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可怕吗?只有身在其中的那些人才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作为秦军前指的最高官长,秦国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的白起自然清楚当前的局势。而让他更感吃力的,是被他成功困住的赵军。
相信熟读兵书战策的赵军主帅曾得高人指点,不仅对长途奔袭和闪电战耳熟能详,就算是原地防守也是极其给力。面对从四面八方冲杀而来的秦军主力,整个防御阵显得有条不紊却极具杀伤力。
秦军为此付出极大伤亡不说,一个月下来甚至连赵军防御阵的阵脚都没有碰到过。而赵军付出的伤亡,大多是因为他们组织精锐打算突防造成的。若是一直坚守不出,单凭其稳固异常的防阵就能慢慢把秦军耗个一干二净。
秦昭王可不管这些问题,他现在只想跟白起要结果。就在昨天夜里,已经是第八道务必尽快结束此战并力求全歼赵军的命令送至大凉山总指挥部。
若是说此时的白起不心烦,纯属是扯淡。好在心烦归心烦,深知心绝不能乱的他仍然稳扎稳打。秦军想要收全功,前提就是要保证被困赵军走不出去。若是某个防御阵地出现严重问题,可就不是谁想要的结果了。
正是出于对防御阵地的担心,白起这才坚持每天都要去视察一番。这么做倒不是他不放心各部将军的本事,而是为了首先为自己求个心安。
他现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应对秦王的第九道攻击命,那早已不是什么催战令而更象是第九道催命令!催着他以及全体秦军将士快点去死,也省得在这碍谁的眼!
为了应付秦王的催战令,白起在出营之前依然坚持回信说进攻的时机不成熟。至于何时才可以算是时机成熟,相信大王会很快看到的。
他不是不想解释强行进攻的秦军伤亡太大,因为在前面的军情奏折中已经提及多次。而最好的对被困赵军的作战方法,就是困死而不是杀死!这么做既可以达成全歼赵军之目的,同时还能有效保存秦军的实力。
你说凭着以逸待劳的战术不用,却非要采用强攻的手段上去自杀!唉!曾经的那个充满睿智无限的秦昭王!您到底去了哪儿!?
“大帅!再往前一里地,就是咱们的第二十兵团的驻地了。”
随着一句提醒将秦军主将的思绪打断,回过神来白起看看满目的群山云气缭绕。二十兵团!主将成季!听说他们那里打的十分辛苦,最近一直要兵将补充。就在昨天!又伤亡一千兵卒!
“走吧!让咱们看看去!”
“出发!”
就在众兵卒准备策马扬鞭之际,处在队伍中间的白起突然从战马上掉了下去。
第589章 明枪易躲()
射中武安君白起的利箭速度极快,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兵卒们直到发现白起一头栽下马,这才明白主将遇袭。纷纷驱马上前围住防止第二支箭出现的同时,负责掩护的兵卒随即朝可能释放出暗箭的方向射出成排的弩箭。。。
“报!大王!武安君中箭!武安君中箭!”
正在隔壁屋内的打坐养气的吕子首先听到外面传来的急报,一拍石炕几个纵跃冲出去。只见宦官领着一名战地联络官急匆匆赶来,忙跟着两个人的身后朝大殿冲去。
闻讯赶到的孙十三和李信显然也听到噩耗,暗自懊恼的同时跟着吕子进入大殿外面候旨。按照规矩,没有大王的宣召是不得擅自入内的。
吕子显然没有这个觐见禁忌,抬手示意气喘吁吁的联络官在门外稍等片刻。然后迈步进入大殿打算禀告此事,首先映入眼帘的竟然是点燃的灯火仍然释放着光明。显然一夜未眠的老秦王和衣而卧,燃烧的蜡烛不是响起细微噼啪声在安静的屋内清晰可闻。
自华夏大地烽火起至今,生活在黑暗时代的世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早已活过一甲子的秦昭王,此时已经六十六岁。这个年龄已经远远超过平均年龄并且还是倍数,对于世人而言已经属于奇迹。
吕子清晰地记得,就在昨天深夜告退之时,准备离开的他发现秦昭王又拿起摆在桌上的奏折批示。深知秦国不能这位大王的他当即请求大王要注意休息,要多多保重身体。可是得到的答复却是只看一小会儿,稍后就睡。没想到,这所谓的一小会儿竟然是一夜!
心急如火顿时噤声,唯恐再惊扰了谁的美梦。
看到满头银发在灯火的闪烁,心里万分的吕子不由地在心底长叹一声。大王若是生活在民间,现在现在早已是四世同堂的幸福人家。却因为非要生在帝王家,从此不敢再独善其身只能将此身献给国家。
打定主意要让大王再多睡一会儿的吕子忙抬手示意侍立的宫人千万不要出声喧哗,然后踮起脚尖想先退出去再说。至于外面出现的天塌迹象,也不差这点时间!
