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瞬攀墙肽诟蟮淖詈萌搜 R残碛Ω谜腋龌岫土兑环菔阑顾院笥谢峤肽诟蟆�

    听完虞世基的奏疏后,同乐的心情有所好转,接着让杜衡读突忽战区传来的统报。这份统报是张锐返回乌孙,整个战役全部结束以后突忽战区所统计的一个战后总结报告。

    当同乐听到,本次战役一共斩杀突忽军七万余人,俘获一万余人,击毙突忽将官七人,生擒将官一人时,轻拍了一下几案,心中痛快之极。

    统报也报告了己方的损失,当同乐听说有两万余人战死,三万余人受伤,还有西海州的数千守军下落不明时,又是怒火上窜。死了的人要安抚,受伤的人有的要运回,这些哪样不需要花钱?

    一想到又要花钱,同乐又开始烦躁起来。国库没有余钱,自己的老底也快被掏空,现在哪儿去找钱?前些时日,听说内阁正在商议解决此事。不过战事一起,又搁下来了,也许应该叫三公前来问问此事的结果。

    同乐正在烦恼之时,暖阁外又走进一个面目俊秀的太监,低声说道:“启禀陛下,三公正在御书房外等候见驾。”同乐看看挂钟,已经是上午十点,不知不觉已经这个时候了,同乐立刻起身道:“起驾!”

    出了长乐宫,春日的阳光普照大地。长乐、未央、明光、长信等诸宫,在蓝天碧云下,显得异常宏伟壮观。皆殿宇池沼楼台林苑相属,各宫宇楼台之间阁道相连,若长桥飞虹互相通达。

    同乐坐在步辇上,由二十个太监抬着在长乐宫与长信宫之间的飞桥上通行。一群从建章宫放出的鹁鸽带着响哨,在空中划过,向着明光宫飞去。在太阳光的反射下,飞桥下的各处白玉雕栏、古铜飞鹤和鎏金铜鼎发出刺眼的光芒。同乐闭上了双眼,暖洋洋的阳光晒得他觉得浑身舒畅,不久他便沉沉地睡去。

    到达御书房时,杜衡发现同乐已经睡着,左右为难,不叫醒同乐吧,待他醒来后必是一顿责骂;叫醒同乐吧,又于心不忍。他知道同乐每日废寝忘食为国事操劳,睡眠严重不足,御医已是多次交待自己要尽量劝同乐多休息。现在同乐好不容易睡着了,自己怎能将他叫醒?

    正在杜衡为难之时,站在书房外的三公见到这个情景。太尉悄声对杜衡道:“陛下整日劳累,少府还是让陛下多休息一会儿,我等在这里等着就行了。”

    杜衡还没有回话,同乐睁开了双眼说道:“朕还没有睡着,有什么事儿进来回吧。”同乐下了步辇,不理会正在下跪的三公,快步走进了书房。三公起身后对视一番,才躬身进入书房。

第103章 募捐() 
第五十一章募捐

    同乐待三公行过常朝礼后,才懒懒地说了声:“众卿免礼!”“谢陛下!”三人起身,垂手站立。同乐问道:“众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太尉躬身回答:“启禀陛下,西部战区今日传来的统报,陛下想必已经看过。如今整个战役已经全部结束,前方的将士也应该受到嘉奖。内阁前日奏请陛下的几份嘉奖表章,不知陛下可否恩准?”

    同乐心里暗暗得意,最终还是你们先沉不住气了,知道前方的将士安抚奖赏的事情不能拖延,这才来求我。今日你们也得做些让步,答应我撤换韩擒的要求才行。

    “赏赐有功将士之事也无不妥之处。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千古定理。众卿难道认为这次的赏罚公正吗?”

    太尉等人一听同乐话中有话,都心领神会,这不明摆着吗,皇上还在计较内阁没有通过他提议的撤换韩擒的决定。太尉耐心地解释:“陛下,微臣认为,这次突忽人夺得西海州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怪韩擒。其一,我监察部,特别是督察处没有及时取得突忽人集中农兵的情报,直接导致韩擒在整个战局的把握上出现偏差,在判断突忽人的攻击目标上出现失误;其二,韩擒麾下只有十五万人马,调配时难以同时兼顾东西两个方向。所以,西海州的失守不能单单归咎于韩擒的指挥失误。微臣恳请陛下明察。”

    高颖也奏道:“陛下,这次西海州的丢失与微臣的失职有关,微臣已经上过自请处罚的表章。微臣认为,要追究责任,应该先从臣以及都察院参议虞世基开始,如此才是赏罚公正。”

    独孤信也颤巍巍地说道:“陛下,老臣也是这个意思。西海州久悬于外,不剿灭突忽叛匪,难保其长治久安。现今不是帝国的军队不够,而是开拔军费不足,所以叛匪一时难以剿灭。臣等前时一直在商议解决军费的问题,待军费解决后,剿灭叛匪不在话下。”

    “这么说,你们商议的已经有些眉目了?”同乐急切地问道。

    “回陛下,具体细节还需商议。”

