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旨,遵旨!”四将纷纷施礼后,点兵去了。

    “李全。”

    “微臣在。参见陛下。”李全赶紧上前施礼。

    “你派人盯紧了大名府的动静,多尔衮和范文程诡计多端,其余众将随时做好出战准备。”

    李全答应一声带人出去了,朱由崧和刘肇基、马金花等继续商议军情,鞑子只派两万人马出战,而十几万大军躲在大名府按兵不动,不得不令朱由崧君臣引起怀疑。

    这也是朱由崧没有亲自列阵的一个原因,另外身为帝王,尽管他好武斗勇,但也须有帝王的范儿,不能阿狗阿猫谁叫阵都出战,与军将争功有失帝王的身份,现在他须得运筹如何对付大名府的多尔衮和范文程等人。

    明军大营几里地以外的一道野外浅沟,成了两军的临时分界线,三万明军与两万清军对阵。相距不过百米,双方的弓箭手压住阵脚,马队步卒如砍斧剁,只等待主将一声令下,冲过浅沟,杀敌立功。

    与鞑子野战,明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眼前是三万对两万,何况对方并非真鞑子,因此明军将士个个信心十足,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天上乌云滚滚,空气中丝丝凉意飞舞。

    郑鸿逵立马横刀,凝视着对方的军阵,一言不发。而对方的祖大寿和吴三桂也在怒目而视对面的明军,他们俩也没有说话,但在寻找一个人,主帅大旗四周一个个搜寻,找了半天,没有发现目标。

    他们要找的人当然是朱由崧,现在二人的一家老小全部在清军的软禁之中,这都是朱由崧害的,祖大寿和吴三桂现在都知道上了朱由崧的当,不是他们上当,而是多尔衮上当,朱由崧的离间计可把他们害苦了,险些全家上下全都掉脑袋。他们这次出城也是主动请缨,而且也是立了军令状,要想让多尔衮信任他们,只有出城多杀汉人立功表忠心了。

    (本章完)

第372章 谁和你是兄弟?() 
果然被朱由崧言中了,祖大寿和吴三桂今天出战就是来向多尔衮立投名状的,二将早就想出战了,对朱由崧恨之入骨,一直憋到今天。

    不过按照范文程的安排,今天祖大寿和吴三桂是两套作战方案,他们往对面军阵中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朱由崧的影子,却发现了祖克勇和马宝,二人知道只得安第二套作战方案了。

    这也是双方对阵良久,清军没有主动进攻的原因。另外,清军并没有到明军的大营门口列阵,主要是顾及明军的炮火,曾经身为明臣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对明军的打法太熟悉了,攻杀战守,可谓是了如指掌。

    不过这次祖大寿和吴三桂有些自做多情了,现在明营的炮火不是一般的厉害,但弹药严重不足,炮营只是靠缴获多铎炮营的少量弹药勉强维持,朱由崧是用来破城攻坚,眼下除非万不得已朱由崧不会轻易动用炮火,也就是说,祖大寿和吴三桂他们想挨炮暂时还没这个资格。

    此时的明军主将郑鸿逵也没有急着下令冲锋,原因是郑鸿逵对祖大寿和吴三桂非常了解,他们是袁崇焕的旧部,关宁铁骑的缔造者,这支队伍曾经令鞑子闻风丧胆,加上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威名,郑鸿逵一点儿也不敢轻敌大意,尽管朱由崧给了他三万大军,又配了四名得力干将,但郑鸿逵没有冒失,他在寻找对方的软肋,伺机出击。

    因此,两军近在咫尺,剑拔弩张,却对峙了几分钟,全都无动于衷,这就好比两名凶悍的对决者,都在选择最佳的出招时机而不肯定贸然出招,授对方以柄一样。

    越是这样对峙,空气越紧张。

    当马宝、祖克勇、范进忠、张环等明军将士全都沉不住气的时候,对面的吴三桂把大刀挂好,马往前提,向他们高声喊喝:“大明陛下朱由崧到底在不在,何不出面答话?”

    郑鸿逵手提大刀也把马往前提几步,冷笑道:“陛下乃万乘之躯,岂能与尔等汉奸国贼答话,贼了舌头怎么办?送尔等去见阎王爷,有郑某这些人足矣!”

    “你?……”吴三桂脸红脖子粗,气得直翻白眼,要在往常他就直接摧马抡刀杀过来了,但今天不成,他尽量把火往下压了压了,“大都督莫要出言不逊,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人各有志,你我各为其主,吴某今天来不是掰扯这个的,不管怎么说,当初吴某兵败遭擒,是大明陛下不杀反而放了吴某,吴某心存感激,想当面致谢,既然你们的陛下没有出阵,就烦请将军带个话,就说吴某感激不尽了,有了机会一定会加倍报答这份恩情的。”

    吴三桂说到这里,不禁有些咬牙切齿了。

    “哈哈哈……”郑鸿逵不禁仰面大笑了,“王爷你这平西王的帽子还戴着吗?陛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王爷既然有一颗感之心何不向陛下负荆请降呢?小兄弟马宝弃暗投明已经为你做出了榜样,仍不失为英雄之举。王爷今天这阵势倒像兴师问罪恩将仇报,不过王爷真要是跪门请降,陛下也不一定能收,因为王爷毕竟跟小兄弟马宝不同,陛下最痛恨汉奸国贼!”

