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上帝之眼为他睁开,轻轻的一挥手,将历史的天平稍微向他这边倾斜了一下。
比如,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之后两天,拥有正红和镶红两旗之兵的代善,也明确的表示:支持豪格登基正位。
代善的第七个儿子满大海在得知了他的态度之后,疑惑的问道:“父亲,难道是因为郑亲王倒向了豪格,所以你才打算支持豪格而放弃中立的么?”
代善捻着胡须呵呵一笑,说道:“当然不是,所谓中立只是一个幌子,哪怕他济尔哈朗真的倒向了睿亲王,为父一样会倾两旗之兵,支持肃亲王豪格。”
“那,是因为豪格乃先帝长子?”
满大海又问道。
“非也!”代善长吸一口气,脸色严肃的说道:“多尔衮龙行虎步,有天子之资,本王从来都不怀疑,可惜,其生性强硬,不能容人。若果然让他登基为帝,各旗主手中八旗之兵会尽被削弱,甚至收归他一人之手。”
“豪格则不然,其亲亲爱人,有仁君之范!”
“哦。”满大海一副我明白了的样子。
皇权,也可以用来作为筹码交易。
第二日,文武百官举行大朝会,一则是商讨先帝驾崩之后的丧事,再者便是商讨新君的人选。
所有在朝廷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全部被请到了大朝会上。当然了,他们不是被请来发言的,而是被请过来见证的。
真正具有发言权的人,是八旗中的主要将领和皇室中的各位亲王。
就连范文程、洪承畴这样的大员,也只能坐在客座上仅仅是听听而已。
皇太极的丧事议论完毕以后,遏必隆、索尼和鳌拜等两黄旗中的主要将领佩剑上殿,齐刷刷的跪倒在皇太极的棺椁之前,放生悲苦。
而后,鳌拜冷着脸说道:“如今大位虚悬,国内人心不安,早有狼子野心之辈觊觎大权,我等皆是先帝子民,受先帝恩深如海,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说完,抽出腰间的佩剑架在脖子上,做出一副要自刎的样子。
而且,不止鳌拜,两黄旗中十来位大臣都同样要在先帝灵柩之前自杀。
虽然都知道这是一场闹剧,可是也惊吓道不少人。
范文程就出来劝说道:“现今先帝尸骨未寒,诸将非要如此么?”
鳌拜道:“不如此,臣心难安!”
“臣请立先帝之子为新君!”
索尼也跟着闹哄。
虽然没说要立先帝的哪个皇子,可是只要是人都能看出来,他们说的就是豪格。
“睿亲王,不知道你是什么意见?”
济尔哈朗大脸上挂着几滴泪珠,看似很真诚的向多尔衮问道。
其实,这就是在给多尔衮挖坑了,多尔衮总不能说,不行,我自己来干吧。
一旦不这么说,那就只能说好吧,从先帝诸子中选一个出来。
多尔衮自然也知道老狐狸给自己挖坑,没说话。
倒是多铎站起来,言道:“先帝尸骨未寒,几位重臣竟然敢在朝堂上胡闹,把他们拉下去,回家反省几天。”
“十五弟!”代善从座位上站起来,将额头的白布往头后面一甩,咳咳两声,说道:“大位久悬,人心未稳,外面延明王朱常渊虎视眈眈,几位将领说的也没错,本王的意思也是今天就要定出新君,以防有变。”
多尔衮睁开眼,看着多铎说道:“十五弟坐下,二哥说的对。”
其实知道代善和济尔哈朗支持豪格之后,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两旗对六旗,他真的挣扎一下都不想挣扎,但是,既然自己登基无望,也要恶心一下和自己争斗的豪格。
“先帝子嗣很多,就不知道诸位将军想立谁为新君?”
多尔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般的“诚恳”问道。
“当然是,皇长子,肃亲王豪格。”
鳌拜看着多尔衮装逼就想上去揍他一顿,道:“臣恭戴皇长子肃亲王,为继位新君。”
代善和阿敏也跟着跪地,朝豪格说道:“臣也愿意拥戴肃亲王,即位为君!”
八旗兵力,有六旗拥戴自己,这次多尔衮就是将他的三姑六大姨全部请来也不可能翻盘了。豪格很高心。
豪格很兴奋。
豪格有点上头,虽然他没喝酒。
一上头就容易说犯浑的话,比如现在,他一脸严肃,实际上心中却乐开了花一样的站起来,朝各位叔叔拱了拱手,说道:“承蒙各位拥戴,本王多谢。只是先帝尸骨未寒,本王不忍继位新君,再者本王德浅福薄,请诸位另选新君也可。”
这就是所谓的谦虚,汉家皇帝有三让继位的习俗,可是鞑子没有啊。
可谦虚也看什么时候,现在都当皇帝了,你谦虚个蛋子啊。
好吧,这一谦虚不要紧,瞬间给多尔衮抓住了机会,就在很多人还在琢磨肃亲王这是咋回事的时候,他果断绝逼的站出来,用力一拍桌子,说道:“好,既然豪格你自己也认为并不适合即位为君,那就从其余诸皇子中另选一个吧。”
噗!
