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铁料,我会让副司令继续收集……”
“还有,集中一些老铁匠,看看能不能用土法炼铁,这里有的是铁矿,手榴弹对铁的要求也不高,应该可以满足你。“
第三百零七章 没钱了()
“谢司令提醒,只要是铁就能打造手榴弹,这个办法一定行……”萧文昌眼睛一亮,一脸认可得说道。
可是,没过多久,萧文昌脸上就再次露出一副犹豫表情,对着杨兴国吞吞吐吐说道。
“司令,还有一个问题……”
“说,兵工厂现在是我辽东军发展的重中之重,只要能解决,我一定第一个给你解决……”杨兴国想没想就脱口而出。
“经费……兵工厂的经费不够了……”萧文昌赶紧回答。
“短短几个月时间,兵工厂已经从当初的十个人发展到现在五百人,现在光每个月给这五百人发工资,都要用去两千两。如果再加上购买原材料,五千两银子是少不了的……”
“你当初给我的两万两白银,现在已经用完了……”
“还有就是,我们下个月如果开始自己进行炼铁,铁匠加上旷工,至少还需要五百人。到时候,兵工厂每个月的经费就会突破八千两,甚至是更多……”
提起银子,杨兴国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以前,辽东军人不多的时候,凭借缴获和买卖武器,每个月都可以留下好几万两白银。
最多的时候,辽东军库存白银甚至超过两百万两。
可是,随着辽东军实力不断扩大,需要用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购买武器,将士军饷,物资消耗,发放扶恤金,再加上兵工厂,野战医院,地方政府……各方面的消耗全部加起来,每个月至少需要二十万两白银。”
当然,这还不算打仗时候的消耗。
战斗打响,各种子弹,炮弹。就好像流水一样,哗啦啦被用掉。
要知道,这些子弹和炮弹都是银子,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下来。光子弹和炮弹都需要好几万两白银。如果算上武器损耗人员损失,一场大仗下来,没有十万两白银根本搞不定。
唯一让杨兴国感到庆幸的是,因为同老毛子合作,短时间内。辽东军在战场消耗的武器弹药还不需要辽东军自己出银子。
战场缴获的武器弹药,也可以从关内换回不少银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辽东军的战争损耗。
可就算如此,辽东军库存的两百万两白银也被用去了一大半。
如果不是张之洞给自己募集了几十万两白银,辽东军库存的白银也许连一百万两都不到。
这点银子听起来很多,可是,按照辽东军现在的消耗速度。
在没有战争和意外的情况下都只能坚持半年时间不到。
更何况自己还准备让部队来上一段时间的实战练兵。算上战争损耗,一百万两白银也许连三个月时间都坚持不到。
可以这么说,除战场缴获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的辽东军。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萧文昌提出增加经费,增加自己每个月的支出,绝对是一个难题。
不过,经过短暂犹豫后,杨兴国还是咬咬牙回答:“一万两白银,从这个月开始,兵工厂经费增加到一万两白银。我辽东军就算再穷,也不会穷兵工厂……”
“另外就是,这一万两白银你萧文昌自己支配。我建议,为了增加兵工厂实力,你可以想办法联系一些商人,购买一些机械设备。咱们兵工厂不可能一直靠手工生产武器,一定要想办法形成生产线。”
“到时候,银子如果不够用,再来找我。”
兵工厂一行,虽然让辽东军在对阵日军的时候多了手榴弹这个杀手锏。
但是,杨兴国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一百多年历史记忆的统领。杨兴国非常清楚一个道理。
随着部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对后勤的依赖也会越来越重。
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打仗打得就是后勤,是银子。
一支部队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没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
部队的战斗力就算再怎么强悍,那也是昙花一现,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而现在,自己一手发展壮大的辽东军,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辽东军握在自己手里,那也会成为历史进程中的昙花一现,不可能持久的存在下去。
副司令周中举,既是杨兴国的情报头子,又是辽东军的后勤大管家。
虽然周中举已经慢慢同军队脱离关系,但是,军队的一举一动,仍然逃不过他的一双眼睛。
所以,杨兴国回到司令部没多久,周中举就知道了兵工厂所发生的事情,并且一路找到司令部。