“吕爱卿!?院子外面在嚷嚷什么!?”
显然被吵醒的秦昭王坐起来,使劲伸个懒腰。起身坐在王座上,让宫人过来替他整理稍显散乱的发髻。既然身为堂堂的一国之君,这外表形象还是十分重要的!
自从齐国的王号称东帝以后,秦昭王便给自己弄了个西帝的封号。早已赢弱不堪的周室自然不会因为名号再去得罪这两位诸侯,干脆顺水推舟默认了此事。
既然有周天子的默许,帝王的称号自然而然就被世人划入正统。两个诸侯国的文臣武将从那时起也就改了尊称,开始不再称两位大帝为大王,而是大多改用陛下、君上等词汇。
吕子却一直没有这么做,仍然尊称国君为大王。不管是不是习惯成自然还是别的原因,反正秦昭王并未对此称谓提出过异议。
“大王!武安君出事了!在巡视途中遇刺!到现在生死未卜!”
一句话立即将哈欠给顶了回去,秦昭王张着嘴愣了半天。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军医官呢!你快去告诉他们!若是他们的白大帅伤重不治,就让他们全都跟着陪葬!”
白起对于秦军到底有多重要,早已不言而喻!
刚才听到白起的噩耗,吕子的心如油烹。对于此时的秦昭王而言,这位秦国战神的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而此时的上党包围战,更不能失去武安君白起的指挥!
吕子对此事的了解也只是个大概,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询问等着外面的那个白起军的联络官。“大王!武安君的联络官,正在殿外候旨。”
听到有联络官在外面,一刻也不想再等的秦昭王当即下令。“宣!宣!快宣!”
带着口谕吕子并未马上离开,因为听到刺客消息的他现在需要更加小心。当他看到联络官走进大殿,忙侧身给这位兵卒让出位置。左手有意无意地碰碰悬于腰间的将军佩剑,以便确定自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手保护大王的安全。
那一日,确认值日官的吕子发现这人所受致命伤与其他阵亡将士身上的伤势不同。当兵卒处在乱箭齐飞的环境之中,身体上所中箭支造成的伤势并无规矩可循。
所谓的箭阵,更多的是指通过密集发射来给对方造成压迫性杀伤。因为只要求射手确定射界范围,所以造成的伤害并不精确。其中不但是射手并未精确到某一特定目标,还因为他们的攻击是面攻击而不是点攻击。
而值日官所受的致命伤显然不是箭阵造成的,眉心处的伤口正好可以解释观察哨为何没有及时通知城中的守军发现赵军的测距箭。虽然这位阵亡的值日官身上另有几处箭伤,但根据伤口的分布便知并不能让其瞬间死亡。
也就是说,赵军箭阵在释放大量羽箭之前,这名当时在观察哨上值班的兵卒已经被暗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才导致壁垒城中的秦守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袭。
为了确定这个答案是不是与推断出来的相符,处事严谨的吕子这才把箭术高手李信叫来帮忙复查。随后的答案便具有了相当的权威性,毕竟这由箭术方面的专家论证并最终确认出来的。为让吕子听明白秦守军突然遇袭的原因,李信甚至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场景。
不论是战场还是民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吕子告诉李信对此事暂时保密。不为别的,只为我们可以与敌同时躲在暗处。若是将此事宣扬出去,处在明处的咱们可就被动了。
以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在吕子诸位兄弟共同努力下,西壁垒再没发生此类事件。没想到,百密一疏再次出现!躲在暗处的敌人还有另外一个目标,武安君白起!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持剑而立的吕子安静地站在殿内,此刻的他已经不敢再去相信任何一个突然出现的外人。在他看来,这已经不再是尽力而为的事情,而是必须要保证完成的历史使命!
第590章 秘密存在()
发现自己的辅政大臣紧张成这样,命前线联络官即刻返回驻地的秦昭王反倒为此纳了罕。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位吕爱卿从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不知今日为何如此!
原本还为武安君的事情忧心忡忡,此时竟然被好奇心给引岔了路。秦昭王看看满头大汗的吕郡守,好心提醒道:“如此失态,貌似有些不妥!爱卿,今天这是怎么了!?”
听到大王的询问,吕子也就不敢再隐瞒事实,迈步跪在殿中,把前段时间破案的经过大体讲述了一遍。根据查证,所有的迹象表明在赵军之中隐藏有江湖高手。具体人数,暂时不详。
这伙人并不擅长冲锋陷阵杀敌,之所以仍被留在军中听用是因为他们手上另有长处。说出来其实也没别的,就是精确至极的,暗杀!
别看秦昭王的文治武功早已闻名天下,却对吕子刚才所说的这种概念知之甚少。虽然也曾听说过许多关于杀手刺客的传闻,但那个都是指只在民间活动的秘密组织!
此时误区的产生,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