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不行,就用粮食。毕竟,现在粮食才是城中最为值钱的。
不少世家也因此而心动了,虽然,他们依旧没有看明白夏桓在打着什么主意。
当然,他们也不担心其他地方会调来粮食。
开玩笑,这是他们既定的盘中肉,这是整个寿都附近世家的大联盟,就算楚皇想要调粮,也需要和他们的主家门周旋一阵。
等到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将手中的粮食,逐渐卖掉。将今年的损失,悉数赚回来。
等到朝堂的赈灾粮到了之后,估计,粮食的价格也就趋于平常了。
“喂,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难不成,生了一场病,把你的脑子烧坏了?”
大堂之下,淳于静气鼓鼓地看着夏桓。
城中虽然还谈不上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但是,距离揭不开锅,也不远了。
这个时候,夏桓非但不已他的身份强行压下粮价,反倒坐视粮价的升高。这和她曾经映象之中的夏桓,简直是天壤之别。
何况,淳于静虽然不从政,但是,身为一个医者,尤其是一个尽职的医者,同情心肯定是比别人要旺盛多的。
看着城中越来越多的百姓,拿着多少年积攒下来的钱财卖粮,她心中也是颇为不忍。
夏桓看了一眼淳于静,问道:“城中有饿死人吗?”
夏桓那毫不在意地语气,令淳于静不由得大为光火,指着夏桓便是一通大骂。
一旁,作为夏桓的从宫中带出来的人,几个宫卫也是看得面面相觑。
淳于静,他们是认识的。尤其是,这个小丫头,不仅医术高明,更是乐善好施,在坊中的时候,没少救人。
但凡是长秀军的人,对她都颇为尊敬。
更为关键的是,夏桓病重的时候,也是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夏桓。
甚至,一度军中还流传出夏桓与淳于静的一段风言风语。
所以,看着淳于静这般呵斥夏桓,这些宫卫也只是面面相觑,没有第一时间制止。
夏桓的性子,一向是不争的。所以,即便淳于静骂他,他也没怎么在意。
何况,淳于静的这点词汇,和后世的远距离,高杀伤力的喷子比起来,还不再一个档次之上。
因此,不论淳于静怎么说,夏桓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
或许是见夏桓没反应,骂累了的淳于静,干脆直接上前,一把夺过了夏桓手中的毛笔。
被夺走毛笔的夏桓,只能无奈地看着淳于静说道:“我不是让王言,去将那些揭不开锅的人带去了城北吗?每天做工拿粮,很公平,也很划算不是吗?”
没错,除了大肆收购商铺和商品之外,夏桓另外干的一件事,便是修缮河堤,渡口,新建工坊。
这些东西,若是放在平时,根本很难抽调出那么多的人力。
现在倒好,非但人力充足,代价也不高。还解决了不少人的吃饭问题。
在后世,这就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
当然,这个词,夏桓也没有犹豫,直接就拿来用了。
不过,夏桓不提还好,一提淳于静反倒更是生气了。
救济就救济,还要那些穷苦人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在她看来,这比起那些世家也没好多少。
这个时代,虽然没人真的关心民生,但是还是很重风评的。这样的方法,若是换个人,或许非但不会得到赞扬,反倒会被批评一顿,甚至丢官。
因为,当今盛行的几大学说之中,不论是黄老学派还是儒家,都是极其讲究德的。
也就是夏桓,身为皇子,根本不担心仕途。而且,这么做,也未必没有要打消太子和三皇子顾虑的意思。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就在虞猛等人离开五天之后,正如夏桓所预料的那般,粮价涨到了一千五百楚币一石。
即便如此,夏桓也是依旧不慌不忙地按着他的计划,平稳进行着。
那些世家现在已经顾不上夏桓了,城中的人,除了少部分依靠着夏桓的“以工代赈”过活之外,大部分,都开始疯狂地买粮了。
不过,越是如此,那些世家的人,越是不急。每天的粮食,也是经过他们联合精心讨论的。
又过了两日,陈昭明回来了。
刚一进县衙,陈昭明看夏桓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
“办好了?”夏桓轻轻一笑,问道。
“嗯。”陈昭明点点头,应道。
第49章 商战(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的时候,颍上的渡口边,一个个衣着褴褛的人,站在这里,不知等待着什么。
他们,大多都是城中或是城北过活不下去的人。
一部分,原本活得还算滋润,一部分,本就是劳苦的命。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在眼下这种情况之下,都只能默默地听人差遣。
他们已经有些绝望了,城中的粮食,一天比一天贵,他们的积蓄,已经差不多都快花完了。
若不是还有眼下这条活路,恐怕,他们都已经开始逃难了。
而今天,渡口上的人,明显比起以往要多上了许多。
