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关武将勇猛,朝中自有能臣,你父王和文武百官一定会为陛下分忧,使家国社稷稳固,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待宪儿你们长大之时,我大宋不会再有战争了。”
310。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令图进奏谏北征 惟宪年幼有勇心(4)()
“那我们能夺回燕云吗?”
“母后也不知道,但不管怎样,你父王一定会帮陛下守护好社稷基业。”狄妃拍拍惟宪“宪儿,你们是父王母后的王子,也是太祖皇帝的皇孙,守护大宋基业、保护万千子民是你们的责任,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使家国强盛,让百姓富足。”
“嗯,孩儿记住了”惟宪点点头,惟铃看着惟宪说道“哥哥,我会背诗。”
“什么诗?”
“好长好长好长的诗。”
“有多长?”
“好多好多句。”
“我不信。”
狄妃笑笑,拍了拍惟铃“铃儿,那你把会的几句背给哥哥听。”
“嗯”惟铃稚声稚气且断句不当的背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惟宪听着直有些发愣,看着惟铃张着嘴,狄妃见此托了托惟宪的下巴“宪儿,妹妹背的对不对?”
惟宪摇摇头,狄妃问道“背的不对?”
“母后”惟宪说道“这个好长啊,孩儿没学过这个,南宫先生也没讲呢,妹妹怎么会?”
“母后教的呀”狄妃笑着拍拍惟铃“妹妹是不是很聪慧,这几天母后再教她后面的。”
惟宪蹦着“母后也教孩儿!也教孩儿!”
“教什么啊?”刚从宫中返回府的德芳走进正堂“宪儿,又在跟你母后撒娇呢。”
“父王!”惟宪跑到德芳前伸着双手“抱抱!”
德芳笑着摸摸惟宪的头“这么大了还要抱,自己坐椅子上去”然后走到狄妃前弯身抱过惟铃“铃儿乖,父王抱抱,有没有想父王?”
“有”惟铃亲了下德芳,抱着他的脖子,德芳高兴的拍拍惟铃“还是我的小铃儿最好。”
惟宪嘟着嘴走到狄妃前“母后,孩儿也要抱。”
狄妃笑笑抱起惟宪“宪儿乖,母后抱。”
德芳看看惟宪“宪儿,方才蹦着让你母后教什么呢?”
“妹妹方才背了好长的诗,是母后教的。”
“哦?”德芳看看狄妃“夫人教铃儿背诗?什么诗?”
“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么长的诗铃儿都会背了?”
“一半而已,背的断句还不太对呢。”
“那也不容易啊”德芳亲亲惟铃“我的小铃儿最聪慧了,等开春以后,你也到书房和哥哥们一起课业吧。”
“王爷”狄妃问道“今日上朝怎么这时辰才回?”
德芳说道“朝廷准备要北征辽国了。”
“已经决定了?”
“是啊,陛下因表舅和表兄的奏请而与众臣商议,这事也有数月了,大臣们还是较为赞同表舅和表兄的看法,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等大臣也相继上言,均认为辽帝年幼,其母萧太后把持朝政,大将韩德让独霸朝堂,辽臣皆有怨,所以都奏请陛下出兵北征,今日陛下似乎已经决意如此,只是。。。”
【德芳表兄即贺令图,乃德芳兄长德昭生母孝惠贺皇后的哥哥贺怀浦之子。】
311。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令图进奏谏北征 惟宪年幼有勇心(5)()
“只是如何?”
“只是李参知极力反对。”
“这是为何?”
“李参知认为燕云之地如辽国臂膀一般重要,朝廷若是发兵北征,辽国必然倾力保全,而我大宋一旦发兵燕云,兵士必然以数万计,如此一来军费庞大,必须提前最好完全准备,从好的方面说,朝廷军攻克了幽州,也必然需要至少三个月的军需粮草供应,但就各部统计,边镇无力在短时日内准备出如此之多的粮草。”
狄妃听次点了点头“李参知所言切中要点,均需粮草是重中之重,若无法确保这一点,兵将必然士气低落,心中恐慌,如此,什么战策都与空谈无异。”
“是啊,而且李参知还说范阳之地地势平坦,大量兵力投入作战十分危险,一旦受伏恐会损伤巨大,因攻城必用投石车,但范阳周边山林较远,运石十分困难,幽州城坚固难摧,没有大石投击攻城难有成效。”
“李参知说的对,若无大石投击,只用兵将肉身攀城,这死伤之数可就。。。”狄妃说到此摇摇头“王爷,难道这些陛下都未听取吗?”
“陛下早有北征之意,所以。。。哎。。。李参知说得确是弊症所在,但。。。陛下听后很是不快。”
“那其他大臣呢?”
