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有废弃此礼,看样子还不想让步。”
“你打算怎么办?”曹操冷冷的看着曹冲。
曹冲想了想说道:“我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给颜色给他看?什么意思?”曹操有些不解的看着曹冲,曹冲一愣,这才明白问来,解释道:“就是给点厉害给他看看,让他知道点进退。”
“又是什么怪辞儿。”曹操扑哧一声笑了,接着问道:“和亲这件事怎么办?”
“不理他。”曹冲不以为然:“要和亲可以,让鲜卑人把女人送到我大汉来和亲,否则免谈。”
“哼哼。”曹操抚着胡须笑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可别把我的乖孙女嫁到那破地方去。”
“喏。”曹冲连忙躬身答应,他转身要走,曹操又叫住了他,伸出手挠着眉梢说道:“刚才天子派人来下诏,要我和你进宫商议嘉奖辽东之战的功臣,你有什么看法,赵云、徐庶该怎么赏?”
曹冲犹豫了一下,点头笑道:“他们在那个时候果断出击,对迅速平定辽东有重要作用,受嘉奖也是应当的,我倒希望天子不要太薄了他们。”
曹操有些意外的看着曹冲,愣了片刻,笑了,他想了想又说道:“既然你也这么想,我倒也不反对,子桓是镇东将军,他打赢了这仗,自然也要赏他,你看又当如何?”
曹冲为难的挠了挠头,对曹丕的封赏确实让他有些为难,以他的立场,当然不封才好呢,但是他毕竟立了功,不赏是不可能的,而如何封赏,却着实是个问题。曹操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但是他不说出来,反而来问他,这让他不太好回答。他细细的考虑了一阵,才缓缓说道:“父亲,我觉得子桓或许为政更好一点,打仗恐怕不是他的长项。再说了,辽东一平,除了北疆的鲜卑人,也没什么仗好打了。子文在代郡,左将军又在雁门,张辽在五原,鲜卑人翻不了天的。”
曹操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不满的说道:“我本来也是这么想,我退下来,大将军自然是要你来接替的,丞相这个位置吗,我就想交给子桓。”曹操说着,瞟了一眼曹冲,见曹冲没有什么意外的神色,又接着说道:“他搞那个九品官人法,把那些世家的心都给勾去了,连崔季珪(崔琰)都支持他,有这么多人支持,做个丞相应该还是可以的。偏偏他觉得自己打仗有天赋,一门心思的想带兵,我听他那意思,如果和亲不能成,他还要带兵西向,参与鲜卑之战。”
曹冲皱起了眉头,曹操说的事他知道一些。曹操年纪大了,准备立嗣,在他和曹丕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向邺城的官员征求意见,让他们私下里上书,谈谈自己的意见,结果崔琰上书是上了,可是却是露板,也就是上公开信,明言支持曹丕,理由很冠冕堂皇,曹丕是嫡长子,又一直表现不错,没有道理废长立幼。曹操虽然表面上不好说什么,其实很恼火,对崔琰这一做法意见很大。
其实说起来,曹操对崔琰的意见还要追述到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曹操刚刚拿下冀州的时候,拿着冀州的户口帐本欣喜若狂,一个冀州就有几百万人,可征调的丁壮接近三十万人,当时就开心得脱口而出,结果碰了时任别驾从事的崔琰一个硬钉子,差点下不了台。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些年崔琰一直表现不错,曹操也把这件事慢慢的淡忘了,但露板这个事情一起,曹操又想起当年的那件事,这心情就颇不愉快。
但是崔琰不能乱动,这个人名望太高,不仅是他和毛玠主持选官很多年,提拔了不少人,更重要的是他崔家在冀州清河举足轻重,他本人还是郑玄的学生,同门极多,在世家中的影响很大。跟他有关系的官员能占到邺城丞相府的一大半,而牵连的更是遍及大汉。如果他没有明说,这事情还能装糊涂,他露板了,就不能不面对,如果要立曹冲,曹操就要一个能让大家信服的理由。
这等于把曹**上了绝路,曹操很恼火。
曹冲挠了挠头,苦笑着说道:“他如果一定要去打仗,就让他去吧,有前将军和赵云、张休他们帮着,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辽东不是也打下来了吗。何况还有子文他们呢。”
“唉,你啊……”曹操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指了指曹冲,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曹冲尴尬的笑了笑,正要说话,外面有人来报,皇后来懿旨了。
“又是要我们进宫的。”曹操撇了撇,怏怏的起身接旨。果不其然,皇后曹节知道了他们父子借口礼仪的事不进宫之后,特地派人来请,现在天子也准免了你们不受这个规矩约束,天子下诏,皇后下旨,你们也该给点面子了,进宫去一趟吧。皇后说得很委婉,你们不来,我这个做女儿的也不好来拜年,眼看着年都要过了,总得让我见见父亲、母亲,拜个年吧。
