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求,同时给了他十万两银子来安置叶赫部,很显然叶赫部的人吃喝拉撒等都需要银子。
“臣谢主隆恩。”李宏宇闻言再度跪下谢恩,他知道万历皇帝的内帑资金有限,此次能调拨十万两给他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来人,去尚方监把‘龙鸣’取来。”万历皇帝望着跪在那里的李宏宇,沉吟了一下后吩咐一旁的内侍。
“尚方剑!”李宏宇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面露惊喜的神色。
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有一个名叫“尚方监”的建筑,专门收藏皇帝的佩剑,故而存放在里面的剑只被称为“尚方剑”,也就是后世人们口中的“尚方宝剑”。
这意味着,“尚方宝剑”并不是指一把剑,而是指的存放在宫廷里“尚方”的天子佩剑。
例如万历皇帝赐给李宏宇的这把“龙鸣剑”,就是收藏在尚方监的天子佩剑,习惯上被人们成为“尚方剑”。
虽然史书上早有关于尚方剑的记载,但只不过是典故而已,尚方剑并没有真的被皇帝赐给臣下使用。
历史上第一个把尚方剑赐给臣下的皇帝正是万历皇帝,始于万历朝的三大征最早的宁夏之役,陕甘总督魏学,让其用尚方剑督战。
其后,万历三大征的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的主帅都被万历皇帝赏赐给了尚方剑,此次指挥围剿后金的辽东经略杨镐也被赐予了尚方剑。
当然了,尚方剑只是临时授予给了持剑者,其目的是提高持剑者的权威,一旦持剑者办完了差事那么回京后要交还尚方剑。
没过多久,在李宏宇的注视下,一名内侍捧着一个长长雕花剑匣走进了东暖阁,放在万历皇帝面前的桌上后打开,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把精钢打制的长剑,无疑就是“龙鸣剑”了。
“李编撰,朕任命你为辽东巡抚兼兵部右侍郎,在熊廷弼未抵达辽东前全权处置辽东的事务,待熊廷弼到后辅佐熊廷弼。”
万历皇帝瞅了一眼剑匣里的“龙鸣剑”,神色严肃地向李宏宇说道,“你资历尚浅,未免有人不服于你,朕赐你这把尚方龙鸣剑,可斩总兵以下官。”
“臣谢主隆恩。”李宏宇闻言压抑着心中的兴奋,郑重其事地跪谢万历皇帝的恩典。
必须指出的是,巡抚和总督在明朝并没有品级,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不像清朝那样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而且,巡抚一职通常都是由朝廷的言官来担任,由于言官的主体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只是正七品的官职,为了威压地方上的官员皇帝就给到地方巡抚的官员以加衔,提高其品级。
通常来说,得以到地方巡抚的言官会被授予六部右侍郎的加衔,这样一来其品级就提升为了正三品。
当然了,一旦言官巡抚地方完毕,回京后加衔会被取消,品级重新恢复成正七品。
“李编撰,你此次前去辽东短时期难以回京,前去跟太孙道个别吧。”望着跪在那里谢恩的李宏宇,万历皇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开口吩咐道。
经过与李宏宇的这番交谈后,万历皇帝越来越器重李宏宇,别看李宏宇年轻但学识和眼光却远超朝中的那些文武大员,可谓是一名难得的干练之才。
为此,万历皇帝自然要让李宏宇跟朱由校多亲近了,让李宏宇成为朱由校的心腹,这样能更好地辅佐朱由校。
“臣遵旨。”李宏宇闻言连忙起身,跟着两名内侍离开了乾清宫前去清宁宫见朱由校,其中一名内侍抱着装有龙鸣剑的剑匣。
虽然万历皇帝把龙鸣剑赐给了李宏宇,但李宏宇无法在紫禁城里拿剑,故而只有等到出了紫禁城后内侍才会把剑交给他。
前去清宁宫的路上,李宏宇的心情有些莫名的兴奋,与朱由校相比他更想见魏忠贤,想看看这个传闻中恶名昭著的大太监究竟是何许人也。
清宁宫。
李宏宇赶到清宁宫的时候,正好赶到詹事府的詹事给朱由校和朱由检授课,于是他唯有在一旁的厢房里等待下课。
“李编撰,太孙已经下课了。”大约过了两刻钟左右,一名内侍进来向端坐在那里品茶的李宏宇说道。
李宏宇闻言连忙放下手里的茶杯,跟着那名内侍进了清宁宫一隅的小院里,一名穿着蟒龙袍的十来岁少年正在客厅里看着手里的一张纸,一名白面无须身穿内侍服饰的中年男子躬身立在一旁。
“下官翰林院编撰李宏宇叩见太孙殿下。”
李宏宇自然知道那名少年就是朱由校,而中年内侍无疑是魏忠贤,他知道魏忠贤肯定在打量他,故而目不斜视地望着前方,进入客厅后向朱由校跪了下去,郑重其事地行礼。
第247章 印象绝佳()
“李编撰,本宫看了你殿试时的策问,果然文采卓绝,不愧是我大明的新科状元。”
听见李宏宇的声音后朱由校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然后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那几张纸说道,他手里拿的是李宏宇殿试文章的誊抄版。
“太孙殿下谬赞了,下官只是侥幸而已。”李宏宇闻言连忙谦逊地回答。
“李编撰,知道本宫为何让你担任司经局洗马?”朱由校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谦恭有礼的李宏宇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随后笑着问道。
朱由校已经知道李宏宇是奉了万历皇帝的旨意前来向他谢恩的,故而想要看看李宏宇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万历皇帝肯定不会把三桅帆船模型的事情告诉李宏宇。
“太孙殿下这样做自然有太孙殿下的道理,下官猜不出,望太孙殿下告知。”
见朱由校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色,李宏宇心中不由得笑了笑,随后一本正经地回答,朱由校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早就知道答案了。
“李编撰,除了你学识博广外,本宫听说你对西洋之事知之甚多,故而本宫想知道你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那样知道西洋的风俗民情。”
朱由校就知道李宏宇猜不出他的用意,于是故作老成地望着李宏宇沉声说道,“你可不要让本宫失望呀!”
