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忠亦觉讶然,沉思片刻后,乃悟,继而长叹一声道:“老夫错失良机矣!”言毕,即令探马四散,前出百里巡哨,然后传令大军不必分兵,就取建平立营。
原来,孙策闻知刘璋已降,大惊之下,便欲攻破永安,拒城坚守,以防唐军东进,不料,却被黄忠击退。情知赵云援兵不日将至,孙策自忖难以抵敌,然若退兵,又恐唐军随后掩杀,正进退不得时,忽闻鲁肃献退守夷陵之计,遂从其计,假作赶制攻城器械,实则欲使黄忠一心坚守,方便其行退兵之策。
(本章完)
第200章 庞士元运筹帷幄()
建安十九年六月,赵云闻知孙策已退,与诸葛亮、庞统磋商后,便传令黄忠兵进荆州!欲使周瑜回援江陵,以便于上庸韩德所部联合武关魏延大军夹击南阳!
黄忠接令后,即统骑步大军八万,诈称十五万,于建平县誓师出征,留刘循镇守永安,张翼总督粮草,使李堪统铁骑五千为先锋,自领李严为中军,严颜领军合后,浩浩荡荡杀奔江陵!
沿路各县望风而降,待兵至临沮时,方遇吴兵探马。
黄忠就令大军入城,同时哨骑四出。
次日,探马回报,言称吴军自西陵、当阳一线各依山险筑城寨无数,皆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孙策则统大军坐镇夷陵。
黄忠闻报,白眉紧蹙,沉思不语。
李堪不耐,即出列请令道:“末将愿领兵出击,以探吴兵虚实!”
黄忠闻言,微微颔首,示意其先行入列,唤哨骑问道:“可知吴军兵力几何?”
哨骑见问,期艾半晌,呐呐道:“吴兵皆避于寨内,无法查探,因其营寨众多,故依标下之见,许不下十万大军。。。”
黄忠闻之,即抬手挥退之,沉吟片刻后,令严颜统步军五千,择一寨攻之,观吴军如何应对,再寻机破之!
严颜领命,方欲出帐时,又有探马入报,言称吴兵于夷道设有水寨一座,约有两万兵力,主将乃吕蒙也。
黄忠闻报,面色一变,稍作思忖后,忽遽然起身,传令大军退回建平,令李堪引铁骑断后!
李堪不解,拱手领命后,就问何故?
黄忠叹声道:“吴兵尽选险要立寨,皆急切不可下,若吕蒙趁机溯江而上,我军粮道堪忧!故本将欲回兵建平,再寻良策!”
众将闻之皆怒,然一时无计,遂鱼贯出帐,回营整军去了。
十余日后,大军回返建平,黄忠即遣人致书赵云,俱言其事,并请令行止。
蜀郡,唐军大营,中军帐内,赵云、庞统、诸葛亮、刘璋四人皆面带微笑,正对坐饮茶。
刘璋拱手谓诸葛亮道:“加之南中七郡,益州竟有八十余万户,人口近五百万,可笑璋却懵然无知!”
诸葛亮闻言,感慨道:“此皆使君善政之功也!奈何治下众官利欲熏心,刻意蒙蔽,否则亮等能否入川,犹未可知也!”
刘璋满面愧色,拱手逊谢后,苦笑连声。
庞统见之,起身道:“使君雷厉风行,未及两月,便使益州整肃,实不必过谦。”
刘璋见说,面向赵云拱手一礼,道:“若非借助将军虎威,璋之政令恐难出州府,何谈其他?”
赵云忙起身还礼,笑道:“此皆使君调度有方,云不过依令而行,不敢当使君之礼。”
诸葛亮见刘璋又欲施礼逊谢,忙接话道:“如今益州已大治,未知使君可有良策,使之繁盛不下雍州?”
刘璋见问,不假思索,脱口道:“此不难为也,璋只需仿效雍州即可,且有百余干吏相助,何愁益州不兴?”
诸葛亮闻言,连连颔首,暗叹道:“刘璋并非无能,实不擅用人耳!如今大局已定,不如回返长安。”思及此,遂微笑道:“有使君坐镇蜀郡,川中大兴指日可待,亮便定于明日起行,回长安复命,届时必面见唐公,陈述诸位之功!”
刘璋闻之,忙出言挽留,见其去意已定,遂邀三人过府饮宴,权作践行。
诸葛亮笑允之,拱手致谢。
晚间,四人就于刘璋府内聚饮,正酣时,忽见刘璋面现难色。
赵云从不醉酒,故而瞥见,即出言问询。
但见刘璋期艾道:“璋碌碌半生,之所以无所作为,乃豪强掣肘耳,今将军屯兵蜀郡,自然无碍,然异日必然领军东进,届时若祸起萧墙,如之奈何?故璋敢请将军拨付善战军卒,操练府内亲军,不知将军是否见允?”
赵云闻之,郑重道:“此云分内之事耳!还请使君宽心,明日辰时,必有百余精锐上门,全凭使君任用!”
