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三名特工被派出到共党阵营里执行潜伏任务之外,似乎没有别的解释。因为,外派到其他单位的特务,戴老板是不可能销毁他们的相关信息资料,而且将他们档案锁在保险柜里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可是,为什么这三名特务这么多年音讯全无,也一直没有情报反馈回来呢?”
毛局长手执着笔,一直思索着。
在与张峰、严忠的交谈中,毛局长知道戴老板唤醒“银狐”是因为时局紧迫,为了能在蒋委员长面前争取得到支持,从而将军统特务“化整为零”,达到保存军统原有的势力,他这才提前启动“破冰计划”这一行动。
“难道戴老板给这三名特务的指令是长期蛰伏,等待唤醒的指令?”
毛局长细心地梳理了一下,感觉好像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地方。
想到这里,他一直紧皱的眉头也松了下来。
因为,此时毛局长心里已经有了决定,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与这三名特务重新取得联系。
这时,走廊前前头走来张峰和韩勇、肖天浩三人。
由于毛局长作了批示,韩勇、肖天浩两人办理手续相当简便,而且政治部负责人马上给他们发下了总局的工作证。
“手续都办好了?”
“都办好了!督察组其他成员也准备就绪,后天就可以出发了!”
张峰知道毛局长很快就要飞往南京,接下来西北调查的事只能由他全程负责了。
“总局这几天进行搬迁,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你们就放心去吧!这次调查难度很大,所有我不要求你们有多大的收获。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那就是不能因为这次的调查影响到总局形象。”
毛局长对张峰交待道。
“明白!”
张峰知道毛局长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中统督察组也同步前往西北。如果稍有不慎,中统有可能将泄露情报这脏水泼到军统的身上。
作战计划泄露一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即使这名潜伏在胡宗南部的共党没有撤退,也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可是,蒋委员长为什么还要下令组成两个督察组前往西北调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毛局长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大概已经摸清了老头子的真正用意了。
戴老板坠机身亡之后,特别是军统特务人员的大量裁减,让特务势力在部队里的影响力日益减弱。有些部队军官对于军统人员督查工作不予配合、甚至是置之不理,这让老蒋大为恼火。
毕竟,老蒋还要依靠军统、中统在各个部队中的监督和渗透力量,来牢牢控制住整个局面。
而胡宗南在作战计划泄露发生之后,虽然也成立专案组,但只是草草应付了事,袒护部下之心昭然,让老蒋很是恼火。
但他又是老蒋的得意门生,又是兵权在握,老蒋也是无可奈何。
明知此次调查可能无果,但老蒋还是郑重其事地安排了两个督查组前往西北,他真正的用意是敲山震虎,让各个部队知道军统、中统的督查职能依然存在,执行命令时不敢大意。
交待西北之行的一些细节之后,张峰带着肖天浩俩人起身准备告辞。
“你们回来一下!”
毛局长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刚要走出门口的张峰三人说道。
张峰三人转回身,毛局长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到戴老板办公室一趟!”
走到戴老板办公室前,毛局长身边的秘书用钥匙将门打开。
诺大的办公室里,除了办公桌椅和墙壁两边的书柜之外,其他一些贵重的摆设已经被搬走,显得格外空荡。
“你们俩人在这里检查一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东西?张峰,你跟我到密室里去检查一下。”
说着,毛局长便带着张峰走进了戴笠的密室。
办公室两边的壁柜上立着一排排的书籍,包装精美,封面崭新。
戴老板当初从上海一名小混混爬到军统掌门人的位置,他最忌晦的是别人提起他的出身,因此,他在办公室里摆放这么多名著书籍,也就是想彰显他博学多。
肖天浩打开壁柜,见到书箱排放的顺序混乱,而且位置也不整齐。心里便清楚这些书籍之前已被人检查过了,谨慎的毛局长不放心,又让他与韩勇再次进行检查。
过了一会儿,毛局长与张峰从密室里两手空空走出来,显然,他们俩也没有什么发现。
“你安排他们俩人将这些书籍放到纸箱里面,抬到仓库封存起来。”
毛局长蹙了一下眉头,就急匆匆地跟走出了办公室。
“你们就按毛局长的意思办吧!”
