按捺不住,也没跟郑鸿逵商议,带着五千人马擅自冲下左侧的山岭,跟吴三桂的人马拼杀在一处。

    郑鸿逵在右侧的山岭上得报后急得直跺脚,心里埋怨祖克勇太生性好斗了,敌众我寡,怎么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擅自行动,逞一时的匹夫之勇?陛下让我们守住后方,只要能阻住这支清军,确保陛下后方无虞,等陛下收拾了鳌拜拿下了洛阳,再行收拾这个吴三桂,可是现在这个草率的家伙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郑鸿逵气得不轻,暗想,只知道杀人痛快的莽夫,你就杀吧,这次让你过足了瘾,回头再收拾你,郑某如在陛下面前参你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郑鸿逵很生气决定不理他,五千人马在右侧的山岭上按兵不动。

    祖克勇这五千人马一冲下来,可把吴三桂乐坏了,他正愁这仗没法打呢,跟部下将士商议的办法是,设法将两山岭上的明军引下来交战,但如果他们不下来凭险而守,他们还真没招,如何引敌下岭,他们还没想好对策,祖克勇便带着人就杀下来了,吴三桂能不高兴吗,等于正可睡呢有人给他一枕头。

    祖克勇身先士卒,把手中的长把开山钺舞动开来直插吴三桂的大营,打算一股作气,将吴三桂这两万人马打散,最好能宰了吴三桂那才叫痛快。

    然而,祖克勇完全估计错了敌情,吴三桂这两万人马虽然不是鞑子,大部队是明朝的军改编而来,但这里面有一支王牌之师,约两千人马,战斗力胜过鞑子,因为他们来自关宁铁骑。

    原来当年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关宁铁骑群龙无首大致分裂为三部分,一部分随祖大寿在松锦会战后降清,一部分便宜了吴三桂,一片石之战后,这部分也随吴三桂降清,还有一部分没有降清,追随了卢象升等继续为大明效力,如祖克勇便是其一。

    刚开始时祖克勇在吴三桂的大营之中杀得痛快,横冲直撞,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但很快遇上这支队伍,祖克勇的人马便成了强弩之末。此时祖克勇本人也遇到了一员强将,不是吴三桂,而是吴三桂手下大将马宝,刚满二十岁的马宝气血方刚,手使一杆单刃戟勇冠三军,自恃勇武不凡的祖克勇竟然战不过马宝。

    而且祖克勇此时看自己所带的五千人马伤亡太重,不敢恋战的他只得败逃,但败逃途中又遇上吴一支清军截住了其归路,为首的大将叫吴应广,乃是吴三桂的侄子,也是一员武艺高强之将,祖克勇连马宝都对付不了,现在吴应广又来助战,前兵夹击祖克勇更应付不了,被清军困住危在旦夕。

    “该!活该!”郑鸿逵得报后气得真想骂娘,根本不想管他,但是郑鸿逵知道,如果不救祖克勇必然全军覆没,朱由崧怪罪下来,他身为大都督、祖克勇的上司当然脱不了干系,如果见死不救,罪责就更大了。

    因此郑鸿逵只得率本部人马冲下山岭接应祖克勇,郑鸿逵带五千军兵奋力拼杀好不容易总把祖克勇救出重围,但大批的清军咬着他们不放,马宝勇不可挡,吴应广杀法骁勇,郑鸿逵和祖克勇招架不住,只得兵合一处往下败。

    但是郑鸿逵和祖克勇再想回到两边的山岭凭险而守,阻住清军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吴三桂此时指挥着人马已经趁机占领了两道山岭。

    郑鸿逵和祖克勇知道败局已定,没有立足之地了,于是只有继续往下败,吴三桂带人在后面就追,明军败一阵,吴三桂追一阵,正这时,朱由崧旨意到了,郑鸿逵和祖克勇觉得大祸临头了,但听完旨意后愕然,随后二将只得按旨意而行。

    (本章完)

第306章 吴三桂中计(1)() 
郑鸿逵和祖克勇打了败仗,一万人马折损过半,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愧对陛下,尤其是祖克勇追悔莫及,命部下将其捆上跪在郑鸿逵面前领罪,“大都督,卑职不听命令,擅自行动,才招致今日之败,一切罪责皆由祖某承胆,请大都督军法从事,向陛下谢罪。”

