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走”德芳有些晃神的回答,然后走到最后的坟冢前拿起泥土“不封好坟冢,本王不会离开。”
家俊看看德芳,然后紧闭了下双眼,仰头望着天,默默说道“太祖皇帝,请您保佑王爷,末将愿舍命,但求王爷能脱困回京。”
“将军”崇明问道“怎么办?难道。。。难道真的要咱们这三十多人对抗数万辽军吗?”
家俊挥手让其他人马上去封坟,然后拉着崇明走到一边说道“崇明,一旦辽军到了这里,咱们绝无生还的可能,但王爷决不能有事,方才那批人必然是辽军的先遣小队,但现在看到跑回的兵卒,知道这里一定有事,探兵说他们已在整兵,用不了多久就会挥军而来,崇明,一会我会把王爷打晕,你和尚恩立刻带着王爷去最临近的城镇暂避。”
“那宋将军您呢?”
“我带其他人守在这里,能抵挡片刻也好。”
“那是自寻死路啊”
“那也比都死在这里好,至少。。。王爷还活着,记住,王爷决不能有事。”
“将军!”
“就这样吧”家俊走向德芳,先帮着弄好坟冢,德芳把军旗插在石碑旁。
探兵又返“王爷!辽军直奔此处!”
家俊看看德芳,对探兵道“再探”
德芳并不回应,而是命人点上火堆,拿出圣旨缓缓说道“众位将士,这是陛下慰劳各位的圣旨。。。但。。。本王来晚了。。。”
“乡土埋身骨,皇旨慰忠魂”德芳将圣旨放于火中“死亡磨灭不了功勋,大宋的百姓会永远记得你们。”
王府众人随德芳叩拜之后已然准备要迎敌了,德芳站在队前,手握着刀柄,家俊慢慢错身到德芳身后,刚要举手打晕他,此时探兵快马赶回“王爷!王爷!辽军退了!退了!”
“退了。。。”德芳一时没缓过神“什么退了。。。怎么可能。。。”
350。第十三章 第五节 亵裤绣恩爱 岐沟关逆转(9)()
家俊拉过探兵“把话说清楚,辽兵怎么会退?难道有我大宋援兵吗?”
“不是,将军,方才辽军去了一个传令官,辽将看后喊了几声便带着大军北撤了,小的还守了一会,辽军确是走远了。”
“再探再探”家俊召过另外几个人“你们一起去,一定要看清楚。”
“是!”
原来辽帝耶律隆绪和萧太后返回了上京,登上元和殿,犒赏击败宋军的将领,封耶律休哥为宋王,蒲领、寿宁、满努宁以及其他将领也得到厚赏,耶律休哥请求辽帝准许他率军乘胜南侵宋朝,将宋朝击退到黄河南,并以此为界,但萧太后没有同意,下令各路军返回驻地,谨防宋军他路军攻入辽境。
所以这支数万人的骑军才要对岐沟关进军,就被赶来传令的官员宣回,德芳一行这才脱险,但德芳和家俊尚不知道这一点,只是辽军的莫名撤退他们有些不明所以,家俊也不敢耽搁,力劝德芳返京,德芳也担心数万骑兵去而复返,于是同意回京复命,途中,米信派出的小队找到了德芳,护送他与几位将军一同返回京师。
而此时京中,武胜节度使、兼侍中赵普写了奏折给太宗,大意为自朝廷北征,数百万户要负担沉重军费,几十个州停止耕作,这就好比以明珠弹鸟雀一般,失多得少,再有月余,夏过秋至,边关寒气加重,中原兵将不适寒冷,而北方的辽军确是战力强盛,我军远征数月,兵将疲累,望太宗尽快下诏撤军。此次北征,是因一些人的好大喜功所致,他们蒙骗君主,只考虑自己的富贵,一定要将这些人械送京师处以极刑,安抚百姓悲伤之心,赵普还言愿用性命力谏,不论是流放还是处死,都愿接受太宗的惩处。
太宗亲笔回信,言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而是早有战略部署,但没想到有的将领不遵圣令,随意更改作战部署,在夺取城池后竟又弃城领大军援救粮道,导致官兵疲乏,士气低落,被辽军趁势击溃,北征失利是将领的责任,目前边关已做了新的部署,不要太过忧心。同时朝廷诏录阵亡的刘保勋孙(刘利涉子)刘巨川为秘书省正字,孔宜子孔延世同学究出身。
因岐沟关、巨马河两战大败,太宗担心辽军会乘胜南侵,于是任命赵延溥知贝州,还同时启用多年未有统军的老将张永德知沧州,宋偓知霸州,刘廷让知雄州。希望借助他们的声望和勇气鼓舞士气,镇守住边关。
六月中,朝廷任命御史中丞辛仲甫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同月,知大名府赵昌言上书,请求将战败曹彬等众将斩首,太宗十分感慨,亲回书安抚,并表彰了他的忠心。没就多就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几日后,曹彬等众将返京,太宗立刻下诏命贾黄中、雷德骧、李臣源在尚书省审问曹彬以及崔彦进、米信、杜彦圭等战败的将领。
德芳回到府中后心境不佳,但又不愿将看到的告诉狄妃,整日话语不多,闷在书房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狄妃很了解德芳,猜到几分,于是也不再问,清晨炖些安神汤,每日陪在身边,这才使得德芳好转不少。
351。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1)()
德芳27岁 王妃28岁长子10岁 次子8岁 幼子6岁
……
此时,尚在驻守的主将潘美、副将杨继业接到朝廷急令,领兵掩护四州的百姓撤退到朔州狼牙村,大部暂作休息,主将潘美、监军王侁、团练使刘文裕在一起说着话,杨继业走了过来“潘将军,末将有事要说。”
“杨将军何事?”
