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眼光挑剔的天后都很满意。

    所以二圣要在今天宴会上向百官宣告此事,并责令礼部准备大婚典礼。如此重要的日子,当然不能马虎,可西京多年未举行大宴会,宦官宫女都有些紧张,光禄寺、殿中省的官员也很留心,每张桌案、每套餐具、每盏宫灯都一一检视,唯恐出现纰漏。

    正在繁忙之时,忽听有人高宣:“太子驾到。”

    “哈哈哈……”伴着一阵爽朗的笑声,李显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大殿——作为二圣之子,他继承了父母的高贵血统,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与李治如出一辙,眉目灵秀、性情爽利又酷似武媚。考其生平,出生刚满月就被玄奘法师收为弟子,受菩萨戒,取法号“佛光王”,又在龙门开凿佛窟为其祈福,授封的爵位先是周王,应三代之国号,后来又改封英王,与大唐军神李的爵号相合,这些事都给他增添了高不可攀的神圣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是个极容易打交道的人。李弘谨慎矜持,李贤庄重自负,李显却与两位兄长迥然不同,他平易近人、心直口快、嬉笑怒骂、不拘小节,跟谁都能打成一片。上至宰相列卿下至宦官翊卫,没人觉得他人品不好,但也没人觉得这位轻佻荒唐的皇子适合治国理政,幸而他排行老三无缘大宝,顶多当一辈子富贵闲人。可世事无常,李弘死、李贤废,偏偏就让这个“逍遥自在王”坐上了太子之位。

    “参见太子殿下。”离宴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谁也没料到他会提前钻进来,所有人都停下差事向他施礼。

    “罢了。”李显大咧咧地摆手,只顾着左右张望,“听说今日要演九部乐,怎么不见舞伎?”隋唐以来国土广阔、民族融合,御宴庆典的乐舞除传统的雅乐外,又增添了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高昌、安国、高丽的歌舞,各具风情精彩纷呈,合称“九部乐”。

    在场几位官员闻听此言暗自咋舌——整天就惦记吃喝玩乐,哪像个储君?分明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太子既然问了就不能不答,光禄丞欧阳通上前答道:“天皇已颁下口谕,取消舞乐。”

    “没了?”李显顿感失望,“好好的为何取消?”

    “殿下不知么?二圣原本想在宣政殿举行宴会,还要召内外命妇共襄盛会。但今晨殿下的侍读袁利贞上疏,称前殿非命妇宴会之地,象阙非倡优进御之所。天皇深以为然,这才改在麟德殿,又于别殿为命妇另设小宴,还罢去舞乐以示俭德……”欧阳通耐心解释一番,见李显犹有不悦之色,忙恭维道,“袁利贞不过一介侍读,何敢谏言至尊?此必太子殿下您的授意,百官无不赞叹殿下之德。”

    他想给李显一个台阶下,哪知李显竟不吃这套,兀自嘟嘟囔囔:“什么德不德的?我没让他多管闲事。这群书呆子成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今还插手到宫里来了,真扫兴!”他抱怨好一阵子才渐渐释然,心血来潮又拍着欧阳通肩膀道,“前几天我在宫外瞧见你写的碑铭了,铁画银钩龙飞凤展,果真名不虚传。哪天你若闲了到东宫来,也给我写几幅字,制成匾额挂起来一定体面,也省得旁人说我不通文墨。你放心,绝不叫你白忙,我一定备下美酒歌舞好好犒劳你!”欧阳通是欧阳询之子,书法乃是家学,但他的楷书清瘦遒劲、锋芒毕露,与其父不尽相同,称得起是自成一家。

    “殿下谬奖,区区小事臣敢不效劳?”欧阳通嘴上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身为太子,随便交结朝臣乃是大忌。李贤殷鉴不远,怎不知吸取教训?还三天两头邀人去东宫,真不晓得这位新太子是天性淳朴,还是没心没肺!

    “没别的事,忙你们的吧。”李显丝毫未觉自己举动有何不妥,背着手转来转去,东瞧瞧、西摸摸,竟还跟两个漂亮宫女嬉闹起来。正有说有笑,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阴沉的咳嗽声,立时打个寒战,回头讪笑道:“苏师傅,您、您也来了。”

    来者是一位绯袍老臣,年逾七旬银髯皓首,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正以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李显,一张嘴就是训教的口吻:“殿下谬矣,宫中之物皆属圣上,女史宦官亦为圣上之仆,君臣有别、父子有别,怎可随意亵玩?况乎大殿之上、群臣之前,实在有损少阳之德。”此公姓苏,名良嗣,雍州武功县人,昔日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苏世长之子。他自李显还是周王时就担任王府长史,为人公正、性情严厉,李显每有失当之处,他不是当面批驳就是上奏二圣,搞得李显对他又敬又怕。

    “您教训的是,我知道错了……”一物降一物,李显见了苏良嗣马上老实。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还望殿下牢记。”苏良嗣脸上严肃心却很软,毕竟辅佐李显十余年,其实疼爱极深,况且现在李显已是太子,怎能让他下不来台?明知他敷衍了事,也只得见好就收,低声提醒:“百官已在殿外列班,连相王千岁都到了,就差您一人,还不快去?一会儿天皇撞见,又要责骂了。”李显这才醒悟,忙不迭溜出大殿,连蹦带跳下玉阶,没站稳差点儿栽个跟头,多亏相王李轮将他扶住。有几名官员见他这副举止,忍不住想笑,却被苏良嗣的凛凛目光逼了回去。