豪格脸色一黑,差点一口鲜血喷到多尔衮脸上。
本王只是谦虚一下,你这货就打蛇上棍。可是,偏偏是这个原因,他自己还开不了口。
刚刚自己都说从诸皇子中另选一个,现在马上起来反驳,好像有点不要脸皮哈。
大臣愣住了。
豪格你特么这是玩自己呢!
“陛下!”多尔衮快速的跑到皇太极的灵柩之前,跪地痛哭,说道:“豪格慷慨大度,自愿放弃至尊之位,是在是让臣弟感动啊。”
“前者有人背地里以为臣弟有窃取大位之心,可笑之极。”突然又扭过头,一把将豪格拉过来,道:“豪格,来,跪下!”
豪格被他叔叔拉着,云里雾里的跪在皇太极灵柩之前。
“今日,臣,与肃亲王在陛下灵前发誓,今生今世,我二人永不图染大位,此誓,人神共鉴,若有违背,甘受五雷轰顶之罚!”(未完待续。)
第183章一失口成千古恨:
第184章 盖州失守()
于是,豪格自己糊里糊涂,在群臣诧异的愣神中和多尔衮在皇太极的灵柩前共同起誓,发誓永不染指皇位。
事情发生的实在是太突然,群臣简直连思索的时间都没有。
是以,当豪格发誓完毕之后,索尼才一拍大腿,道:“悔之晚矣!”也不知道说的是豪格,还是他自己。
“诸位!”多尔衮站起来,说道:“诸位认为先帝的诸子之中,谁可继承大位。”
对他而言,无论皇太极的哪个儿子继位,都比豪格继位要强得多。
“这?”
群臣一下子没了主意,开玩笑,本来说好了大家一致推举豪格为新君,没想到这货竟然能二到这种程度,也真是活该。
可是现在多尔衮问新君的人选,他们哪里有什么人选。
“这样吧。”多尔衮道:“新君人选诸位回去再好好想想,明日朝会的时候,咱们再做定夺,你们看如何?”
“好吧!”代善看了一眼豪格,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本王年纪大了,本打算不问世事,但是事情涉及先帝后嗣,便也不得已过问一二,如今既然新君人选未定,就暂且搁置,明日再做计较。”
下面的索尼、鳌拜、遏必隆都没有办法,只得表示同意。
至此,豪格算是远离了大清的权力中央。
在原来的那个历史上,豪格失去帝位之后,境况可谓异常的悲惨,最终被多尔衮下狱,而后就在狱中暴死。
但是由于朱常渊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蝴蝶效应处处在发生。最终的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就不好预测了。
当天晚上,各种势力活跃在大清的盛京城中。
有些妃子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当上未来的皇帝,拉拢家族势力,结党联盟,甚至不惜用重金贿赂重臣来拉选票。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当上皇帝,甚至干起了谋害政敌的勾当。
据说,还有一些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幼子登基,甚至展开了感情攻势,不惜以身事贼,承欢于自己小叔子胯下。
经过一系列的权利交换、交易、博弈之后,几方家族达成了共事,共同推举庄妃年仅两岁的儿子福临为新君。继皇帝位。
福临的母亲,也就是所谓的庄妃,同他一起坐在金殿之上,垂帘听政。
至于下面的大臣,大部分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但多尔衮、代善和济尔哈朗三人,分别担任摄政王,在福临亲政之前掌管国家大事。代皇帝处理政务。
没多久,代善推脱身体有疾病。将大权全权交出来,所谓摄政王,只剩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二人。
所以,可以说整个大清国掌握在他们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庄太后手中。
而多尔衮和庄太后二人,要么是穿一条裤子,要么是一丝不挂坦诚相见。反正济尔哈朗看在眼里,也不敢得罪。
大清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多尔衮死死的握在了手中。
很幸运,先帝去世,新君继位。整个国家没有发生什么动荡,也没有发生过流血冲突,这对于整个大清国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结局。
新君登基,当然要有新气象,新政策,新的开端。
多尔衮始终认为,皇太极在位时期,特别是后期这两年,对大明朝和朱常渊的政策太软,致使这几年国家都没有任何发展。
所以,在多铎的怂恿之下,多尔衮决定推翻皇太极之前的所有政策,对朱常渊采取一种新的战略方法和策略。
首先来说,态度上就要硬气,不能做个软蛋。
于是,在新君登基的第二天,多尔衮便上书言志,说道:“陛下,东北之地朱常渊,绝非善类,我们不能在一味地退让,必须在他立足未稳之时将他赶出辽东之地,不然,一旦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