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土壤,新的流派繁多,总的情感倾向还是否定和反叛传统的法则秩序,怀
疑、不满西方的文明,放弃对人的思索中的理性主义、乐观主义的追求,认
为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无意义的、孤独的。这在荒诞派的艺术中表现得再
… Page 6…
充分不过了。形式上的反传统,求创新,便导致作品重表现,重主观的倾向
出现。人物、事件、场景的描写也抛开具象,重视抽象的隐喻,强调表现“自
我”,直接展示人的潜意识,梦幻,直觉活动。结构上突兀多变,层次复杂。
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处理上,主张非英雄化、非性格化、非情节化。在语言上,
打乱正常的语句顺序,甚至为了传达某种瞬间的感觉、印象或精神的原初状
态,挖空心思在意象比喻、排列形式和标点符号上下功夫。总之,从内容到
形式彻底地与传统分道扬镳。7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大有取代现
代主义的趋势。所谓后现代主义,目前尚无确切含义,有人认为这个名称意
在表示50年代以来西方后工业社会文艺的发展有别于以前的现代主义。美国
美术史论家史密斯在《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性
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向成大量主产;从对工业科技
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这三点较为准确地勾
画了后现代主义有别于现代主义的特征。他说的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
的情况,其实音乐、舞蹈、戏剧等也有这个趋势。如噪音音乐就是用录音技
术将各种工业的、自然的噪音加工处理而得到的音乐,也是一种反传统的音
乐。
80年代后,随着前苏联文化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以至解体的大变化,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东、西文化交往的频繁等原因,东西方艺术思潮的互相渗
透的速度加快了,原本相互对立的艺术发展局面有了变化,出现了互相接近
的倾向。
当代艺术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多元化的倾向十分鲜明。
当传统艺术的一统天下的格局打破后,传统艺术并没消失,民间艺术、
民族艺术、严肃风格的艺术在新的时代里也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了,现实
主义传统风格的艺术始终具有永不消失的魅力,它不但在东方成为主流派的
艺术,在欧美也一直颇受人们的青睐。如欧美的“纪实戏剧”,意大利的“新
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的“政治电影”、美国的写实主义摄影等。传统艺术
也不是单一的,它本身便有多种流派和多种风格。现代派艺术的流派更多,
更迭也很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萌生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
义、超现实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仍在延续,而在当代,又有抽象表现主义、
荒诞派、波普艺术等新流派产生,并且还演变出偶发艺术,集合艺术、观念
艺术等五花八门的流派,更形成了令人眼花瞭乱的多元风格。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在当代,凡属艺术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已经不存在一种艺术思潮、一
种艺术流派、一种艺术风格独霸天下与独领风骚的局面了,一般都是多种艺
术流派并存,它们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在竞争中,各领风骚。
第三个特点是民间、民族艺术的大发展。这是当代艺术发展中同以往艺
术相比的突出特征。这个特征是与当代民族意识的认识和觉醒、民族解放运
动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后便十分重视发展民族艺术;中国强
调发展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拉丁美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曾经是欧洲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一直展开了反殖
民统治的斗争。拉丁美洲各国在19世纪相继独立。在殖民统治时期,拉丁本
土的印加文化等几乎断绝。非洲的民族运动在当代继续发展,在本世纪 60
年代也先后获得解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直到 70
年代还相当强烈。随着民族意识的抬头,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民族的传统
文化也自然地受到格外的重视,获得发展的机会。另外,现代派艺术的发展
… Page 7…
越来越走向抽象化、喻意化,甚至连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也一一混淆了,这
往往脱离群众,失掉观众,激起许多人追忆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把目光
投向民间的、民族的艺术,掀起创造民族新艺术的热潮。所以,民族艺术在
当代的复兴,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对现代派艺术的一种反拨。在日本,这种情
况的表现就很突出。
当代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它不仅给艺术提
供了新的物质材料和新的表现手段,而且更启迪了艺术的新的思维方式,促
进艺术观念的发展,在绘画上,电脑绘画的成果就不仅是个新的手段的问题,
而且引起了绘画的观念的变化。电子乐器的发明,它除了能模拟各种音乐的
音色外,还能创造人类闻所未闻的新音色,这无疑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高
科技在舞台表演上的运用,能够创造以往人工无法实现的幻境。高科技和艺
术结合,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手段,也促使了新的艺术品种的产生。如电
子绘画,电子音乐便是例证。这也是当代艺术发展道路上的新特点。
… Page 8…
2。当代东、西方艺术的比较
任何比较的内容都要确定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两个侧重点。这
不仅表现在艺术思想内容、形式和创作方法等各个方面,也表现在与艺术有
关的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的各个层次上。
当代东、西方艺术的差异鲜明了,这是许多人都能看到的事实。实际上,
它们之间不仅有差异,而且有联系,然而两者的联系却往往为人所忽略。其
实,千奇百怪的西方现代艺术所以发展到如此形态,自然与西方的经济、政
治、文化传统有关,同时也与东方的哲学、艺术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印度、
中国的文化,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更为突出。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早
已传到西方,在西方早就出现了“汉风”。西方人理解的所谓“汉风”的“理
性”,既成了欧洲启蒙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欧洲文学艺术变化与发展的
动力之一,影响遍及欧洲的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和绘画等领域。进入20
世纪,法国、美国都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学会”和“汉学学会”。有人统
计,仅美国、德国、法国与英国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国内容的,1905年到1962
年为4736篇,而1971年到1974年,仅两年的时间里,就多达1971篇。这
种“汉风”潮对欧美的反浪漫主义、反传统艺术流派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欧美的现代派艺术思潮是受文学上的现代派思潮的推动而发展的,而现代派
文学的先驱庞德就说他的创作都是“处在中国诗决定性的影响之下”的。西
方现代戏剧,如瓦克坦戈夫的质朴戏剧、惹奈的怪诞剧、布莱希特的史诗戏
剧等,也曾从中国戏曲里获得灵感,布莱希特的“离间效果”理论,开创了
西方戏剧表演的一大流派。他的这个概念首先是在《生活与文学》一文里提
出来的,正是在这篇文章的手稿上,他用铅笔注释道:“这篇文章,谈论了
对 1935年春梅兰芳剧团在莫斯科演出后的观感。”法国著名评论家基亚在
50年代的文章里就写道:“过去的文学艺术,曾长期地囿于雅典、罗马和耶
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了。”以印度的佛教文化、
中国的《易经》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更不是艺术表
现形式,而是艺术思潮的因素了。挺有意思的现象是,当西方的艺术强调再
现的理论盛行时,中国的艺术非常重视表现,讲究不拘泥于形似,而重神似。
当西方从东方吸取营养,涌现强调表现、重视抽象的新潮头时,我国当代艺
术却又特别重视再现,重视具象。总之,东方的艺术影响过西方,西方的艺
术也影响过东方,东西方的艺术,从本质上说,中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
沟,相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着时强时弱、时断时续的联系。
但是,东、西方的艺术又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艺术思潮等
的条件下发展的,因此,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显示出不同的风格。
首先,当代东、西方艺术的哲学基础不同。
哲学以主客观世界作为它的对象,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但为艺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艺术
发展起着指导的作用,同时也以艺术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内容。哲学的流派
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不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家。当代
东、西方遵循不同的哲学体系。东方现在或曾经长期实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的国家,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艺术理论的基础和艺术创作的指导思
想。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
为艺术与政治、宗教、文学一样,都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 Page 9…
但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客观现实
的一种方式,是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创造性的反映。其特殊性就是运用
形象思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