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兄若不愿明言,弟不追问便是。”他妥协说,“不过,弟也不回书坊了。
在屋子里窝了半天,此刻就陪兄走走,散散心也好。”
说完,也不管对方同意与否,他只管紧紧相跟着,一起朝巷子深处走去。
南京虽说是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而且有六朝金粉地之称,繁华奢侈的景况,甚至连京师也比它不上,但是真正说到热闹拥挤,其实也就是城里城外那一二十处主要的大街和市集。何况偌大一座城,只住着三四十万居民,比起别的城镇,自然算是多得不得了,其实到底并不过于稠密。所以一旦转入普通的街巷,整个气氛就冷清下来。只见一幢接一幢的木板平房,沿着巷子两侧向前延伸,上面覆盖着清一色的黑瓦顶。大多数人家的门前,都围着一道竹篱笆。里面的居民,照例是些寻常老百姓。境况稍好的,门面照例整齐些,大都会用红绿油漆装饰一下;那些家境贫寒的,房子也就难免东倒西歪,显得破败而灰暗了。
现在,两个朋友默默地走在狭长而寒伧的街巷里,谁也没有说话。就黄宗羲而言,并非不想开口,只因顾杲始终保持着阴郁的沉默,使他失去了交谈的对象。不过,越是这样,黄宗羲就越觉得,老朋友今天的情形相当反常,说不定当真会出事。
虽然在绍兴那一次,他费了好大的劲,总算促使老师刘宗周放弃了殉国的念头,但在前来南京的途中,仍然不断听说有人因为悲痛过度而自寻短见的。直到昨天,他还听说南京的兵备副使梁亭表,至今还在痛哭绝食,决心追随先帝于地下。本来,以顾杲平日的精明强干,应当不会轻易走上那条路。但北京的事变对人心的冲击实在太大,任何意外的情形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见朋友始终不肯吐露口风,黄宗羲只有寸步不离地跟着,以防万一。
不过,渐渐地黄宗羲就疑惑起来。因为走着走着,他发觉不知怎么一来,街巷上的景况变得愈来愈眼熟。再走上一阵,他心中一动,蓦地明白,顾杲其实正在朝他们借寓的地方——周镳的宅子走去!
周镳的这所宅子,坐落在两条巷子的交接处,是一幢带院墙的庭院式住宅。周镳是金坛人,一应的产业全在那边。这宅子是最近来南京后才赁下的。他因为单身一人,只带着几个家丁,住不了许多地方,便把顾呆招进去住了东厢,待到昨天黄宗羲来到南京,他又腾出西厢的房子让他居祝这除了因为周镳对黄宗羲,也如同对顾杲一样,感情历来比较亲密之外,还因为他知道黄宗羲的家境不宽裕,这样子可以使黄宗羲省却一笔开支。
发现朋友哪儿也不去,却领着自己回到住处来,黄宗羲那颗悬着的心,总算稍稍放下了一点。“行,只要回到这里,事情就好办。
我总有法子把你劝解过来,不再去胡思乱想!翱醇舜艚嗣牛吨背嶙呷ィ哺斯ァ?顾杲走进起居室,就站住了。
“顾长,顾长!”他大声叫唤。等又高又瘦的仆人应声奔进来,他就阴郁地望着他的下巴,吩咐说:“你去——即刻收拾行李,然后再去船行瞧瞧,看几时有船去无锡——快点!”
顾长显然毫无思想准备,但主人那冰冷的神情使他不敢多问,只眨眨眼睛,躬身答应说:“是!”
黄宗羲却吃了一惊。
“怎么,兄这、这就要回无锡?”他忙不迭追问。
也就是到了这时,顾杲的神色才缓和下来。他把长鼻子转向朋友,平静地说:“正是。眼下留都立君之局已定,弟再留无益,是以打算束装归里,以慰双亲悬念。
只是与兄一别二载,今日幸得相会,弟却未能奉陪,甚觉歉疚,惟有在此谢过了!”
说完,深深作了一揖。
黄宗羲迟迟疑疑地回着礼。“怎么,闹了半天,原来他反倒是打算撒手不管,一走了之?当此社稷危倾之际,身为仁人君子,又岂可畏死逃责,自弃所求?”他不以为然地想,口气随之变得严峻起来:“子方,你说的可是实话?你当真要回无锡?”
“……”
“莫非兄以为,眼下没有别的事可做了?”
“别的?”顾杲望了望朋友,随即又移开了眼睛,神情显得有点激动,“时至今日,还有什么别的可干?”
“怎么会没有?”黄宗羲反驳说,“眼下神京不幸陷于贼手,可大江南北仍是我大明的天下,元气未竭,民心可用,兼以迎立之议已成,新君不日便可即位。此正是我志士仁人戮力同心,匡扶社稷,扫灭流寇,再整乾坤之时,又怎会无事可为?”
顾杲冷笑一声,恶意地说:“兄以为,只须立了新君,江南就靠得住,大明就能中兴么?或者以为,只须我东林、复社戮力同心,就能扫灭流寇、光复神京?依弟看,这全是做梦!适才在书坊里,朝宗、淡心、次尾他们一个劲儿起哄,还有定生,说得煞有介事,其实统统是做梦!”
“啊,做梦?”
