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易呵呵地笑了,又道:“我只是偶发奇想,既然先推动技术和工商,何不官制一同推进,做到平衡一致发展。”
“这又怎么说?”李慕白试探着问道。
李易淡然一笑,信心十足地道:“每项条例出台,先在一个州试行,效果不错的话,再向其他军州逐步推行。”
正说着话,李鸣和张荣到了门口,齐齐作揖道:“叔父,李学士。”
李易看李鸣来了,温和地笑道:“我家的大哥来了,快进来。”待李鸣和张荣小心翼翼地进来后,才问道:“这几日,看的怎样?”
李鸣作为李易血脉小辈,当先恭敬地道:“略有所得。”
李易眉头一挑,看了眼李慕白笑道:“说来听听。”
“蜀川富足,却是一隅之地,各军州制度很乱,若不进行改良,恐难以为续,更谈不上抗击虏人入侵,光复三京关陇。侄儿所见所闻,无不有要改之处。”李鸣恭恭敬敬地道:“叔父治蜀,当从民生开始。”
李易闻言心下暗喜,孺子可教,连李慕白也投向赞赏地目光,他之所以带着李鸣前来,就在于培养侄子的见识。
张荣却撇撇嘴,似乎对李鸣的说法不以为然,却被李易看到眼里,感兴趣地问道:“容哥似乎另有高论?”
张荣和李鸣交情最深,他也住在李易的府邸,似乎成了李鸣的伴读,这次出来自然也跟随,听到李易问他说话,当下也不怯场,朗声道:“邦国之道在于器利,如今蜀川富庶,可稳妥维持便是,当务之急应举兵北伐,拿下关陇。”
李易忍不住一阵大笑,道:“这小子不在军中历练,倒是被那群人给带坏了,还是庆哥实在。”
(本章完)
第632章 培养()
李慕白自然明白李易刻意培养小辈,当下笑道:“学士,大哥也是性情中人,有赤子之心,荣哥也是好见识,日后学士又多了位执政。”
李易点了点头,并不认为两府执政有多难,如今的两府都是血什么人啊!外战外行、内斗内行,颇有兴趣地道:“嗯,不过,不经军旅还算不上好男儿,那就把他们给大兄管管,也省的在我面前呱躁。”
李鸣早就厌倦枯燥的读书,向往雄壮绚烂的军旅生活,陈庆余加入羽林军立下战功回来,那身队将戎服让人羡慕不已,得到了李易的许可自然大喜过望,急忙道:“多谢叔父。”
张荣却有几分不甘心,他的志向很高远,并不愿意做那行伍之人,整个和那群粗人打交道,是有些自降身份,李易的决定又让他不好反驳。
李易脸色一本,沉声道:“去军中也不是让你过家家,要从效用做起,不得有任何的特殊待遇,要上战场拼命的。”
“叔父放心。”李鸣喜笑颜开,非常之满意,既然是向往军旅,平素里也跟那些背嵬军猛士学枪棒,自认为不是天下无敌,也算是少有对手了吧!
李易又看着张荣,温和地笑道:“荣哥的小身板子,能不能吃得了苦?”
李慕白眉头微挑,能看出来李易用了激将法,张荣神色并不高兴,分明对行伍不感兴趣,甚至有几分抵触,说实在的他并不欣赏这孩子。
张荣苦笑摇头,李易的话倒是让他不甘心,自己哪里不行了?读书说道理能甩李鸣几条街,非得要在军旅表现自我,上了战场又不能明道理。
李易并没有在意张荣态度,看向李鸣说道:“这几日,你夺取冶铁作坊看看,既然从军便做个帅才,天文地理,百工将作都要了然于心,不然只能是冲锋陷阵的武夫。”
“嗯,学士说的很有道理,不要认为冲锋陷阵就是军旅,那就大错特错了。”李慕白接过利益的话头,温声说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才是古今名将风范。甲仗更是要害。”
道理,李鸣自然是明白,他已经十七岁了,有很多事情看不太明白,却也能知道对错,书中也有对那些名将的抬爱。要说甲仗是将帅要害,这话说得半点不错,为帅者不知道自己的甲仗质量数目,不明白在怎样的环境中使用,那也别打仗了,更谈不上天文地理,直接回家种几亩田得了。
“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待三年回来,行冠礼请你们李世叔为你们加表字,还不快谢过世叔。”李易淡淡地说道。
先斩后奏,也不问李慕白同意不同意,李鸣和张荣二人同时行礼,他才翻个白眼苦笑道:“我又不是名宿大儒,你这不是寒颤我不是。”
李鸣和张荣却不那样想,李慕白是仅次于叶知秋的人,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在蜀川士人中名望极高,要是方国的话,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被他冠表字可是别人得不到的荣耀啊!