但是,现在渡口的修缮已经完成,这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至于其他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想。因为,现在的颍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外来人会进入。
昨天夜里,王言便已经收到了夏桓的通知,要他今天带齐了足够的人手前来这里。
但是,王言的想法,也基本和这些人差不多。
不过,夏桓的命令,他不好违背。即便再不解,也依旧带着人,来了。
川流不息的颍水,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狂躁。
河水之上,行船也多了起来。然而,匆匆的行船们,打着一个个过去曾经无比熟悉的商号,却是一个都没有靠近颍上。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人群之中,不少人都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他们大多都是被王言一大早就被拉到了这里,甚至连朝食都还没吃呢。
等了一个多时辰,船是挺多的,但是却没有一个靠岸。这令他们,原本就不满的情绪又高涨了几分。
若不是因为,这几日来,王言包工头的身份,已经令他们有些顾忌,恐怕他们早就一哄而散了。
站在渡口边上,王言同样有些焦急了。
几次三番,都忍不住想要差遣人去问问夏桓,是否搞错了什么。
然而,对夏桓所怀的感激之心,又令他不想这样怀疑夏桓的决定。
所以,走来走去,王言也同样变得越来越焦躁了。
“有有船,貌似要靠岸了”
就在王言低着头,来回走动的时候,他的耳边,传来了一丝不敢置信的声音。
声音本就不大,在这吵杂又空旷的渡口边,若非王言耳力好,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够听得见。
闻言的王言,立刻抬起了头,向着水面之上望去。
果然,真如那人所说一般,从上游,顺流而下了一批船,隐约驶离了原本的航道,像是要靠岸的模样。
王言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但是,他却并未曾将这件事,告诉底下那些吵吵闹闹的人们。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点,王言心中还是清楚的。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是令王言的心中,更是火热起来。
要靠岸了!真的要靠岸了!
王言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船只。可是,那些船只之上,却是没有一个商号他是能认得出来的。
或者说,大多数连商号都没有。使用的,反倒是楚国官方的同行标志。
“有船来了!有船来了!”
人群之中,不知何人最先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顿时引来了一片哗然。
一个个虽然衣着褴褛,但却精壮的汉子们,伸直了脖子,向着水面之上望去。
不少人都看出来了,眼前的船只,大多使用着官标,顿时以为,乃是上游的府库调拨来了粮食。
一时间,人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轰!”
一些船只刚刚靠岸,放下了甲板,传来了一阵阵响声。
而这些响声,便像是比赛时的信号枪一般,刚一响,所有人就都不由自主地向着船只上涌去。
“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不是说颍上的渡口,已经没人了吗”船上,一个家丁模样的人,看着一个个两眼发红的壮汉们,不由得诧异地说道。
“管他呢,正好我们的人手还不够呢。快点找些人,将粮食拉到城中。晚了,别人别人捷足先登了。”
“知道了!”
先靠岸的,足足有七八只船。纷纷打着招呼,让底下的那些早已迫不及待的壮汉们,上船帮忙。
而这个时候,王言也是反映了过来。
立刻带着几个人,将那些壮汉给悉数拦了下来。
不理会身后的喊骂之声,王言,直接蹬蹬蹬地跑上了船。
“我乃是颍上君的手下,君上添为颍上令早已吩咐过,但凡运粮的,每石粮每里收三个楚币。”
王言站在船上,面不红,气不喘地说道。仿佛,一点也不意外一般。
一个看起来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不由得嗤笑道:“每石每里三个楚币,你怎么不去抢啊!”
“那没办法了,你们离开吧。”王言说着,便打算下船。
临走前,还不忘嘲讽地说道:“也不看看后面有多少人等着,我家主公乃是陛下嫡子,真当自己是谁了!”
那管事听闻,更是气得胡子乱颤。
眼看着王言走了下去,一旁一个看起来机灵的家丁,立刻凑到了那管事的耳边,轻声细语了几句。
原本还涨红着脸的管事一听,瞬间仿佛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冷静了下来。
趁着王言还没离开,立刻卖着笑,又将王言拉了回来。
如今城中粮价宛如天价,若是真被拦在了外面,家主非要扒了他的皮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