    同乐一听又不乐意了,沉下脸来。内阁商议解决军费是从去年年底时就已经开始进行。那时同乐就接到太尉上的奏章,建议以募集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筹集军费,同乐听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汉帝国虽然国库空虚,但是国民殷实富足。大汉帝国在老州实行了几百年的轻徭薄赋的养民政策,哪家没有一些积蓄?帝国的富商人数也不少,有的富商的家财甚至还超过了自己内库鼎盛时期的财产数额。如果全国的民众,特别是富商们为国家捐献一些家财,缺乏军费的问题可迎刃而解。

    但同乐担心这种办法达不到预期效果,担忧募捐失败。曾经自己的太傅宇文护任丞相时也搞过一次募捐,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当年募捐令一颁布,全国一片哗然。绝大多数平民都不相信帝国国库真的空虚到需要向老百姓伸手的地步,他们怀疑这是帝国在变相增加赋税。

    人们不敢说皇帝贪婪,矛头直指宇文护,说他是汉帝国开国以来最大的贪官,也违背了圣祖所定的老州永不加赋的祖制,应按四大重罪处置。众口铄金,当时内阁见势不妙,立即又下达了募捐令的补充说明。声称这次募捐是自愿行为,国家不会强迫任何一个人。

    此令颁布后,才略微缓解了舆论的压力。不过举国上下自愿捐款的人寥寥无几,各大家族要么捐献少量钱币装装样子,要么阳奉阴违,拖延不捐。有钱有势的大家族对帝国捐款的号召都不上心,平民百姓就更不愿意破财了,好一点的往募集箱内丢上一两个小钱,而大多数人见到募集箱远远的就绕道走。

    在募捐的时日里,那些口中时常说自己的生命都是帝国的人,这时全不见了踪影,也不知道躲到何处。名扬一方的学者们、文豪们,这时不是继续在家中研究着深奥的学问,就是留恋于烟花之地听小曲作艳词,或者纵情于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没见一人挺身而出,响应朝廷的号召。

    众多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平日舍得一掷千金币召名妓作陪,募捐时却连一个铜板也不愿意出。还是有一些来捐款的商人,但他们往募集箱内投上十几枚金币,就滔滔不绝地标榜自己精忠爱国:“吾等可是爱国商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吾等岂能置之度外?这些钱是多年以来的积蓄,现在尽数捐献给朝廷,一表忠君爱国之情。”

    在募捐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在校的青年学子和部分从军士兵的家庭。帝国各地在校学子们积极响应号召,宁愿整月啃干饼硬馍充饥,也要将自己为数不多的月钱捐献出来。部分家庭因家中子弟在军队服役,也自愿将家中大半积蓄捐出。

    只靠少数人的捐款,远远不够庞大的军费所需。募捐活动历时半年,所募资金不足百万金币,宇文护得知这一结果,气得差点儿吐血。恶名也背了,但军费还差一长截没有得到解决,一怒之下便停止募捐活动。

    有了前车之鉴,同乐对这次的募捐行动,也是持怀疑态度。

    “将你们的想法说来听听?”同乐问太尉。

    太尉恭敬地回答:“微臣以为,应先从朝中的大臣手中募集资金,只有朝廷的官员们都做出了表率,才能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老百姓或多或少会捐献些。微臣现在就表态,愿意捐出一半家产共计九万金币充当军费。内阁已经议过,其他大臣们也都愿意带头捐献。据统计,各位基本上都能捐献出数万金币。”

    同乐大喜。内阁有如此精忠为国的思想,真是帝国之大幸啊!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次募捐多半能成!这时,同乐也基本放弃了与内阁顶着干的想法。他眉目舒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用缓和的语气道:“众卿心存国家社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都能挺身而出,捐献自己的半数家产,实属难得。朕感甚慰!朕会记得众卿的所作所为,日后定当重重地褒奖!”

    三公连声说:“这是臣等的本分,不敢称功。”

    同乐点点头接着又问:“既然如此决定,为何一直不下募捐令?”

    太尉道:“目前没有下达募捐令,是因为还有一事未能统一看法,尚在商讨。”

    “是何事?”同乐感兴趣地问。

    “陛下,前次老丞相募捐失败,微臣常常反思。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朝廷没有做好宣传。想我大汉帝国自圣祖中兴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国强民富,府库充实。第一次剿灭突忽叛匪致使国库空虚,朝廷未公开宣讲过,所以国内大多数百姓们不知道朝廷现状。所以,臣认为此次募捐令下达前,应该在国内进行大量的宣传,让国民都知道,都了解朝廷的现状和国库空虚的原因。只有这样做,才不至于重蹈覆辙。”

    “杨卿说得不错,是这个道理,那么就照做吧。”同乐听后深有感触。

    数百年来,过惯太平安宁永不加赋日子的国民,对轻徭薄赋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轻税赋是理所应当的事。他们从来也没仔细想过,如果不是依靠从新州取得大量赋税,单凭从老州征收的微薄的赋税哪能养得起庞大的军队和数量众多的朝廷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