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煌没有再说话。
“殿下,礼部接待万丹国的贵族,应当怎么处理?”杨慎说道。
朱厚煌说道:“杨先生,觉得该如何处理啊?”
杨慎说道:“臣觉得应该先羁绊,然后归化府县,成为我国在爪哇岛上的力量支撑,那就太好不过了。”
朱厚煌说道:“好,就设立椰城府,谁知府,你去拟一个名字。不过,椰城府尉,要张翰。”
张翰被贬了。
很多人对此都有心理准备,毕竟张翰弄出这么大的篓子。枢密院也应该有所表示,不过张翰毕竟是人才,就让张翰成为椰城府的府尉,去稳定占领区,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借助万丹与淡目之间的仇恨,竭力在万丹征兵,这些士卒都成为了雍军在爪哇进攻的炮灰了。
说起来朱厚煌还是挺满意的。
最满意的是少府。
许松在哪里什么也不说,但看神情就有几分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不是吗?刚刚得到的消息,前线的光俘虏就有数万之多,按东雍刚刚制定的关于奴隶的规定,这些人全部没入官奴之中,数万官奴让少府做什么事情都硬气起来。
不得不说,随着佛郎机人与亚齐人之间的战争开始,双方对火器的需要越来越高,让整个东雍的炮作都高速运转,换来了不少财物,但是这些不被朱厚煌看在眼里面,最被朱厚煌看在眼里的,是亚齐牵制了佛郎机的脚步,让朱厚煌从容的吞并淡目国,这才是重要的地方。
似乎佛郎机人也想安抚好东雍,与东雍的贸易全面展开,但是因为海禁的问题,佛郎机得到的货物很少。东雍得到到了利润也不少。
会议匆匆进行了半日,所有人都按下心来,对淡目过是否能翻盘,也不抱任何担心了。。
“殿下。”吴明说道。“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可以做了,当初是因为人丁不足的原因,只有八个营,这一战,营兵伤亡不少,是不是重新征兵,然后多组建两营。”
“多组建两个营。”朱厚煌在心中默默思量,吴明似乎是在给军方示好。
不过,东雍发展不少,最少南都,马六甲,宋卡,旧港,等府县,都可征召不少良家子了,当然了这数年之内,这几地能征召的良家子的数量并不会太多。
朱厚煌说道:“可以,不过,优先补足各营的兵力,然后再建新营。”
“臣以为安南各营跟随我军征战日久,已经深得上下信任,是以臣觉得,不能再以安南营为营号了,还请殿下撤销安南营编制,与各营一视同仁。”吴明说道。
朱厚煌皱眉没有,暗道:“吴明想干什么?”
朱厚煌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一句话的本质还是扩军。
安南营之中的火器比例不如雍军,让安南营与雍军营一视同仁,就是用足够的火枪给安南营换装。
“殿下,此事当从长计议,”杨慎说道。
朱厚煌说道:“哦,杨先生的意思是?”
杨慎说道:“殿下,吞并安南营,关键之处并不在乎安南营,而在于安南。安南营是以安南国的名义为宗主国效力的,如果殿下想吞并安南营,其实是吞并安南营,实际上是在废除安南的武装力量,他们到底有没有意见,这才是问题所在。”
朱厚煌问道:“那么先生的意思?”
杨慎说道:“臣觉得,是时候试探一下了。”
朱厚煌说道:“试探?”
“安南乃大国,殿下借拥立一命,插手安南事务,任命安南宰相,如今已经数年过去了,当初东雍不及安南,全靠兵力取胜,而如今安南不如东雍,而以属国的关系大量的财政都积存在安南国之中,交纳上来的并不是太多的。所以现在是一个试探安南的好机会。”
吞并安南,是朱厚煌一直想做的,只是一直没有做好而已。
现在杨慎提议如此,朱厚煌决定试探一下,说道:“既然杨先生这样说了,先生就去做吧,不过,要注意,凡是适可而止,注意分寸。”
只要东雍一日壮大过一日,安南绝对会一点一点的被吞并掉的,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朱厚煌也不希望出现什么大差错,以至于动刀枪。所以提前提醒他。
“殿下。只是如果臣能让南去国,分府的话,那么安南黎氏该怎么处置?”杨慎说道。
朱厚煌一听就知道杨慎是有腹稿的,说道:“杨先生的意思是?”
杨慎说道:“爪哇各地人口密集,但是都是夷人,如此让这些成为东雍国民的话,恐怕不是殿下所希望的,最好分过去几个侯,镇压各地。百十年后,两地归于王化之后。殿下再收归府县,不知道殿下意下如何?”
“这个?”朱厚煌有一点迟疑。
数百万回回教徒的聚居区,一想起来就让朱厚煌感到头疼,但是分封给别人,朱厚煌却又不大愿意。
怎么说啊?
