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忙走前一步,躬身行礼道:
“民李清见过圣上和娘娘。”
李隆基哈哈笑道:
“免礼。不用拘束,坐吧。”
有太监搬来一个坐榻,玉真公主招呼李清挨着她过去坐了。李清坐下后,留意打量,发现在武惠妃边上还有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身上穿着一套青色的深衣,头梳高墙髻、戴碧玉银钗,青黛斜月细眉,看上去清新靓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坐在那少女旁边,穿着黄色绸纱长裙,梳两个小髻顶在头顶,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清。
如果猜的没错,这两位应该是李隆基的女儿了,从场中看今日在座的应该都是李隆基的家人,算是正宗的皇室,不知道玉真公主把自己叫来有什么打算。李清心里暗道。
李瑁看着进来的李清,笑着说道:
“之前姑母还保密,原来找来的就是写‘花开’诗的神童。之前我们是见过的。”
“是吗?你们什么时候见过?”玉真公主问道。
“上次牡丹花魁赛上,当日侄儿前去观看,在蓬莱阁看到过,后来设宴的时候我也在场。”李瑁说道,“当时就想着原来这孩童跟我之前竟然是一个名字,哈哈。”
“圣上你看,这还真是巧了。”武惠妃笑着道,“瑁儿之前可不也叫李清,这名字还没有改多长时间竟然就又出现一个李清,呵呵。”
李隆基笑着说道:
“朕之前也是见过他的。当日司马道长回山之前在上清观,朕见过。”
玉真公主差异的看了看李清,像是在询问。李清点点头。
玉真公主笑着说道:
“没想到皇兄和瑁儿也见过二郎,看来二郎与我们还真是有缘,在山上他还要称呼臣妹一声师姐呢。”
这时候李清那里还会称呼玉真公主为师姐,连忙小声说道:
“公主抬爱。”
玉真公主看着李清说道:
“二郎不用拘束,还像以前一样就好。我找二郎来是有事情要让你帮忙。”
随后又看向武惠妃说道:
“皇嫂看看本宫推荐的人怎么样?”
坐在上首的武惠妃从李清一进凉阁就打量眼前这个六岁的孩童,人长的很是清新俊逸,说话、行礼也有礼有节,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见了皇上而诚惶诚恐,坐在边上也不乱看多言,倒是显得比一般的孩子要沉稳很多。武惠妃听到玉真公主的问话,笑着说道:
“人长的倒是俊美,既然瑁儿也说是神童,想来才情应该还是有的,性情、年纪也吻合,确实符合本宫心中的标准。只是……听说是商贾之子,这身份怕是……”
武惠妃有些犹豫。这时候的唐朝以李清商贾之子的身份能够进入皇宫已经是天大的机缘了,何况玉真公主还想着要让李清担任什么。
玉真公主说道:
“皇嫂考虑的是。只是二郎从本宫这里论是本宫的师弟,为司马道长的关门弟子。说起来这身份也是合适的。”
武惠妃了看着玉真公主,随后问向李隆基:
“圣上觉得呢?”
李隆基坐起来说道:
“这次咸宜大婚,独缺一个伴童。皇室之中合适年龄的男童倒是不少,但是性情、才学、相貌等难入惠妃之眼。所以才会想着另觅一个合适的。李清的身份倒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这辈分……”
若是以玉真公主和李清师兄弟的身份来算,那李清与玉真公主一辈,就大了咸宜公主一辈了。辈分倒是个问题。李清在边上心中想着,难道这时候婚礼上还有伴童一说?若是如此,自己能见识见识也不错,不过武惠妃和李隆基所考虑的终究是个问题。
“虽说李清与姑母都师从司马道长,但是那是道门之中的规矩,在山上这样论也就罢了。在这世俗之中,姑母贵为长公主,如何能与这孩童平辈论交。”边上的李瑁说道。
众人正在苦恼李清身份、辈分、地位的时候,玉真公主在边上笑着说道:
“我倒是有个建议,正好可以解决二郎的这些问题。”
第77章 公主义子?()
“不可,姑母。你怎么能收商贾之子为义子。”李瑁听了玉真公主的急着反对。
李清对于玉真公主的建议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唐朝确实有收义子的习俗,唐朝的很多太保之类的大都是义子了。就连安禄山也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呢。虽然唐律之中有收养异姓男子徒一年的规定,但这些都是对于那些平民百姓而言,真正的大户人家甚至有些近百的义子。更何况李清与玉真公主还是同姓。
玉真公主提议收李清为义子,在李清看来除了感觉有些荒诞之外,也并无不可。单从年纪上来说,这时候的玉真公主已经四十有余,完全可以作李清的长辈,更何况玉真公主贵为长公主,身份地位在整个大唐都是最为尊贵的人之一,这对于李清算是提携了。
