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淳风操纵着“力士”走到其中一片洞壁处,此刻这处地底空间已经有一千多平方米,高度也有10米的样子。
中间一些加固的巨大圆柱,将顶部牢牢顶住,顶部同样经过了新型建材的加固,所以并不需要担心通常地下作业的塌方问题。
此时这处空间的整个洞穴中的200台“力士”和一台“钻地鼠”都处于停工状态,所以场面非常安静。
就在李淳风降临了有两分钟的时候,突然感受到一阵来自地底的震动。
整个震动持续时间有15秒的样子,随后就安静下来了。震动的范围似乎就在李淳风所在墙壁的周围五十米。
超过这个范围,这种震动就微弱到无法察觉。
而间隔十分钟后,这个震动又会产生,持续时间依然是15秒,影响范围也依旧。
李淳风排除了地震因素,因为震动的幅度很小,同时此前经过探矿仪器的测试,这里也不是地震带。
仔细考虑之后,李淳风进行了两方面准备,一方面安排“狂风一号”搭载最新的量子雷达前来,同时也会搭载超磁扫描成像仪,这东西是借鉴量子雷达的概念,融合了之前的360度全景感应系统制成的。
另一方面就是同时搭载了120名全副武装的“猎人2”和50台“武士2”,这是防止出现不可控的事情,毕竟有武力在手,心里踏实。
同时有量子雷达和超磁扫描成像仪,相信任何东西都会在它们面前现形的。
特别是新研发出来的超磁扫描成像仪,它结合了360度全景影像系统,可以做到将扫描到的物体直观显示出来,所以李淳风将其作为各种智能机器人和装备的标准配置。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给原有的“力士”、“钻地鼠”升级,所以只能专门送一台过来这边,用于探测地下的震动源。
在随后的十多分钟里,震动依然规律性地出现,李淳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许震动源处,就是神秘组织和m军寻找的外星人。
这种感觉一经产生,李淳风就完全挥之不去。幸好“狂风一号”的速度很快,已经来到基地所在的海底。
此时海底基地入口处,一处外形和普通海底山脉的崖壁一样的岩石忽然移动起来。
随着岩石的移动,一处幽深深的洞口显露出来,“狂风一号”犹如蝠鲼般滑翔进了黑洞。
随后岩石再次移动起来,封闭了洞口,一切又恢复如初,海底也变得安静下来。
而据此60公里外的深海中,一艘潜艇在漫游着,此刻潜艇艇长钟红旗正皱着眉,看着声呐兵刚刚打出的图表。
自己的潜艇刚才明明探测到某种异响,就在数十公里外,这是一种从未探测过的声响,可是才出现十多秒钟就消失了。
难道仅仅是某种海底生物的一次活动,如今又蛰伏了?
可钟红旗还是有种奇怪的直觉,让他感到这不是海洋生物制造的声音。
“艇长,我们需要追过去吗?”政委刘舟问道。
钟红旗摇摇头,道:“不用了,我们还需要继续跟踪里根号航母战斗群,这个只是插曲,不能影响我们的主要任务。好在也记录了一次声纹,以后如果再遇到,再追不迟。”
说完,就下令向着另一方向驶去。
此时,赶到的“猎人2”和“武士2”将两台仪器都带来了,并放置到相应位置。
随即,李淳风迅速启动了两台仪器。
量子雷达刚刚开机检测完毕,就清晰地显示出红色光点在全息投影屏中,位置在李淳风所面对的墙壁下方7000米处。
同时,也显示出m军的里根号航母作战群,以及一艘华夏的核潜艇,目前显示为黄色光点。
李淳风设计的量子雷达,是根据发现目标的远近来以颜色标记区分的,因为地球太小,一般使用时探测距离都不会太远,所以李淳风定为50公里范围内的都是红色,然后每50公里会改变一种颜色。
而一旦进入太空,以量子雷达目前最远一亿公里的探测距离,李淳风在量子雷达显示屏上,将颜色区分间距定为了1500万公里。
随后开机并自检完毕的超磁扫描显像仪,立即从墙壁处,向着下方开始渐次扫描着,一层层的岩石层显示在全息屏上。
大约1000米后,竟然出现大量铜矿石,从颜色看含铜量极高,足足1200米厚度的铜矿层后,居然出现了含金矿石,大概有150米的厚度,接着就又是岩石层了。
显然这个下面竟然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富铜矿,并伴生有金矿。
随着又一次震动,超磁扫描显像仪已经逐渐逼近那个红点区域。
当层层的岩石图像终于完毕的时候,出现在全息显示屏上的是一片银白色的金属。
超磁扫描显像仪继续向内部扫描,结果竟然无法透入,扫描结果显示出,“超磁扫描遭到干扰,无法扫描显示。”
这个提示一般都是超磁扫描显像仪遇到强烈干扰,被屏蔽后无法进行扫描,才会出现。
李淳风顿时知道,眼前看到的银白色金属绝对不是天然的。
看来这里有可能就是神秘组织和m国人要找的外星人所在了,想不到竟然被自己误打误撞地先发现了。
那么地底这个金属造物,一定是外星人的,可是他们怎么会建在地底这么深的地方呢?还有,为什么会出现有规律的震动呢?