天子的面子可以不给,皇后的面子不能不给,你曹家人都不把皇后当回事,还有谁会把皇后当回事?曹操无奈,带着曹丕、曹冲、曹植弟兄和几个夫人进宫拜年。天子大喜,在宫里摆了御宴招待。曹操上一次见天子还是二十年前的事,那时候天子还是个小孩子,又刚从九死一生的逃难日子里刚刚还过魂来,看到谁都是一副惶惶不安的样子。这次再见,天子已经人到中年,言行举止之间透出了沉稳,自然的有一丝皇家风范,也不由得曹操感慨不已。
曹操见驾不拜,曹冲等人不行,在天子皇后面前三跪九叩,行足了大礼。天子很和蔼,拉着他们说说笑笑,对曹操也给足了面子,开口丞相,闭口大将军,一家人相处甚欢。
酒宴过后,皇后带着夫人们去后宫,曹家父子四人和天子相对而坐。天子喝了点小酒,脸上有些泛红,倒和脸上还有掌印的曹丕相映成趣。请来相陪的张昭、韩嵩等人也坐到了天子的背后,金祎、魏讽这些官职低的小字辈则安静的站在一旁,打量着难得一见的大将军。
天子和蔼之中透着对曹操的恭敬,他温和的笑着:“大将军,这次请你们来,除了新年相贺之外,还有要事相商,其一便是十五为骠骑将军贺功的阅兵大典,当然了,现在还要加上镇东将军的辽东大捷——可惜辽东的俘虏来不及到许县来。这件事是我朝自中平以来难得一见的盛事,不仅百官到场,还有属国的使者,不能马虎,还望诸位爱卿到时候为朕撑起这个场面。今天的盛世都是大将军父子的功劳,少了你们,再大的大典也没了味道啊。”
曹操微微的点了点头:“谢陛下恩典,臣父子届时一定出场,为陛下壮壮声威。”
“呵呵呵……”天子轻声的笑了,向曹操躬了躬身子,表示谢意,又接着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辽东大捷的封赏。镇东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准备了半年多,一旦发动,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辽东的战事,颇得大将军用兵心法,真是将门虎子。朕想和大将军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封赏他们才合适。”
曹操假模假式的谦虚了一句:“封赏功臣,乃是陛下之权,臣虽忝为大将军、丞相,焉敢越殂代疱,妄发议论?再者,曹丕乃是臣子,臣更当避嫌才对。”
“大将军,陛下与大将军既有君臣之义,又有翁婿之亲,有事与大将军商议,也是对大将军信任所至,大将军就不必推辞了吧。”张昭笑着打了个圆场。
“张公所言甚是,大将军不必推辞。”天子笑眯眯的。
“既然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曹操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说道:“臣观纪功表,涿郡太守赵云、长史徐庶为首功,臣以为,赵云善用兵,又熟悉胡人之事,可升为度辽将军。徐庶治民有方,可接替赵云为涿郡太守。”
天子点了点头:“大将军所言甚是,我观赵云用兵也胜于治民,为度辽将军正是合适。徐庶在徐州时尚未知名,到了涿郡之后,倒是展现了其理政的能力,升为涿郡太守,也正是合适。不知骠骑将军、镇东将军以为如何?”
曹冲哪能不满意,曹操这么一安排,比原先他预计的还要好,不仅涿郡没丢,反而多了一个度辽营,赵云手下的人马可以增加至万人,对自己当然是个好事。他笑了笑,躬身应道:“全由陛下和大将军定夺,臣无异议。”
曹丕倒是愣了一下,随即也笑道:“臣附议。”
天子笑了:“大将军果然深谙军事,慧眼识人,封赏得极为妥当。大将军,还是先说说镇东将军的封赏吧,他本当是第一功臣的,是他自己谦让,立赵云为第一功。”
曹操抚着胡须看了一眼有些紧张的曹丕,淡淡的笑了:“陛下,所谓知子莫若父,曹丕略有文采,为政也中规中矩,对于用兵,虽无大错,却也没有什么天赋,臣以为他在辽东之战中有筹划组织之功,无临场指挥之能,如果他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离开青州,臣以为以他的禀性,大概不能抓住这个战面,一战而定辽东。”
曹丕脸色一白,低头不语,天子好奇的看着这两父子,不知道曹操在玩什么把戏,看样子曹操似乎不太愿意让曹丕再掌兵权去打仗似的。
曹操接着说道:“臣以为,辽东之战,临场指挥之功当以长史张承为第一,臣请先赏张承。”
“哦?”天子笑了,回头看了一眼很意外的张昭:“你说的就是张公的长子张承吧?”
“正是。”曹操微笑着说道:“张承虽是儒生,但临机果断,布局得当,颇有干才,臣以为,辽东虽定,但还需要这样的干才坐镇,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臣请封张承为辽东太守。”
一言既出,四座皆惊。张承虽然有才,在这一战中的作用也有目共睹,可是一下子成为两千石的辽东太守,这升官的速度也太快了些。虽然大汉时常有起家为两千石的先例,可是毕竟不多,曹操这个建议,实在是让大家都有些意外,张昭首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