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自范睢被拜为国相以来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而燕、齐两国又不与秦国接壤,在秦国重金贿赂之下,燕、齐两国可会愿意帮助韩、赵、魏、楚四国?”

    魏国又摇头:“不会。”

    庞癝再说:“现今韩国并不满十万,地不足三百里,无论是对秦国还是魏、赵、楚三国都不足为虑。现今天下局势魏、赵、楚三国任何两国联合都不是秦国的对手,大王认为然否?”

第10章 庞癝说魏王(四)() 
魏王点头承认。现今的魏国这些年来屡屡丢城失地、损兵折将,现今的魏国集全国之力不过能调集三十余万青壮,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也不足三十万青壮,最庞大的楚国虽然能调集不下五十万青壮,但因为楚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五十万青壮中至少一半是贵族私军。

    所以魏、赵、楚三国无论任何两国联合都不是拥有六十多万青壮的秦国的对手,这一点不用庞癝说魏王也是明白的。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惑,战国末期的魏国疆域如此狭小,又屡屡损兵折将,为何还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和青壮?

    其实在战国时期各国实力强大与否根本就不说看疆域而是看人口,而魏国地处中原,是华夏开发最早的地区,因而人口也是最稠密的地区。

    楚国疆域之大不下于秦国,但人口稠密的地区只有汉水流域和北部的陈丘、彭城等地。至于淮河以南地区人口极其稀少,也就吴、越之地人口尚为可观。而汉水流域又早就被秦国占领,所以楚国可调用兵员并不多。

    秦国的人口其实也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么多,除了关中及河东地区,其他地区也是人口稀少。此时巴蜀地区虽然经过李冰父子的治理有了很大改善,但人口还是很稀少,没有后世天府之国的景象。

    还有一个事情大家要了解,那就是在战国前、中期的历次战争中,战胜国占领他国的领土之后,为了便于统治,一般是不要战败国的子民的,而是把这些战败国的子民驱逐回战败国,迁自己国内的人口填充新占领地区。

    比如秦国占领了河东的少梁、安邑等地后就把这里的魏国子民向东驱逐到了魏国河内及中原地区,而战败被俘虏的士兵也被魏国赎了回去。这也是为何魏国丢掉了大半国土却依旧能在战国七雄中占据一席之位的原因所在。

    庞癝开口:“大王以为如果此次攻破邯郸而赵国灭亡,那么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是哪一个国家?”

    “应该是楚国吧!”魏王的回答极没有底气。

    庞癝呵呵一笑:“只怕这话大王自己也不会相信吧?请问大王秦王傻吗?范睢傻吗?他们放着人口稠密而富庶的韩、魏两国不进攻而去进攻疆域庞大的楚国?”

    庞癝顿了顿又开口问道:“那么微臣请问大王,如果秦国于邯郸城外惜败,那么短时间内秦国短时间内可会再次进攻赵国?”

    魏王摇头:“不会。”

    “那么请问既然秦国不会进攻赵国,又会进攻哪国?只怕除了韩、魏两国再无二个选择了吧?”庞癝反问道。

    魏王道:“不是还有韩国吗?韩国位于我国西面,距离秦国更近。”

    庞癝开口道:“那么大王以为凭韩国的实力能抵御秦国多久?”

    魏王道:“怕不足三个月。”

    庞癝点头:“是啊,凭韩国的实力不能最多能抵抗秦国三个月,可三个月后呢?要知道韩国都城新郑距离大梁不过百余里,大王以为刚刚灭韩的秦国是否会顺势而下一举进攻大梁?”

    魏王道:“应该会吧!可不是还有楚、赵两国吗?如果到了那个地步,楚、赵两国必定会救援大魏的!”

    庞癝哂笑一声:“大王这话则实可笑。楚国救援魏国还有可能,可赵国为何又要救援魏国呢?难道是赵王会忘记今日魏国大军在魏、赵边境举足不前,做看兄弟之国灭亡的场景吗?”

    魏王辩解道:“不是还有楚国吗?”

    庞癝道:“大王以为凭借魏、楚两国之师可是秦国对手?”

    魏王道:“应该能吧!”

    庞癝大喝道:“能?魏、楚两国又凭借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呢?两国之兵有秦国士兵人员多还是战力比秦兵强大?是两国有比白起更优秀的将军还是国力能够和秦国抗衡?”

    魏王被庞癝一声大喝震住了,脸上冷汗直流,只怕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魏国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魏王连忙起身向庞癝深深一拜,恭敬至极:“还请先生救我大魏。”

    庞癝道:“如果要救魏国,那么还请大王下令驻扎在魏、赵边境的大军前去邯郸救赵,凭借魏、赵、楚三国之师,此次秦国必败。而以后如果秦国进攻魏国,凭借今日救赵之谊,赵国必定不会坐视不管,再加上楚国,三国之师足以抗衡秦国。微臣不知这些时日大王在犹豫什么?”

