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名用弩箭的黑衣人更为凄惨,弩箭刚刚离开弩身,便被卫小凤双指夹住,轻轻用力之下,弩箭瞬间断为两截,并且分左右朝后飞出,直接贯穿那名黑衣人的太阳穴。
卫小凤长笑一声,笑声之中有着说不出的豪情万丈,右手轻轻一拍湖面,清水湖湖水一分为二,一杆青龙胆清吟一声,破空而出。
卫小凤右手一招,青龙胆准确落入其右手之中。
青龙胆一入手,卫小凤整个人的气势顿时一变。
由一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当世儒将瞬间转化为一个纵横千万里摧枯拉朽的沙场杀神。
顾仙佛微微侧身,对身旁陈珏笑道:“小凤真是天生就是用枪的神将啊,本王还记得,以往每每冲锋陷阵的时候,小凤总是一人一枪一马作先锋,一杆家传名枪骊泉,在敌阵之中杀个七进七出如同探囊取物,少有小凤的一合之敌。”
陈珏微笑答道:“若是子奉没记错的话,这位卫小凤将军,应是汉代大将卫渊的后代,骊泉也是卫家的家传宝枪,说起卫家,那确实是英才辈出啊,三百年之内,单单镇字级别的大将军,卫家就出了七个,真是占尽了天下武夫的三分风流。”
顾仙佛得意一笑,看着湖水中央凌空而立的一袭白衣卫小凤,只感觉心旷神怡,内心数不尽的得意。
————
卫小凤手执青龙胆,浑身杀气凛然,扫视着周围的一双秋水长眸里却只有平静。
如死水般的平静。
一名位于卫小凤身后左侧的黑衣人因为年轻,并未经历过什么大的阵仗,所以此次面对卫小凤身上传来的如高山仰止一般的巨大森然压力时,他感觉到自己的肌肉和脉络从内到外不停的发出战栗与颤抖。
一阵晚风吹过,年轻黑衣人已经被汗浆湿透的后背在凉风的吹拂下,感觉到刺骨的寒意,这股寒意不仅仅针对他的躯体,更针对他的灵魂。
终于,借着这股子晚风,这名黑衣人在汗水流到自己眼角之前,低喝一声,右脚狠狠一踩脚下青竹,在这一踩之下,青竹陷入湖水二尺有余,而这名黑衣人的身躯亦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射而出。
在这名黑衣人刚刚离开青竹之时,腰间钢刀开始出鞘,卫小凤临空而立,丝毫不为所动。
两息时间过后,黑衣人来到卫小凤身后,腰间钢刀已经完全出鞘,双手持刀柄,高高举过头顶。
观战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只有寥寥数人捕捉到了卫小凤行动的轨迹。
而那名黑衣人的胸膛已经出现了一个拳头粗细的大洞,整个人以比来之时更快三分的速度倒飞而出,鲜血混合着唾液从嘴里和鼻腔中一起飞出,还未落地之时整个人已经气绝身亡。
顾仙佛面无表情,向身后陆心佛平静问道:“两枪?”
陆心佛摇头而笑:“五枪。”
顾仙佛先是一怔,然后哈哈大笑,以手抚太师椅扶手,大笑道:“小凤进步真是神速啊。”
卫小凤换了个姿势,双手持青龙胆,于口中发出一声清啸之后,整个人如同一只下山青虎一般,面对猎物终于亮出了自己獠牙,携带着雷霆万钧之力,便气势汹汹地压了上去。
卫小凤的战斗风格和他的为人一样,简洁明快,便捷有效,每个偏头或者侧身都能及时躲开一次袭击,而他的双手每次一抬,都有一名黑衣人的尸体飞向湖边。
顾仙佛躺在黄花梨太师椅上,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腹前,抬头仰望着夜空,耳边听着湖面上传来的打斗之声和卫小凤腰间配着的那一枚玉珏与白玉腰带碰撞发出来的清脆撞击之声,面色平静。
湖面上的三名天字高手俱都按兵不动,心中意思很明显,就是想以手下这六十号人的性命来做试探,看看能否找到突破点。
顾仙佛以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扶手,轻声说道:“看来这些人来了就没想走啊。”
葛子龙扫视周围一圈,神色森然:“一群不知死活的小杂碎,到了现在还想着怎么破阵,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来三个半吊子的天字武夫,就以为自己是多么举世无敌了。”
严凤池沉吟片刻,轻声搭话道:“看这些人,虽有死志,却无死斗,应当不是为了目标能死战之辈,而是若临阵逃脱,可能会有更严重的惩罚等着他们,这个惩罚应当是比死更严重,所以他们现在才一心求死。”
葛子龙瞥了这个严家雏凤一眼,神色漠然并未答话。
整个西凉都知道这个西凉毒虎的怪异脾气,严凤池当然也知道,所以严凤池并未有任何生气的意思。
这众人随意聊天之时,卫小凤已经以一种极其有效率的战斗方式把近六十名小喽啰全部料理干净。
湖边倒伏着一地的黑衣尸体,清水湖上杀气与血腥之气混合在一块,令人作呕。
那三名天字高手齐齐心中一窒,他们想以麾下的六十条人命去消磨卫小凤的体力和斗志,这个方法确实不能算错,在江湖中不论是水平多高的好汉都怕车轮战这三个字,但是卫小凤却从头至尾,都不算江湖之人。
