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爆肝驸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开工,一份原稿二十三张,一百个人怎么都不够分,这也是一个大难题。后来张贵想了个点子,把手艺人们的工作时间都错开,一批人从白天出工,另一批人夜里出工。

    这个点子一开始饱受质疑,但是在看到张贵拿出的照明装置,就是从王诜那里偷师学来的用铜镜增加照明亮度的法子之后,那些手艺人勉强接受了晚间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夜班费作为奖励,不少人甚至主动要求晚上出工。这样子,后来出工的人就可以以之前已经完工的雕版为样本继续雕刻,调度问题这才得到了解决。

    还有便是雕版质量问题,雕版有一点瑕疵就会极大的影响到印刷品的效果,每一份雕版杨老头都要亲自检验过关才放心,不过好在这些雕版手艺人全都是心高气傲的主,这么多同行中间,若是就自己的雕版出了问题,这个脸谁也丢不起,为了不砸自家招牌,每个人都是异常地用心,没有滥竽充数之辈,这也是同仁馆漫画印刷品高质量的保证。

    王诜视察了一圈,这才发现漫画的印刷过程比他想的要复杂得多,心里感慨万千。自己在牢房里刻苦作画的同时,外面同样有这么多勤奋工作的人在努力,漫画在这个时代能够取得如此完美的开局,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到的。

    看着远处埋头工作的杨家父女,王诜心里有些感动,却没有打扰他们,带着张贵默默离开了这间繁忙的工坊,内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棒的漫画作品,让这台还处在幼年时期的工坊成长为引导全世界工业变革的庞然大物!

第49章 办学() 
离开了雕版工坊,张贵带着王诜去参观印刷坊。

    与仅占一个后院几亩地大小的雕版工坊不同,印刷坊规模可大的多,工作的人也多了好几倍,几百人围绕着五套共一百多块雕版忙的不亦乐乎。

    雕版雕刻完之后,印刷就是机械重复的体力活了,只要稍加训练,谁都可以来干,同仁馆这边大约有三百多人在参与者份工作,他们当然不是雇佣来的自由工作者,其中有王府、曹府、潘府的仆从家奴,大部分则是厢军。

    厢军就是将无家可归的流民直接收编而成的军队,这一军制简直是个天才一般的发明,不仅解决了四处乱窜引发不安的流民,还扩充了军队数量,一举两得,岂不美哉,美到大宋财政被掏空,军队战力每况愈下,最后落了个灭国的下场。

    这种收编的流民军队哪有半点战斗力可言,大宋每年却还得掏出大笔军费来养着,三冗其二的冗费冗兵跟这种制度脱不了干系。久之,大宋也实在是养不起这么多闲人了,便遣了一部分去开垦荒地,一部分入官办手工业做工,一部分去兴土木徭役,剩下的部分要不就裁军遣散,遣散不了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这部分无处谋生的厢军就只能四处钻营养家糊口,别说还真是出了不少人才,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木工、陶工、铁匠、餐饮、漕运无所不能,当兵当的这般多才多艺在历史上也是罕见了,只可惜就是不会打仗。

    曹家潘家都是将门,曹爽和潘仁美虽然没个官身,但家里兄长却是有不少在军中挂职的,轻而易举地就调遣了几百厢军自由从业者来帮忙,算是入股投资了,正好填补了这一部分劳动力的空缺。这些厢军的工钱低的可怜,包吃包住也不要几个钱,用来压榨简直是最合适不过了,这样子就能换来日进斗金的同仁馆半成的份额,这两家长辈这段时间可算是乐开了花。

    至于高栋梁,他礼云书坊那边也是招募了大批厢军,数量据说超过了五千人,承担了印刷工作的主力任务。与王诜合作后,礼云书坊那边同样是大动作连连,在马行街上购置了大量地皮,而且早就开始建造作坊,已经是形成了规模,比王诜这边的同仁馆像样多了。

    把雕版工坊设置在这同仁书坊的后院本是权宜之计,在马行街上礼云书坊的新作坊建成之后,高栋梁就打算把所有漫画的雕版印刷工作都迁入新建成的作坊之中,但是在张贵强硬地要求之下,雕版工坊还是留在了同仁馆。只不过在那之后,原本齐心协力的同仁馆内部就貌似出现了裂痕。

    王诜边参观,边听张贵絮絮叨叨说着些他所不了解的龃龉。合伙做生意总免不了些摩擦,王诜也不是很在意,至少现在他还离不了高栋梁,追究也只会加剧矛盾,便让张贵闭了嘴,莫要再提这些事情。

    参观完了之后,王诜对于同仁馆的工作流程总算有了一个详细的概念。首先,一切的开始当然是自己的漫画原稿,原稿出来之后要先去宫中溜达一圈,然后才会回到同仁馆,头一个星期由雕版工坊完成雕版雕刻工作,然后再交由印刷坊,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二十万册的漫画印刷工作。

    也就是说,出现在市面之上的漫画至少是比他手头在画的原稿要晚上三话。

    同时,王诜也了解到,同仁坊这边七天最多也就只能完成一万册的印刷,其余都是礼云书坊那边完成的,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相当于命门被人家捏在了手里,要是哪天高栋梁和自己闹翻了,同仁馆的产量直接会缩水二十倍!

