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总蛰伏在曹嶷府上,无非是看到曹嶷与石勒不睦,希望借其势除掉石勒,为兄长报仇!可没料到,自曹嶷得了青州后,早没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只一心想守着青州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在日子。
眼瞅着报仇无望,刘总愈来愈对毫无进取之心的曹嶷感到失望。正当他心灰意冷之下准备南下江东避世隐居时,卫朔却突然跳了出来。
“卫大人,久仰大名!”
“你是……”
“在下刘总!”
“对,对,对,你叫刘总。”卫朔这才想起刚刚刘总好像跟他打过招呼,只因他一心想着应付曹嶷,竟没留下一丝印象。“刘郎君也是青州本地人?”
“不错,家父名讳毅,曾任青州大中正官,家兄则是不久被石贼所害的前司隶校尉刘暾。”
“哦,原来是刘司隶的兄弟!”来临淄赴宴前夕,朱文替卫朔搜集了不少青州本地世家名士的资料。卫朔虽然不能完全记住,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青州本地的豪族世家。
刘氏父子三人皆是青州有名的世家名士,刘家也是青州顶级豪门世家。此时,刘总虽有意弃曹投卫,但他不愿重蹈覆辙,故还想多了解一下卫朔,看看对方是真心抗胡还是欺世盗名之辈!只见刘总悄然俯身卫朔一侧低声问:“卫大人不担心曹刺史怪罪吗?”
“怪罪?为何要怪罪?”
刘总意外道:“咦?难道大人不知曹刺史也是匈奴汉国臣属吗?大人在徐州打得匈奴人狼狈不堪,成就了不世威名。如今刺史府内对王桑、赵固有好感的人大有人在,万一有人在曹刺史面前聒噪那么几句……”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原来阁下是在担心刚刚那个胡言乱语的王郡守啊。”卫朔故作轻松道:“要说一点都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也没必要太紧张,曹刺史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怪罪在下的。”
“哦?大人为何如此胸有成竹?”闻言刘总愕然。
卫朔难得在宴席上遇到个投契的人,不由得谈性大起,只见他语气神秘道:“在下听说,咱们曹刺史跟徐州的那两人关系本来就不睦,刺史大人肯定不会为了两个非亲非故的人而怪罪我这么一个能给他带来巨额利润的人才。”
“崂山青盐之利……”刘总喃喃自语,似乎若有所思。
“咦?不对,不对呀……”卫朔猛然回过神来,这个刘总有些不对劲啊,满场世家子弟都对卫朔不理不睬,偏偏这个刘总对他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
见大厅内无人关注他们二人,刘总忙先开口道:“卫大人或许很奇怪在下对你的态度。”
卫朔点点头道:“没错,确实如此。想我卫朔在世家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庶族,人人耻与在下交往。可刘兄弟似乎从一看到就很感兴趣的样子……”
刘总摇头道:“今乾坤倒悬,胡人肆虐,还分什么庶族和世家,不都是炎黄子孙么?有本事去跟胡人较劲啊,老跟自己人过不去算什么本事?”
这一番话,彻底让卫朔对身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不由得出言赞道:“世上又有多少世家子弟能像刘郎君一样开明?大多数世家子弟都瞧不起庶族出身的人才。却不知若没有工匠改良工具,没有农夫生产粮食,没有医生研究疾病,那些世家不都得饿死、病死?”
“在下……”
“哈哈哈,游戏之言,游戏之言,刘兄弟一笑了之即可!”卫朔似乎察觉到之前有些话说过了,忙岔开话题。
“其实,在下早就听说过卫大人的名头,当时刘某就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卫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如何就能依靠数百流民而崛起青州东部?今日在下才略微明白了些。”说到这儿刘总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欣赏之色接着说:“大人与世家子弟完全不同,为人洒脱不羁,没有世俗偏见,世家越是不屑一顾的东西,大人越是视若珍宝,想必这就是大人为什么总能够在驳杂形势下游刃有余的原因。”
“想我刘家也是汉室宗亲之后,我父刘毅曾是青州赫赫有名的大中正官,可这又能如何?我家兄长还不是死于胡人之手?”想起自家兄长的惨死,刘总感到心里一阵抽搐。
看到刘总一脸悲戚,卫朔忙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请刘郎君节哀顺变!”
不知过了多久,刘总才止住了悲伤,只见他面容一整道:“卫大人,在下冒昧问一句:崂山可还愿招新人上山乎?”
嗯?卫朔心下一凛,暗道:这小子此言何意?是真心要上我崂山?还是存心试探?不由得开口笑道:“刘郎君此言何意啊?我怎么听不懂啊?”
“实不瞒卫大人,刘某寄居曹府,不过是为了寻机找石勒报家仇!可蹉跎月余,在下彻底明白了,曹刺史并不是一个可托付大事的人。可卫大人却不一样,你既缺少雄心抱负,又有雄厚的财力为依托,日后只要小心经营三五年,这天下还有谁可阻挡大人横扫宇内,重整河山?”
