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半,幸存的官员都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知道,这是皇上对阉党动手了。
果然,今天的早朝根本就没有朝议这个环节,司礼太监曹化淳的开场白也不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他直接掏出一张状纸,开始宣读魏忠贤的十大罪状。
小皇帝朱慈炅更是继承了太祖皇帝的铁血作风,直接让信王朱由检宣读了对阉党的惩处措施:
罪魁祸首魏忠贤,抄没家产,凌迟处死。
主犯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及魏忠贤和客氏的亲族全部抄没家产,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其余从犯如果表现良好,可酌情从轻发落。
能主动揭发同伙罪行并将贪腐所得全部上缴的,只贬为庶民,罪行不再追究。
只上缴贪腐所得,不肯揭发同伙罪行的全部流放千里。
拒不上缴贪腐所得又不肯揭发同伙罪行的全部关进天牢,秋后处决。
最后,孙承宗满脸杀气的大喝道:“来人啊,将一干阉党主犯全部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立即有锦衣卫应命而去,不一会儿午门外便传来无数的求饶声和惨嚎声。
别说在场的官员了,连龙椅上的朱慈炅都感觉心惊肉跳。
那可是一百多条人命啊,咔嚓一刀,全没了!
接下来几天京城可谓热闹非凡,首先,是魏忠贤被凌迟处死,整个北京城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弹冠相庆。
然后,一干阉党成员开始‘带罪立功’,积极揭发同伙的罪行,时不时有人被攀咬出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锦衣卫在抓人,那些心里有鬼的贪官无不胆战心惊,生怕什么时候就被人揭发了。
这揭发同伙罪行和上缴贪腐所得可以减罪的主意是朱慈炅提出来的,孙承宗等人开始本来是坚决反对的,但朱慈炅将财政困境一说,众人马上就闭嘴了。毕竟贪官污吏是杀不完的,杀了主犯就足以起到震慑作用了,把从犯也全杀了只是解解气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上缴贪墨所得还可以补充国库的亏空,有了钱,还能招更多的兵马,辽东那边也不会那么紧张了。
最后,这些阉党的贪腐所得还真把孙承宗他们给吓到了,光是魏忠贤和一众主犯家里就搜出白银将近两千万两,另有珠宝、古玩、字画无数,还有田产、豪宅、奴仆无算。那些普通阉党成员和被攀咬出来的贪官污吏为了保命,更是直接上缴了两千多万两白银。
这光是白银加起来就是四千多万两了,十万大军一年的开销也就三百万两左右,这四千多万两白银足可召集百万大军四处征讨一年之久!当然,没人会傻乎乎的提议要把这些白银全部用作军费,毕竟其他地方都要用钱,这一下全当了军费,其他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其实,朱慈炅心里很清楚,这还不是全部,后世的史书里就有记载,李自成进攻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想向大臣们借钱做军费,没一个大臣肯借给他,都说没钱。结果李自成一攻进北京城,竟然从这些大臣家里搜出七千多万两白银!
就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官员投靠了李自成,保住了自己的财产。那还是快亡国的时候,到处是农民起义,全国有一大半的农田荒芜,税收锐减,能捞到的钱还没现在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把所有贪官家都抄了,最少能抄出两亿两白银!
要知道,明朝一年的税收全加起来都不到三千万两!
两亿两,这数字是何其可怖,又是何其可悲啊!
第二十四章 提拔()
十一月中旬,京城很突兀的下了一场大雨,整个紫禁城被洗的干干净净,没有留一丝尘埃。抓捕阉党的行动基本结束,整个朝堂上下也被清洗了一遍,大小官员残留下来不到四成。
阉党是清理完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跟着就来了,京城各衙门都严重缺人,特别是六部,阉党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除了孙承宗,其他五个尚书全是阉党。这一清理,别说国家机器的运转了,就连审讯阉党都凑不出人来!
