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种暗讽还是第一次。
正当袁绍正准备反驳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继志!继志!该回去了!”
只见树林旁边有一个人拿着酒壶在向穆良奇招手喊道。
穆良奇拿起鱼竿和鱼篓,对着袁绍和沮授行礼道:“二位告辞!”说完便向树林边走去。
袁绍放下鱼竿看着穆良奇远去的背影,问道:“公与,你可认识此人?”
沮授摇了摇头,他完全没见过这个人,不过又想起刚刚他的朋友,好像在喊他继志,难道……
他忽然想起来,他上午向袁绍汇报的那个住在荀府的人,会不会就是他呢?
他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刚刚我听闻,他的朋友喊他继志,会不会是居住在荀府的穆良奇呢?他的字号就是继志。”
袁绍呵呵一笑,摇头说道:“穆良奇姓穆,而他姓齐啊!”
沮授提醒道:“难道主公刚刚跟他说的时候也是说的真名?”
额,刚刚袁绍是取最后一个字作为姓,那么穆良奇最后一个字,不就是齐吗?这么说来,还真的是他。
袁绍感慨道:“没想到只是来城外钓鱼,便碰到大才,嗯,甚是有缘啊!”
沮授心中有些不好受,毕竟佛争三炷香,人争一口气,现在袁绍在他面前说别人,心中怎么都会有一点别扭。
沮授岔开话题道:“如今时间不早了,主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去了?”
沮授点了点头,便拉起鱼线,只见鱼线上只有鱼钩,没有了鱼饵,想必是刚刚被鱼吃了,鱼又挣扎走了!
这时他才想起穆良奇刚刚所说的话,心中又感慨道:真是一个大才啊!
为了防止丢脸沮授将鱼钩拔下,扔到一边,不让袁绍发现。
当沮授将一切都弄好的时候,袁绍正盯着鱼篓里的鱼发呆,不知在想些什么。
沮授小心翼翼的问道:“这,鱼还带回去吗?”
袁绍想起了刚刚穆良奇临走所说的话,挥了挥手说道:“算了,全部放生!”
“诺!”
这时树林有一群士兵跑了过来,领头的正是上午出门时所碰到的家臣!
原来家臣自袁绍出城门后,一直在城门口守着,眼见天色不早,但是袁绍迟迟还没有人影,家臣心中便有些忐忑,不会出什么事了吧!要是主公真的出了什么事,自己万死也难以赎罪啊!
于是急忙召集在城门等候已久的亲兵,带队沿着河岸搜查。
家臣看到袁绍和沮授安然无恙后,长松了一口气,行礼道:“主公!沮大人!”
袁绍也没说什么,放下手中的渔具,说道:“回府!”
就在此时,城中街道上
穆良奇问道:“奉孝,你可看到刚刚与我一起钓鱼的二人?”
郭嘉点了点头。
“你可认识此二人?”
郭嘉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我虽来邺城四个多月有余,但是我一直待在家中,要不就是在客栈喝酒,所以认识的人也不多啊!怎么了,那两个人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穆良奇也说不出什么感觉,但是总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他说到:“说来也怪,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说话时,完全不敢插嘴说话,而且对那个人极为的恭顺,颇为怪异!”
郭嘉笑道:“或许是某个世家的家主带着他的家臣来这钓鱼呢?这也是很正常的啊,继志,多疑了!”
是我多疑了吗?穆良奇疑惑了。随后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个问题。
快走到荀府门口的时候,郭嘉好像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抢过穆良奇的鱼篓,穆良奇非常好奇的看着他问道:“怎么了?”
郭嘉疑问道:“你钓的鱼呢?”
“放生了啊!”
“放生?”郭嘉一脸绝望的惊讶道,“完蛋了,我现在一身酒味儿,没有半点鱼腥味,万一蕊儿查起来,我怕……”
想想这件事,好像,可能,不对,应该是一定会发生,穆良奇有些同情的看着郭嘉,心里想到看来今晚又热闹了!
各种求
本章完
第126章 张燕,额,不,褚飞燕同学(第一更)()
黑山军前面也有所提及,它的产生是黄巾起义失败后的一个产物!