“我若想替兄报仇,在卫大人麾下必然有的是机会。”
卫朔并没有因刘总的主动靠拢而冲昏了头脑,反而不动声说:“其实刘郎君还可以南下投靠琅琊王去,岂不比小小的崂山强吗?”
“琅琊王?嚇嚇……”不料,刘总一听琅琊王嘴角便露出一丝嘲讽之色,“恐怕卫大人还不知道吧?早在数日前,琅琊王在新亭宴请江东各大世家豪族名士!”
“在新亭之会上,琅琊王与江东世家终于结束了对抗走向了合作。大批诸如顾荣、贺循、纪赡、周玘、陆晔、甘卓等江东名士,纷纷出仕琅琊王府,与王氏兄弟为首的北方士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可惜,北方士族也不是好惹的,别看江东士人大肆入幕琅琊王府,但真正掌握大权的还是北方士族。日后琅琊王不要说北伐中原收复河山了,光是调停两大势力间的纠纷怕是都要忙得他焦头烂额!”
“不过,就算如此想必琅琊王也是甘之如饴,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变成北方士族手中的傀儡,只需在两大势力间左右逢源,自可稳坐钓鱼台!”
听了刘总的话,卫朔十分满意,对刘总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颇感意外。这是第一个主动投效他的世家名士,卫朔自然会感到几分得意。新亭之会在历史的确十分有名,正是有了新亭之会,才为日和司马睿开国江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亭之会也标志江东士子开始大规模出仕琅琊王府,南、北士子间的交锋也将就此展开,也为日后王敦叛乱埋下了伏笔。
第95章 讨好曹嶷()
慢慢到了深夜,此时宴席接近了尾声。这时曹嶷却把注意力再次放在了卫朔身上,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樽,轻笑道:“卫大人,听说此次来临淄,你给本官带了不少礼物,本官甚是好奇,不知都有些什么呀?”
卫朔见问,忙将酒樽放在案几上,站起身回道:“回禀刺史,下官听说大人正为新建广固城为难,特意进献了一种新奇之物。此物极适宜营造城池,可省去不少糯米做粘合物。日后大人若要营建广固城,崂山可作为水泥的生产基地。”
“水泥?”曹嶷一头雾水,不知水泥是何物。
“不错,正是水泥,水泥是一种高效的建筑材料,遇水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非常适合建造城池。”
听了卫朔的话,在场不少有心人都对水泥好奇不已,就连曹嶷也顾不上喝酒了,可见这水泥真是送到了他的心坎儿上。曹嶷早有新建广固城的打算,水泥若真有卫朔说得那样好用,必将大大缩短营建新城的时间。
其他世家子弟尽管对所谓的奇巧淫技不感兴趣,但想到之前崂山出产的青盐,大家对尚未露面的水泥更是期待不已。
“卫大人,不知水泥现在何处啊?”曹嶷急切道。
卫朔不急不忙道:“大人莫急,水泥正由专人看护着,没有大人的命令不敢贸然呈现给府君。”
“嗯,既如此,就让他们呈上来吧!”
“诺!”卫朔朝身后的护卫一挥手,不一会儿就见个精壮的汉子抱着个巨大的陶瓷罐走了进来,曹嶷等人一眨不眨的盯着那个陶瓷罐。
卫朔接过陶瓷罐,揭开密封物,伸手入瓮抓起一把水泥,放到了曹嶷的案几上。曹嶷身子前倾,用右手小拇指轻轻挑了些水泥粉末仔细观察起来。
“这就是水泥?”曹嶷指着案几上那一小撮灰色粉末满脸疑惑道,他看了半天也没瞧出这粉末有何不凡之处。
“没错,刺史大人看到的就是水泥,大人别看此物貌不惊人,一旦遇水凝固后就可变成砖石一般坚硬,且不惧水火之物。”
“哦?竟然如此神奇!来人,给本官拿些水来!”
曹嶷一听忙吩咐人找水来试试水泥的奇效,其他人也纷纷伸长脖子张望起来,想要看看水泥是如何变硬的。
不料,卫朔却道:“大人有所不知,水泥虽然可遇水变硬,但却耗费时日。一般要半刻钟才开始凝固变化,要完全凝固则需要两刻钟左右。”
“啊!还需要如此久的时间啊!”曹嶷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让人找些水与水泥合在一处放在一旁,由专门守护,只等宴席结束后再查看。
尽管曹嶷没能亲眼看到水泥变硬,不过他对卫朔的表现十分满意。卫朔能花费心思制出水泥来讨好他,恰恰说明了卫朔对他的重视!曹嶷是个盗匪出身,最怕被外人看不起,如今看到卫朔进献礼物如此上心,不禁对卫朔好感大增。
“哈哈哈,卫大人辛苦了,等本官查验过水泥的效果后,再行封赏!”
“谢刺史大人提携!”卫朔忙躬身谢道。
正当卫朔准备回归座位上时,却见旁边站起一人道:“卫大人,在下听说你崂山盛产青盐,不知此次可愿将此秘技献给刺史大人?”
卫朔转身一看,却见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