经历这一场热身性质的打斗之后,卫小凤不仅没有任何神色萎靡的意思,相反身上的斗志还越来越高昂,双眼亮光越来越明亮。
原本是应该消耗卫小凤的杀人刀,却成了卫小凤的磨刀石。
第一百九十六章 杀龙术()
涑水是一条大江,发源于锁河山中,横亘东西,分隔了澜越二州。每年宛州流向澜越二州的资货就有一半是从涑水顺流送下的。涑水流经雷眼山的时候,有一条小小的支流青衣江,青衣江分出一道细水,向东北方汇入了陈国的青衣泽。青衣江越过雷眼山脉后,江畔就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山镇。山镇一侧临着雷眼山脉,一侧却是青衣江边平缓的滩地,秋季到来的时候满眼芦花,雪白的芦花因风而起恍若流云,最终飘落在江上随水流向青衣泽。所以这个地方又称为流云浦,只不过它有这个名字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冬季的小镇中分外的寂静,人们多半还在梦乡中。樵夫已经归来。他早起去山上砍了栎木枝准备当作柴火卖,蓑衣上披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冻得僵硬的脚踩在镇子中的小路上,樵夫深深吸了口气,雪气冰冷,让他心里一凉。这样的天气,所有人都贪睡晚起,只有他不得不砍柴换钱,否则一天的衣食就没有着落。大雪中形只影单,他心里也不禁凄凉。回想仅仅三年前他还不至于如此,那时候柴价远远高于现在,桌上也不时有一些荤腥。可是自从离国的诸侯大人带兵进入天启,天启的商家们听说是纷纷出逃到宛州了。作为天启商家的主要水道之一,青衣江也渐渐冷清下来,江上航船日渐稀少,难得看见客商在小镇暂住了。纵然砍的柴再好,没有人买也就讨不到高价。
樵夫嘴里轻轻嘟哝一声,想到来年的情景或许更加惨淡,他心头一阵茫然。
他忽然听见背后有轻微的响动,大惊之下回头。一匹白马静静地站在风雪中,马上白衣胜雪的年轻人对他淡淡地笑着。他人在那里,却像和背后的雪影融为了一体,素净得不染纤尘。
“五哥。”郭相宜低声笑着。
“郭公子!”樵夫颇有些惊喜,“公子不是上京了么?”
“京城终异地,未老早还乡,先生还好么?”郭相宜还是淡淡而笑。他的笑容看来温和,却总有一种让人看不透的意味。
“好呢,我下山前还送了担柴火。”
“多谢你了,”郭相宜在马上弯腰,把两枚金铢递到了樵夫手中。随后他不再多言,一扯缰绳,白马踢雪而去。樵夫扭头看着那一人一马直冲过小镇中唯一的街道,沿着狭窄的山道登山。随着他渐渐登高,郭相宜的白衣已经埋没在雪色中。最后樵夫只能看见马蹄踏起的阵阵雪粉在半山起落。
樵夫手心的两个金铢已经被他捏热了,低头一看满脸的喜色。既然这个慷慨的郭公子又回来了,那么也许过冬就不愁了。樵夫赵五的记忆中,自从郭相宜六年前来到这个镇子,他就经常可以从郭相宜手中拿到几个金铢买酒喝。虽然郭相宜并非豪富,有时也靠卖文卖字为生,但是他一场大醉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把最后一枚金铢送给素不相识的穷人。从前常有天启的客人在江上行商,被风雨阻挡而在小镇落脚的,这其中也不乏士族的矝贵少年。可是在一介布衣的郭相宜面前,这些人没有一个敢妄自称尊,多以“公子”称呼郭相宜而自称“晚学”。前年曾有宛州一个姓原的富商慕名而来,在镇子上唯一的酒馆和郭相宜秉烛夜谈,临去时候脸色苍白,暗称郭相宜“非天下可容之才”。
可是就是这个郭相宜,却一连六年,每天早起登山去拜访一个居住在半山的老人。镇子上的人多半说不清这个老人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而且没有一个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他似乎永远都在那间小小的草庐中,也只有赵五这样的樵夫因为冬天经常上山给他送柴,才听他说过几句话。赵五曾经亲眼看见郭相宜坐在草庐的屋檐下,隔着竹帘和老人相谈,那时也是严冬,寒风凛冽中老人也绝不招呼郭相宜进屋,郭相宜却也没有一点畏寒的样子。
对于那个老人,郭相宜始终称“先生”而不言其名。镇子上的人探听了许久,却不曾从郭相宜的口中得到老人的半点消息,令半山的草庐平添一股神秘。不过毕竟不是什么风流韵事,不过是一对与众不同的师生,渐渐的人们的兴趣也就淡了。
平凡的人经常会疏忽一些事情,看不到推动历史的人就静静地站在他们身边。
小小的院子里满地积雪,几株梅花的艳色在晶莹的雪下绽放,红得惊心动魄。在漫天雪舞中有一段悠远的琴声,绵绵的檀香气从竹帘后散出来,和琴声一起散去了。
琴声忽然停息,一匹白马已经弛过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