当年黄巾军的残余势力内部之间发生了内讧,在此期间,冀州黑山等地农民纷纷起义,用各种名号组织起来。黑山军的活动区域是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黑山则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故称之为黑山军。
太行山脉高峰迭起,海拔多在两千公尺以上。山脉东南为河北平原,西北则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陉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脉之间。太行山脉这一地势特点为分布在太行山各山谷中黑山军各部的相互联络和战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说到黑山军,就不能不提及张燕。
张燕,原姓褚,又称褚飞燕,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一直艰难度日,虽然辛勤劳作,仍然不能保证吃饱穿暖,还经常受到东汉官府与当地豪强地主的欺压,因为他从小仇恨政府与豪强大户,平时喜欢练习拳脚武术,好打拨不平。
由于他身手矫健,动作敏捷轻盈,有飞檐走壁的过硬本领,所以人送绰号“褚飞燕”。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他联合了当地一万多贫苦农民,聚众造反,消灭了真定县官府和当地豪强大户。
由于河北官军势力强大,褚飞燕与博陵张牛角联合起来,推举张牛角为全军首领,然后大兵出击赢陶。激战中张牛角中流矢重伤而亡。
牛角临终前要求部下:“必尊褚飞燕为全军首领”。
褚飞燕为了继承张牛角的遗志,改姓为张,成为黄巾军的领袖。
他一方面与攻城列地,一方面与中山、上党、河内、赵郡等地农民军联合,人马很快达到一百多万,被人们称为黑山军。
不过这一百多万人不全是军队,当时好多人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当时如果一个人造反,那么全家问斩,所以好多人是拖家带口来投军的。
农民军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杀富济贫,让大家都能有饭吃,所以农民军一般都是全部接纳下来,精壮男子编入军队,老弱病残都有所安排。
这样一来,声势壮大了许多,其实能战之兵非常少,而且负担极重,大山之中耕地少,粮食不多,面对日益严峻的粮草危机,所以张燕不得不与公孙瓒合作,以谋求一个生存空间!
半个月后的太行山中
这日张燕在山中勉强还可以算作大厅的屋子里,接待了来自公孙瓒那边的使者,随他一起的还有大将杜长,黑山校尉杨凤,一方首领于毒。
张燕跪坐在主席上,问着堂下的使者道:“我提的意见,你家主公都同意了吗?”
使者答道:“将军所提的意见,我家主公大部分都没问题可以接受,只是有一点是万万不能接受,请将军在考虑一二!”
“哦?”张燕眉头一皱,很是随意的说道:“哪点啊!”
“就是关于边界划分的问题,我家主公愿意将常山郡及赵国让给将军,但是,这魏郡,万万不行!”
“为何不行!”张燕瞪道。
使者挺直了腰板说道:“魏郡乃是我家主公南下司隶的必经之路,万万不可放弃,为了表示歉意,我家主公请将军选择其他郡县或者提出其他要求!”
张燕蛮横道:“要是我非要魏郡呢?”,说着便紧紧的盯着使者。
“我家主公对魏郡势在必得,如果将军非要魏郡,那么,很遗憾,这次联盟只能破裂,我家主公只能去寻求别人结盟!”使者很坦然的面对着张燕的直视,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异常的自信。
张燕呵呵一笑道:“寻求别人?试问这翼州并州,还有哪个势力能跟我想比?若是我带兵帮助袁绍,你认为你家主公能赢吗?”
使者听后,非常傲气的回答道:“我家主公自幼横刀立马,征战沙场数十载,面对数倍于我军乌恒贼寇都没怕过,请问我家主公会怕否?且将军与袁绍联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岂不闻卧床之榻岂容他人鼾睡,以将军之智怕是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吧!”
小小使者竟敢如此跟我说话,张燕微微有些动怒,他怎么听不明白使者话语中的嘲讽之音,但是,很无奈的是,他说的全对,他跟谁都可以合作,就是不能与袁绍合作,现在袁绍认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一旦高干在并州扎稳了脚跟,在与袁绍两面夹击,那么他们黑山军的生存空间将,再一次面临被压缩的危险!
张燕忍住了脾气,大笑道:“先生大才!公孙将军手下真是人才济济啊,随便出使的一个人居然有如此大才!”
使者并没有被张燕这一顿夸赞而飘飘欲然,忘乎所以,他冷冷的说道:“多谢将军夸奖,不知将军考虑的怎么样?”
“嗯,这个魏郡我们要来也无用,既然你家将军急需,我便让给你家将军,只是等打下这翼州,我希望公孙瓒将军能出兵帮某一件事!”
“将军请说!”
“我想请公孙瓒将军出兵一万白马义从随我进攻并州!”
“一万!!!”使者震惊了,我的天,你是故意的还是不知道啊,他忙摇头的说道:“将军说笑了,我家主公一共才有二万余人,怎么可能会派一万余白马义从,跟随将军作战呢?”
张燕缓缓说道:“才两万啊!”
使者心中暗自嘀咕:你以为多少万啊,像田里的大白菜那样,一抓一大把?
虽然鄙视张燕,但是他还是耐心的解释道:“白马义从是我家主公为对付塞外部落骑兵,组织一些善射之士,自成一军,组建的精锐骑兵不对,其中每一人都是军队里的精锐之士,我家主公屯集到现在,也只有两万余人!”
张燕点了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