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在海上曾大败荷兰海军,接受崇祯帝招安之后,郑芝龙为南安伯,坐镇福建与福建守备率手下几万军队驻守海防,成功抗击了倭寇和荷兰人的进攻,维护了东南沿海不受外族和海盗的侵扰。

    只是后来郑芝龙和郑彩等投降了满清鞑子,这是他最大的败笔。而郑成功和郑鸿逵能够名留青史,在于他们在其父郑芝龙隆清的情况下,对他们劝降及屡施压力,郑成功仍然坚持清长达几十年,经营台湾赶紧走了荷兰殖民者。

    这当然是历史记载。不过这已经在朱由崧的脑海里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划清了界限。

    现实的认识是,虽然朱由崧没接触过郑芝龙,对郑彩也没有过多的接触过,但对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以及李全三人了如指掌,这一年多来,这叔侄二人及李全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对他们叔侄和李全也是皇恩浩荡,郑芝龙造反保了唐王朱聿键,郑鸿逵他们不一定会追随而去。

    当然最做坏的打算是就是郑鸿逵、郑成功、郑彩和李全跟着郑芝龙全部造反了,把手下的几十万军队策反了,那就是包围京师,冲进皇宫,控制或者刺杀自己。

    即便是如此,朱由崧还有他的自信,这便是他第二方面的自信,那就是他强大的武力。

    他强大的武力又分为两层,一是他还有一支禁军,朱由崧一共有三支禁军,即便是那两支禁军御林军和锦衣卫都反了他,他还有强大的御营,这一万多军队是复合兵种,除去火枪营和炮营,还有御营铁骑和忠贞营的白杆兵,只这两个王牌营就能替他独挡一面。

    二是朱由崧自己本身的武力,拥有武者体质的他单枪匹马就能在鞑子的千军万马之中杀个几进几出,这样的武力有何惧哉?何况还有马金花和贺宣娇两个贴身女保镖护驾,因此即便是郑鸿逵和郑成功带着几万军队杀进皇宫,朱由崧也不在乎,最多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而已。另外对这个李全,朱由崧可通过贺宣娇和柳春红的关系来时刻制约掌控着,因此鉴于以上这些因素,朱由崧才表现得如此沉稳和有把握。

    不过这件事对朱由崧却是一次很严峻的考验,倘若朱由崧不这么冷静沉着,而是按照习惯思维和众大臣所谏,简直鲁莽地认为郑鸿逵和郑成功等必定跟着郑芝龙造反,派兵包围他们的府上,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势必会屈枉好人,造成“造反也造反,没有造反也是造反”,很有可能会把这忠臣逼上绝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到那时尽管朱由崧不会有什么闪失,但京师必然有一场血战,造成诸多无谓的伤亡和牺牲,京师动乱,削弱的必然是他的实力。

    朱由崧想想这些感到后怕,看来遇事必须得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冒失,尽管自己高高在上的大明帝王,但也不能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为所欲为,至少得按帝王的规矩出牌。否则自己的一念之差,就可能给军队和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件事另朱由崧成长很多,当然臣子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不解时只知道纳闷着急和抱怨,当得知朱由崧没动一兵一卒,便平息了这场火并,全都竖大指称赞朱由崧龙威天成,如有神助。

    时间不大,祖海带着李全觐见朱由崧,二人双双跪倒在地。朱由崧当面申斥了祖海几句,安慰了李全,李全夫妇感念皇恩,祖海心服口服并当面给李全致歉。

    这时,郑鸿逵、郑成功和郑彩三个人全都五花大绑地跪在宫廷之外要求见驾……

    (本章完)

第456章 朕只让你受一刀之苦() 
郑鸿逵和郑成功、郑彩五花大绑见朱由崧面前请罪,郑鸿逵和郑成功满脸的惭愧和沮丧,而郑彩铁青着脸,浑身是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原来郑彩和郑鸿逵叔侄闹翻之后,郑彩斩杀几人逃走,郑鸿逵和郑成功随即带着几千兵马包围了郑彩府,郑彩果然策反了连同府兵在内共有一千多人,对抗郑鸿逵和郑成功。

    郑彩大骂这叔侄二人官迷心窍,六亲不认背叛祖宗,不配作郑家的子孙。

    郑鸿逵和郑成功则骂郑彩为乱臣贼子,论罪当诛,他们要大义灭亲。随后双方发生了火并。

    郑鸿逵和郑成功带着人马冲进郑彩府,一场混战,郑彩的一千多人全部被歼灭,郑彩大战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二人,不是郑彩武艺赛过这二人,而是他们要抓活的,因此十几合后,郑彩被叔侄二人生擒活拿,命人包围现场,绑了郑彩,郑鸿逵和郑成功也命人把自己绑上,押着郑彩这才来见驾请罪。

    朱由崧佯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作吃惊道:“三爱卿这是何意?”

    “陛下,南安伯郑芝龙造反了,按照大明的例律,一人造反,抄家灭门,族诛连坐,我等身为其兄弟和儿子,理应伏法,请陛下降罪。”郑鸿逵和郑成功说着跪倒往上磕头。

    然而郑彩立而不跪,一脸的不屑,暗道,见过低贱的,没见过低贱至此的,你们叔侄认为这样摇尾乞怜,昏君就能饶得了你们吗?

