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矿监、税监衙门给撤销了。在这些衙门任事的太监全部被召回北京,而差役之类共五千人,则每人发了二个月的饷银就遣散了。当然敢来总督府门前闹事也没问题,这遣散银子就免了,还有大兵一顿水火棍伺候,保证你没有半分脾气。

    不过张振岳只是把这些收税的衙门给撤销了,在任何一份公文上他都没说过类似于“免征”这样的话。

    张振岳的意图很明显,他把整军放在了整个江南行动的第一位,在开始这个动作之前,他不希望和江南士林进入战争状态,现在他比任何人都需要和平。

    而整军的重头戏就是整军方案,八月十三日,在兰雪堂的书房里,张振岳和孙传庭、卢象升的讨论已经进入第三天了。

    虽然不知道张振岳为什么会想到让自己这两个文官参加整军事务,但是既然如此信任,卢象升和孙传庭自然是绞尽脑汁出主意拿方案了。

    可是接连三天,一共三个方案,都在分析之后被无情的否决掉了。在讨论的过程中,三人总算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南直隶下属的49个卫所已经是彻底糜烂、不堪使用了。

    以南直隶四十九卫中最精锐的孝陵卫为例,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孝陵卫内并设“经历司”,这就是当时的军事警卫机构,是作为专业性保护“孝陵”的部队。其中,有5600名官兵一卫,一卫中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20人。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其中又挑选了500名精兵。精兵的选择标准: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这像领退休工资一样。据了解,当时其他一些兵种好像没有这样的福利。

    照理说这样的制度如果得到严格执行,那么卫所的战斗力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如果。随着明代卫所军官不断侵吞士兵的土地,以及长期没有战事和骄奢淫逸引起的懈怠,卫所军队的战斗力早就达不到精兵的要求了。至于选拔标准更是形同虚设,兵部无论南北,点校的时候都是数人头,至于战力,对不起,文官们也不懂。

    孙传庭摇摇头道:“卫所之兵不堪一战了!”

第021章整顿军备(一)() 
第021章整顿军备(一)

    千里做官只为财,张振岳在获得了天启帝如此巨大的信任和授权之后,对于在明年八月初上缴内帑六百万两银子是一点担心都没有。想想看,自己身兼三个总督职务,管着整个江南地区的军政事务和海关官方,又是钦差,相当于流动皇帝,要捞不到银子就稀奇了。

    可这么稀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首先是南直隶各府的官员一夜之间清如水了,迎接自己这个上差用得都是土特产。而诸如钱谦益这样给秦淮河的婊子梳个头都可以随便扔出个七八万两银子的主,居然硬是分文不讨,只当没有这么个总督存在一样。这种自命清高的无礼行为立刻恨得张振岳直咬牙,也好,原本还有一丝内疚的张振岳现在对于这些富裕的江南士绅再无半分亏欠之心,既然你们不把老子当盘菜,那老子就要扣你们去秦淮河潇洒的银子。

    不过张振岳现在难得去招惹这些江南士林的实力派人物,他要做的事情很多,自然也要分先后。所以第一步还是从社会影响最小,也最好进行行政操作的卫所入手。

    孙传庭之所以说卫所已经不堪一战并不是什么气话,而是有根有据的。

    当初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度的时候,本意是替国家省钱,减轻广大农民同志的负担。人家可比后世每年一发的中央一号文件要靠谱多了,说干就干,直截了当把中央财政都给弄没了。而地方财政也被他算得死死的,至于军队更是真正做到了不拿国家一分钱。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依靠卫所和军户制度,卫所制度就不复多言,军户制度则是一个很没人性的制度。明初﹐军队由“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部分构成。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详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军户的军差包括﹕户出一丁赴卫当兵﹐是为旗军。旗军或操守﹐或屯种﹔户出一余丁随正军到营﹐佐助正军﹐供给军装﹔军户户下须以一丁供给在营正军﹔户下若无丁壮﹐须佥幼儿为“幼丁”﹐以备成丁后勾补当差。为使军户能自备服装盘费﹐明政府规定﹕军户耕种的田地军田在三顷以内者可免杂役﹔三顷以上者须与民户一起承担杂役﹔随营余丁和户下供应余丁亦可免当差﹔正役仍要承担。但这些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并未贯彻﹐军户的杂役负担没有减轻。同时﹐在社会地位上﹐军户亦低于一般民户。民户若与军户通婚势必连累自己的子女﹔军户丁男仅许一人为生员﹐民户则无限制﹔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军户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籍。

