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觉得是冲锋的时候了,城城守城的明军将士已经被打没了,不是全都死光了,就是躲在城内。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肯定不能再放炮轰城了。

    因为多尔衮知道这种关城,城高池深,固若金汤,想用炮火把几丈厚的城墙,城楼,瓮城炸塌,太不现实了,距离这么远,跑火的威力对这些石头砌成高大建筑来说太有限了,恐怕把这次拉来的大炮炮弹全都打光也难以达到目的。

    因此多尔衮命令停止炮击,命令清军大举攻城。

    无数的清兵铺天盖地一般冲过来,他们拿着飞爪绳索等爬城的云梯等各种攻城的工具,向关城扑来。

    山海关的关城,与其他的城池不同,它是长城末端的一处险要关隘,长城主要是建在山上,从秦汉时期到明朝,统治者之所以劳民伤财,修这样一座举世罕见的工程,目的就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在崇山峻岭之间,建立这么坚固这么高的城墙,清军想过去是不可能的。

    此时他们攻击的只是关城这一段儿,约几千米长的范围,只有从这里攻进去,他们才能够入关。至于远处其他的城墙,你们只能望洋兴叹。而关城再往东便是悬崖峭壁,然后是汪洋大海,山海关之险也险在这里。

    此时清军攻城的当然不是八旗子弟,而主要是绿营兵。因为绿营兵步兵居多,而鞑子的八旗多是骑兵,野外的冲锋陷阵是他们的强项,但是你让他们骑着战马攻城,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数万名绿营兵铺天盖地,呐喊着向山海关关城铺来,喊声响入云霄,如山呼海啸。

    负责指挥的黄德功和他手下的几名总兵在内,这时都躲在关城内的瞭望口密切关注着清军的动向。

    一看他们停止了炮击,大批的清兵冲过来了,立即命令守城的兵将,再次冲上城头,很快城头上的箭楼,敌台上,又布满了数不清的明军将士。

    这是清军像放羊一样冲过来了,近的,已经越过护城河,远的离城墙还有几百米,几千米不等,漫山遍野都是。

    这时城头上明军的大炮又轰鸣起来,远的用大炮轰,近的用弓箭射,用石块砸,这样守城的兵将和攻城的兵将激战起来。

    (本章完)

第817章 修养生息(三更)() 
    多尔衮从山海关撤退的消息,只一天时间便传到了大明京师北京。朱由崧的得报后调侃道:“多尔衮的马真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远征军训练基地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又得到了消息,两个人又闹到了朱由崧的驾前,纷纷跪倒主动请缨。

    李自成道:“陛下,多尔衮既然撤了,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一举兵出山海关,战宁远,得锦州,直捣盛京,臣不才愿意打头战。”

    “陛下,贼退我进好战机呀。出兵山海关,老张也愿意打头阵,陛下要是实在难以决断,那我们俩都出兵好了,前面两座城宁远宁,锦州,一人一座城,谁先拿下来谁就进攻盛京首战多尔衮。”张献忠不甘落后道。

    “二位爱卿,都起来吧。朕现在还不打算兵出山海关。”

    一个西安侯,一个西北王,谢恩之后从地上起来,在他们二人心目中陛下年轻气盛,嗜武好战,说出这话有些不解。

    “陛下,我大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无论是骑兵,步兵还是水师,全都所向无敌了,就连号称海上霸主的荷兰红毛子,他们的坚船利炮,在陛下的圣师面前也得发抖,当然了训练远征军,提高战力是必要的,但是对付关外的这群鞑子,勿须远征军,现在朝廷的兵马足矣。如果陛下圣裁,臣愿领10万人马直捣盛京。”李自成说得慷慨激。

    张献忠手捋着大胡子道:“陛下,微臣只需5万兵马足矣,也不劳陛下御驾亲征,臣只许统帅5万兵马,挑上几员大将,就能够横扫宁锦,荡平盛京。不是微臣说大话,别看他们有了新式的火炮,在俺老张看来,这群鞑子在陛下神威面前气数已尽,不堪一击。十几万人马打了这么长时间竟然一无所获,陛下远在千里之外,只需略施小计就能让他们退兵。他们已成惊弓之鸟啦!”

    没等朱由崧说话,李自成眼睛又瞪起来了,张献忠的腮帮子也鼓起来了,半尺长的胡子也抖动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自从死心塌地归顺了朱由崧之后,谁也不服谁,就好像是仇人一样,别看两个人是陕西老乡,又是同龄,还曾经在同一个战壕里混了好多年,现在同殿称臣,又是亲上加亲,但如果都想托大,那都是爹字辈(岳父),谦虚了才是儿子(贤婿)。

    眼看两个人又要抬杠,朱由崧赶紧把手一摆制止道:“难得二位爱卿拳拳忠心,现在如果举我大明之力,打败多尔衮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不过朕以举国之力去对付炮火优势和八骑八旗铁骑的野战优势,何若我大明的远征军成军之后,再与鞑子开战,介时火炮优势在我,野战优势也在我?这几年我大明连年征战,老百姓苦不堪言,是该让他们过几天太平的日子了。等朕练好了远征军在出征的时候,那就不止灭一个多尔衮啦。二位爱卿尽管放心,不出两三年朕就会让尔等大展身手的。”