心中思索着,已经操作着超磁扫描显像仪开始沿着银白色金属外部区域扫描起来,渐渐地,一个前大后小的长条形椭圆体的轮廓被扫描出来。
整个形状有些类似早期的齐柏林飞艇模样,只是尾部要更小一点,因为整个形状的外部都是那种银白色金属。
所以李淳风扫描完毕后,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艘太空飞船!
整个太空飞船长度大概有1200米长,宽度近800米,高度则有600米,比起地球人类最大的战舰航母来说,都大了好多倍,简直是个庞然巨物。
整艘飞船头朝上,尾冲下地,斜斜地嵌在岩石层中一般。
在地底8000米深的岩石层中,怎么会有这样一艘太空飞船?它是怎么进来的?而且看起来外表金属外壳完好无损。
这种诡异的情况,让李淳风百思不得其解。
随后在扫描的过程中,李淳风又发现它的下方部位,差不多百米左右的地底竟然就有炽热的熔岩。
而在飞船的上部,有多处看起来似乎应该是某种炮塔的物体,在其附近有许多岩石的碎屑,而在其炮口上方的岩层,此时已经空出了足足200米的空间。
看起来似乎这艘飞船在进行打通上部岩石层的举动,只是以太空飞船装备的舰炮,怎么会才打出这么小的空间?
不科学啊,真是外星飞船的话,肯定很先进,上面装备的最差也该比自己装备的电磁轨道炮强大得多吧?起码能比得上自己的超磁粒子炮。
一炮就能打出一个挺大的窟窿吧?哪能像现在这样,仅仅掏出个200米左右的空间?
不对,不对,李淳风将超磁扫描显像仪向着飞船上部更高处的岩层扫描过去,发现在飞船后半部分上方的岩层那里,分着有好几层,里面竟然有些四足机器人,它们似乎在进行某种加固工作。
李淳风霎时明白,这飞船哪里是没有能力打个大洞出来,根本是怕巨量岩石坍塌啊。
第115章 第三类接触(求订阅)()
虽然太空飞船看着巨大无比,但是如果真的盲目打炮的话,这岩石松动了,巨量岩石层就会坍塌下来,即便飞船的船体结实,估计也能像榔头砸钉子一般,将飞船砸到更深的地底去。
而偏偏这飞船下方仅仅百米左右就出现了熔岩,说明这里地层很薄,从海底向下仅仅8公里左右就到熔岩层,这飞船若被散落的岩石层砸下去,肯定就到熔岩中了。
那飞船短时间没法离开,一直泡在熔岩中,再强的太空飞船也会出问题。
此刻又到了震动时间,李淳风操纵这超磁扫描显像仪,对准着那些炮塔,果然看到几处炮塔同时开炮。
电磁轨道炮!
外星飞船发射出的炮弹打在上方岩石处,震动下无数岩石,随后李淳风看到从外星飞船中出来许多四足机器人,开始进行清理工作。
果然啊,外星飞船使用小型电磁轨道炮,采用低功率发射方式,定点清理着上方的岩石层,同时安排机器人在更上方的岩层中,进行某种加固。
所谓慢工出细活,这是打算用时间来逐步打开上层通道啊。
李淳风随后又操作超磁扫描显像仪去查看其下方百米的岩石层情况,和下方的熔岩层情况。
看是否存在熔岩上冲的可能。
结果发现这里的岩石层中也有不少四足机器人,正在进行着加固工作,显然外星人也很清楚,底部必须坚固,以防万一啊。
看到这里,李淳风开始思考,显然这艘飞船中一定有外星人存在,自己若是见到他们的话,也算是第三类接触了。
对方使用的似乎也是电磁武器,看起来科技的先进程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太空飞船居然飞到地球的岩石层里,还是在大洋之下地层较薄的地方,如果再下一点,不就进入熔岩里了?
这些外星人究竟从何而来,又对地球抱有怎样的态度?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
自己是不是想办法打通一个通道下去?和他们试着接触接触?
这个想法冒出来后,就让李淳风开始全面思索起其中的得失,同时还开始计算以外星人目前的挖掘速度,将需要多久能够打通上方岩石层。
外星人目前是主要向着飞船的前半部分的上方进行作业的,飞船的尾部靠近天风二号基地方向,头部则向着大洋方向。
目前看外星人的想法是把前半部分打出一个斜向上的通道,随后启动太空飞船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