李易根本不吃那套,笑道:“那些酸儒,用他们作甚。”说着,目光又转向李鸣说道:“多去工坊看看。”
李鸣急忙点头,兴奋地道:“叔父放心,我这两天都泡在铁场,还准备选材按照叔父的刀,打把上好的直刀。”
李易一阵无语,敢情这小子看中他的直刀,正要利用机会,自个选一把神兵,不得不说时候选择的还恰当好处,自个对子侄管教严厉,他们没有机会搞“特殊化”待遇,来到蜀川最好的冶铁中心,要把好刀还是比较合理的。
“那好,就让秦风陪你去定制,务求使用便可,也算是你进入羽林军的护身神兵。”
“多谢叔父。”李鸣达到了目的,显得极为兴奋,向张荣投了个得意地目光。
张荣无奈地歪歪嘴,他对杀伐的直刀压根没性趣,反倒对文人佩戴的宝剑很上心,君子风度嘛!既然有机会搞把来玩玩也不错。
李易并未在意侄子的目光,面对李慕白笑道:“对了,前天说的,开办书院之事,不知子圭有何良策?”
李慕白不能不佩服李易,做事情永远那么有章法,一步步谨慎地前进,让旁人明明知道他想干什么,却又无法去指责。他无可奈何地笑道:“既然想要开办,那不是手到擒来。”
李易摇了摇头,正色道:“书院绝非朝夕能建立起来,无论是师生还是底蕴,都不能等闲视之。”
李慕白倒是承认李易所论,知名的书院并不在于大小,而是能否成为学术中心。
“也不知朝夕可以办成的,此事由我来亲自办理。”李易稍加沉吟,又道:“你就协助我办理此事,回到华阳县在城外物色风景秀丽的清雅之地。”话说到这里觉得两个小子不适宜待下去,挥了挥手道:“好了,你们下去吧!”
张荣听到办书院眼都直了,当下人最重读书,能够进入书院结交俊杰,对人生绝对是莫大的帮助,正想要提出留下却被下了逐客令,只能不甘心地和李鸣退下。
李慕白心里跟明镜一样,李易在刻意培养侄子,张荣和陈庆余则是文武左膀右臂,这三个小子可真幸运啊!不过,他并不太喜欢张荣,总觉得对方心机太重,待两人退了出去,才叹道:“你也不怕战场凶险。”
“不经历风雨岂能成才?要是风平浪静,恐怕连家业也守不住,活到那时候败的更惨。”李易不免摇了摇头,李鸣才智只能算中等,蜀川又是群狼环顾,自己也不知道能走到何种地步,男儿就算战死沙场又能怎样?总好过日后被人斩杀在帷帐中要好。
“我就说,你也该打算婚姻大事了。”李慕白摇了摇头,不想继续那么沉重的话题。
“呵呵,这个也快了,只是还要等些时候。”李易想想觉得尴尬,叶知秋和李慕白提了多次,他却拿不定主意,眼看再次提出是相当的难为情。
南玥、宫素素?要说南玥没有情谊,打死他也不会像银,何必放下争夺忠孝军常驻成@都府?只不过是表现的内敛而已。
(本章完)
第633章 何时最好?()
宫素素是炙热如火,虽说在城里的道观修行,却是隔三差五来到府邸陪伴许妙娘,态度相当的热情奔放。
两位美人心意,连许妙娘都能看出来,几次对他说要做出选择,却不能让别人空耗妙龄好年华,毕竟夫人只能是一个,侍妾又有些委屈了别人。
“行了,有些事你自己看得明白,为了人心聚散也应该早做决断。”李慕白的话等于催促李易,也等同断了李鸣的继承之路,毕竟亲子比侄子重要。
“平乐一地的冶铁便如此发达,我看夔州路也有大型铁矿,可以扩大开采,能够紧靠大江,充分利用水利,无论从人力上还是成本上,都有很大的推进。。。。。”李易明白人心聚散的意思,他的婚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人物,对他的事业有着极大影响,才转变了话题。
李慕白心下叹息不已,暗道李易的脑袋中,装的都是什么?真是妖孽。
在火井县呆了十余日,即将元旦,李易才回到成@都府华阳县,回来便与叶知秋商议自己的想法。
叶知秋听完李易就各项改良的法子,不禁笑道:“学士,还有几天便是元旦,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李易愕然,笑道:“是有点急了,但时不我待,这些年来我闲暇时的心得,全部都拿出来,让书吏们年后编撰归类,能用在书院的就用,各项法治条款,咱们再商议完善,寻军州试行。”
叶知秋无奈摇了摇头,道:“也罢,就随了学士意思办。不过,上次我提的事,学士可曾考虑?”
“什么事?”李易怔了怔神,有些不解地望着叶知秋。
叶知秋一阵无语,瞪着李易道:“如今,学士坐镇蜀川,居上游虎视京湖,结群山掌控关陇,人心所向、人心所在,唯缺阴阳调和,成龙凤祥泰方能固人心,成大业。”
李易心下明了,看来不说李慕白急了,连叶知秋也下了最后通牒,想想两位女子如何选择,实在让人伤脑筋啊!
叶知秋毫不介意李易神色变幻,却淡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