    从这个制度来看,军户制度实际上比户口制度更加束缚个人的流动和发展。当军户可以说变相成了军奴,看起来是衣食无忧,但是要另有发展几乎很难。当然这里头也不是没有出人的时候,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三才就是军户出身,而且还是让文人谈虎色变的锦衣卫。这个笑话有点冷,但起码也说明,李三才家肯定不是他一个男丁,但作为唯一被允许成为生员的那一个,成绩肯定是不错的,估计他哥李大才、李二才读书就不怎样!

    宋代禁军号称八十万,结果中央财政十分吃紧,明代军队二百万,就靠着这个军户制度硬是没有半点问题。至于原因很简单,除了皇帝亲自管理的上直亲军二十六卫外,其他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名下的卫所军队根本就不拿朝廷一分钱的饷银。也就是说,整个大明王朝要支付的军费严格来说就只有上直亲军那十几万人的费用。而到明朝灭亡为止,京营兵马在最高峰时也不过是三十万人。这点人,就算没有中央财政,朝廷还是养得起。至于亲军二十六卫之外的卫所,全部自己吃自己,半农半兵。怎么看,这个制度都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绝不是人类通过一个规则就能定死方向的,在集权条件,腐败是必然会产生,而且迅速扩大的。当了官,自然是想吃好喝好,吃好喝好之后,自然还想住得好玩得好,就算是自己心满意足了,还想着子嗣跟着自己一起享福过好日子。这就是人性,你与其指望他道德高尚吃大亏,不如通过制度去约束和扼制。

    明代卫所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世袭制,将军的儿子还是将军,而士兵的儿子永远只能是士兵。这样的制度本身就不具备进步意义,而且权力固化之后,将军们就对自己麾下的士兵拥有了合法伤害权,欺男霸女,侵吞土地也就变成了常态。

    于是几百年下来,卫所的军官早就不是什么军官,而是变成了富裕的大地主,而士兵则从农兵变成了佃户。而且这个佃户还不如一般地主家的佃户,一般地主家的佃户每年开春前都还能跟地主磨嘴皮子,这个地俺交多少租子,你要敢多收,俺换一家的地种就是了。所以一般有手艺的长工,或者有耕牛的佃户在地主面前是可以得瑟的,具体可以参考当下经常跳槽的技术人员和白领。地主平日不但客客气气,还是不是小恩小惠留人。

    而军户就不同了,一个户籍就把你限死了,你不种本将军的地你就死定了,别人的地你也不许去种。这叫什么,叫垄断经营。

    时间久了,军户们就开始逃亡了,卫所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不要说什么战斗力,连兵源都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

    张振岳这次要整顿的四十九个卫所,就是这么个情况,十分的麻烦!

第022章整顿军备(二)() 
第022章整顿军备(二)

    张振岳对孙传庭点头表示了赞许:“确实如百谷兄所言,可这个弊病早就被有识之士看出来了,却是一直不能更改。朝廷在嘉靖年间甚至不得不推行募兵制,这才有了戚家军。”

    其实张振岳还有二句话不好明说,第一就是这个募兵制。募兵制的出现严重破坏了将兵分离的治军原则,使得兵权变相的从朝廷手上转移到了将帅手中。到了崇祯年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这一点就变得愈发严重,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一个个军阀就这么涌现了出来。所以募兵制的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真的不太好说。

    第二个就是在讨论军制弊病的时候,张振岳充分认识到了清流的无耻究竟无耻在哪里了?其实明代清流最喜欢做的就是指陈时弊,但又喜欢玩对事不对人这套把戏。先把问题说得严重的不行,以此证明自己的眼光锐利。在把皇帝吓了一跳之后就语焉不详了,最后再来一段圣人云,基本上他就出名了。

    问题谁看不到,真正难得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明代清流最擅长的恰恰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大明天启六年八月十三日,卢象升提出了一个建军办法:“现在的卫所官兵大多是世袭而来,彼此之间并无太多血缘关系,如果我们能以地域为单位,征召一部分精锐组成军队,则战时一人阵亡,其亲友乡党必然同气连枝,奋勇杀敌,如此军队必然不会轻易溃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