张峰知道毛局长的习惯,他这人一向迷信。对于戴老板生前使用过的东西,他轻易不会去碰,认为这样会沾上晦气。
戴老板生前喜好名车,他死后留下不少豪华名车。
两辆豪华跑车被郑局长与唐局长瓜分之后,毛局长也分到了一辆好车。
可是,他从来不坐这一辆车,而是将这车给自己部下的人开。
这时,毛局长的秘书拿着俩个大箱子过来,肖天浩、韩勇俩人便打开壁柜将书取出来放到箱子里面。
肖天浩将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书籍拿下来,正准备放在箱子里时。
忽然,从书页里飘落下几张粘贴在一起的收据。
肖天浩见到张峰和韩勇不注意,便将收据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面。
第202章 按图索骥()
回到春光相馆,肖天浩走上二楼自己的房间。
从口袋里,他拿出这张从书中掉落下来的收据。灯光下,这张收据也许是存放时间过久,颜色有些泛黄了。
肖天浩之所以藏匿这张收据,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心,另一方面是认为是认为这些凭据出现在戴老板书柜里很不正常。
毕竟戴老板作为军统的老大,对于收据、发票这些东西一般不会经过他的手,除非这些收据特别重要或是有特别的意义。
“面粉两袋、大米五十斤、法币650元。”
肖天浩仔细地看了一下凭据内容,心里有些失望,这只是一张简单、平常的收货凭据。
他又接着看另外三张凭据,上面货物和款项都是一样,就连出货的时间都一样,都是四年前的某一天。
只不过,凭据上面的收货人签名和收货人地址不同而已。
肖天浩记得,戴老板在位时军统总局的福利还不错,每名特务人员每月都能领取到一些食品和津贴补贴。
从这几张凭据上面加盖总务处的公章看,肖天浩判断出这不过是一些普通的收货凭据而已。
抗日期间,军统每年有不少因公殉职的特务人员。戴老板为了拉笼人心,定下了照顾好遗属的相关规定。
这些特务人员遗属每月都能领取到一定的补助和食品。为了避免事后出现争端,总务处在发放补助之后,都要求遗属人员在凭据上签名按手印。
正常情况,这些凭据都由财务部门保管,戴老板为什么将这些凭证夹放在自己的书籍里面?
而且,戴老板又没有收藏票据的癖好,将凭证藏在书中是无意之举,还是有更深层的意思?
肖天浩本想将凭据放进抽屉里,可一想又有了新的疑虑。
他又仔细地揣摩了一阵,还是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既然这些凭据上面有地址,那就按图索骥吧!”
多年的特工生涯,让肖天浩养成见微知著的习惯,他不会放过身边自己所怀疑的一切细节。
看着这几张透出古怪的凭据,肖天浩隐隐约约感觉到它中间可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张凭证上收货地址有两张是在山城,最近的一张地址就在北岸区和平街石子巷21号。
肖天浩走出相馆,叫了一辆人力车向石子巷方向赶过去。
由于是秘密调查,肖天浩不敢声张,连自己的车辆也不开。
车拉过北岸区国立小学没多远,车夫将肖天浩拉到一家旧式的小庭院前面停住。
“这里是石子巷21号?”
给车夫付钱之后,肖天浩有些疑虑问道。
“先生,你可以去看看门牌号,没错的!我在这一带拉车都有六年了。”
车夫说完便拉车走了。
看着庭院门口那棵扭弯的老槐树,肖天浩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他忽然想起,有一次张峰让司机将他还有韩勇、严忠送回家。
在自己的记忆中,严忠就在这棵老槐树前下的车。
“难道21号就是严忠的家?”
肖天浩拿出这张凭据,犹豫了一下。
如果是严忠的家,自己无缘无故地找上门去,肯定引起他怀疑。
毕竟,他曾经是在延安潜伏多年的特工,不是自己一两句话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想到这一点,肖天浩走到庭院不远处的一家小面摊位坐下,点了一份担担面。
肖天浩一边吃面,一边观察着对面21号庭院的动静。
就在肖天浩准备付账时,他看到老槐树前庭院的门口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个身影就是严忠,他身边还带着一位小男孩。
“果然是他!”
看着严忠带小孩上人力车远去,肖天浩已经明白过来了。
既然凭据上收货的人是严忠的家人,那么戴老板对这张凭证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毕竟,严忠是戴老板派往潜伏的高级特工,他家人的情况自然也在严格保密的范围之内。
“难道其它三张凭据难道也和严忠那张凭据一样?”
想起这四张收货凭据粘贴在一起,而且上面发货的时间和标准都一样,肖天浩不由得产生了联想。
如果这三张凭据所指向的目标是另外三名潜伏在我方内部的特务,那这个情报价值就不可估算了。
想到这里,肖天浩不由有了一丝丝的兴奋感。
离开石子巷,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