刘璋大喜谢过,即起身把盏,是夜,除赵云外,余者尽皆大醉。
次日,赵云就于亲军本部遴选百人,略作交代后,即遣其等前往刘璋府上听用,自转身出帐,欲往寻诸葛亮、庞统告之此事。
恰待上马时,却见二人联袂而至,闻知此事后,诸葛亮抚掌笑道:“亮正愁无由安插人手,不想刘璋竟自请之,足见其乃诚心归附,且深知大略,极有远见,如此益州政事无忧矣!”言毕,拱手请辞。
赵云亦不挽留,领庞统及众将送至广汉郡地界,方才回返。
不想,未及入营,便见一骑飞奔而来,言称永安黄老将军有书至。
赵云闻报,急接书,拆视之后,即递书庞统,继而双眉紧皱,沉思不语。
庞统览毕,苦思片刻后,沉吟道:“孙伯符屯兵夷陵,凭险拒守,若我军强攻,其必遣水军精锐溯江而上,袭扰我军后路!故急切之下,无计可破,既如此,不如增兵永安,迫使孙策亦调兵增援,假以时日,荆州或可不战而定!”
赵云不解,遂问何故?
庞统略作斟酌,答道:“孙策自击灭刘表,占据荆州以来,连年动兵,虽起意仿效唐公,然收效甚微,故其屯粮必然不足!若增兵永安,孙策无奈之下,亦须调大军增援,方可守御夷陵,然其粮草何来?假以时日,荆襄必然日渐疲敝,岂非不战可下?”
赵云闻计大喜,忽复转忧色道:“若依士元之计,永安须增至十五万大军方可,然眼下黄老将军不过八万兵马,所缺七万大军何来?”
庞统微笑道:“将军忘却川中大军乎?”
赵云闻言,断然道:“若如此,则远超唐公核定兵员,切不可行!”
庞统大笑,摇头道:“将军所言,统安能不知?然除去各郡驻军,雍州本部兵卒已不足两万,何不趁此良机,募集川军,请黄老将军代为操练,届时充作各郡驻军或转为役吏,以便调换本部大军。且此举一则并未有违唐公军令。再则可威压夷陵吴兵,迫使其增兵应对,加剧粮草消耗。三则可令其等沿江筑寨,以防吴兵水军登陆。有此三便,将军何不从之?”
赵云见说,恍然大悟,赞道:“士元良谋,云不如也!”言毕,即令亲军传令各部川军集结,凑足七万之数,即开往永安。。。
夷陵城内,孙策见唐军稍进即退,不由大疑,遂唤鲁肃问之。
鲁肃稍作思忖,拱手道:“此为黄忠惧我水军袭其后路耳!大王不必理会。”
孙策然其言,遂坦然不疑。
(本章完)
第201章 黄汉升反客为主()
却说孙策屯兵夷陵,每日探马四处,安心拒守。忽一日,细作来报,言称赵云调集七万大军增援永安,现已进至巴郡!
孙策闻报一惊,暗忖道:“加之永安原有兵马,黄忠所部已不下十五万大军!莫非赵云意欲强攻夷陵?”思及此,顿时着慌,忙聚集众将商议!
老将黄盖闻之,急出列道:“唐军精锐无匹,我军却拢共不足八万,大王须即刻增兵,以防万一!”
韩当等众将闻之,深以为然,皆出言附议。
鲁肃缓步出列,沉声道:“赵云攻入益州不过数月,本部雍州军拢共不足六万,且已分兵三万予黄忠,何来七万大军增援?故以肃度之,不过数万川军耳,我军足以抵敌,实不必增兵,否则只恐粮草不敷支用!”
黄盖摇头道:“那黄汉升勇谋兼备,岂是蜀中众将能比?由其统率川军,战力必然倍增,万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粮草,可于江东、荆南各地调拨,若自水路运送,十余日即至,何虑之有?”
鲁肃闻言,长叹一声,喟然道:“老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然江东屯有镇南将军贺齐所部五万兵马,讨伐山越诸夷,虽连战连捷,但仍未平定,何来富余粮草运至夷陵?荆南士燮本已归附大王,然自我军会盟魏军后,竟寸步未进,其或已暗存异心,若再于荆南调粮,士燮闻知,其反必速!故我军只能就粮荆北,支撑十万大军用度已是极限,若再增兵,无需黄忠来攻,我军自溃也!”
黄盖见说,默然无语。
忽韩当出言道:“宛洛丰足,何不致书许都借粮?”
鲁肃闻之,涩声道:“武关文聘、于禁所部,加之函谷关曹仁部,共计大军二十余万,且需供应公瑾所部数万水军粮草,本已捉衿见肘,安有余粮可借?”
一席话言毕,众将尽皆默然。
孙策但觉烦闷不已,恨声道:“依子敬之论,莫非孤等坐以待毙乎?然为何唐军从不缺粮?!”
鲁肃见问,躬身道:“永安虽有大军十五万,但我军足以拒守,大王无须忧虑。至于唐军粮草无缺,只因马超治下人丁繁茂,且良田皆为百姓所有,税赋自然颗粒归仓。据细作报说,马超治下已逾三千万人口,然所部大军远不足百万,岂能缺粮?”
孙策闻言大怒,一把掀翻案几,大喝一声后,复转颓然道:“若昔日攻入荆州之时,便依子敬之言,何来今日之窘境?此皆孤之过也!”言毕,叹气不止。
鲁肃见此,劝解道:“马超全凭兵锋起家,所部并无士族,故每下一地,皆依仗军威,推行新政,不从者皆斩!然大王却多有牵绊,无法力行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