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得功等人看着朱由崧那张坚凝如铁的脸,好像换了个人一样,心中不由得叹道:“感情吾皇陛下不是谁投降都可以接纳的,一味地宽仁如妇人,发起威起来相当可怕,正所谓帝王之怒,伏尸遍野,血流成河,这才是帝王本色!”

    等这一千多名乱军全都掉完脑袋,黄得功才想起自己今晚的失职之事,赶紧把铁鞭挂好,来到朱由崧近前跪伏在地请罪,“陛下,微臣救驾来迟,致使皇上受惊,险遭贼手,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起来吧,朕早就料到他们有这一手,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李成栋和王直呢,高杰夫妇怎么样了?”

    “微臣正要向陛下禀陈此事,贼人高杰两口子还在微臣手中呢,只是李成栋……”黄得功又磕了个头,面带愧色,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朱由崧这才知道,早在半个时辰前,黄得功就接到了报告,李成栋带一支人马打算营救高杰,黄得功一边感叹皇上神机妙算,一面叫骂着抽了一口酒,提铁鞭带人就冲出去了。

    关押高杰夫妇的营房有丘钺和张杰两位总兵负责,黄得功再带人杀过去,定能将李成栋斩杀在街头。

    但是事与愿违,他带着人马刚离开他的营房没多远,朱由崧又得报了,说李成栋摩下大将高进库带一支人马杀奔皇上的行宫去了,与夜巡的黄名在街头展开激战。

    黄得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李成栋这小子真鬼呀,两路用兵,制造混乱令他首尾难顾,他真担心皇上的安危,因此只好中途掉头赶往皇上的行宫,哪知这次没走出二里地,冤家路窄,与李成栋和王直的人马遭遇了,这二人被丘钺、张杰和陈献策杀得丢盔卸甲,正夺路逃往东城门,在此不期而遇了。

    自然又是一场混战,最后李成栋和王直只剩下几十个人夺路而逃,黄得功救驾心切,让稍后赶到的丘钺、张杰和陈献策带继续人追杀李成栋,告诉他们务必将李成栋拿住,活的不行死的也成,然后他带着一支队伍赶往行宫救驾,这么一耽搁才来迟了一步。幸亏皇上是个功夫帝王,不一味依赖别人的保护,一剑就斩了高进库,扭转了局面,不然今天还真就悬了。

    更令黄得功庆幸和感激的是,朱由崧并没有降罪于他,黄得功看着满地横七竖八的尸体,想起自己被李成栋害得不轻,不由得怒火中烧,对朱由崧深施一礼道:“陛下请先行入宫休息,待微臣把反贼李成栋擒来献俘镢下任由陛下发落!”

    (本章完)

第121章 朕只杀该杀之人() 
留下一部分人马与御营亲卫一道保护行宫,有人打扫行宫前的战场,把尸体抬走,把鲜血用清水冲洗干净,黄得功自然不会管这些琐事,他提鞭上马,带着一支人马一阵风似地走了。

    半夜三更来了这段插曲,朱由崧重到回行宫也睡不着了,眼前是四更天了,朱由崧兴致尚浓,在行宫的舞池里舞起剑来,剑光缭绕,剑风呼啸,一直到天亮。

    早膳之后,朱由崧安排人立即出榜安民,身为大明龙兴之地的中都,深更半夜老打仗,老百姓人心惶惶,这一出榜诏告天下,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原来是不法军将造反,诈降杀驾,现在皇上已经控制了局面,对这些人必将严惩不贷。

    上午巳时,有人来报,黄得功带着丘钺、张杰和陈献策跪倒在宫门外请罪。

    朱由崧就知道黄得功等人又没抓着李成栋,这家伙真是个泥鳅,比滑的还滑,于是传见黄得功等四人。

    四将进来跪伏在朱由崧近前,满面羞愧,由黄得功禀阵经过,果然不出朱由崧所料,丘钺和张杰、陈献策连夜追杀李成栋和王直,一直追到东城门。

    这时东城门处正在激战,原因是王直事先安排的人要抢占城门,守城兵将誓死力战,城门才未被抢下,李成栋和王直败到,三总兵带人马追到,自然又是场混战,结果李成栋的人马和王直的人马全部战死,但查找尸体却没有少了李成栋和王直,这时黄得功赶到了,传令全城搜查,一直搜到天亮也没有发现这二人的影子。

    后来有人发现南城墙下有几具裸尸,裸尸旁边有一段由腰带和军衣做成的特殊绳子,经辨认死者全是黄得功的部下,黄得功就明白了,肯定是李成栋和王直趁乱在夜幕的掩护下跑到这里,杀了守城兵卒,用他们的衣服和腰带做成绳子从这里坠城而逃了。

    黄得功气得脸都青了,抡起铁鞭咔嚓一声将南门守将的脑袋砸了个稀巴烂,但还不解气,又甩了丘钺、张杰和陈献策三个总兵每人一顿嘴巴子,三个总兵脸当时胖了,顺着嘴角流血,但是三将连个扁屁也不敢放,知道他们捡大便宜了,若非他们身为总兵,侯爷也会像砸南门守将一样用铁鞭砸烂他们的脑袋。

    黄得功拿他们撒完气之后,带着三个总兵这才来向朱由崧请罪。

    朱由崧仍然没有怪他们,不是黄得功等人无能,而是因为李成栋太奸猾了,但皇上越宽恕,黄得功四将心里越不安,这样一个罪大恶极之人就这便宜地成了漏网之鱼?

