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魑酥剩缓笈删颖;て鹄矗苑浪呛鋈槐浣凇
李特自认一直以来的工作做得很到位,与当地人已经搞好了关系,于是坚决否定了李流的建议,认为应以德服人而不是强迫别人献诚。
很快,荆州大军来袭的消息传到了原住民的耳朵里,他们向李特归附本就是权宜之计,如今眼看有望驱逐外贼,于是纷纷做起了与难民部队交手的准备。
太城中的罗尚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了,连夜派出使者前往荆州援军的军营约定2月10日同时发起攻击,双方里应外合将李特一网打尽。
少城中的李特则仍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中,他在想自己的人加上成都的原住民,虽然不是正规的军队,但人数毕竟占了上风,而且主场做战,晋王朝那区区三万人的援军根本不必放在眼里,至于太城的罗尚早被打得服服帖帖,更加不用理会。
2月10日如期而至,罗尚大张旗鼓地从太城杀了出来,李特信心满满地率领着自己的杂牌军应战,不想才刚接触,后方的原住民已和荆州兵团联合起来,对难民集团实施了毁灭性打击。李特的部队冷不防地挨这一招,瞬间被冲散,李特连同李辅、李远都被斩首,人头被送往洛阳,尸体也遭焚毁。
经过一番混战,李流和李特的儿子李雄等人有幸脱逃,带着残余部队退到赤祖。然而那里也不安全,罗尚在成都重整之后便派人前往追击,赤祖的原住民也聚众配合一起攻击李流,但李流等人正是满腔仇恨,愤怒之下多勇兵,竟然将罗尚的军队击退,并一路追回成都。
然而成都毕竟已被晋王朝的政府军占领,李流等人虽一鼓作气杀个回马枪,现实仍是残酷的,他们不得不重新退守。
当李流清点完部众的人数,心一下就凉了大半截,经过此番厮杀,所剩不过十之二三,尤其是族人领袖李特和其他许多担任要职的人都丢了性命,现在内部群龙无首,外部又有强敌环伺,只怕很难过去这道坎了。
一个人的意志总有极限,李流此时的状态已然逼近自己的极限,看着手下的老弱病残,这位55岁的氐人领袖终于不堪重负,决定向晋王朝投降。
本年5月,李流派出他的儿子李世跟李含的儿子李胡,两人一起到了孙阜的大营充当人质,然后与对方协商归降的条件。
李特的儿子李雄有心劝阻,但已无法挽回,只得游说仅存的部众,投降注定是死路一条,没有人会宽恕伤害自己兄弟姐妹的仇人,虽然路途艰辛,但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有希望活下去,而一旦摆脱了目前的困局,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这么划算的尝试为何不做呢。
乡亲们已到了绝路,互相合计一番,既然左右都是死,决心跟着李雄继续反抗到底,搞不好就真的像李雄说的那样迎来春天了。
事实证明李雄的决定是对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激发了洪荒之力反败为胜,而是荆州的督导官宗岱在这关键的时候居然病死了,荆州兵团没了领导瞬间失去战斗力,不久就由孙阜带领着军队原路返回。
李雄的运气是不错的,如果宗岱没死,荆州兵团势必要将造反的氐人屠杀干净。
苦恼的李流听说李雄获胜的消息,心情尤其复杂,既为族人们高兴,但也觉愧疚难当,不久就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从此之后,李雄正式接管了益州的氐人部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走上了顺畅的道路,一没地盘二没人手的情况下,要想在益州立足,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接下一年多的时间,李雄一面收揽人心,一面谨慎地吞食晋王朝的领地,虽然进程缓慢,但这样的持久战反而使氐人部众越发壮大,反观成都的罗尚,从最开始的优势,到后来放纵轻敌,最终被一点点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益州的居民多数过惯了安逸的日子,与秦州颠沛流离赶来求生活的氐人相比,战斗力差了一大截,经过多次的交锋,无奈向四面八方逃窜,把许多良田设施留给了李雄。
而成都的罗尚一直采取守势,粮草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李雄机智地派人将成都的粮道切断,很快罗尚便弃城而逃。
到了304年上半年,李雄基本上已在成都立足,既无外敌侵扰,也无粮食之忧,于是在部下将领的催促下,于本年10月正式登基称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废除晋王朝的各项法令,而只约法七章,任命叔叔李骧为皇家师傅、哥哥李始为太保、李离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李云为宰相、李璜为最高监察长、李国为太宰、阎式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阎式这个从一开始就帮助李家兄弟的汉人,眼光确实够毒辣,似乎在几年前就预见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如今他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从这一年开始,十六国时代就正式掀开了序幕,李雄建立的成汉王朝则成了五胡乱华的第一个异族政权。