    想到了这里,王诜便是心底不安,决心早日把同仁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提上日程。

    除去雕版雕刻和印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漫画的装订,将复印出来的漫画一话二十三张排列整齐,然后用针线装订,整个装订过程大概要一分钟左右,相当繁复。

    同仁馆里大概有一两百人在负责这项工作,这些人主要以妇女为主,还有不少半大孩子,都是那些厢军的家属,出来帮忙多赚一份工钱。

    虽然在这里工作的厢军工钱很低,但好歹还有工钱,这些流民出身的厢军并不受开封人待见,他们能寻到的活很多都只给粮食,而同仁馆这里包吃食的同时还给工钱,这对于厢军来说已经是非常完美的工作了,尤其是这份工作还相当稳定,只要肯吃苦耐劳就不会被随意辞退,不会再过那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是以这些厢军的工作态度都很端正,不像在负徭役时那样,需要有监军用鞭子督促才肯好好干活。

    王诜心里默默盘算着,算上雕版手艺人,印刷坊的厢军劳力及家属,还有部分打杂的人员,整个同仁馆有居然将近有七百多的人,算上礼云书坊那边,所有员工加起来居然是接近六千人!

    这可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就算是在后世,六千人的企业都是非常庞大的企业了,在北宋,也只有大型官办手工业能与之聘美。

    正是对这六千人的劳力合理分配,才保证了一周二十万册漫画的生产量,王诜以前只是觉得高栋梁很厉害,现在却是确实地感受到了他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可以说,漫画能发展到现在,高栋梁的功劳丝毫不比自己小多少。

    王诜心里不由得有些打鼓,以他今后对同仁馆的规划来看,这六千人还远远不够,若是离了高栋梁,王诜还真没这个自信能够管理这么大的一个产业,毕竟他只是个画漫画的,经营管理能力怕是还比不上张贵的一半。

    哎,果然还是缺少人才啊,王诜一想到手下最能干的居然是张贵这个家伙,心里就感到一阵的不靠谱。看来他是时候去吸收一些擅于此道的人才进入同仁馆了,当然才华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对他忠心耿耿,但这样的人才哪里都稀缺,上哪里找去呢?

    王诜陷入了苦恼之中,一时没有思绪,就四下张望起来,当看到那几个比环儿还要小许多的在帮助父母工作的孩子时,一个念头突然涌现。

    对啊,没有人才可以培养嘛,反正他也不急于一时要用人才,这些孩子可不就是最好的璞玉,只要自己给他们提供免费教育,灌输先进的后世思想和知识,还怕今后没法从其中发掘出几个人才来嘛?

    正好王诜也打算招收几个孩子当漫画徒弟,帮他分担一些原稿上的负担,干脆直接开设间私塾好了,到时候多收几个孩子,自己亲自抽空教他们就是了。

    事不宜迟,这事赶巧还真不如赶早,最好明天就开始准备策划,场地现成的就有,潘楼街上还有几间王诜收购来的空房没用上,三月也正是最适合开学的时间。

    一有想法,王诜就待不住了,恨不得马上去实施。眼看着天要黑了,就要到下工的时间,王诜叫张贵去通知同仁坊的全体员工,让他们派出几个代表来,今夜欣燕楼设宴,东家有重要事宜跟他们商量,然后就带着环儿先去欣燕楼定位子了。

第50章 庞老三进欣燕楼() 
庞三是东京外城厢军的一员外籍军户,他是在真宗朝初的一次洪灾之中变成了流民,随流民潮从黄河沿岸来到开封府乞食,后来被收编成了厢军的一员,自此便在开封定居了下来。

    像他这样的军人还有很多,只不过基本没有操练过,军饷也只有年终会发一些压仓底的陈芝麻烂谷子,根本活不下去。迫于生计,庞三通过团会以及上司寻过不少私活。

    厢军的挂职将领有好多都是干着类似于职介所中介的活的,他们偷偷给厢军分配私活,然后再抽取佣金,只付给厢军很少的一部分,甚至不给。还有一些厢军将领甚至视手下厢军为家奴,经常征发士兵去给自家府上干活。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下,庞三这种厢军的生存条件可想而知有么艰难,更加可悲的是,他们身上还背着军籍,这个原本将他们这些流民从灾害中解救出来身份,现在反而成为了枷锁,逃离军营就会被视作是逃兵,那是要杀头的。厢军的后代同样也会继承军籍,他们就这样被世世代代关在了一个牢笼之中,没有出头之日。

    不过庞三算是幸运的,自从五个月前被自家上司点了来这同仁馆做工之后,他们一家的生活水平就好多了。原本以为这是一个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