    朱由崧笑了:“众卿,放心吧,他跑不了!”

    四将自然不知其中奥妙,惊疑地看着朱由崧,朱由崧笑而不答,他自然也不敢多问。

    这时有人来报,总兵官黄名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不治而亡。

    黄得功等人肃然,朱由崧以沉重的语气道:“黄总兵是朕的英雄,也是我大明朝的脊梁,传朕的旨意按公侯的规格厚葬之,并抚恤其妻女家小,公侯世袭。”

    这时陈献策的副将来报,李成栋和王直本次投诚的部众全部抓起来了,除了八千三百人了参与昨晚的兵变,这八千三百兵将当中大部分战死,一部分被皇上直接处死,还有二千人一百人再次被俘。另外还有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人未参与昨晚的兵变,经查他们对昨晚之事一无所知,对这些人特来请示如何处置。

    黄得功把眼一瞪,“蠢才,请示的何来,没他娘的一个好东西,全都凌迟处死,一个不留!”

    “慢!”朱由崧制止了他,“朕只杀该杀之人,不能滥杀无辜,对未参与昨晚之事的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人全部释放,继续进行改编,对参与昨晚兵变的二千一百名俘虏全部斩首。”

    当天一万三千四百五十名军将被无罪释放,而那参与兵变的二千一百人被砍了头,消息传出,全城轰动。市农商贾,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无不竖大指赞成他们的陛下是一位赏罚分明、敌我分明、功过分明的英明帝王。

    最感激的当然是这一万三千四百五十名兵将,他们原是高杰的旧部,被编在李成栋和王直手下听用,自此以后,感激涕零,感念皇恩浩荡,死心踏地地归顺了朝廷。

    凤阳城现有五万军队,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黄得功从滁州带出的人马,一部分是朱由崧从南京带来的京营兵,还有一部分是高杰的旧部,原直属于李成栋和王直的人马,又用了三天的时间,朱由崧对这五万人马进了整编,全部成了他的死忠。

    这时又一个大好的消息传来,李全带着四万人马浩浩荡荡开到了凤阳南门之外。

    朱由崧喜出望外,数日之前,他亲自指挥的仪真大捷成功伏击了高杰的主力,四万人马全军覆没,算上胡茂桢的一万前军先头骑兵,准确地地说,那一战使高杰的五万大军吹灯拔蜡,光俘虏就接近三万,再算上伤兵营,超过三万一千人。

    当时朱由崧急着出兵泗州,给李全留下一万人马处理仪真伏击战的战后事宜,打理战利品,清扫战场,改编俘虏,救治伤号等等,全都交给这位东厂的掌刑千户。

    如今屈指一算,半个多月过去了,李全也该回来了。

    朱由崧带着黄得功等人大开城门,接出南城。

    皇上亲自出城迎接军将入城,那排场不是一般的大,大街小巷早就站满了执勤的甲衣兵士,一直排出城外。

    此时南城外的官道上,旌旗漫天,号带飘扬,如巨龙般的队伍布满了官道,一眼望不到边。晴空秋日下,军将们甲衣闪亮,刀枪如麦穗,剑戟似麻林。

    黄得功带着三个总兵官亲自护驾,加上逾千名御营卫队,没顶盔贯甲,着一身崭新的黄色团龙袍、头戴束发金龙冠的朱由崧不坐龙辇而是骑着千里一盏灯,款步前行,引得早就安定下来的城中百姓再次涌上街头竞睹龙颜。

    当朱由崧的马头刚出城门洞时,百米开外的李全已经跳下战马,风尘仆仆的他一路小跑来到距离朱由崧十步左右站定,整甲抖袍,跪倒在地,往上叩头,“东厂掌刑千户李全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完)

第122章 李成栋落网(上)() 
李成栋和王直死里逃生,坠出城外,游过护城河,狼狈得如落荡鸡一样,但二人顾不得许多,生怕城中杀出追兵,在夜幕的掩护下,二人仗着在这一带熟悉地形,钻山林小道,一口气跑到天亮,离开凤阳城一百余里了,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在林中休息。

    等气喘均匀了,二人一痛乱骂,“昏君,黄闯子,算你们狠!”……

    不怪二人骂娘,曾几何时,二人都万千人马的带兵官,官至总兵,论职级相当于朝廷的二品武官,李成栋的两万多人马,王直也有两万人马,可是一夜之间他们俩成了光杆司令,成了官军追杀的乱臣贼子。

    想起昨天晚上的激战,二人险些丧命,不由得咬牙切齿了,近万人马呀,如果连同那些旧部算上两万余人马,就这样净身出户了?昏君,爷还不伺候了,虽然伯爷和夫人落难了,但徐州尚在我们手里,那里还有六千人马,徐州我们也不要了,拉着队伍到山东投降鞑子去,非报今日之仇不可,实在不行占山为王去!

    李成栋这次离开徐州时,留下自己的胞弟李成良带兵六千镇守徐州,现在只有徐州一个地方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