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在看到《明报》上面关于杨玉环被送归杨府的新闻的时候,心中笑了一下,真实的原因李清自然是知道的。
七夕当晚,在杨玉环醉酒提前回去歇息后,杨玉环的三姐也就是虢国夫人在场间活跃异常,还下场专门为李隆基舞了一曲,当时李清从李隆基的眼神中就看出异样出来,没有想到的是当晚虢国夫人就被留在了宫中,也难免会让杨玉环恼怒。杨玉环仰仗多年的恩宠,说话肆无忌惮了些,李隆基也是恼羞成怒,所以才命人把杨玉环给送出了宫。
官报上面报道说省亲,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会怎么记载这个事情,李清心中暗想。
这个事情李清虽然是知道的,但自己从中并不能捞到什么好处,所以此前也没有太过在意这段被后世专门记载下来的历史。
书院的事情,书籍出版的事情依然是缠绕在李清心头的两件大事。因为这件事情引起的京城之中诸位势力的较量或者借势,并不在李清的考虑范围之内。
李适之明确入书院教书的消息在长安城传来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刨除李适之的才学名声,一个前相国,宁愿辞去太子少保的官职而去一个还没有创办起来的书院教书育人,这书院到底有什么魔力,还是说着背后有什么隐情?
八卦消息乱飞,致使人们对于李清的书院变得更加好奇,对于书院开学之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更令学子们关注了。与此相比,颜真卿入书院教学的消息就显得没有那么轰动而默默无闻。
书院的师资一直在招募,开始并不太顺利,更多的时候还是李清亲自出马去请长安城中的名士大儒。自从李适之将入书院教书的消息传来之后,情况才略微好转。
那些名士大儒很多时候注重的是一个名声,虽然说李清创办的书院算是挂着皇家的名头,然而教书育人在这些名士大儒眼中还是有些掉身份的事情,毕竟书院的教习不能跟皇家国子监的大学士们相比。李适之的出现倒是让不少人打消了这种顾虑,甚至于让人觉得能够跟李适之一同入书院教书是一种与有荣焉的事情。
这几天,想到此前遇见的杜甫,又想起那晚在街头遇见的柳绩,倒是让李清想到了此前杜甫提到的李邕。如果能够把李邕请来,书院的师资自然是更上一层楼,然而,李邕牵扯到的关系众多,并且本身也有一些争议,如果李清想要聘请李邕的话,必须提前把所有的隐患给排除掉,以免在随后的柳绩案件中把李邕再牵扯进去。
李清正想着这些事情,昆仑进来禀告道:
“小郎君,裴郎君来了。”
李清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报纸,看到接着进来的裴元俊,笑着说道:
“元俊兄,过来坐。”
裴元俊拱手跟李清见礼后,在旁边坐下,笑问李清道:
“不知道小郎君找我过来所谓何事?”
“还真是有事情麻烦到裴兄。”
李清笑着说道,随后把身前沏好的茶杯推给裴元俊,笑着问道:
“你对北海可曾熟悉?”
“哈哈,小郎君算是找对人了。我在幽州长大,之前曾去北海闯荡,对河南、河北道熟悉的很。”
裴元俊哈哈笑道。
李清点点头,说道:
“我有件事情想请你去北海一趟,不知道放不方便?”
“小郎君有什么事情请尽管吩咐,最近裴某闲来无事,正好可以跑趟腿。”
裴元俊说道。
今年的武举已经结束,遗憾的是裴元俊没能考中。裴元俊的武艺不错,但是在武举的考试中马上的功夫还是差了些,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功夫不行就是不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即便有侯府的关系在,依然作用不大。
虽然大唐承平已久,然而习武之风依旧很盛,那些将门世家中出来的子弟武艺同样惊人,这次的武状元就是被一位薛姓的世家子弟给夺了去。
裴元俊考试失利,倒也并不太过沮丧,整日里游山玩水消磨时光,因为不用像王和之、刘晏等人忙碌,所以有的是时间。
李清看着裴元俊,郑重的说道:
“事情有些为难,我想请你护送一人去往北海?”
裴元俊愣了一下,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让李清如此对待。于是轻声问道:
“护送谁?”
“你认识的,杜甫。”
李清说道。杜甫最近在《长安时报》帮忙,倒是跟裴元俊见过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想请杜甫前往北海邀请北海太守李邕来我书院教学。此行可能有些困难,到时候有些事情还需要你出面。”
李清接着说道。裴元俊见李清说的有些郑重,知道事情并不仅仅是护送杜甫前去北海,于是稍微让前谈了下身子,小声说道:
“还请小郎君吩咐?”