“司令,你一定是在为银子发愁,我过来就是给你解决问题来了。”一站到杨兴国面前,周中举就直言了当说道,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杨兴国苦笑一下后,一脸不相信回答:“二叔,你就不要开玩笑了,除了卖武器,你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挣银子……”
周中举没有生气,直接回答:“司令你不要忘了,我除了管后勤和情报,还监管了五县的地方政府……”
“昨天,我刚好收到五县县长送来的最新统计……”
“随着大量难民涌入我们辽中五县,五个县城的百姓已经超过两百二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按照一人五亩良田,五县已经开垦出了一千多万亩良田。”
“不过,因为时间赶不上,一千多万亩良田只有六百多五十四万亩良田赶上了春耕……”
“关外什么都不好,但是,有一条很好,那就是土地肥沃。保守估计,六百五十多万亩良田,每一亩良田都可以产粮食一担五。”
“六百多万亩良田全部加起来,那就是一千万担粮食……”
“因为是第一年,税收要比以后高出三成,按照我们制定的税收政策,这一千万担粮食我们可以收上来五百万担。”
“普通将士一年要吃四担粮食,辽东军全军我们按照四万人计算那就是一百六十万担。为了以防万一,我们留下两百万担粮食当军粮。”
“五个县再留下两百万担粮食保证境内一百多万难民熬到来年,我们还能剩下一百万担将士……”
“按照现在的粮价,这一百万担粮食可以卖到三百五到四百万两银子……”
“按照时间来推算,还有三个月我们就要秋收了。只要我们现有存银再坚持四个月时间,我们就会有三百五到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第三百零八章 机会()
“三四百万两白银,按照我辽东军现在的消耗速度,绝对可以满足我们一年所需……”
“等一年以后,辽中五县的一千多万亩良田就可以全部种上粮食,获得丰收。”
“到时候,我们的税收虽然低了,但良田却多了,收上来五百万两白银,一点问题也没有……”
看着周中举脸上流露出来的自信笑容,杨兴国没有说话。
当然,不说话并不代表杨兴国认可周中举所说。
现在来看,辽东军每个月二十万两白银就够了。
但是,杨兴国知道,几个月后,随着辽东军实力越来越强大,部门越来越多,每个月的花费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到时候,每个月花费三十万两,四十万两,甚至是五十万两都有可能。
当然,这个时候,杨兴国不回去打击孙列臣的自信心。
不管怎么样,有了几个月后三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后,辽东军多坚持半年时间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半年多时间,自己又是一个重生者,杨兴国不相信自己想不到一个解决办法。
所以,周中举一离开,杨兴国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集中所有精力,指挥辽东军即将开始的实战练兵。
参谋长孙列臣一走进指挥部杨兴国就问道:“手榴弹都领回来了吗?”
“一万两千颗手榴弹,全部领回来了……”孙列臣点头回答。
杨兴国点点头后,迅速将目光转移到挂在墙上的鞍山地图。
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六个圆圈后,对着孙列臣命令道:“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去攻击日军重兵防守的据点,那是让新兵去送死。”
“这种事情我杨兴国不会做。既然是去练兵,那就是用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让新兵亲身感受一下战场,近距离见见血,杀一杀人。”
“所以,我打算把日军从据点引诱出来。想办法伏击他们……”
“凭借我们的火力优势,再加上我们就要装备部队的手榴弹。只要日军的兵力不超过我们,就在我们手里占不到任何便宜。我们也能用最小代价,达到练兵效果……”
孙列臣摇摇头回答:“司令。伏击的确是练兵的最好战斗,但是,想把日军从据点引诱出来。这在我看来,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
“日军前后两次在李智龙手里已经损失差不多一个大队的兵力。他们就是再傻,也不会第三次上当……”
“一般的办法,的确不会让日军上当。毕竟,日军也不是傻子……”想了想后,杨兴国对孙列臣说道。
“所以,这一次,我打算给日军来一个狠点的办法……”
说话间,杨兴国就在就在地图上标记出了三个日军据点,并且对孙列臣说道:“根据李智龙的敌情通报,我们知道。防守这三个关卡的鬼子都只有一个大队,而且没有配置火炮。”
“如果我们集中三个团的兵力,各自带上一个野炮连,同时向这三个据点发动进攻。你说,日军会怎么办?”
“马上派兵增援……”孙列臣想没想就脱口而出。
“这三个关卡一落到我们手里,日军主力的侧翼就会遭到我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