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礼的嘉宾,无奈之下临时又借离公主府不远的万年县正堂宴客。

    长安城以中央的朱雀大街为界,以西属长安县,以东属万年县。从秦始皇一统华夏开始,还没听说哪个公主出嫁占用都城县廨的,但即便如此仍满足不了这场婚礼的排场——太平公主那辆华丽的婚车太过庞大,竟然进不去县寺大门。有司飞马入宫禀告天皇,请求拆除大门,李治不忍:“万年县门楼乃是前隋工部尚书宇文恺设计督造,雕饰精奇独具巧思,拆了太过可惜。”门不能动,于是官兵齐动手,竟把县廨围墙推倒一面,这才将公主迎进来。

    天皇虽然没有亲临女儿婚礼,却也在傍晚率领群臣登临东内丹阳门,观看盛景。此刻早过了戌时,城楼前却一片光明——从兴安门到平康坊一路张灯结彩,每隔十步又设一对火炬,照得天空亮如白昼,许多沿路栽种的树木都烤焦了。几乎全长安城的百姓都涌向了城东,争看这场盛大的婚礼,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时而迸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

    李治手扶女墙望着这热烈的一幕,心中甚感欣慰,东宫辅佐之臣安排好了,儿女们的婚事也办完了,接下来的岁月该干什么?他突然觉得很茫然,似乎自己这个皇帝成了天下第一闲人,再无什么事情能做了。正默默出神,却见有个绯袍官员手捧藤纸挤到近前,施礼道:“臣不才,献诗一首以贺陛下双喜。”

    李治低头一看,来者是元万顷——如今的元万顷早已不是从岭南流放而归的落魄文人,他已官居正五品上。当初他与范履冰、刘祎之、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等五人并受天后所召,号为“北门学士”,名义上是修编书籍,实则参谋机要。因他心思灵巧攀附有术,为天后夺权出了不少主意,故而颇受宠信,官职一升再升,李贤倒台后当上中书舍人,成了中书省起草诏书的重要笔杆。

    李治虽知他是媚娘心腹,却也知道他是个颇有才华之人,便接过诗文,眯缝着眼睛读起来——因风疾作祟,他的双眼越来越花,需要贴得很近才能看清文字。

    象辂初乘雁,璇宫早结褵。离元应春夕,帝子降秋期。

    鸣瑜合清响,冠玉丽秾姿。和声跻凤掖,交影步鸾墀。

    象辂便是太平公主那驾用象牙雕饰的马车,璇宫则是用美玉装点的宫殿,乘雁、结褵皆含婚姻之意。这首诗辞藻华美,内容却空洞,是典型的宫体诗。

    李治一笑,未置可否,又见刘祎之也捧着自己的诗来献——相较元万顷,刘祎之的名声要好许多,虽然他也曾是北门学士,但后来被派去担任相王府司马,并教李轮读书。作为皇子之师他是称职的,深得李轮敬重,虽然现在也转任中书舍人,但师生间还是很亲密。按理说亲王与中枢之臣走得太近是犯忌讳的,可二圣了解李轮心性,也深知刘祎之的品行,对此毫不介意。

    李治忙把元万顷的丢在一旁,再看他的诗作: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嗯,似乎略胜一筹。”话音未落,中书侍郎郭正一、给事中胡元范、著作郎任希古、太常博士裴守真等一大群官员也都献上自己的作品,纷纷向李治道贺。(群臣《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共存六首,连同李治御制诗一首,皆载于《全唐诗》)李治也看不过来这许多,但感念诸人之心,连连称谢欢笑不已,正在这时又有喜讯——

    “捷报!捷报!”兵部侍郎岑长倩手舞足蹈,快步奔上城来,“裴行俭大获全胜,生擒阿史德温傅、逼降阿史那伏念,叛乱平定啦!”

    城楼上的人太多,大伙手把手传递,才把捷报呈到李治面前。他连看了两首诗,早就眼花得不行了,范云仙大声念给他听——自唐军端掉金牙山,战局胜负已定。但裴行俭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虽派张虔勖乘胜进军,却故意相峙不战,暗中收买细作,离间两大叛首的关系。阿史那伏念的妻儿被唐军擒获,又遭阿史德温傅猜忌,激愤难忍,于是发动兵变将温傅软禁。裴行俭闻讯,火速率领程务挺、刘敬同等部进军,与张虔勖兵合,共逼伏念大营。突厥内部刚发生一场剧变,眼瞅着唐军气势汹汹杀到近前,群情惶惶再难抵御,伏念的家眷又握在唐军手中,无奈之下只得将温傅当成见面礼,向裴行俭投降,协同叛乱的各部酋长也尽数反正,历时两年的大叛乱终于平定。

    李治听罢激动不已:“兵者,凶也,纵然得胜死伤无数。裴行俭只动寥寥干戈便把叛乱搞定,正合兵法所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可谓当代名将!”