“北海太守跟杜甫相识,请李邕来书院教书的事情由杜甫负责。你要做的事情是……”
李清跟裴元俊细细讲述,声音在两人之间流动,没有传出去。
裴元俊听李清说完,有些惊诧的说道:
“小郎君的意思是……”
李清点点头,说道:
“不错,事情一定要做的干净,不能留下可查的东西。到时候我会让昆仑陪你一起去,具体的事情有你负责,必要的事情可以权宜行事。”
李清说的郑重而严肃,这是裴元俊第一次见到李清这样。裴元俊以前见过的李清大都是和蔼、亲善的一面,这时候仿佛看到李清果断、决绝的样子。
两人正说话间,昆仑进来说道:
“小郎君,杜郎君到了。”
李清结束跟裴元俊的对话,吩咐道:
“请他进来。”
第296章 万事俱备()
去北海邀请李邕加入书院的事情,杜甫一口答应了,不过杜甫并没有向李清做什么保证。虽然杜甫跟李邕认识,并且作为前辈的李邕对杜甫的才学极为赏识,但是想让李邕辞去北海太守的官职而入什么书院教书还是很困难的,毕竟现在的社会风气做官要比教书的地位高上很多。
李邕虽然年迈,大约也不会贸然想辞官不做而来长安书院当个闲散的教书博士。
李清也没有太过勉强,只是对杜甫说尽力而为,能请来固然是好,如果不能请到也没有关系,这也只能说是李邕命运了。
柳绩的案件即将发生,李邕在李林甫的构陷之中难逃死亡的命运,在这时候,作为当事人的柳绩、杜有邻、李邕是不知道有这种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李清给李邕伸过去的救命稻草如果不能抓住的话,那真是李邕命该如此了。
总不能跟这位鼎鼎大名的“李北海”说不久之后你即将被迫害而死,还是早点脱身来书院安身养命吧。
杜甫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参加一些长安城的诗会、宴请之外,便是在《长安时报》做事,虽然也在准备明年的春闱,但是依照杜甫的才学,正常的话考中进士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杜甫倒是有些清闲,不然也不会答应去往北海跑一趟。
从长安去往北海,来回需要花费不断的时间,事情既然已经定了下来,杜甫随后便上路了,跟去的自然是裴元俊和昆仑。
李清的日子重新回到正轨,《论语正义》的出版在长安城中的影响持续发酵,李适之等名士大儒之流对这本关于《论语》的注解评价颇高,推波助澜下,长安城的士子争相一睹为快,先期印刷出来的五千册书籍在数日之间就销售一空。文渊斋那里,贞焕已经安排人赶紧加印了。
如果说《数学要义》的出版使得李清在长安城士子之间有了“算学宗师”的名头,那这次的《论语正义》的出版才算得到了这些学子的承认和尊敬。学问无有先后,先达者为圣,李清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自己在长安士林中的地位。长安城中甚至于开始流传李清是天上神仙转世,星君下凡的传言。
李清名声大震,使得登门侯府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这让李清有些不胜其扰,宴请自然也是不断,这个基本上被李清全部拒绝掉了。
一来是李清兴趣不大,二来也的确是没有时间。
这段时间,李清正在忙碌着编纂有关后世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当然,内容十分浅显,仅相当于初学者的水平,但是其中列举的例子却是平常所能见到的事情,就连道门之中一些法术的解析也在其中的。这种做法引起了道门之中道术派别的不满,当然,这都是后话。
事情一切顺利,赶在八月中旬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书籍也正是出版了,这些书籍的出版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远远不及《论语正义》出版带来的震撼。当然,真正对方面感兴趣的人也不少,有些是书生学子,有些却是长安城的工匠。
李清随后出版的这些物理、化学方面的论著在这时候的人们眼中属于杂学的范畴,大部分人还是不太关注的,多数的士子并不看重,倒是从事劳力的工匠们对这些很感兴趣。
八月中旬,书院那里的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从布局等看几乎像是一间后世的大学,自然因为朝廷将作监的出马,看上去更像是一处园林建筑,里面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河渠湖泊,青草花木,一应俱全。李清是下了大力气建造书院的,道门之中也是不计成本的投入,过来参观的书生学子对此流连忘返,很多人都开始期盼书院的招生考试了。
八月十六日,在中秋过后的第一天,王和之拿着手中的样稿过来询问李清的意见:
“小郎君,书院招生的章程都在这里了,您过目一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这些天,王和之跟对李清忙碌编纂书籍的事情,也一并开始忙碌书院招生的事了。书院的架构、规模等等信息已经在此前出版的《长安时报》上一一刊载了出来,这次王和之过来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