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他们是去王城城墙。”
“管家如何知道?”
“回公子,家主每次宴请中途都会有人不耐烦跑到城墙上去的,那里清静凉爽,是个消闲的好去处。”
“如此就有劳管家照顾他们,为他们备好酒水果品和一应物品,多谢。”
一块小金饼悄悄塞进管家的口袋里,管家微微一笑说:“公子不必客气,老奴这就去安排,公子放心。”
管家走后,赵胜一边目不转睛的观赏红绵的舞姿一边小声对白宣说:“小宣,你这样会惯坏下人的,以后我这个家主说话都不一定有你管用呢。”
“叔祖无需担忧,有白宣在自然不会让叔祖为这些俗事操劳,交给小宣就好。”
“呵呵呵,好,回头我就让管家去找你。”
“叔祖放心,赵庞虽然号称富可敌国可他却落了下乘,小宣和叔祖才算是珠联璧合呢。”
“宣儿说的不错,我们爷俩一个是老奸巨猾一个是智计百出,地权堪称珠联璧合,哈哈哈。”
爷俩举杯相碰一同干了一杯,这一幕让对面的赵庞看到了,赵庞没由来的感到后背一凉心往下沉。
赵庞暗道:“情势不对哇,眼看公子宣要得势了,我得赶紧抱住公子宣的大腿。嗯,还有赵政的大腿。让我想想该咋办。”
赵庞想着想着一扭脸看到和他隔了三个席位的公孙乾,赵庞眼睛一亮转身趴在地上向公孙乾爬去。
王城的城墙高大顶部宽阔可容三辆马车并排奔驰,双儿领着小哥仨上了城墙找了一处背光通风的阴凉之处。赵政急不可待的爬上城垛,当他站在城垛上远眺的时候,整座邯郸城尽收眼底。
“阿丹,快上来,快上来看呀!”
“阿政,拉我一把!”
赵政一把将姬丹拉上城垛,让他站在自己身边。
姬丹大叫一声:“哇!好壮观,我是第一次看呢。”
赵政:“大兄还说过,咸阳比邯郸还要壮观。等我回了咸阳就把你接到咸阳去和我住在一起,我们兄弟一起读书一起习武,将来一起征战天下!”
“好!”
啪,姬丹和赵政的手拍在一起。高渐离晃晃悠悠的爬上城垛,他是无论如何也站不起来了就只好盘膝坐在城垛上。恰好他看见姬丹和赵政两只手拍在一起于是问道:“你俩立下了什么誓言?”
姬丹答到:“阿政说等他回了咸阳就把我接到咸阳和他一起住,我们要一起读书一起习武将来一起征战天下。渐离你来吗?”
高渐离摆摆小手儿说到:“我的志向是成为天下第一乐师,我将来要周游天下遍访名师,我要把自古以来的乐曲都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我还要谱写出最动听的曲子让所有的人传唱!所以,我不会在一个国家待着的。”
赵政豪迈的说道:“渐离我支持你,到时候哪个国家敢欺负你轻慢你,我就和阿丹就带着军队灭了那国和阿丹平分其国土。等到天下只有大秦和大燕之后,到那时渐离你到哪里都像在自己的国家一样。”
高渐离拍着小手喊到:“好哇好哇,阿政哥你可要记住你说的话啊!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誓言,我们互相印证,谁若说了不算将来就娶不到好看的老婆!对啦,但那时我一定给你俩一人谱一首曲子,阿政哥的曲子叫做秦颂,阿丹哥的曲子叫做燕扬好不好?”
赵政和姬丹齐声说到:“好!我们击掌为誓!”
姬丹、赵政和高渐离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小哥仨对视片刻随后哈哈大笑。这一幕被刚刚赶到的白宣看在眼里,白宣没有打扰沉浸在纯真的友谊当中的小哥仨,因为白宣知到这份情谊是最真最纯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白宣更清楚,眼前这三个把手握在一起的小哥三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关系,白宣静静的看着小哥仨,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在翻腾。
忽然白宣听到高渐离在喊:“我们明天一起去送阿轲吧,他说他要到榆次去拜盖聂为师学习剑术,明天就走啦。”
太子丹:“那不如命人把他接来,我们一起喝酒玩耍,免得明天送他时不能喝个痛快。”
赵政:“就这么办吧,赵高,你架着我的车带着渐离去接阿轲。对了渐离,阿轲的名字是什么?”
“他叫荆轲。”
白宣脑子轰的一下,他万万没想到,刺秦当中的主要人物今天全部到齐了。
第39章传你三招()
当荆轲来到的时候,白宣第一眼就认出他就是那个在学步巷内脸上带着杀气的孩子。高渐离领着荆轲蹦蹦哒哒的来倒众人面前大声说到:“阿政、阿丹,这就是我在坊市上结识的好友荆轲,他要去学剑他想成为天下第一剑客。”
姬丹起身向荆轲拱手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却有如此志向,快快请坐。双儿,快为荆轲满酒。”
姬丹让荆轲坐在自己身边,随后逐一向他介绍赵政和白宣,赵政从荆轲到来那时起就坐在原地没动,当姬丹介绍到他的时候,赵政只是点了点头。当姬丹介绍到白宣的时候,荆轲顿了一下随即躬身施礼。
白宣问到:“荆轲,你还记得我吗?”
