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叫我大人,就叫公子,记住从现在开始,我不过一个游学的读书人而已。”夏言说道。
“是。”这名锦衣卫说道。
夏言推开窗户直接看下面的码头,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大越有十几艘停靠在岸边,上面有人正在装卸货物。
夏言问道:“这里一直是这样热闹吗?”
“不是,陛下重申海禁之前,比现在更热闹。”锦衣卫说道。
夏言深吸一口气,越发觉得厌恶起来。
夏言是贵州人,对海禁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他讨厌违法乱纪之事,而且这样成组织,有规模的违法乱纪行为,在夏言心中更是不可原谅的。
不过,夏言这知道轻重缓急一点也没有显露出来。
几日这之后,船队出发了,从福建出发,在澎湖短暂的停留之后,就要去大员了。
在大员采购一些铁器,私盐,还有蔗糖,粮食。
不过,东雍的铁矿比较少,再加上大量铁矿打造兵器,所以东雍的铁也贵了起来。福建这方面买的就少了。不过另三样就多了。
首先是盐。
福建也有盐场,甚至大员澎湖盐场的盐工,都是从福建请过来的。但是问题是福建盐场是官营,盐价昂贵,而东雍盐场却便宜的多。
蔗糖,虽然大规模在吕宋种植,但东雍也有少量种植。
不过,朱厚煌有一点算错了,就是蔗糖不仅仅是海贸的上的拳头产品,在大明也有极大的市场。
糖在唐代从印度传入。一直被很多人喜爱,任何人都不能抵挡甜味的诱惑。至于东雍的白糖,甚至不能满足大明的需要,成为东雍的拳头产品。
至于粮食,不得不说对于东雍本身来说,其实并不缺粮食。
东雍的船队,可以保证东雍在南洋的采购粮食的自由,虽然说南洋粮食并不像后世那么多,但是拥有安南这个产粮国,与真腊,暹罗通商的东雍并不缺少粮食。
东雍在朱厚煌几年经营之下,也从粮食购入地,转换为粮食出购地。
而福建从来是人多地少,缺少粮食的。从东雍输入粮食,也成为福建的自然选择。
“请问,您是干什么的?”一个文吏问道。
东雍民间控制要比大明强大多了,夏言一下船就遇见了盘查。
这样夏言有一种新鲜感,因为在大明所有的盘查都是为了要钱。而这里的盘查却很新鲜。
“我家公子是举人,来东雍游历。”锦衣卫扮成的仆人,带着一副趾高气昂说道。
这个文吏一时间有些气短,说道:“这位公子登记一下。”
东雍岛上虽然实行雍制,但是民间风气还是一样的,一个举人来,这个文吏瞬间有几分低声下气。给夏言做了登记之后,就放走了他。
就在夏言刚刚进入大员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绣衣卫这边。
吴庸臣打着哈欠,看这这个记录,想了想道:“传给各级县尉,让他们小心照顾,不得有失。”
朱厚煌求贤如渴,一个举人功名在东雍也被看中。所以吴庸臣也不敢怠慢,他被调过到东雍来。成为绣衣卫东雍千户所的一员。
在吴凤仪努力之下,绣衣卫与锦衣卫结构差不多,总共有七个千户所。
东雍千户所管辖东雍两府,吕宋。安南千户所,管理安南,岘港府,占城。南都千户所,管辖,南都马六甲古晋。
这三个千户所,大多负责的保密。处理各方的探子,还有监视有官员。是明面上的工作。
还有四个千户所。分别是日本千户所,北京千户所,江南千户所,暹罗千户所。他们都是探子。
这些地方做情报,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于果阿,欧洲的情报,是吴凤仪直辖。因为人种问题,在这些地方,做情报比较难,没有太多进展。
而东雍更是绣衣卫工作重点,与锦衣卫交锋的重点。
每一个到东雍的人,都会严密的监视。特别是身份特殊的人,比如这位举人。
夏言并不知道自己在东雍的一举一动都被监控。他此刻正在看大员府外面的工程。
大员城本来就狭窄。大员府的扩建工程,本来就必须的,即便雍王府迁到南都也是如此。
数千人在官吏的主持之下,井然有序的开工。
夏言不是那一种不通实务。他见过很多工程,都是好像是饿狼一样的官吏,用鞭子在督促百姓服苦役。
而现在他看见,是所有壮丁,好像是军队一样,甚至比军队更有秩序的劳动。
夏言对此震撼之极,小中窥大,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东雍的组织力,这些壮丁几乎上可以算得上一支军队了。
夏言花了几个呼吸,才平稳了自己的气场。
他目光转动,看到周围,却看见一个老头,坐在一边抽旱烟。夏言走了过去。对老头说道:“老人家。您好啊。”
夏言的北方官话,让老头听不大清楚。要不是朱厚煌从北方带来足够多北方人,老头根本听不明白。
老头说道:“官人,你是………?”