蛮族人张昌也曾做过类似的尝试,但他运气差了些,白白成了晋王朝的将领们用来提升技能威望的工具。
这要从303年正月8日的壬午诏书说起。
(本章完)
第28章 张昌之乱()
在荆州大军前往益州讨伐李特之前,州政府接到朝廷的诏书要征集民兵先行出动,这份诏书就是303年发布的壬午诏书,而此次征集的民兵统称为壬午兵。蛮人张昌就是壬午兵的一员。
张昌曾在政府担当过小吏,只是后来因为思想太过偏激而被停职,平时比较孤僻,动辄谈论权谋大计,不拘小节,在旁人眼里是很奇怪的存在。
等到民众极不情愿地被催促长途跋涉去益州拼命,张昌终于兴奋起来,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时荆州军区的司令长官是新野王司马歆,他待人严苛,刚愎自用,不听属下的建议而执意下令强迫壬午兵一刻都不能耽误向益州开拔,在任何一个地方逗留三天以上的,县长免职,逗留五天以上的,郡长免职。于是郡县政府的领导纷纷亲自上阵催促民兵动身,遇到胆敢反抗的往往不顾法律条令就地诛杀。
这样一来,民兵们更加怨声载道,虽然勉强上路,但中途逃跑的数不胜数,而逃跑的人多数不能回家只能留在当地作强盗,碰巧江夏郡粮食丰收,留在当地的人多达数千。
张昌也踌躇满志地加入到强盗的行列,但他觉悟更高,不安于只是被动地过活,而是鼓动同伴起来反抗,只有真正地当家作主,才能永远地远离这种逃亡的生活。
人们内心深处总是有着反抗的冲动,之所以在平时很平静,只是缺乏必要的刺激和引导。张昌的鼓动在此时此地显得异常有效,不但逃兵役的强盗前来投奔,就连周围逃荒的难民也一起聚拢过来。
这帮人多积攒着浓浓的怨气,一旦爆发瞬间不可收拾,将领队的官员杀掉之后开始沿途更加疯狂的抢劫,变得比益州的氐人更加残暴。
司马歆听说民兵发生祸乱,顿时怒不可遏,连下十几道命令让手下的官兵前往镇压。但张昌等人已然不受控制,接连打败司马歆的军队,很快占领了江夏,并制造谣言,声称当地会有圣人出现。
山都县的小吏丘沈曾和张昌共事,稀里糊涂地成了这个传说中的“圣人”,张昌把他改名为刘尼,然后对外宣称他是汉王朝的皇族后裔,于是众人便把刘尼(也就是丘沈)迎立为帝,张昌则自封相国,假造了凤凰、玉玺等祥瑞,改年号为神凤,一切仪式规矩全都依照汉王朝的旧例。
虽说成立了新政权,但毕竟多数人只是一时冲动,真要抛弃自己的家人跟着所谓的圣人造反,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太不理智了。
张昌也清楚这一点,为了让大家对自己死心塌地,便又开始在各地散布谣言,说是长江淮南一带全都出现叛乱,朝廷准备出动大军将参与的人一律处死。
这样一来,民众自觉没了退路,便完完全全地投身到张昌的“事业”当中,而且队伍越发壮大,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已有三万多人的规模。为了区分敌我,张昌让大家全都戴上红帽子,用马尾巴当作假胡须,一时间红帽子所向披靡,将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
司马歆眼见局势凶险,紧急上书朝廷,请求派兵前来援助。
洛阳的司马乂担心司马颖和司马歆联合起来策划阴谋,于是不想派兵,但因张昌的势力越来越大,无奈之下任命骑兵指挥官刘乔为豫州督导官、宁朔将军刘弘为荆州督导官,命两人率军火速前往江夏郡平乱,另派雍州督导官刘沈作为主力军前往支援。
河间王司马颙也被要求派出兵力,但他正对洛阳虎视眈眈,拒绝出兵,甚至把刘沈的军队强行扣押在蓝田关。
于是本来浩浩荡荡的政府军最后只剩下刘乔和刘弘两支,但所幸都很有战斗力,与主动出战的张昌在第一回合就大获全胜。
张昌首战失利,便把枪头转向了樊城的司马歆。司马歆本是火爆脾气,听到张昌来犯的消息,二话不说就亲自出门迎战,结果军队被冲散,然后勇敢地成为第一个死在变民手里的王爷,人头被高高悬挂在刘尼的旗帜上面。
司马歆一死,宁朔将军刘弘补了他的缺,升为镇南将军和荆州军区的司令长官。
刘弘本年已是67岁高龄,早年间与司马炎关系很好,仕途自然也很顺畅,在朝廷很有威望,曾担任过名臣羊祜的军事参议官。升职之后,他首先做了一番人事调动然后驻守襄阳,提拔了南蛮保安司马部的秘书长陶侃为大营总指挥官、军事参议官蒯恒为民兵大营指挥官、营门官皮初为总指挥,这三个人在与张昌交战时表现英勇,而且很有谋略,顺理成章地成了刘弘的得力助手。其中陶侃是晋王朝不可多得的名将,日后将会接替刘弘的职务大展雄风。
张昌在接连打败荆州军团之后,终于盯上了襄阳的刘弘,但经过几番尝试却都无功而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