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下面的战场仿佛开闸泄洪,又如怒海滔滔,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了,朱由崧又举起了望远镜,宋献策,小柳是,柳春红,高桂英,慧梅等随驾的文武众臣,一时间将目光全都锁定了山下数里之外的战场。

    第一更送到,祝大家周末愉快。这一段小草的更新算是给力了吧,只要有时间,就为大家多更,绝不偷懒,求亲多多支持。谢了。

    (本章完)

第858章 李自成大战多尔衮(中)(二更)() 
    弯弓射箭,体型彪悍,凶暴残忍,来去如风,这大概是游牧民族的特点,游牧民族的强项恰恰是农耕民族的弱点,在冷兵器时代,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任凭他们驰骋,也凭此铸就了他们的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

    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无论是蒙古鞑子,还是满清八旗,明军一般情况下是不敢跟他们展开野战的。只有靠强大的火器和坚壁守险的办法,扬长避短,来跟他们决战。

    就是明末实力最强的军队关宁铁骑,也尽量避免与鞑子野外冲杀。为此,关宁铁骑的头子袁崇焕,与他的老师叱咤风云的孙承宗,以及王在晋,孙元化等,经略蓟辽期间,为如何筑城造堡,防备鞑子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可见,当时鞑子的战力有多么强大,中原军队对他们已经到了“畏之如虎”的地步。

    这些鞑子们,由此也变本加厉,更加嚣张和狂妄。屡屡进犯中原,屠戮生灵,就连万里长城也挡不住他们滚滚的铁流。

    不过眼前不一样,多尔衮的铁骑,上来就遭到了大明远征军的迎头痛击。

    多尔衮勃然大怒,亲自率8万铁流滚滚而来,这8万人马全是骑兵,有绿营兵,还有八骑重装骑兵。

    已经打了两场了,已显疲惫之色的一万多远征军面对数倍的强敌毫无畏惧,在主将刘文秀和马万年的先登陷阵下,士气大振,呐喊着向大清的铁流迎了过来。

    现在这1万多名远征军,虽然力气消耗的得差不多了,但是经过刚才的两场战斗,他们认识到,清军的绿营和鞑子八旗也没什么了不起。白刀子进去,照样是红刀子出来,一枪杆抽到脑袋上,照样落马,只要把他们打死,也是照样没气儿。因此信心大增,特别是在他们冲锋后不久,后面李自成率领三万远征铁骑,排山倒海一般冲了过来。

    有强大的后盾,有增援力量,再加上满满的信心,还有远征军首战告捷的斗志,使得四五万远征军士气空前高涨。

    “放箭!”

    鞑子们善于骑马射箭。多尔衮此时也看到李自成的主力出击了,心中高兴,因为这正合了他的意思,要不惜代价,把这支远征军铁骑一举歼灭。

    多尔衮一声令下,无数的弓弦响动,漫天的箭雨向远征军罩了过来。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武器,大将军不怕千军万马,只怕寸铁。尽管到了明末,大批的火枪大炮用于战场,但是仍然取代不了弓箭的独特地位。这东西不但造价低廉,而且轻捷,无孔不入,威力惊人。

    不过,朱由崧的远征军,在训练的时候,对弓箭这种东西已经有了研究。

    按照“练为战”的思想,知道要对付鞑子,无疑须得克服他们的强项,要想克服他们的强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赶上他们,令他们的强项消失。当然几十万人马,短时间内不好实现,就像鱼虾生来就是在水中游的,岸上的生物想短时间内跟鱼虾比游泳是不可能获胜的。

    另一个就是扬长避短。除了有几千好苗子挑成了特战兵营的弓箭手,朱由崧要张环把他们训练成弓箭中的狙击手之外,其余的马军和步军这十几万人马主要是防避鞑子的弓箭,这是远征军训练当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

    这种防避当然不是用盾牌,朱由崧的远征军,无论是马军或者步军,讲究的都是轻装疾进。除了盔甲和必要的刀枪弓箭之外,多一样东西就多一份负担和累赘。这大盾牌实战之中并不怎么使用,而且非常沉,外出远征打仗携带也不方便。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朱由崧指示他们抛弃盾牌,运用新的训练方法对付弓箭,主要训练兵将用手中的武器来避挡,这对兵将的素质要求较高,须得有一定的武艺。

    好在他们这次挑选的远征军苗子不是新兵蛋子,全都是各军中的精英,都有一定的武术根底。平时训练他们的时候,让一部分弓箭手对他们射箭,这种箭当然是无矢之箭,但是箭头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只要被射中的部位就会留下白点。

    这样训练下来,一顿弓箭之后,这些兵将身上的白点当然是越少越好,训练中经常对他们进行考核。凡是被乱箭射中要害部位了,罚当月军饷。凡是未被射中非要害部位者,不赏不罚,凡是身上没有白点者,奖励军饷。因此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远征军的马军和步军对乱箭齐发的防御效果很好,不需要用盾牌,短时间的乱箭袭击,伤亡几乎是微乎其微。

