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兄知道,你放心吧。”
寇准道“王爷,明日早朝臣也会进言陛下,决不能放弃威虏军。”
“好,如此再好不过了”
“那下官就不叨扰王爷娘娘了,在此告退。”
德芳点点头“好,明天早朝的事情的确要准备一下。”
“王兄,那小弟也告退了”
“好,好,回去休息吧。”
470。第十六章 第七节 东宫探母 请恩被拒〔9〕()
…
元侃和寇准出了南清宫大门,寇准刚要上轿被元侃叫住“寇大人,本王有句话要和你说。”
“襄王请说。”
“寇大人”元侃说道“虽说你救了我王兄,但朝廷礼数可是要守的,我王兄一向待人宽厚,他是不会怪你,但你可别恃宠而骄。”
寇准拱手道“襄王的话下官会记在心里。”
“那就好”元侃看看寇准“明日你会帮我王兄吧?”
“襄王是说威虏军一事?”元侃点点头,寇准拱手道“下官定会力谏陛下输运补给至威虏军。”
“好!那就有劳寇大人了!”元侃拱拱手“此事若成,本王请你喝酒。”
寇准看看元侃“襄王,您是在王府请下官,还是南清宫?”
元侃听此大笑“好你个寇大人啊,有的吃喝就行了,你还挑什么,哈哈哈”
寇准拱拱手“是,是,襄王请。”
元侃和寇准乘轿离开南清宫。
…
正堂之中,狄妃看着德芳问道“王爷,母后身体如何?”
“还算安康,母后说谢谢夫人炖的汤。”
“那就好”狄妃点点头“王爷,您这时才回,是否用过午膳了?”
“在母后那里用过了,母后早上什么也没有吃,所以巳时就用午膳了。”
“那今天要早些用晚膳才行了。”
德芳看看狄妃“为何?”
狄妃笑笑说道“王爷您用午膳那么早,晚上当然也要提前才行了。”
“呵呵呵,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狄妃看了看左右“王爷,百里人呢?”
“他把陛下赏赐的山参拿到金国手那边去了。”
“陛下?王爷您入宫了?”
德芳点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我去求陛下降恩,能让母后搬到南清宫来住。”
“王爷,您这又是何苦。”
“夫人,每次去东宫看到母后,我这心里实在不好受。。。”
“王爷,您如此做非但无法帮到母后,恐怕还会因此惹恼陛下,对您对母后都没有益处。”
“夫人,母后何辜,竟要每日冷清度日。。。。。。”
狄妃起身走到德芳前拉起他,带着他来到后园,狄妃看着稍远的佛堂说道“王爷,您要为了他们而活,如今母后虽然过得冷清,但再苦再难母后都不会有一句怨言,您难道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吗?”
德芳望着佛堂,又看看狄妃,慢慢抱住她“夫人。。。”
狄妃拍着德芳的背“王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会的,会的。。。”
“王爷,臣妾陪您回寝室坐坐吧。”
“夫人,还是陪我到花厅饮茶吧,我想静静心。”狄妃点点头,两人向花厅而去。
…
471。第十六章 第八节 排异议发补给 金殿请命护粮〔1〕()
清晨,朝房之内,大臣们商讨着威虏军一事,丞相赵普和吕蒙正两人也私语着,一旁的寇准则是左边听听,右边听听,来回走着,一名大臣看看寇准“我说寇大人,你这是干嘛呢?”
“听听各位大人的高见,一会朝堂之上我也好进言陛下。”
“你自己不会说啊,非要听我们的。”
“唉,我不是听各位的说法,而是想知道各位同意发补给给威虏军的人多还是反对的人多?”
大臣看看寇准“何意?”
“这不是很明显吗?”寇准背个手转过身“威虏军是边关重镇,尚有数千军士和百姓,放弃威虏军无异于向那辽人拱手献地。”
“对!”几员武将走了过来“寇大人所言极是!威虏军决不可弃!”
“你们真是疯了!”一个大臣说道“那辽人已然派军截断威虏军输粮之道,此时送粮草岂不是自陷敌寇之围?若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威虏军动员大军护送粮草,到时一场恶战徒增死伤,实在不值得。”
“大人!国土得失岂是值不值得的问题,每一寸国土都是我大宋尊严所在!今日若弃威虏军,就是自取其辱!”
几员文臣很不高兴“你说什么!”
“好了!”吕蒙正说道“军政之事留待朝堂之上奏禀,陛下自有圣裁,你们在此争论何意。”
大臣相互看看,拱手退到一边,这时德芳和许王元僖、襄王元侃、越王元儶四人走了进来,众朝臣行礼“参见八贤王、许王、襄王、越王。”
“众人大人免礼,坐吧”德芳四人又与赵普和吕蒙正相互拱手行礼,元僖元侃元儶落座饮着茶,德芳看看周围的文武大臣,都在一堆一堆的说着话,有名武将似乎很是生气的样子,这时寇准走到德芳前,偷偷的指指两边的人“王爷,他们方才就为了威虏军一事而争吵。”
“看这样子,应是文武大臣意见相左吧?”