在唐朝,商人的身份其实还是很低下的。在这位贵为皇族的寿王眼中李清毕竟是商贾之子,与玉真公主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在寿王李瑁的眼中这中情况如何使得。
“有何不可。二郎性情乖巧,我是颇为喜欢的。正好趁着这次咸宜大婚的时候收清儿为义子,也算喜上加喜。”玉真公主笑着说。
虽然涉及到李清,但在这个过程中李清却没有什么发言权。在李清的心中做为后世之人对认干亲的做法有着一点点的抵触,但并不排斥。也许这算是李清以后的一个不错的身份了。
“好啊好啊,这样我就又多了一个表兄了。”坐在一旁一直在观看李清的那个小孩子拍着手说道。
“寿春噤声。”边上那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说道。
“哈哈。”李隆基看了看李清和阁中诸人,笑着说道:
“也好,既然玄妹喜欢这孩子,认作螟蛉之子也无不可。这孩子能以两首牡丹诗名动洛阳,又被司马道长收为关门弟子,以后定然会有一番作为。也算是玄玄以后的一个寄托。”
李隆基见玉真公主坚持,也没有反对。其实李隆基对自己的这位皇妹极其疼爱,玉真从小就出家修道,至今没有出嫁,也无子嗣。虽说之前李隆基多次表达了让玉真嫁娶的念头,还特意说会找一良婿,但都被玉真公主拒绝了。
李隆基看着李清,说道:
“玉真一生侍道,从来不曾有收义子之念。今天有此想法,朕也能看出我这皇妹确实对你极其喜爱。至此之后,你要对玉真持长辈之礼,尽心孝道。日后朕也定不会亏待了你。”
李隆基身为九五之尊,上位已经二三十年,自有一股君临天下的威严之势,这番话虽说语气和缓,听起来依然庄重严肃。
李清起身恭敬的向李隆基行礼道:
“是。恭谢圣上教诲。清定会尽心侍奉长公主,谨身节用,以尽孝道。”
李隆基哈哈笑道:
“现在还叫长公主?”
武惠妃也轻声笑着说:
“以后要改口叫阿娘。”
玉真在旁边坐着笑看李清,说道:
“既然三兄和皇嫂都已经允了。清儿你呢?”
李清上前跪在玉真公主身前,叩拜道:
“清叩见阿娘。”
玉真公主忙微笑着把李清扶起来,说道:
“清儿不必多礼,今日事起仓促。待日后也要禀告了你父亲和家中老太太,再行正式行礼。”
玉真公主牵过李清,让李清挨着自己坐下。笑着说道:
“不知道师父知道了我收清儿为义子会怎么想?不会把我逐出师门吧。”
李隆基说道:
“你们在道门之中还按照道门的规矩来。在这里你就是大唐的长公主,而不是玄清。我会派人告知司马道长,想必道隐兄不会计较此事。”
随后李隆基对在旁边伺候的高力士说道:
“力士。传朕旨意,命宗正寺即日妥善安排好玉真收李清为义子一事。”
“是。臣这就去办”高力士恭敬地答了,接着对玉真公主贺道:
“力士在这里恭贺长公主了。”
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恭贺玉真公主和李清两人。只是那寿王李瑁有些讪然。
凉阁之中气氛开始变得欢快起来。众人开始商讨咸宜公主大婚的细节。婚礼上童男童女的事情定了下来,分别是李清和坐在边上的那位五六岁的小女孩,也就是寿春公主。寿春公主不是武惠妃所生,其母生下寿春公主以后不久就病逝了,孩子一直养在武惠妃这里,倒像是武惠妃亲生的一样,李隆基也极其喜欢寿春,大约这里面有着对寿春生母的一种愧疚。李清并不太清楚,对于皇室之中的绯闻或者是传闻也没有任何的兴趣,更何况像这种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室愿意分享后宫之事。即便在这开放的唐朝同样如此。
虽说这次拜玉真公主为义母的事情事起仓促,没能第一时间征求家中老太太和李仁济的意见,但是玉真公主的身份摆在这里,想来李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但总之老太太等人大概还是会有一些伤感吧,李清心中暗想。
众人商讨时,李清才知道坐在武惠妃身旁的那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就是这次大婚的主角,也就是咸宜公主了。咸宜公主身上的服装是这次大婚的婚服试样,这时候大约是在试穿婚礼上的服装,正式的婚服还没有做出来,现在只是在挑选样式,到时候自有宫中的巧匠缝制大婚的服装。
武惠妃一一问了大婚的细节,看婚礼的服装定式、婚礼的流程、大婚当日咸宜公主需要的什物,包括佩饰、妆容、伴娘、伴童等等的细节,下方一位老成的宫女仔细的回答了。大约是没有什么纰漏,武惠妃点了点头,看着咸宜公主叹道:
“几年前,咸宜还在本宫面前蹦跳着像个孩子,一转眼就要嫁人了。”
“母亲不用哀伤,女儿又不是离了母亲,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