    朱由崧没理郑彩笑道:“二位爱卿言重了,大明例律是有这一条,但也得分分青红皂白,也得看看具体情况,虽然郑芝龙跟你们叔侄是骨肉至亲,但已经分居多年,你二人在朝为官,他郑芝龙坐镇福建,他弃朕而去保了唐王造朕的反,而你们对朕忠心耿耿,为光复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完全是两码事,因此他郑芝龙造反跟你们毫无瓜葛,何罪之有?”

    朱由崧说着,亲自从龙椅那里转过来,将郑鸿逵和郑成功扶起,亲解其绑。

    朱由崧是非分明,功过分明,有点出乎郑彩的意料,满脸的困惑之色,昏君是在装相吗?砍脑袋、抄家灭门之罪,一句话就没事了?这难道是真的?

    郑鸿逵和郑成功满脸惭愧,不无感激地再次跪倒谢恩,“陛下圣明,家门出此逆事,实在是惭愧至极……承蒙陛下宽厚仁德,不治臣等之罪,我等愿戴罪立功,如果陛下信得过我等,我们愿带一支兵马南征福建,先劝降郑芝龙,如果不听,我们将大义灭亲,一举剿灭反贼。”

    “爱卿之忠心昭昭,朕深感欣慰。”朱由崧说着要为郑彩亲解绑绳。

    “陛下不可。罪臣有下情回秉……”

    郑鸿逵拦住了朱由崧,施礼道:“此贼身为朝廷命官,陛下对他天高地厚之恩,然此贼上不思报效皇恩,下不思为国尽忠,竟然跟反贼郑芝龙勾结,聚众谋反,微臣将其拿住交由陛下法落,其千余同党负隅顽抗,已经被微臣和成功带兵绞灭,请陛下治此贼谋反之罪。”

    其实,朱由崧对些早就了如指掌了,天下眼皮底下的京师出了这么大的事,身为帝王的他焉能不知?上万名锦衣卫和满朝的公卿大臣都不是摆设,可以说朱由崧的耳目遍天下,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给郑鸿逵和郑成功面子。

    从私人情面上说,他们是门族,从公事公办的角度讲,郑鸿逵撑控京营,郑成功的御林军则负责保卫皇城和宫城,京师出这样的事当然是他们叔侄分内之事。

    事到现在朱由崧不得不开口了,故作吃惊地看着郑彩道:“竟然有这等事?”

    现在的郑彩追悔莫及,郑芝龙造反,郑鸿逵和郑成功仍然是朝中的功臣,一点罪责没有,可是自己跟着远在千里之外的郑芝龙趟的哪门子混水?现在落得这步天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郑彩扑通一声就跪下了,“陛下,罪臣一时糊涂,请陛下开恩。”说着,开始对朱由崧磕响头。

    历史上的郑彩并非是个英雄,他先跟着郑成功和郑鸿逵抗清,后与郑成功火并投靠了鲁王朱以海,然后又背叛了朱以海,投降了鞑子,这是个反复无常的汉奸,说白了是个怕死鬼,为了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什么事他都干。

    这些朱由崧对他早有定论,历史记载和现实表现基本上相吻合,因此把脸背过去了,回到龙椅上重新坐定,“果有此事,那朕就不能容你了。朕之行事一向是赏罚分明,功过分明,是非分明,恩怨分明,敌我分明,情仇分明,你勾结郑芝龙策反哗变是既定事实,不治你的罪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效百尤。论罪朕本当将尔凌迟处死,并抄家灭门,但朕念在你在水师营功劳不小,朕只让你受一刀之苦,你的妻儿老小全都不予追究,你还有什么说的吗?”

    “罪臣领罪……罪臣谢恩……”郑彩痛哭流涕,知道朱由崧绝对要砍他的头,但能减罪至此,也实在是求之不得,他悔恨不已,暗骂自己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朱由崧在午门之外处斩了郑彩,京城的风波算是平息了。

    然后朱由崧传旨令郑鸿逵为征南大元师,郑成功为副元帅,给他十万兵马出征福建,操江水师提督刘孔昭带一万水师随之出征听用。

    临起兵之时,朱由崧告对郑鸿逵和郑成功道:“郑芝龙虽然犯下不赦之罪,但朕念其多年来守边有功,大败过荷兰鬼子和倭冠的侵扰,功德无量,只要其愿弃暗投明,接受招安,并把朱聿键交给尔等带回京师,朕仍然可以既往不咎,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坐镇福建当他的南安伯。”

    “陛下已经仁至义尽了,请陛下放心,我等一定奉旨而行,皇恩如此浩荡,郑芝龙再执迷不悟,实属十恶不赦,我等只有大义灭亲……”郑鸿逵和郑成功感激涕零,点齐兵马,炮响三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京师,到南京与操江水师会合,然后远征福建。

    (本章完)

第457章 范文程再献计() 
郑鸿逵叔侄十一万大军远征福建,朱由崧长出了一口气。

    郑芝龙造反,让其亲兄弟和亲儿子带兵对付,这也不失为是上策了。

    腾出手来,朱由崧可以继续推行他的新政,休养生息,稳定大明的形势,大力发展经济,战争最终打的是经济仗,只有经济发展了,民生稳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