“哼,北都所以有今日之变,是因圣上昏庸么?是因百姓贪乱么?都不是!皆因我朝二百七十年间,种种弊端苛政,已至积重难返。非厉行改革,不足以图存。
惟是先帝在位十七载,宵衣旰食,欲谋社稷之安,却独不以改革为急务,遂致国事大坏,终不可救。
时至今日,诸君子纵有改弦更张之想,到底还有什么用!譬如广厦巨舟,当其飘摇风雨之际,不急图抢救,及至倾覆过半,裹伤逃死尚且不暇,复有何改革之可言?而不行改革,却谓恢复不远,中兴可期,岂非痴人说梦!啊翱墒恰薄靶痔宜担 惫舜舸直┑鼗恿艘幌率郑叭粑氏鹊劾贾危我愿母镏詹荒苄校看宋匏砸蛳鹊鬯渲治樱匆蛩栏秸卟淮课佣芍凰渲ザ终呶∪耍匆云淇梢郧V贫侄斡弥渲辆泳∪ィ∪硕来妗J枪叔始肮洌瘴薷母镏模辔拗鞒种耍司印⑿∪肆搅⒅蠛σ玻∪粑侥隙夹铝ⅲ闯⒉皇歉南乙渍拗┦嵌值钡乐罟灰韵瘸股逵谟怠!芍妫牧⒐鸱司偕讨诼硌荩÷硌菔鞘裁炊?阮胡子的一个死党!十足的奸险小人!今后朝政,竞容此辈掺和,试问还有什么指望?又有什么可为!肮岁酱笊亍⒁а狼谐莸厮底牛袂槭悄茄し撸抗馐悄茄纯唷?蠢矗杂诘鼻暗木质迫肥狄丫揪龆ü橐缋铮彩俏薹ǜ谋涞牧恕?黄宗羲不由得沉默下来。不错,在得知朋友并非打算寻死,而是试图一走了之的当儿,他确实大为反感。然而,顾杲这一番尖锐得近乎刺耳的分析,却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事实上,老朋友的不少看法,包括其中说到的许多话,都是黄宗羲平日所想到、并且经常提出来同对方讨论的。有一些,简直就是出于黄宗羲自己口中的原话。然而,最近这些天来,由于某种复杂的、混乱的、说不清的原因,他却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着,不愿意深入地去想它。如今,由朋友之口毫不容情地指出来,使他像被一下子扯掉了蒙在眼前的黑布,对时局再也无法不加以正视了。
“倘使兄必定要走,”终于,他沮丧地低声说,“那就走吧。趁早走了,或许还能免于到时玉石俱焚!”
顾杲正挑衅地盯着朋友,分明在心里憋足了劲,准备迎接必然爆发的激烈争论。
听了这句话,他怔了一下,兴奋的神态消失了。
他收回视线,默默转过身,在屋子里走了几步,随即站住,悻悻然问:“既然如此,兄为何不走?”
黄宗羲苦笑了一下,摇摇头:“弟不走。”
“为什么?”
“弟不能走。”
“有什么不能?”顾呆突然跺了一下脚,愤怒地大嚷起来,“啊,有什么不能?
你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既然我说什么他们都不当一回事,既然他们……”“可贤契乃东林之后!”一个严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黄宗羲愕然回过头去,发现门槛外,站着一位脸孔瘦小,却须发蓬然的长者,正用那双黑中带绿的眼睛,从浓密的眉毛下直望着顾呆。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周镳已经闻声来到了。
“当初,”周镳跨进门槛,继续说,“二位贤契之先人生逢朝政浊乱,纲纪倒置之世,为谋社稷之安,曾不惜以颈血一溅权奸,终致沉冤诏狱。幸赖大行皇帝英睿神武,诛戮客、魏,穷治阉党,为东林昭雪表旌,我辈君子方能有今日。目下国难方殷,君仇未复,莫非贤契竟忘却先人之志,竞欲避艰逃责耶?”
在复社士子们的心目当中,周镳的话一向有着很重的分量,何况此刻他又是一副疾言厉色的神情,所以,不仅顾杲像是给人扼住了脖子似的,呆着脸噎住了,就连黄宗羲也讪讪地低下了头。
“学生还记得,”周镳收回责备的目光,口气也稍稍缓和下来,“戊辰那一年,贤契与太冲等一班东林子弟进京讼冤,聚哭于午门之外,声闻禁中。当时,先帝特遣内臣传谕日:”此忠臣孝子之声也,朕心甚哀!参揖樱龃寺谝簦胁桓卸耄行匾苷摺T妇让谴擞铮萦星淹蛳眨灿嘟诩嵝校拿鹂窨埽员ㄏ鹊墼僭熘《鳎“这么说完之后,大约认为已经足以使顾杲幡然醒悟,周镳就不再理会。他把须发蓬然的脸转向黄宗羲,问:“嗯,今日兄上书坊去,可见到陈定生?他对兄等说了些什么?”
黄宗羲正默默地注视着神情痛苦地抱着头,跌坐在椅子上的顾杲。“啊,也、也没有说什么。”他回过头来慌忙回答。
“难道他没有说让你们都去当幕僚的事?”周镳紧盯不放,显得十分关切。
“当幕僚?没有呀!”黄宗羲迷惑地摇摇头,随即又“哦”了一声,说,“他是说过,让我们不只要管领清议,还要参预朝政,可如何参预,他尚未及说,小侄便随子方出来了,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