    因此受过专门训练的远征军,此时看到鞑子们乱箭齐发,根本不屑一顾,面对遮天蔽日如雨点袭来的流矢,他们一边纵马冲锋,一边把手中的,刀枪剑戟舞动如飞,箭矢纷纷被挡飞,铁蹄冲锋依然迅猛如风,只有少数武艺不精者,或者发挥失常而中箭落马。

    双方几百米的距离,眨眼间就冲到了一块,清军的弓箭就失去了作用。

    清军的绿营兵和八旗军也是训练有素,他们娴熟的把弓箭收好,换上战刀和长矛,对着明军将士猛砍狂刺。

    但是密集如雨的弓箭,尚且伤害不了这些远征军,何况是劈砍、捅刺过来的刀枪?

    叮叮当当的金铁交鸣之中,清军的利刃被荡开,明军把手中的刀枪剑戟舞动如飞,往清军身上招呼,清军闪避不及,纷纷落马。

    混战之中,一名大明远征军的铁骑,用手中的战刀,接连将两名绿营兵和一名八旗军砍于马下。不料却陷入四名清军的包围之中。

    这四个清军前后夹击,前面的长枪刺进了这名远征军的腹部,后面一名清军的战刀,也砍中了他的后背,鲜血狂飙,骨肉翻卷。

    这名远征军在马上摇摇欲坠,五官都挪移了,但是他强忍着剧痛,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双腿一夹甲战马,战马往前冲的同时他把刀就朝前直起来了,结果刺入他腹中的长矛把他给穿透了,但是马前刺他的名鞑子,脖子被他的利刃捅开,两声惨叫,这名远征军和那名鞑子双双落马。

    刘文秀和马万年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斩杀着近前的清军,这时明军当中最勇猛的要说李自成了。他马快刀沉,闯王刀舞动如飞,无论绿营兵还是八旗军,闯王刀刀马所过之处,留下一地的死伤,李自成在清军的万马军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他现在瞄准的是清军的主将多尔衮。

    (本章完)

第859章 李自成大战多滚(下)(三更)() 
    鞑子的战旗从来都是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他们凭借超强的战力,统一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征服蒙古,征服朝鲜,征服察哈尔,征服汉人,征服这个,征服那个,今天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在大明的远征军铁骑面前,他们第一次吃了鳖。暴怒的多尔衮带领八万铁骑亲自冲锋,但仍然抵不住明军不足五万人马的兵锋。弓箭他们难以取胜,马上的混战他们更是占不到便宜。

    辽阔的荒原上,十几万人马正在混战,战马嘶鸣,惨叫声声。

    平均下来,一名远征军可对付他们三名绿营兵,两名鞑子。这种混战难免互有伤亡,但是清军的伤亡跟明军的伤亡之比大致是4:1。现在战场上,清军的人数不足明军的2倍,清军完全就是抵挡不住。不管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军,他们现在遭遇了最悍猛的铁骑。

    在这之前,他们知道明军有几只队伍是能打的,有忠贞侯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有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再就是什么卢象升的天雄军了。这几支军队,都给满清鞑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们觉得那几支军队都不能跟眼前这支远征军的铁骑相提并论,眼前这支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怕人,金戈铁马,奈何不了他们,流矢如雨也奈何不了他们,真刀真枪的快马冲杀,更是奈何不了他们。

    这些人个个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特别能打。得无往而不利的鞑子江郎才尽,无论怎么折腾都逃脱不了被斩杀的命运,除非他们败阵而逃。

    因此清军投入8万PK5万明军也没支撑半个时辰便,便纷纷溃逃,混乱不堪。

    多尔衮看看被明军杀得狼奔豕突的部下,又瞅瞅西边的天空,太阳老高,离天黑还早着呢!

    “真他妈见鬼!这支军队太可怕了,必须全歼他们,索尼他们呢?”

    多尔衮的铜锣大脸上满脸的都是不可思议和失望,他觉得今天的明军如有神助,而他的军队好像撞见了鬼施展不出招数来了。

    按照他的运筹,他派出了索尼率领四旗精锐3万铁骑,从石河绕过去袭击李自成军的侧后,则这支军队腹背受敌,必败无疑,但是怎么迟迟不见动静?如果是蜗牛爬,也该爬到了!

    兵败如山倒,眼看他的八万大军要撑不住了,作为主力,大清摄政王,这根正白色的大纛旗绝对不能倒。

    无奈之下,多尔衮带着他的亲兵卫队数百骑呐喊着冲杀上来,企图扭转战局。

    “不许退!给我杀!擅自逃跑者斩!”

    多尔衮这几百亲兵成了督战队,而他本人则成了督战队的队长,最后多尔衮亲手挥刀斩杀了好几个败逃下来的绿营兵和鞑子,其中有一个还是个固山额真。

    杀一儆百,这一招真有用。果然这些清军不敢乱跑了,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死得壮烈些,他们重振士气,跟着多尔衮冲了上来。

    多尔衮真够一员猛将,30多岁的他也正处在壮年,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