    宫中万事皆循礼法,哪有未得圣旨擅入大殿的道理?即便欧阳通等负责宴会的光禄寺官员,安排完也要退出来。紫绯在前青绿居后,百官按朝班各就各位,默默无言整理冠带,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又候了将近半炷香的工夫,才见大宦官范云仙走出来,高声宣布赐宴,群臣高呼谢恩,这才迈步登殿。

    李显自然走在最前面,排在第二的是李轮,紧随其后的是刘仁轨——这位文武双全的老臣已经年逾八旬,身体虽还硬朗,但如此高龄终究不适合主持朝廷,所以免去尚书仆射之职,晋升太子太傅;当然他一大把年纪也不可能真去东宫教李显读书,这是荣誉性的官职,除了坐而论道基本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闲居养老;李治念其年迈又免去他跪拜之礼,可以拄杖上殿。跟在他身后的是尚书令薛元超、崔知温,侍中裴炎,这三位宰相都是废黜李贤后任命的,再往后是武承嗣、王德真、郭正一、魏玄同、韦思谦等朝廷重臣,苏良嗣、姚令璋、袁利贞、杜求仁等东宫属臣也随之鱼贯而入……却见天皇李治已稳坐龙床等候大家。

    这与以往的礼法略有不同,原本应该群臣先入殿,天子要在百官的欢呼声中款款落座。李治之所以更改,皆因腿脚不便,随时都赖人搀扶,一向爱面子的他不想让百官瞧见自己走路吃力的样子——自从李贤被废,他的风疾愈加严重,又添了胸闷气短、心悸虚汗的毛病,身体完全清瘦下来,两腮凹陷、双目突兀,须发几乎全白了;其实他还不到六十岁,但残酷的病魔、纷乱的国事以及一幕接一幕的家族悲剧早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身心俱疲,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兴科举、封泰山、拓西域、平高丽的天之骄子。见到百官向自己三呼万岁,只略微抬手示意免礼,一个字都没说。

    虽然袁利贞上奏,称内外有别不可同席,李治也采纳了,但是有一个女人注定还是要出现。她大权在握、尊贵至极、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人能控制她,她就是天后武媚!

    相较日渐苍老的李治,武媚虽也两鬓斑白,但昂扬的气魄却丝毫未被岁月侵蚀,反而愈加凌厉。她甚至不顾男女之别,命宦官微微卷起珠帘,公然展现自己的风采。群臣落座她率先举杯,以饱满的精神、浑厚的嗓音道:“来!众爱卿同饮,庆我三军得胜、四海升平。”李治不发一语,只是跟着举杯——究竟谁是主角?谁是大唐王朝的皇帝?

    群臣见怪不怪和光同尘,都顺从地举起酒杯,以天后之侄、宗正卿武承嗣为首的中宫亲信更是争相歌颂圣德。当然“圣”乃二圣,不仅颂天皇之德,也少不了称赞天后的伟大。

    一杯酒下肚,武媚意犹未尽,马上再次举杯:“往者已矣,望众臣工尽心竭力报效朝廷。今东宫元良至诚至孝、天纵神睿,又为皇家再添骨血,此亦当贺。”

    群臣本来有些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因为东宫一案,有多少官员落马?且不说宰相,仅刘讷言、格希元、周宝宁之类的文人就有一大批。最惨的是太子典膳丞高政,家里人竟然因为怕受牵连,合伙将他杀了;最倒霉的是给事中唐之奇,他给李贤当属臣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早就调离东宫,为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被流放。现在天后一句“往者已矣”总算给此案画上句号,大伙不用再担心受牵连了。不过李显当得起“天纵神睿”的考语吗?这似乎并不重要,天后无疑是在强调更换太子的正确,李贤已成过去,铁案如山尘埃落定,以后谁也别再提起,更不要妄想翻案。

    李治依然不说话,跟着举杯沾唇,甚至还露出一丝笑容,谁也摸不清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无可奈何的苦笑。

    紧接着天后又亲口宣布东宫大婚之事,气氛顿时更加热烈,所有官员都向李显敬酒祝贺。李显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索性站起身,笑呵呵向群臣致谢,还跑前跑后地和几个相熟的官员碰杯,直至苏良嗣拉住他袍袖、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他才渐渐收敛,毕恭毕敬向二圣作揖道:“儿臣之躯,父母所养;儿臣之位,父母所赐。儿无才无德,仰赖二圣光辉,值此喜庆之日恭祝父母福体康健、圣寿无疆。”

    武媚岂会瞧不出是苏良嗣教的,却不点破,笑着朝李治道:“瞧咱们显儿,也知道感恩了。”

    李治只是木讷地点了点头。

    武承嗣见风使舵,高举酒杯:“二圣英明,太子仁孝,万姓仰德,百僚沐恩。此天下之幸、社稷之幸!”他的呼喊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到极致,所有人都面带笑容随之附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