    郑鸿逵一脸的颓然,“起来吧。你我二人有负圣望,回头我们一块向陛下请罪吧,大敌当前,吴三桂追着我们不放,眼前还是先想一想如何拒敌吧,不能再往下败了,再有二三十里地就到了陛下的中军大营了,介时前面是鞑子,后面也是鞑子,而且这里离郑州也不远,那里也是鞑子营地,陛下这点人马岂不是陷入鞑子的重围之中?陛下当初兵分三路就是害怕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如今全毁在你我二人之手,我们有负圣恩,累及三军,纵然十死也亦不足抵过!”

    “大都督说得是,一切皆是祖某之过,既然大都督不治祖某之罪,祖某决定不再后退半步,与吴三桂誓死力战,将功恕罪。”

    “郑某也有此意,纵肝脑涂地,亦不能再退半步了。”郑鸿逵点了点头,抱定了必死之心,决定在这里与吴三桂背水一战。

    然而此时朱由崧的旨意到了,二将赶紧接旨,听完旨意,二将愕然,朱由崧在圣旨里对他们吃败仗没有半点责备,反而让他们继续往下败,而且越狼狈越好。

    二将觉得是不是弄错了,陛下太过宽仁了,吃了败仗,损兵折损,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可陛下却只字不提,让继续败下去,越狼狈越好,这难道真是陛下的本意?

    二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当他们从传旨官口中得知,就在他们吃败仗的时候,御营和忠贞营却打了胜仗,一万名鞑子溃不成军,现在只剩下一千多鞑子被困在一处山岭上苟延残喘,嚣张不可一世的鳌拜在伊河畔被朱由崧斩于马下,现在让他们诱敌深入,要图吴三桂。

    “神勇的陛下啊……”郑鸿逵和祖克勇叩头不止,又惊又喜,但又羞愧难当,立即按旨而行。

    传旨官走了以后,郑鸿逵和祖克勇立即放弃了誓死力战计划,带着四千多残兵败将,丢盔充弃甲,狼狈而逃。

    枪刀战马,锣鼓帐篷,锅碗灶具,粮草车,甚至还有银子包,等等,明军在路上扔的东西随处可见。

    吴三桂的前锋部队一边追击,一边在后面检战利品,这样又追出了几里地。

    前锋部队的主将正是吴应广和马宝,此时吴应广在马上得意地大笑,“明军被我们吓破胆了,来呀,传本将军的命令,全力追击!”

    “将军且慢。”马宝拦住了他,“明军越跑越狼狈,现在一刀一枪都不敢战了,令人生疑。前面离伪帝朱由崧的中军大营已经不远了,这里会不会有诈,还是禀明王爷再做决定为上。”

    吴应广不以为然,“哎呀我说马宝,你和我叔叔一样,是不是小心过度了,大库岭一战他们败得那么惨,打又打不过我们,他们不玩命地跑,难道在这里等死吗,会有什么诈,何必多此一举?我叔叔来了也得是这道令,在这里干等岂不是贻误战机?”

    “不,将军言之差矣,伪帝朱由崧可不是省油灯,你难道忘记九江之败了?左梦庚三十多万人马,还有尼堪和博洛两位亲一万鞑子助阵,结果全军覆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是慎重为上。”

    这个马宝可不简单,二十年后便成为吴三桂的兵马大元帅,后来吴三桂跟康熙对着干,在衡州称帝,建立大周,马宝成为大周政权的支柱人物之一。

    今年他刚满二十岁,但马宝已经有勇有谋了,吴三桂特别器重他,大库岭获胜之后,吴三桂命令吴应广带着五千马队作为前部追击明军,以马宝为副将,而他带着步兵辎重等一万多人马为后援,吴三桂特别叮嘱吴应广,遇事要多问马宝。

    因此马宝的话,吴应广不敢不听,“那好吧,就依你,来呀暂停追击。”

    吴应广令队伍停下,看了看前面左侧是苍苍茫茫的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