“潘将军,辽军目前已攻破寰州,气势正盛,而且我们还带着百姓,不宜正面与敌迎战,当下应暂避锋芒,末将以为,应领军向大石路进发,派人通报云州、朔州守将,待我们大军离开代州后,云州立刻发兵,我军也派出兵马前往应州,辽人见我军有动,必然调军迎战,我们就趁此让朔州的官民出城,然后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强弩手守住谷口,同时以骑兵加击,如此,三州军民均可保全。”
王侁听后却摇摇头“杨将军此言差矣,我们有几万精兵,怎可畏敌!潘将军,不如留下百姓进朔州,我们领军直往雁门,再向马邑进军。”
团练使刘文裕点点头“我赞成监军的策略,潘将军,杨将军,不如就如此吧。”
“监军!”杨继业说道“如此不可!放弃百姓转攻气势正盛的辽军必然大败啊!”
“杨将军!”王侁很是不快的说道“什么大败!尚未遇敌就说出这般话!你不是一直被称为杨无敌吗?今日辽军就在眼前,你竟然百般阻挠大军出战,该不是有了异心吧!”
“王大人!你怎可如此说杨某!”杨继业说道“我杨继业绝非贪生怕死,但此时出战并非良机,功勋对为将者固然重要,但冒然进军只会让数万将士白白丢了性命!今日既然王大人说我杨某怕死,那我愿独自领兵战死沙场!”
“好!”王侁笑了笑“杨将军号称无敌,当可克敌制胜,潘将军,不如就成全杨将军为国为民的忠心吧。”
潘美看看刘文裕“刘大人,你认为呢?”
“下官。。。也觉得杨将军会得胜而回。”
潘美想了想“好,那本将就给你一千兵马。”
“谢潘将军”杨继业点齐人马再次来到潘美三人前,目中含泪哽咽的说道“潘将军,末将此行恐难生还,我本北汉降将,按例当被处死,但陛下仁德,再予新生,又授兵权,此次,末将绝非放纵敌寇,而是希望找到有利时机再进军攻打,立下战功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但。。。今日,各位都认为是我杨某贪生,那我只有以死明志,潘将军,末将临行只有一请,望将军成全。”
“杨将军请说。”
杨继业伸手指指陈家谷口“请在陈家谷两边设伏步兵和强弩手,末将会尽力攻打辽军,但若战败,就是死也会将辽军引至此处,到时还请潘将军下令夹攻。”
“好,本将会的。”
“潘将军”杨继业看着潘美“请一定派兵守在这里,否则这一千兵马恐难生还,杨某此生更无法再报圣恩了。。。”
“杨将军安心,本将会等你。”
352。第十三章 第六节 陈家谷杨继业亡(2)()
杨继业领兵走后,潘美和王侁率军分别在陈家谷两旁设伏,辽军大将耶律色珍得到消息,立刻派出副部署萧达凛设伏,然后迎战杨继业,杨继业领兵冲锋,耶律色珍佯装战败,将杨继业引进伏圈,耶律色珍回击,宋军大败,杨继业立刻回撤,要将辽军也引进自己的伏圈,而陈家谷一边,王侁领军从凌晨等到入夜也没有看到杨继业,于是派人查看,但派出的人却未探明情况,回报辽军大败,王侁一听就急了,心里想不能让杨继业独自领功,于是带兵离开了陈家谷,意欲抢先报功,潘美一看王侁带兵离开,怎么也无法阻止,于是也带着大军沿灰河西南前进二十里,但没多久就得到了杨继业战败的消息,潘美惊觉不妙,再回陈家谷也来不及了,于是马上带着大军撤退,杨继业退守狼牙村,与敌军激战,然后将辽人引到了陈家谷,但向两边一看,不见一名宋军,杨继业悲痛流泪,只得咬紧牙关继续拼杀,杨继业虽没有读过书,但平日对下属十分照顾,所以跟随的士兵都愿为他效命疆场,但辽军人数是自己的几倍,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杨继业心痛不已,辽军整兵之时,杨继业只剩下百余名残兵,他看着满身是伤,但神情坚毅的士兵说道“你们都还年轻,还有父母妻儿,不要和我死在一起,辽人就要最后一攻了,你们快走吧!”
士兵们听此落泪,均下跪道“我等为将军麾下,岂可独自贪生,敌寇当前,我等愿与将军一同战死沙场,生为宋人,死为忠义,血染国土也不后退一步!”
辽军很快再次发起猛攻,杨继业带着百余人奋力拼杀,自己身受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