    岑长倩离得甚远,也扯着嗓门夸赞道:“裴行俭当年曾受业于苏定方,得前辈之法,继前辈之志,陛下若能授予重任,内参国政外典兵戎,必……”

    他话还未说完,元万顷立刻以更洪亮的声音嚷道:“皇天祐助,我皇受福,良臣集谋,我皇之德。祸患平定正逢太子大婚,此乃陛下慈爱圣德所致。天祐我大唐也!”

    武承嗣、刘祎之、王德真等人齐声附和:“天祐我大唐!”

    李治连连点头,极是赞同——胜也是命,败也是命,他皇纲不振是命,久病不愈也是命,一切都是老天注定吧。算了,这辈子该忙的事也就这些,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儿女,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以后的日子安心养病吧。

    元万顷似乎还嫌马屁拍得不够,又笑逐颜开道:“方才臣等献上诗篇,实是班门弄斧,谁不知陛下精通诗赋、潜心雕龙,乃当今文苑第一手笔。值此大喜之日,陛下何不赋诗一首,也让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开开眼界。”

    “是是是。”众文人都跟着起哄。

    赞皇帝为文坛第一手笔固然是溢美之词,但李治确实精于文艺、擅长诗赋,他未及弱冠就写出不少优美诗篇,还为大慈恩寺题写过碑文,皆是文苑佳话。虽有帝王之资,文采实不逊于那帮文人学士,若是逐鹿考场八成也能挣个进士。不过近年国是日非纷扰不断,他难得平和心境,许久未有新作。今日叛乱平定、儿女成亲,终于有一丝轻松感,恍惚望着下面热闹的景象,稍加酝酿脱口而吟: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龙楼灿烂,玉庭浮光,兰蕙芬芳,歌舞升平,李治描绘出一派绝世繁华的景象。他说着、笑着、吟诵着,表现得格外兴奋,然而这真能消解他隐于内心的苦涩吗?他曾开拓出古所未有的帝国版图,但一切征服之地又都失去;他一改三百年士族门阀之风,但现在朝廷又陷入皇后擅政的阴影。他无力改变,也无法挣扎,索性视而不见、自欺欺人,只要坚信这一切都是天意便可解脱了。现实既然如此,就在诗篇中幻想他那个“六合泰”“万年春”的帝国吧。

    当然,文武百官会配合他,不厌其烦地歌颂他的伟大,不仅赞美他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天子,而且恭维他是世上最疼爱子女的父亲。仿佛所有人都同时患上了选择性失明症,只看到这场空前盛大的婚礼,却没看到与此同时废太子被逐出长安。

    庶人李贤踏上了他的流放之路,目的地是遥远的巴州,从他被废直至流放,李治和武媚都未曾再见他一面。

第63章 媚娘再掀风暴,借裴炎之手打压重臣() 
一、出尔反尔

    群贤列座,乌纱俨然,政事堂内一片肃穆,以侍中裴炎、中书令崔知温为首的官员正在商讨政务。

    边庭战事已毕,盛大的皇家婚礼也结束了,喜庆气氛掩盖了东宫易主的尴尬,权力过渡也很顺利,接下来该平心静气处理政务了吧?可身为门下省长官的裴炎总觉得不踏实,仿佛屁股底下有钉子,难以安心就座。

    裴炎,字子隆,出身关中四姓之一河东裴氏,早年就读弘文馆,以明经入仕,如今年近六旬,相较以往的宰相,他的仕途经历很特殊。开唐以来充任宰相的无外乎四类人:一是皇帝潜邸旧属,如房玄龄、李义府、李敬玄;二是皇亲国戚,如窦抗、高士廉、长孙无忌;三是于国有功的将领,如李、任雅相、刘仁轨;四是官场历练多年,曾在地方州县有斐然政绩的人,张行成、卢承庆、许圉师、张文瓘、李义琰等皆属此类。而裴炎跟这四种情况都不沾边,与其说他是个官员,还不如说是个学者。

    考裴炎之履历,只在入仕之初当过一任地方参军,晋升侍御史,因学识优异、文笔出色转任起居舍人,兼弘文馆学士,从此他就牢牢固定在案牍工作上,一干就是半辈子。成天跟书打交道,没有出头露脸的机会,自然也没什么政绩可言。按理说他这类人很难进入朝廷中枢,更不要说当宰相了。然而世事难料,老天给他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通天大道。

    当初天后代君理政,苦于宰相掣肘,想培植自身势力,遂命外甥贺兰敏之主持兰台,召集文人编书,裴炎因精通《左传》第一次引起天后注意。后来贺兰敏之获罪被杀,天后又转而设置北门学士,其中范履冰、刘祎之、苗神客都与裴炎交好,佩服他的学识,没少在天后面前美言。裴炎虽是个做学问的人,却不是迂腐的书呆子,更不是没有理想抱负的人。折节读书,志在仕途,报效君王,造福苍生,只恨日月蹉跎上进无门,有了扭转命运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他千万百计迎合天后,凭着攀附中宫转职到门下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