    “寡人这就派人前去传令,命晋鄙立刻挥师救赵。”

    旁边的魏无忌见魏王答应出兵救赵,心中兴奋不已,连忙从座位上起身,神采连连。

    庞癝却在这个时候喊住了魏王:“大王且慢,此时魏军统帅晋鄙将军并不合适?”

    魏王问道:“不知先生中意哪位将军?”

    庞癝道:“非信陵君莫属!”

    “无忌?”魏王心中又起了一丝疑惑,魏王向来忌惮魏无忌的才能,怕有一天魏无忌取自己而代之,故而对其颇为疏离。再想到这个庞癝是魏无忌引荐过来的,只怕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庞癝见魏王起疑,神色不变的看向魏无忌:“不知公子可否离开片刻?”

    魏无忌想到来之前庞癝对自己说的话,又见魏王对自己起疑便点头默默走出营帐。

    见魏无忌离开营帐,庞癝再次看向魏王:“大王可是心中起疑微臣为何一定要让信陵君魏将?”

    魏王点头默认。

    庞癝说道:“大王以为列国之人对信陵君的评价?”

    魏王眼露苦涩道:“寡人又怎能不知呢?外人都说寡人这位幼弟尊贤而重士、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等等不一而足。”

    庞癝道:“那大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信陵君既然是明智忠厚之人,又怎会不知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说句大不敬的话,只怕大王也觉得信陵君比大王贤而心生忌惮之心吧?”

    魏王苦笑道:“先生应该知道寡人心中的苦楚。寡人身为大魏君主,但无论名声还是旁的,竟然都比不上寡人的这个幼弟。现在无论其他六国还是魏国国内,人们只知道信陵君的大名而不知魏王是谁?寡人心中又怎能好受?”

第11章 一朝得所愿,志气万里长() 
庞癝听了魏王的话沉默了片刻,心中多少理解了魏王心中的苦恼。魏王身为一国之君,在其余六国人的地位竟然还不及信陵君,更何况这不只是六国之人如此认为,竟然连本国人也这么认为。

    别说此刻的魏王了,即便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手下且还是自己的亲弟弟,只怕这人的下场都不会很好。

    沉默片刻的庞癝开口道:“大王既然知道信陵君的名声,那就更不用担心信陵君会对大王有威胁了。须知如果信陵君这么做了的不就与自己多年树立起来的名声背道而驰了吗?”

    魏王道:“这是为何?现在的无忌已经让寡人有了忌惮之心,一旦无忌手中再中有了权柄的话,那他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行废立之事了吗?”

    庞癝听到这话却笑了:“大王也知道信陵君忠信的名声声名远播,乃是他的立世之本,那么如果信陵君这么做了的话那他还有什么理由称‘忠信’呢?只怕到时候信陵君的那些门客都会认为信陵君乃沽名钓誉之人而弃他而去,而没有了‘忠信’这样的立世之本,信陵君又如何会做对大王不利的事情呢?”

    这就好比后世西汉末年的王莽,开始就把自己树立成了仁义忠信之人,而这样的人一但篡位,所引起的后果就是身败名裂,人人唾弃,更不要说现在是比西汉末年更加重信义的战国时期了,虽然后世对王莽篡位有很多说法,但在这个年代就是大忌。

    于是庞癝便把王莽篡汉之事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魏王听来打消魏王的疑心。

    而后庞癝又道:“如此,信陵君一旦得到大王的信任,必定不会做不利魏国,不利大王的事情。且微臣窃以为如果信陵君如果执掌军队,那么即便是秦国也会因为忌惮信陵君而不敢进攻魏国,大王还在犹豫什么呢?”

    显然魏王已经被庞癝说服了:“好,寡人这就拜无忌为上将军,统边境军队前去救赵。”

    而后魏王又道:“以先生之才足可为一国之相,寡人欲拜先生为亚卿,还请先生不要推辞。”

    庞癝当然不会推辞,这也是他今日来此的目的,因而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虽然相较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官职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还是官、爵不分,卿、大夫都是爵位,同时也是官职。

    好在现在各诸侯国文臣、武将已经进行了区分,不像春秋时期出将入相那么混乱了。这还要从战国初期魏文侯改革开始说起。魏文侯之前,列国文武不分,各国大臣既掌民生又掌兵权,直到了魏文侯改革,设立相国位,又设立将军位,才使得文武开始区分开来。

    但这个现象虽有所改善,但官、爵之分还不是很明显。比如白起的大庶长即是爵位又是官位,直到后来白起因功大被封彻侯,但还是保留了大庶长的官位。而魏国的丞相之下的卿、大夫也是即是官位又是爵位。

    魏王今日心情颇为愉悦,喊来外面的魏无忌一同饮酒,而魏王旁边一直默默坐着的如姬见魏王高兴,便趁兴舞了一曲,惹得魏王大呼喝彩。

    在座的几人最高兴的只怕就是如姬这个史书上一笔带过的奇女子了。前世的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