夏言说道:“老人家,我是来东雍游历的秀才。你在东雍多久了?”
老头说道:“官人,小老儿,是跟着雍王第一批来到东雍的。有小十年了吧。”
夏言说道:“这样的工程多吗?”
老头说道:“多怎么不多,当初陆尚书在的时候,从来没有停过,那几年真忙啊,我小老儿都不能闲着。”
“如此滥用民力?”夏言说道。
“怎么说的啊?”小老儿说道。他听不懂夏言的所谓滥用民力是什么意思,但是从夏言的语气上来猜,就知道不是好话。
“当然我们在福州,因为过不下去,想找官府说个分明,却被说是造反,据说要被处斩,还是雍王殿下说情,才是得已流放东雍,刚来的时候,身无片瓦,是殿下跟我们一起开拓荒地,给我们分田。只是刚刚分了田之后,免税三年。家中什么都没有了。根本坚持不下去了。也就是陆尚书给我们活干,大家才攒了第一笔钱,将日子过下去。”
“等等。”夏言大吃一惊,说道:“你说发钱,难道不是徭役吗?”
“我们东雍没有徭役。”老头骄傲的说道。
第七百四十五章出使四()
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
这一句话,让夏言浑身一震,几乎不能自已说道:“怎么可能没有徭役啊?”
老头骄傲的说道:“雍王殿下,爱民如子,除却兵役之外,没有任何徭役。”
夏言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对东雍忌惮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雍王穷兵黩武,夏言并不害怕,但是就害怕这样,这分明是民心归附了,而且徭役啊,东雍居然没有徭役。
对大明百姓来说,徭役远远比赋税可怕的多。
单单是赋税,咬咬牙还是还上,但是徭役很多什么都要人命啊。自古以来徭役都是民生疾苦的重要部分。
不是没有人想在这上面做出改变,比如王安石,王安石变法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役法上的改变。
但是即便是王安石也没有想过免除劳役。因为需要的财力太多了,从这一点上,夏言就能看出东雍绝非一个草台班子。
“兵役重吗?”夏言说道。
“前几年重一些,不过,殿下知道我们的苦楚之后,这几年就没有打仗,让孩子们都回家了,虽然还有一些在外面,但也能每年回家一趟。”老头说道。
夏言与老头谈过之后,心思一直放在老头的话上。
“大人,我们接下如何行事?”夏言身边的锦衣卫仆人说道。
安顿下来可不容易。
大员大部分客栈都在港口区,而不在大员城之中,夏言只好去官府驿站住了一晚上。
不过,夏言并不知道驿站根本就是绣衣卫的据点。
夏言说道:“先深入东雍内部,然后去南都看看,全面了解一些东雍到底是怎么样的。”
夏言心中暗道:“这里是雍王经营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如何并不能说明整个东雍如何。”
夏言在大员休息一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他从大员一路向东,首先看到是官道,已经官道两边整齐的田地。
或许有些看现在中国一眼看不到边的田地习惯了,以为古代这些这样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古代耕地开发率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很多地方古代是无法种植,现在却能种植。
其二,就是土地归属于不同的人,根本没有人做过统一的平整。
但是东雍却不一样。
东雍的田地全部是被集体开垦出来,也是以官道,河流为依托开拓出来的,所以比其他地方的土地平整的多,一眼就能看过数百亩土地,直接到远处的树林之中,水利工程做的非常好,地头都有饮水渠,能直接灌溉土地。
在现代看,不过司空见惯,乃至于已经落后被淘汰的水利工程,在夏言看来,几乎不可思议。
夏言沿着灌溉渠走,终于来到了雍江之上。
雍江现在是旱季,水很少。但是依旧一个大水车执着的将江水一点一点的打起来,倒入灌溉渠之中。
甚至有人水车上面有大大扇叶,风一吹就转动,在风力的推动之下,开始提水。
夏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样完善的水利工程,在大明也没有多少。
夏言看到取水之处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陆公渠。”反面写着陆完在东雍的种种事迹。
夏言轻轻拍着石碑,暗道:“没有想到陆尚书还有此等功绩,单单这陆公渠,数百年之后,陆公也有人祭祀。只是不会有人去想他与宁王之间的事情。只是陆公功绩却成就了雍王,雍王有此地做根基,粮草必然充足,人心归附,此乃不可攻之国。”
夏言每见一物,心中就沉下去几分。
不多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