    “吴某说了今天不掰扯这个,大都督怎么又扯到这上面去了?”吴三桂被羞臊得满脸通红,却也不敢发火。他现在的平西王连个虚职也没有了,被削职为将,他的舅舅祖大寿也在留用察看期间。

    “好,本督不说这个。王爷既来要恩将仇报,何不放马过来杀个痛快,该不会害怕二次被擒吧,放心,真要那样郑某在陛下面前不妨美言几句,让陛下再次运筹一番还像上次一样放了王爷如何,哈哈哈……”

    郑鸿逵说话也够气人的,连讽刺带挖苦,惹得明军将士也禁不住跟着哄笑起来,包括张环、吴进忠在内,他们现在都知道当初朱由崧欲擒故纵,施连环离间计释放吴三桂和马宝之事了。

    吴三桂如受了奇耻大辱一般,他极力控制着自己,自始至终没有摘大刀,等郑鸿逵等人笑声散去,以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道:“郑将军有些得意忘形了吧,若非吴某看见了两个亲人朋友不忍心动手,恐怕你我早就用刀枪说话了,吴某有个不情之请,大都督能否给几分薄面,让吴某跟亲人朋友说句话道个别,然后我们就你死我活。”

    吴三桂说到这里,看了看郑鸿逵身边的祖克勇和马宝,没等郑鸿逵回话把马又往前提了几步,对马宝抱拳拱手道:“马宝,小兄弟,自那日一别,吴某痛如割肉,一直担心小兄弟的安危,今天可算见着你了,小兄弟一向可好?”

    吴三桂说得动情,眼睛发红,声音有些颤抖,他们俩的关系的确不一般。

    马宝是个血性汉子,知恩不忘报,见吴三桂如此动情,鼻子一酸,把单刃戟挂上,把马也往前提了几步,双手向吴三桂一抱拳,“托王爷的福,马宝能苟活至今。王爷对马宝有知遇之恩,马宝这辈子恐怕报答不了,王爷刚才说得对,我们现在各为其主,王爷有苦衷马宝知道,因此也不敢相劝,只有下辈子做牛做马再报答王爷的恩情了,一会儿动手的时候王爷不必心慈手软,倘能死在王爷的刀下,我马宝这辈子也造化了……”

    马宝说到这里,鼻子也有些发酸。

    “好!够个英雄,吴某那不肖侄子吴应广若有小兄弟十之一二的气概,吴某也算是有福之人……唉,不说这个了……来呀,拿酒来!”

    吴三桂这么一喊,军中还真有人把一坛子酒和两个碗送过来了,吴三桂接碗在手,飞给马宝一个,“小兄弟,吴某今生有不幸,但也有侥幸,最大的幸事就是结识了小兄弟这样的英雄好汉,今日我们满饮此碗,一切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一会儿动手的时候,吴某不会心慈手软,小兄弟也不必讲情面。”

    说到这里吴三桂吩咐一声:“倒酒!”

    清兵打开坛子给吴三桂倒了一满碗,又小心翼翼地跑到马宝马前,马宝虎目圆睁,心潮起伏,也把碗伸了过去,为名清兵也给他倒了一满碗然后跑回去了。

    “小兄弟,请,吴某先干为敬!”说着,一饮而尽,然后啪嚓一声将空碗摔了个粉碎。

    “英雄二字马宝实不敢当,王爷请!”与此同时,马宝说着也一仰脖把这碗酒也喝下去,然后含泪把碗也摔了个粉碎……

    (本章完)

第373章 此中有诈() 
历史上吴三桂和马宝的确是一对最佳拍档,他与夏国相一文一武成就了吴三桂后期最辉煌的人生。

    有人说大汉奸吴三桂是值得同情的,还专门拿他与范文程作了一番对比,同为人所不齿的大汉奸,同有刻骨铭心的夺妻之恨。

    然而吴三桂与范文程不同,范文程被鞑子夺去娇妻之后,仍能以大局为重,继续当他的铁杆汉奸,对鞑子一如继往地献媚邀宠,献计献策,可以不夸张地说,他与大汉奸宁完我一唱一合,成就了皇太极的辉煌人生和大清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而吴三桂虽然也被夺妻,也成了千夫所指的大汉奸,却能够“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不像范文程,还能够隐忍大度地为李自成和柳宗敏效力卖命。这是他与范文程最大的不同,也是受到一部分人同情的根本原因,毕竟他是因爱生恨,为捍卫人类千古不朽的爱情,有点儿这样的热血成分在里面而干起了叛国投敌之事,从而博得了一部分人的同情。

    而且后来不管什么原因,吴三桂又扯起了反清复明大旗,不管真复明也好,假复明也罢,但至少是反清了,而且这一反反得非同凡响了,长达七八年之久,势力范围波及西南的好几个省,还如愿以偿地当了几天帝王。

    而范文程一辈子也没有这样的辉煌记录,它的轰轰烈烈在于背叛祖宗,仰人鼻息,甘为下贱。

    因此这两个大汉奸既有可比性,有无可比性。

    历史上吴三桂之所以能当上露水帝王,有两个最重要的人功不可没。

    一个就是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