“武将不用说,自是都愿请战,而李相和所有大臣都认为李参知所言并非当务之急,所以赞同北征之举。”
“军需粮草和攻城必须器物都未准备得当,这还不是当务之急?”
“夫人,目前朝中主战之势很盛,说真的,其实我也很赞同北征之举,只是发兵数万北征,李参知所奏确是重中之重,但。。。这种情况,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做,所以现在我这心里也很不安。”
“那李参知上奏之后呢?”
“陛下听他说完那些已经是很不快了,但李参知还在继续上奏,他说京城是大宋根本所在,陛下不应将守护宗庙社稷的精兵全部投入北征之中,而应在此时向辽国展示大宋的富足稳固,以此安定百姓之心,这才是上策;而陛下如果在黄河要冲的大名府暂驻大军,只对北国宣称征讨,以此壮大军威,这是中策;但若是陛下亲征至边关,则北有敌国之忧,南有中原之虑,如此,李参知说他愿用性命劝谏陛下放弃北征之举。”
“李参知说的不无道理,但。。。这后话也确是有些过于夸大了,只要均需粮草供应及时,战备得当,北征也是胜券很大的。”
“李参知是基于之前两点的忧虑而说出这些,所以陛下听后更是龙颜不悦,当即就退了朝,在崇政殿只召见了李相和枢密院、兵部的官员商讨此事。”
“那。。。陛下决定何日出兵了?”
“应该就是下旬了,今日崇政殿陛下已经开始拟定各路将领名单,禁卫军也陆续调集,各部都着手准备了。”
“现在准备北征的一切事务太过仓促吧?”
312。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令图进奏谏北征 惟宪年幼有勇心(6)()
“是啊,我也是担心这一点,不过我问过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说是军需粮草很快就能筹备好,后续的也会陆续从南方运送至边关,刑部尚书宋大人还上了疏议。将辽国及周边的情势做了分析,也提出了不少建言,陛下很是满意,我想当不会有大问题。”
“既是如此也就不必过于担忧了,但王爷为何面色不好呢?”
德芳看看狄妃轻叹了口气“德隆过世,陛下俄诏德彝承袭侯爵,即刻上任沂州,德彝接诏快马赴任,临近京师前上书陛下,祈望入京叩拜,但。。。陛下以朝事繁忙而未应允,我就请命出城相见,也。。。也没有得到陛下恩准。。。”
“王爷,王叔过世只一年多,陛下对几位弟弟的态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但不管如何,他们毕竟还能任职州府,总比在房州时要好太多了,此时虽难相见,但王爷与几位弟弟的情分并未淡薄疏远,书信问候,节庆赠礼,王爷您这份兄弟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哎。。。”德芳慢慢靠在椅背上抬眼看着正堂顶“幼年时,父皇常会把弟弟们接到宫内玩耍,每个人都没有忧愁,我真的以为兄弟们一辈子都可以在一起,从未担心过什么,而今。。。若是能够一直做孩童就好了。。。”
狄妃听到此也是轻叹一声,看着德芳劝道“王爷,不管怎么说,弟弟们都已出了房州,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王爷已尽心力,这就足够了,您看,我们还有四个孩子,王爷您一定要宽宽心,为了他们,也为了南清宫众人。”
德芳直起身点点头“夫人说的是,我还有太多的事要做,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我就愧对太多人了。。。”
“王爷,事已至此,别想这些了。”
“嗯”德芳点点头,看了看惟铃和惟宪问道“夫人,叙儿和能儿呢?”
“宪儿说他们走的慢,自己跑过来了”狄妃看看正堂的门“这也好一会了,怎么还没过来。”
德芳看看惟宪“宪儿,是不是课业还没完,你又自己跑出来了?”
“课业完了,南宫先生说的。”
“真的?要是你骗父王母后,父王可是会打你屁股的。”
“是真的”惟宪抱着狄妃“母后,孩儿没骗父王。”
狄妃笑着拍拍惟宪“宪儿乖,母后信你,可儿,去书房看看叙儿和能儿。”
“是”可儿刚要向外走,惟叙就领着惟能进了正堂,两个孩子走到德芳和狄妃前拱手行礼“孩儿给父王母后请安”
德芳笑着招招手“叙儿能儿乖,来”惟叙惟能来到德芳前,德芳摸摸两个孩子的头“宪儿说南宫先生的课业讲完了,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让你们休息呢?”
“回父王”惟叙说道“南宫先生说晚上孩儿要同您和母后入宫,因为下午还有课业,所以让孩儿休息一下。”
“原来如此,那怎么宪儿先跑过来了?”
313。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令图进奏谏北征 惟宪年幼有勇心(7)()
“惟宪和南宫先生说也要休息,先生就考他句子,他都回答对了,先生就同意他休息,本来要和小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