荆轲摇了摇头说:“回公子宣,荆轲是第一次见到您。”
“你到学步巷干什么?”
“在家中时常听父亲提起邯郸学步的典故,心中好奇不免去凭吊一番。”
白宣:“此典出于何处?”
荆轲:“出自《庄子…秋水》。子曰: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白宣:“可知庄子寓意何在?”
荆轲:“窃以为庄子之意是告诫后人不可一味效仿他人而失了本性。”
白宣:“你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庄子话中的之意可见平日是喜好读书的,若一心读书早晚会成大器,却为何去学剑术?”
荆轲看了一眼白宣之后说到:“荆轲以为读书开智,习武强身,二者缺一不可。况且学剑术和读书并不抵触,只要安排得当一样都能学有所成。”
白宣:“我见你腰佩长刀,显然你之前是学箭刀的,如今却要学剑,其中定有缘故,可否告知?”
荆轲迟疑了片刻才说:“我叔父荆庆号称义胆,用的就是刀。叔父败于公子宣剑下,如今身体已残再不能行走江湖。叔父要我弃刀练剑,将来好与公子宣一决高下。公子宣,荆轲如实说出你我之间的恩怨,公子宣若是害怕将来败在荆轲剑下,就请现在杀了荆轲。”
其实白宣早已经猜到荆轲和荆庆的关系所以才会那样问,白宣本以为荆轲会找个理由搪塞过去,没想到荆轲竟然如实说了出来,让白宣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赵政将鹿卢剑横在膝盖上,右手握住剑柄说到:“荆轲!你叔父技不如人,败在我大兄剑下,怨得谁来?你愿学剑没人拦你,但你若对我大兄不利,我定一剑斩了你!”
白宣伸手拦住赵政。
“小政,大兄跟你说过不要轻易拔剑也不要以此恐吓他人,剑不出鞘则以,出鞘必杀人。把剑收好。”
“是。”
赵政听话的收起了鹿卢剑,白宣拍了拍满脸紧张的高渐离的肩膀说:“别怕,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至于我和他叔父之间的恩怨并不妨碍你们之间的情义。”
高渐离的双眼顿时明亮起来,他拱手一礼说到:“多谢白家大兄。”
白宣摸摸高渐离的脑袋点了点头,随后面对荆轲。
“荆轲,我不知道我的剑术在天下名列第几,但我知道一剑君徐安胜不了我。我没和盖聂交过手,仅知道他号称天下第一剑客,想来剑术应该不差。我还要告诉你,一剑君徐安曾经和盖聂交过手双方互有胜负,如此说来你应该知道我的剑术在当今天下能排在第几。你还想拜盖聂为师吗?”
荆轲咬着嘴唇看着白宣久久不语,白宣知道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而言是很难抉择的。
白宣没有等很长时间,他拍了拍荆轲的肩膀说:“好啦,既然无法回答就先不回答,时间还长以后你慢慢想。俗话说相逢就是有缘,你不想拜我为师,我也无心收你做弟子。传你三招剑法算是我对你叔父的补偿,你可愿意?”
高渐离一看荆轲还在犹豫不由得催促道:“阿轲你还想什么,快快答应下来!”
荆轲这才点头答应但他只是拜谢白宣授艺之恩却没有行师徒之礼,也就是不承认俩人之间有师徒关系。
白宣对此并不在意,领着荆轲来到空地伸手摘下他腰间的长刀扔在一边。
“荆轲刚才你回答我说,庄子之意是告诫后人不可一味效仿他人而失了本性,这是对的但也不全对。你可知寿陵子为何学步不成反失故行?”
荆轲想了想说:“请赐教。”
白宣:“因为寿陵子没有放弃故我,他既想立新又不想破旧焉能成功?你既然立志学剑还带着长刀作甚?”
荆轲恍然大悟,真心实意的拜谢了白宣。庄子说的邯郸学步是告诫人不要生搬硬套,而白宣借用这个典故用来告诫荆轲不要抱残守缺,应当破旧立新。虽说和庄子的意思大相径庭,但同样有警醒人的作用。
高渐离解下腰间佩剑递给荆轲,荆轲推辞到:“你的剑给了我,你该如何自保?”
“我跟着太子根本用不着,再说你也知道我的志向,我根本就不会用剑,带着它也是摆样子的不如给了你。”
荆轲:“渐离,今日赠剑之情荆轲没齿难忘,将来荆轲陪着你走遍天下。”
“好,我去搜集乐曲,你来保我不被人欺负。阿政和阿丹将来平分天下,等到我们各有所成的时候,我们在聚到一起喝酒岂不快哉?”
高渐离的话让赵政和姬丹大声喝彩,荆轲的脸上也满是向往的神色。白宣笑道:“你们四个倒是把将来的事想的挺美,且先不管能不能实现,就凭这份志气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