    朱由崧说着,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

    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当过帝王,深为朱由崧的眷眷爱民之心所感动,身为帝王心中不但要装着江山社稷,更要心怀黎民百姓,战争的胜负固然重要,百姓的疾苦尤为重要,更不能为了打胜仗而草菅人命。

    另外他们从朱由崧的目光中也读出了端倪,知道他们的陛下出师关外,那就不是收复宁远和锦州了,而是征服战,不只是征服多尔衮这些鞑子了,目标就是他的“日照之地,均为王土。直立之人,均为王臣。”

    李自成和张献忠,自叹弗如,陛辞之后,回了远征军的训练基地加紧操练人马,为了远征军早日成军,也是为了早日对鞑子开战,收拾多尔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演习兵马。

    打发走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朱由崧让御前书童小柳是,从龙书案上把内阁的奏折挑出来,把御使言关的奏折也挑出来。

    很快就整理出来了,现在朱由崧的书案上,堆积的奏折并不多。相比崇祯时代,龙书案上堆积如山,每一道奏折他都事必躬亲,偌大的大明朝,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政治上的,选拔人才的,都要亲自龙目御览,不累死才怪呢。

    有内阁六部,有司礼监。地方上的事,还有地方官三四衙门,何须他这个帝王事必躬亲?涉及到非他莫属的军国大事,那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朱由崧这帝王做的相当轻松,从内阁到六部,从三公到三卿,从朝堂到地方,有高宏图,王铎这样的贤相,还有谙练军机提督东厂的卢九德,以这些人的干练,再加上监察御史宋献策和严锡命,以及那些给事中,这些御史言官的监督和献言献策,对治国理政朱由崧根本不需要怎么操心。

    他只需当好大明这个操舵手就成了,不过今天他要翻看一下这些贤相良臣递上来的奏折。

    有高宏图的,有王铎的,还有地方官的。

    他看到的都是喜报,现在的国库一天天涨起来了,他内帑的银子也在往上翻。

    朱由崧越看越高兴,至于言官和御史弹劾别的官员的折子,一个都没有。

    朱由崧命人把宋献策和严锡召来,两个人现在任朱由崧的左右监察御史,当然是言官的头。

    宋献策和严锡命跪伏在地,齐声道:“参见陛下。”

    “二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两个人谢恩之后起来,躬着身子听候圣训。

    “朕今天跟你们随便聊聊。朕班师回朝这么多天了,没有弹劾百官的折子,是不是说文武百官没有贪官污吏了?”

    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继而还是宋献策仗着胆子道:“这个臣不敢妄下结论,但是自陛下大义灭亲斩杀国舅,处置了李公公和赵公公,现在的确已经政清吏明清,从朝堂到地方,洋洋百官,无有敢作奸犯科者。”

    朱由松点了点头,表示满意,把他们俩打发走之后又把高宏图和王铎召进来了。

    “传朕的旨意,对百姓减租减赋5%。”

    “陛下隆恩浩荡,臣遵旨。”高宏图和王铎答应着,他们知道这已经是陛下第三次为老百姓减轻赋税了。

    这两天,实在太忙了,只能为大家坚持三更了。

    (本章完)

第818章 不简单的女人(一更)() 
    多尔衮带着洪承畴和索尼领着十万人马回到盛京的时候,又得到消息,大明增兵朝鲜的这支舰队围着朝鲜半岛海域,转了一圈,又返回到了山东威海。无独有偶,开往漠北的李定国部,在温都尔汗住了几天,也返回到了莫西西北部边境。

    多尔衮这才知道,又一次被朱由崧耍了。但是他觉得这次绝对不能善罢甘休,朝鲜的李氏王朝,和漠西的固始汗跟他不是一心的人,留着迟早是个祸患,干脆灭了派兵他们,另找代理人,省得动不动后院老起火。

    但是这可是一件大事,尽管多尔衮是摄政大臣,但他一个人说了也不算,多尔衮只有再次主持召开御前会议。

    除了孝庄皇太后领着12岁的小顺治列席之外,岳乐,巩阿岱,锡翰,索尼等这些亲王贝勒府政大臣都参加了,当然,这种会议也少不了大汉奸宁完我和贰臣洪承畴。

    会上,多尔衮把自己的意思说了,让大家当场廷议。

    廷议的结果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多尔衮,主张对朝鲜和漠西蒙古用兵,称为主战派。

    这些主战派主要是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将领,也由一部分两黄旗的人,有岳乐,索尼,苏克萨哈,刚林,巴哈纳,拜伊图等等。

    他们认为先汗皇太极不在了,种种迹象表明朝鲜是想要联合大明跟他们搞事,再次征服他们,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