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报已经有些迷住了庞癝的心神。

    直到新垣衍的书信到来,庞癝这才幡然醒悟过来,眼下各地的魏军都已经是强橹之末,想要再取得更大的胜利已经是不可能了,且还极有可能会因此导致魏军的惨败。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庞癝就真的欲哭无泪了。故而,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庞癝修书一封,命人连夜送往南阳,同意新垣衍止兵修养的请求。

    而后,庞癝又向河东的严恩、刘季二人修书一封,令二人在控制了河东全境之后立刻停止进攻,且不得跨过大河,向河西进攻哪怕一步。

    不过庞癝虽然已经有了罢兵休战的打算,但为了给魏国争取更多的好处,庞癝又命令河东的魏军除却驻守在各地的兵马之外,其余人马均驻扎于蒲阪关,造成一个魏国欲要以蒲阪为跳板进攻河西的假象。

    之所以如此做,为的就是逼迫秦国尽快向魏国求和。其实魏国也可以先派使臣去咸阳向秦国求和的,但那样一来,魏国就将会处于被动的位置,说不得秦国会因此而看清魏国国内的虚实,进而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

    为了达到逼迫秦国尽快求和的目的,庞癝调严恩回河南曲沃,而自己亲自前往河东,坐镇蒲阪关指挥‘作战’。说是指挥作战,其实就是对秦国发动佯攻,进一步瓦解秦国的战斗意志,使得其不得不对魏国求和。

    此时已经是初春季节,大河上下的冰层已经开始逐步的消融,而魏国如若进攻河西,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占领蒲阪关西侧的大河桥梁,二是由蒲阪关南侧的封陵乘坐木筏渡河。

    庞癝与范增商议之后,决定两策并举,一边由蒲阪关向西佯攻大河上的桥梁,一边命人在封陵日夜打造战船,大有一举进入河西,而后直接兵临咸阳之势。

    对此,秦国上下莫不紧张万分,因为魏国一旦成功渡过河水,在河西有了立足之地,秦国再想将魏国赶出河西就千难万难了。

    在种种压力之下,秦王嬴政不得不再次派出姚贾为使臣前往蒲阪关,向魏国求和。

    “秦国想要求和也不是不可以,说说秦国能给出的条件吧!”庞癝直接开门见山道。

    “如若魏国肯就此罢兵言和,我大秦愿意割让唐、随二地与魏国,不知庞相邦意下如何?”姚贾道。

    “唐、随二地?”其实说到此时,庞癝已然意动,不过面上却不漏声色道:“本相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秦国割让少梁与我大魏。”

    “什么?少梁?万万不可,临行之前,我王有令,河西之地,我大秦是寸土不让的。”少梁是河西的一座重要城邑,与河东的汾阴隔河向往,如若魏国占据了少梁,河西之地可能安然无恙,但少梁以北的上郡之地只怕将会在数年后成为魏国的一个大后方,秦国又怎会同意呢。

第237章 回归() 
“庞相邦不如换个条件吧!”姚贾哀求道。

    “少梁之地确实有些强人说难了,不说少梁,只怕本相提出河西的任何一座城邑,秦国都不会答应的。”庞癝不知所谓道。

    “庞相邦说笑了!”对此,姚贾只能尴尬的赔笑。

    “既然如此,秦国不如就大方一点,除却唐、随二地之外,曾地也赠给大魏,不知贵使以为如何?”

    “曾地?”姚贾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外臣这就可以做主将曾地送与贵国。”

    曾地在随地之东,与淮河北岸的上蔡、繁阳两地隔河相望,又与楚国的寿春距离很近,中间只隔着思期一地。故而曾地于魏国而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城邑,然而对秦国而言,现在的曾地就是如同鸡肋般的存在。

    自魏国占领了南阳之后,无论唐、随二地还是曾地,都已隔绝秦国的直接统辖,如今这三地,只有通过云梦泽东岸的州、夏两地北上方能到达,而州、夏两地距离最近的随地也足有五百里,且这五百里内,也并无其他城邑连接,根本就不利于秦国的统治。

    也是因此,对于割让这三地,秦国根本就没有一点心痛。因为除却这三地之外,其余与魏国相接的秦国土地就是河西、商於、鄢郢等地。

    河西对秦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商於之地在武关以北,割让商於就等于也将武关也割让给了魏国。更何况商於的北侧便是咸阳的南大门蓝田,因而无论如何,秦国也不会愿意将商於割让给魏国的。

    鄢郢乃楚国故都,经过楚国数百年的治理,其繁华程度已然不输于关中地区,现在河东已失,如若再失去鄢郢之地的话,秦国的税赋、人口都将少一大截,故而对于秦国来说,鄢郢之地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割让的。

    算来算去,秦国就只有唐、随等南阳以东的地方如同鸡肋一般,只有把这些地区割让给魏国,秦国才不会那般的心痛,这也是姚贾自己便做主答应下来的原因所在。

    商议完议和之事,姚贾又开口道:“外臣还有一事要求庞相邦!”