寇准点点头“武将的意思都是要派补给,而大多文臣的意思则是放弃威虏军。”
“唉,文臣还是治国安民的好,军战策略戍守边关仍是武将更胜文臣。”
“王爷,下官也是文臣,不过下官一定会进言陛下派军输送补给给威虏军。”
“是啊”德芳笑笑“寇大人这样的文臣可是少见,呵呵呵”
赵普和吕蒙正走到德芳前问道“王爷,您的身体可好些?”
“两位丞相,本王已经无碍了。”
“王爷”吕蒙正说道“怎么不多休养几日?”
“本王昨日听说了威虏军一事,所以今日就来早朝了。”
赵普走近轻声说道“王爷可知谏议大夫张洎昨日在崇政殿向陛下上了折子?”
“张洎?他上了什么折子?”
“详细内容尚不得知;不过他的主张是放弃威虏军;缩紧防线。”赵普稍近身说道“昨日本相和吕相也都上了折子,今日朝堂我们会尽全力避免过多争执,让陛下早下决心。”
“理当如此”德芳点点头“有两位丞相,还有武将和一些文臣,再加上本王和许王四人,我们一定会办到的。”
472。第十六章 第八节 排异议发补给 金殿请命护粮〔2〕()
这时百里走到门口“王爷,王爷”
德芳看看百里走了过去“何事?”
百里耳语几句,德芳同他走出朝房来到一旁“何人送来的信?”
“是定州来的人。”百里把一封信交给德芳“方才送到宫门处宋将军手中的。”
德芳打开信看了看又交给百里“放好,一出宫就烧了它。”
百里接过信看看德芳,然后一把将信塞进嘴巴,德芳一惊,伸手去握百里的下巴轻吼道“你疯了!在做什么!”
百里拉下德芳手摇摇头,胡乱嚼了嚼吞了下去,然后咳了几下“王爷。。。万一小的不小心掉了呢,而且出了宫烧会被别人看到烟的,拿回去这一路也不安全,不如小的现在吃到肚子里,这样就化没了,呵呵呵”
德芳扶着百里的头“笑什么!你这个傻子!要是信有毒怎么办!”
“您都拿着看了,有毒小的也吃,小的死了也不能让王爷您有事。”
“百里。。。”德芳拍拍百里的肩膀“回去让国手给你开服药,别吃坏肚子。”
“不会的,一张纸而已。”
“纸上还有墨呢”德芳点点百里的脑袋“你以为吃了纸墨就不用读书了?”
百里抓抓后脑勺“您让小的读书,还不如让小的吃书呢。”
德芳笑着拍拍百里“去倒点水喝吧。”
“谢谢王爷”百里拱手,德芳回到朝房,寇准问道“王爷,府里有事?”
“小事而已,寇大人,昨日本王的酒库管事找来两坛好酒,要不要下朝以后到府上喝两杯?”
“今日怕是要负王爷盛情了,工部还有些事务亟待处理,下官刚升任虞部郎中,总要做些事情才是。”
“理当如此”德芳点点头“那本王就留下好酒,等寇大人不忙的时候再饮。”
“多谢王爷厚爱。”
众臣都说着话,张文喜走了进来“几位王爷,各位大人,请上殿。”
群臣来到大殿各站其位,太宗走到龙椅落座,群臣叩拜行礼之后,太宗看看德芳“皇侄,朕不是让你多休养几日吗?怎么又来早朝了?”
德芳躬身回道“回陛下,臣已无大碍,臣沐浴皇恩,更要为陛下分忧才是。”
“皇侄忠心为国,朕很欣慰”太宗点点头“坐吧”
“谢陛下。”
太宗看看下面的群臣问道“众位爱卿,昨日边关奏报你们都已经知晓了吧?”
“是,陛下”
“各位有何对策?”
一员武将上前道“启奏陛下,威虏军乃是边关重镇,现辽军欲断输粮之道,应即刻派出补给供应粮草,决不可让辽人围困威虏军。”
“陛下”又一员武将上前道“辽人欺我太甚,屡犯边镇,实难容忍,末将愿领兵护粮,若遇辽寇,愿求一战!”
“末将也愿往!”众武将奏道
太宗挥挥手,张文喜拿出几本折子,太宗说道“昨日不少大臣已上了折子,还有大臣递了封事(密奏),都承旨,你将折子上朕红笔标记的部分读给众臣。”
………
473。第十六章 第八节 排异议发补给 金殿请命护粮〔3〕()
“是,陛下”都承旨接过折子读道“古之筑城为御外寇,扼抵外族来犯,周朝立镇朔方,汉朝攻取河湟,唐朝建三处受降城,首尾相应,烽火近两千所,以抵御突厥侵扰,固守北疆,而今我朝北无屏障,威虏军又地处平坦且不险要,辽军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