朱慈炅赶紧招来孙承宗和朱由检商量官员提拔的问题。说是商量其实就是让孙承宗和朱由检提人选,他们认为没问题就行了。
朱慈炅没什么太多的要求,他唯一想要控制的部门就是工部,主要是为了方便以后建立军工体系。
这工部正好是个贼窝,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吴淳夫是阉党的主犯,下面更是一大堆阉党成员,这次清洗,整个工部主要官吏差不多都被清洗掉了。毕懋康顺理成章的接任了工部尚书,王徵也顺势升任工部左侍郎,连宋应星这个举人出身的亲信都被破格提拔为正五品的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可以说整个工部从阉党直接变成了皇党。
其他的,基本就是孙承宗和朱由检说了算,首先确定的是内阁成员。
孙承宗是先皇钦定的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这个自不必说了。
帝师徐光启也早已入阁了,礼部尚书顾秉谦正好又是阉党,被拖出去砍了,于是徐光启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礼部尚书,又进为建极殿大学士。
另两位内阁成员是韩旷和来道宗。
这韩旷可不得了,他是东林党元老中的元老,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阁老,天启四年更是进阶内阁首辅,后来因为和魏忠贤不和,愤然辞职退隐,这才躲过了阉党对东林党的清洗。这次受孙承宗所邀出山,主要是来钦定阉党逆案和整顿吏治的,进武英殿大学士任吏部尚书。
这来道宗来头也不小,他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光禄大夫、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是明熹宗时的顾命大臣,也是内阁元老,只是后面不愿参与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才告老还乡的,这次受邀出山进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
内阁成员就是这四人了,加上前面的工部尚书毕懋康,六部尚书已经确定五位了,最后一位是谁呢?
刑部尚书人选孙承宗推荐的是乔允升,这乔允升也是东林党的骨干,天启年间他就是刑部尚书,也是不愿参与党争而告老还乡的,这次只能说是官复原职。
六部尚书既定,接下来就是左右侍郎了,其他各部倒没什么好说的,朱慈炅压根就不怎么关心,唯独这兵部他关注了一下,为什么呢?
因为他还有个亲信孙元化在兵部任郎中啊,按理再进一步就是侍郎了,这进是进了一步,但不是左侍郎,而是右侍郎。左侍郎的人选孙承宗早就预定了,那就是原辽东巡抚袁崇焕。
孙承宗还是很看重袁崇焕的,不但封他为兵部左侍郎还给他加了个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个都察院右都御史可是正二品,也就是说他跟各部尚书是同级的。就这袁崇焕还是闹小脾气,不愿来上任,为什么呢?
这都是魏忠贤害的,前面提到袁崇焕在天启六年死守宁远,把努尔哈赤一炮给轰上了西天,取得了宁远大捷,这后面的事情就没有详说了。
其实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还取得了更辉煌的宁锦大捷,他在天启七年五月把来犯的皇太极打的屁滚尿流,吓得皇太极很长时间都不敢打宁锦防线的主意了,转而跑去蒙古草原发展势力去了。
按理说这么大的功劳怎么滴也得加官进爵了,奈何那个时候是魏忠贤当权,这功劳全被魏忠贤给冒领了。
这宁锦大捷的功劳全被魏忠贤安到他族侄魏良栋和族孙魏鹏翼身上去了,于是前一刻还是农民的魏良栋因功封东安侯,加太子太保;还在喝奶的魏鹏翼因功封安平伯,加少师!
而真正的大功臣袁崇焕只是稍微提了一级,从正四品提到了从三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袁崇焕自然是气的喷血,挑子一撂,爷不干了,辞官回家种田去。
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自然是需要安慰的,孙承宗以为给他提到正二品就够了,但是前文也提到了,这袁崇焕有个臭毛病,那就是居功自傲。他认为这天大的功劳正二品都不够,必须是正一品,不然爷不伺候。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还真给了他个超级大官,那就是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统管辽东、登莱、天津三地军政,这督师一般都是内阁大学士担任的,手握尚方宝剑,督查各地军政,不管多大的地方官犯了事,都可以先斩后奏,可以说督师比正一品还大,就是一方的土皇帝!
当然,朱慈炅不可能学崇祯皇帝那么去迁就他,宁锦防线并不是缺了袁崇焕就守不住了,后金骑兵本来就不擅长攻城,再加上他们人数太少,只要不是贪生怕死的将领,都能守住宁锦防线。明末的时候不怕死的将领多了,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那可都是宁死不降的猛将,随便挑一个去都能守住宁锦防线。你袁崇焕爱来不来,不来更好,来了尽惹事,别以为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有朕在地球会转的更好。
于是,袁崇焕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了,六部官员也安排的差不多了,剩下了就是安排军职了。
说到这军职,第一位要提拔的自然是骆养性,这货是第一个跳出来和魏忠贤唱对台戏的,而且一上台就不下来了,一直跟魏忠贤对着干,清除阉党,他当记首功。
不得不说,骆养性虽然是个官二代,能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的,虽然算不上良将,但最少不会捅娄子,让他上前线冲锋陷阵是不用指望了,但管理京城治安这点小事他还是能胜任的。于是骆养性得偿所愿,进封锦衣卫指挥使,并按例进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这个五军左都督又是什么鬼呢?其实这个左都督并不是实职,五军都督府也不是一个部门,而是五个。五军都督府是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的总称,每个都督府都有左右都督各一名,都是正一品的武官,分管着大明除禁卫军外所有的军队。而锦衣卫指挥使兼的五军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