“回太孙殿下,下官确实知道一些西洋的事情,如果太孙有雅兴的话下官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宏宇心里忍着笑,郑重其事地望着朱由校说道。
“说说看,你都知道些什么?”朱由校闻言眼前顿时亮了一下,饶有兴致地盯着李宏宇问道。
“太孙殿下,下官知道的事情太过繁杂,一时半会儿也难以言尽。”
李宏宇闻言故意装作有些为难的样子,沉吟了一下后有些尴尬地向朱由校说道,“不瞒太孙,下官已经领了皇上的圣旨,见过太孙后就要出京办差,请太孙殿下恕罪。”
“不过,下官已经把所知道的一些西洋风俗民情整理成一册书,太孙殿下可以先行查看。”说着,李宏宇语峰一转讲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为了能使得朱由校接受西洋自然科学,李宏宇特意编写了一本介绍西洋风土民情的书,里面有不少关于西洋自然科学的内容。
李宏宇并不指望着能通过朱由校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科革命,毕竟大明的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即便是朱由校也无法撼动。
故而,李宏宇只希望能得到朱由校的认可和支持,使得他能够小范围地引进西洋的自然学科,逐渐使得大明的文人能够接受这种新奇的学科。
原本李宏宇想要等到辽东的事情结束后找机会把书献给朱由校,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李宏宇的预料,朱由校竟然主动把他调到了身边,李宏宇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把那本书交给朱由校了。
说起来事情也是巧了,李宏宇金榜题名的那天他编的这本书才印出来,他还没来得及看,如果再晚几天印出来可就不能及时呈给朱由校了。
“李编撰,你要去哪里公干?”不过,相对李宏宇说的那本书,朱由校对李宏宇外出办差更感兴趣,不无好奇地盯着他问道。
要知道李宏宇可是当朝的新科状元,刚到翰林院任职第一天就被万历皇帝给派出去办差,实在是出乎了朱由校的意料。
要知道按照常理新晋的进士下到各部院衙门后要先了解和熟悉部院衙门的情形,短时间里不会执行部院任务,更别提出京执行皇差了。
尤其像李宏宇这样的状元,是不折不扣的天子近侍,更是不会轻易被皇帝派出城办差。
“这”李宏宇闻言不由得面露难色,他执行的可是一项不宜对外公开的秘密任务,自然不宜向外透露。
实际上,李宏宇根本不介意告诉朱由校实情,作为未来的皇储他当然要展现出投效的诚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毕竟现在的天子是万历皇帝,因此李宏宇岂能轻易透露他的差事,那样可是都万历皇帝不忠了。
“太孙,李编撰是奉了皇上的密旨,告诉太孙的话可就是抗旨了。”魏忠贤见李宏宇面有难色,于是微笑着向朱由校说道,轻描淡写地就给李宏宇解了围。
“看本宫这记性,怎么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朱由校回过神来,拍了一下前额后笑着说道,看得出来他跟魏忠贤的关系非常密切。
“太孙殿下,其实也不是什么密旨,皇上派下官到辽东去公干,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回来。”
既然魏忠贤已经点明了为何不能告诉朱由校,那么李宏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故而他随即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说道。
与直接告诉朱由校相比,很显然经过这个小插曲后朱由校和魏忠贤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恐怕现在朱由校和魏忠贤万万想不到李宏宇在这件事情上耍了一个小心机。
“辽东?”朱由校闻言顿时就是一怔,脸上浮现出诧异的神色,辽东现在不是正在打仗吗,李宏宇这个新科状元去能做什么?
魏忠贤也感到有些意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李宏宇会去辽东那种兵荒马乱的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