因为这里都开发好的土地,能养活数百万,千余万国家的领地。只要能完全占据爪哇,就一定是一个南洋大国,几乎都是一个定律了,这样的土地,朱厚煌又怎么舍得交给别人啊?
朱厚煌有一点沉吟,想了一阵子,说道:“如果安南,占城能从此例,孤也允了。”
安南很容易汉化的,特别是安南北部与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就当是用安南,占城换爪哇,这买卖值。
第八百一十九章大明v东雍()
第八百一十九章大明vs东雍
“如今东雍在南洋屡兴战事,大部分军力都在南洋,东雍不过两三个营,一万多人而已。不过,雍军的水师还很强大的实力,不容小窥。”张璁说道。
“如此说来,这正是一个进攻东雍的大好时机啊。”嘉靖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他已经忍耐不住了。
嘉靖对除掉雍王的念头,其实也动摇过,如果雍王乖乖的如同国内藩王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存在,那么嘉靖还能放过雍王一马,但是雍王不是。
雍王虽然沉寂了一两年,但是很快就再次出手了。
又将南洋的地盘扩大的了许多。
东雍具体的实力如何,嘉靖并没有很强烈的体会,但是东雍一日一日的变大的,却是嘉靖能够感受到的。
皇家的事情根本瞒不过人,更不要说正德过世的时候北京城之中,有那么大的动静,整个京畿地区都有士卒交手,再加上杨廷和一死,这些消息根本隐瞒不了,早已扩散开来,现在大家都知道,先帝,也就是正德根本不想将皇位传给他,而是想传给雍王。
所有人都很容易的将当今嘉靖天子,与雍王放在一起去思考。
其实,嘉靖这一段时间做的不错。杨廷和,张璁不管各自的立场都是能臣,大明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整体势头却是转好的,正德时期,皇帝与朝臣是对立的,即便是正德做个很多努力,也避免不了这个状态,但是现在嘉靖从正德时期重武转换为重文。从朝政上下协调,张璁又竭力理清吏治。嘉靖前期还是比较不错的。
当然其他方面就不好说了。
或许是矫枉过正,边军京营全部在打击之下,其实下什么命令,单单是上面的态度一倾斜,下面该给的东西,自然会漂没一两成,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说理也没有地方说去。从正德应城大捷之后的,九边安定,也开始慢慢的崩坏了。
张璁已经感受这个苗头了,但是嘉靖却还没有感受到。
毕竟,蒙古人这一仗败的太惨重了,连达延汗都身死了。这十年来,蒙古人都在休养生息,现在恢复了一点元气,只是在试探,不敢轻易南下。不过这种试探不杜绝的话,下面就会开始一系列的破边。
蛮夷就是这样。
但是这些事情不能告诉嘉靖。
因为嘉靖最讨厌说正德的任何政绩,在嘉靖面前但凡说正德一点好处,嘉靖就会勃然大怒深深的厌恶。但是谈论九边安定,又无法不说正德,为什么从正德后期,九边再也没有战乱,而现在嘉靖年间,却又有的蒙古南下的风险?是不是,陛下做的不如先帝?
任何人不敢这样说。
包括张璁。
在嘉靖的眼中,现在根本是天下太平。连倭乱都平息了。
从嘉靖二年开始的倭乱,已经连绵了好几年了。
不过,从杨一清到了东南之后,督师数省,创立新军,剿灭倭寇以来,倭寇就被压制下去了,不过倭寇真正的被剿灭,却是因为另一件事情,就是东雍征召海盗进攻的淡目国一事上。在东南沿海很多海盗都觉得,在这里讨生活实在困难,还不如去南洋洗白上岸,反正在哪里挣钱不是挣钱啊?
大股海盗离开,杨一清自然是势如破竹了。而徐海也被杨一清视为福将了。
嘉靖看来,现在内外所有事情都平定下去了,朝中没有人可以与他争权了。即便是有一些文官不是那么听话,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各地,只有两广地区,还有一点点小小的乱事,根本不需要动用大军,地方官就可以平定了。
还有本来要发生的,岑猛之乱,也在沈希仪的手腕之下,大量的土司都将精力投放在安南北部了。彼此之间为了争夺战利品也是争斗重重。所以土司们也都安定起来,小乱子,依旧不少,但是大规模的叛乱却是没有了。
东南因为剿灭倭寇所准备的精兵良将,而东雍正好在南洋穷兵黩武。岂不是上天给予的机会吗?
东雍岛上,只有区区万余军队,根本不是东南数十万军队的对手,简直是手到擒来。
这不是大好机会,什么是大好机会啊?
张璁说道:“陛下乃是天子,行事当光明正大。陛下,想要削藩,自当下令召见雍王,如果雍王不至,再下令征讨不迟啊。”
“迂腐。”嘉靖说道:“此事张卿不用在意了,孤已经传令给杨先生了,只是张卿坐镇京师,还需要好好配合才是。”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