    “何事?”庞癝问道。

    “就是先前我国在河东的二十万大军被贵国与赵国俘虏了不少,不知庞相邦可否让我国赎回?”

    “俘虏?”庞癝想了想还真有这么回事,不过庞癝却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说道:“说来那些俘虏基本都在赵国手中,贵使何不直接寻李牧赎人,寻本相干嘛?”

    姚贾再次尴尬的笑了下道:“我国与赵国的恩怨颇深,外臣怕李牧不答应,因此才求到庞相邦这里,看在庞相邦的面子上,李牧肯定会答应我国赎人的。”

    “这······”庞癝欲言又止,心里却想着李牧拒绝了才好,这样一来,秦国就不会再拥有那么多的兵力了。如若李牧将那些秦国战俘放归秦国,说不得以后还是会对魏国造成一定的影响的。

    “庞相邦放心,如果此事成了,我国愿意赠送庞相邦千金以为酬谢!”姚贾说道。临行之前,秦王可是对姚贾下过死命令,让其务必赎回那些战俘。

    “好吧,本相且试上一试,如若此事不成,希望贵使不要怪罪本相才是。”庞癝道。

    姚贾内心兴奋不已,急忙开口道:“庞相邦这话就谦虚了,外臣相信,有庞相邦出面,李牧定会同意我国赎人之事的。”

    送走了姚贾,庞癝便修书一封与李牧,说及战俘之事,不过话里话外并未有向李牧求情之意。可李牧不知怎么想的,不久就回信说同意秦国赎回战俘之事。

    这使得庞癝有些惊讶,按理说秦、赵之间的恩怨颇深,且现在李牧又在攻伐上党,与秦国可谓正在战争期间,又怎会如此好心送回秦国的战俘呢?

    其实说到底李牧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现今的天下格局,经过这一战之后,秦国国力已经不足以前的一半,而今魏国一家独大,无论人口、土地、还是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压倒各国。如若不再此时给魏国一直掣肘的话,李牧担忧不几年,赵国就将会面临国破族灭的下场。

    故而,李牧才会同意秦国赎回战俘的请求,为的就是给秦国尽快恢复元气的机会,使得魏国在一统天下的道路上走的不至于那么顺利。

    天下间最精华的地区如若分成十份的话,现今的魏国已经占据了其中的七份,而赵、秦、楚、燕四国共同占据剩余的三份,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这就是事实,不是谁想改变,就能一时改变得了的事实。

    不几日,李牧便与前去商议赎金的姚贾进行了一番会晤,期间两人说了什么话,除了二人之外,再无第三人知道。不过第二日,姚贾便欢欣鼓舞的带着近十万秦国战俘踏上了归国之路。

    由赵国的新田通往秦国,势必要经过魏国控制的安邑、蒲阪等地。原本庞癝是想从中做一些手脚,不让这些战俘顺利回到秦国的。

    可最终想想,庞癝还是没有做什么手脚,不是庞癝不想做,而是因为一旦做了的话,本来已经休战的秦、魏两国之间的关系只怕会再次紧张起来,这不是庞癝现在愿意看到的,故而姚贾这才能顺顺利利的将这十万战俘带回秦国。

    在和秦国最终达成协议之后,魏国在各地的大军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回老家。此时已经是初春季节,天气已经开始转暖,这些士兵回到家中,应该不会耽误今年的春耕,这也是庞癝草草答应秦国的求和而没有一直拖着的其中一个原因之所在。

    “咱们也该动身回大梁了!”最终,庞癝只是在蒲阪关留下五万大军,由严恩为主将驻守,自己便率领着最后一批士卒一路向东而去。

    此时整个天下,除却李牧还率领着赵国将士在邯郸地区收复最后的失地之外,其余国家的士兵基本上都已解散归乡。河东丢失之后,上党、邯郸两地的丢失已经成为了不可更改的事实,故而秦国对这两地也是不管不问,由其自己自行抵抗。然而这两地毕竟是赵国故土,又能有多少抵抗势力呢?

    待庞癝回到大梁之时,邯郸地区最后一个在秦国统治下的城邑也已然被李牧收复,一时间,整个天下再无刀兵出现······

第238章 家庭() 
在回到大梁的第二天,尉缭便送来了此战的战损以及粮草、兵甲及其余物质的消耗情况。

    看着手中的战报,庞癝不由有些发呆。

    此战历时不到半年,然死在战场上的士卒却共计四十万之众。其中与楚国之战中战损五万余人,洛邑战场战损三十余万,南阳战场战损五万余人,只有河东战场上,魏国几乎没有什么战损。

    而这半年内,大军所消耗的粮草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尉缭的战后统计报告,这一场持续半年的战争之中,大军消耗的钱粮足足是魏国国库中三年的储备。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都有大量存粮的习惯,特别是自李悝的平籴法实施之后,为了稳定国内的物价,每到丰年,魏国都会以政府的名义大量收购粮食,为的就是避免出现粮贱伤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